导读:本文包含了油气远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油气,远景,盆地,柴达木盆地,异常,昌都,中亚。
油气远景论文文献综述
肖晨超,吴小娟,汪大明,褚永彬[1](2019)在《基于烃类微渗漏的油气异常信息提取及远景区预测——以中非Salamat盆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油气田中烃类物质渗漏引起的物质变异可以通过遥感手段进行探测。与传统的油气勘探方法相比,遥感技术具有无侵入、大面积、高效、低成本等特点,尤其在地形、地貌环境复杂险恶的地区优势明显。为进一步研究遥感油气探测技术,以烃类微渗漏理论为基础,采用去串扰、大气校正、波段比值、主成分分析和单窗算法处理中非Salamat盆地的ASTER数据,提取了黏土类、碳酸盐类、二价铁离子类矿物蚀变信息和亮度温度值。结果表明,上述几种矿物强蚀变信息和地表高温异常信息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和南部,即中部隆起带和南部洼陷带含油气可能性高。结合已有地质、地震和物化探资料,圈定了5处油气远景区,可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国土资源遥感》期刊2019年04期)
程正发,李琴,刘伟[2](2019)在《渭河盆地固市凹陷化探指标分析及含油气远景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区1∶5万地表地球化学勘查诸类指标分析,确定酸解烃甲烷和总烃、酸解烃重烃系列、蚀变碳酸盐、热释烃甲烷及其同系物系列和热释汞为该区评价油气信息的有效指标;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此五项指标的综合异常图,并结合各指标的异常强度、衬度、迭合程度,以及异常形态和组合特点,圈定了5个不同级别的异常区域,其中Ⅰ级异常2个,Ⅱ级异常2个,Ⅲ级异常1个。研究区位于渭河盆地固市凹陷南部,属于构造高部位,且断裂较为发育,是气运移聚集指向所在,因此,预测分析双王至白杨环状综合异常区为研究区内最为有利的油气聚集目标区。可结合地质及其它物探资料,在此目标区域部署一口探井。(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19年09期)
符伟[3](2019)在《深反射剖面揭示的松辽盆地北部深部结构、动力学背景与油气远景》一文中研究指出松辽盆地是世界上典型的陆相沉积盆地,沉积了全球范围内最典型的陆相白垩纪地层,并且是我国重要的产油区之一。目前松辽盆地油气资源的开发主要集中在3000米以浅地层,但是近些年来对松辽盆地深层能源资源的勘探开发逐渐受到重视,对于深层非常规能源的勘探与开发还缺乏成藏理论、勘探技术与实践的支持。随着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能源资源的形成、环境气候的变迁乃至地球的演化其根源都在深部,即浅表地质演化与地球内部动力学过程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研究松辽盆地深部构造演化特征与浅表响应联系的基础科学问题,对于实现松辽盆地深层能源资源突破具有重要的意义。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技术被国际地学界公认是探测岩石圈精细结构的高技术,其在研究陆内岩石圈精细结构,揭示表壳岩石变形和构造形迹、区内构造事件与深层中、下地壳乃至岩石圈上地幔重要联系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其数据采集与处理基本沿用石油地震勘探中的理论、技术与设备,采用大药量、长偏移距、长记录时间的采集方式和高保幅、高保真的数据处理流程。本文以松辽盆地内部新近采集的一条深地震反射剖面为例,其北起黑龙江省青冈县,南至肇州县,南侧经过松辽盆地深部科学钻探工程——松科二井,阐述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采集参数、原始特征、数据处理与属性提取流程,分析松辽盆地深部岩石圈精细结构、成盆地动力学环境与深层油气远景层的井震响应特征。原始单炮提供了最为真实的地下构造信息,对其反射特征、噪音特征进行把控,可以提高构造信息解释成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针对新近采集的“松科二井”深地震反射剖面,本文选择不同构造单元典型单炮进行反射特征描述与噪音评价,为后期资料处理与进一步解释打下基础。经过反复对比观察,剖面所过的不同构造单元内单炮反射特征明显不同,其中最为显着的特征是松科二井所在的徐家围子断陷区域单炮表现出明显的强中地壳反射、错断的莫霍面反射以及北倾地幔反射信息,与北侧中和断陷区域单炮反射特征则截然不同。目前深地震反射剖面的解释主要对迭偏剖面反映的界面反射信息进行定性构造解释,缺乏对界面上下岩性的定量属性约束。松科二井剖面具有较高的信噪比,深层莫霍面反射清晰且连续性较好,本文借鉴石油工业上AVO分析技术与Q值反演技术对深地震反射数据进行属性提取与描述,提高剖面数据的利用程度。其中,应用AVO分析技术对剖面范围内莫霍面反射振幅随偏移距变化特征进行描述,结果表明剖面南侧断陷发育区,振幅随偏移距减小趋势小于北侧明水阶地区,断陷区莫霍面附近区域拥有较大的纵横波速度比;同时应用谱比法计算剖面范围内地壳整体及下地壳的平均Q值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剖面范围内地壳平均纵波Q值为306,其值较全球平均模型偏小,且断陷区相对断隆区拥有较小的Q。初步分析认为,断陷区内较大的莫霍面纵横波速度比与较小的Q值属性相对应,可能反映断陷区中、下地壳岩石韧性性质较高。在对“松科二井”剖面单炮反射特征与属性特征全面认知的基础上,本文结合东西向横跨松辽盆地北部的深地震反射剖面进行岩石圈精细结构描述,综合讨论古亚洲洋、蒙古-鄂霍茨克洋、古太平洋叁大构造域作用下残留在松辽盆地北部及周缘的构造特征,考虑叁大构造域对松辽盆地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北部白垩纪沉积盖层反射明显区分于深部反射,具有反射振幅强、连续性高的特点,其中坳陷层沉积覆盖广,呈连续分布,断陷层与断隆区反射特征差异明显,呈断续分布;上地壳整体与中、下地壳具有明显反射差异分界,上地壳整体沉积强反射与火成岩、结晶岩弱反射相间,上地壳下部在东西向剖面上以倾斜反射为主,在南北向剖面可见5-6s范围内为明显的强反射区,考虑上地壳下部存在一系列倾向东西、走向南北的滑脱构造;中、下地壳倾斜强反射与透明反射区相间,透明反射区位置多与断陷区对应,多处可见上下近水平的多次透镜状短促强反射;松辽盆地内部莫霍面整体平缓,起伏不大,但存在明显的振幅差异,多处存在透明莫霍反射区与莫霍面错断,其中透明莫霍反射区与透明下地壳反射区和断陷发育区相对应,莫霍面错断双程走时时差在0.2-0.4s之间,对应深度差2km范围之内,盆地东部哈尔滨地区存在莫霍面隆起区,与盆地沉降中心呈不对称关系;同时,两条剖面上均可观察到明显的地幔反射,且多为倾斜地幔反射,局部存在强近水平地幔反射。综合考虑两条剖面,松辽盆地北部呈现以大庆地区为中心,中、下地壳及地幔反射向大庆方向倾斜,反映出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在叁大构造域先后作用下,呈现以大庆为中心多向汇聚的特点,推断松辽盆地内部可能存在早期基底汇聚拼合迹象,并经历了后期伸展、沉积成盆作用,且断陷层更倾向于分布于基底拼合区之上。为讨论松辽盆地北部深层油气储层特征,本文结合松科二井最新成果讨论沙河子组储层的井震响应,并推断深层存在疑似古生界地层。其中,松科二井邻区沙河子组地层以泥页岩为主,整体呈箕状展布,本文将其分为4个层序,顶部层序和底部层序具有较强反射,并且其孔隙度、纵横波速度测井曲线异动幅度较大,气测录井显示出具有良好的油气前景;在松科二井下方及其他地区发现连续性较好的强反射,推断其为残留在松辽盆地深部的古生界地层,对井旁地震道的Q值反演推测强反射及下方1.5s范围内为较低Q值,符合沉积层属性特征,观察到的强反射可能对应古生界地层的顶界面。(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陈宣华,邵兆刚,熊小松,高锐,徐盛林[4](2019)在《祁连山北缘早白垩世榆木山逆冲推覆构造与油气远景》一文中研究指出榆木山地处祁连山北缘与河西走廊南缘的盆山结合带,是青藏高原北缘高原隆升与扩展的关键构造带。野外地质调查与构造填图发现,祁连山北缘的榆木山地区发育大型逆冲推覆构造,逆冲推覆构造之下是被掩埋的、褶皱了的早白垩世早期沉积地层,并被随后的走滑断裂活动和走滑双重构造所改造。深地震反射和大地电磁剖面测量与解释的初步结果,验证了祁连山北缘断裂以北发育的逆冲推覆构造,榆木山北缘山系构成飞来峰构造,将早白垩世酒泉盆地的一个分支掩盖在前中生代地层之下。构造关系分析给出主期逆冲推覆作用的时限大致为早白垩世早期,反映了在新生代印度—亚洲碰撞之前存在一期强烈的晚中生代构造挤压事件。逆冲推覆构造之下发现白垩纪盆地油气显示,扩展了该地区油气前景。(本文来源于《地球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冯旭亮,刘斌[5](2019)在《南薇西盆地重磁场特征及油气资源远景》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南薇西盆地及邻区的重、磁力异常特征分析与综合反演,文章对该区油气有利远景区进行了预测。南薇西盆地北部坳陷和北部隆起以高重高磁特征为主,火山活动强烈。中部坳陷、南部隆起及南部坳陷的北部表现为整体低重、低磁背景上的局部团块状高重、高磁异常,为火山岩与碳酸盐台地的综合反映。南薇西盆地新生界厚度呈北东向条带状薄厚相间的特征,南部坳陷新生界厚度最大,中部坳陷次之。盆地北部处于莫霍面隆起区,而南部莫霍面相对较深,为减薄型陆壳的特征。北部坳陷和北部隆起居里面整体较浅,可能与南海扩张引起岩石圈的强烈伸展减薄、地幔物质上侵有关。中部坳陷和南部隆起的居里面明显浅于南部坳陷,表明中部坳陷和南部隆起的热活动强于南部坳陷。重磁场特征及其反演结果与石油地质特征表明,南薇西盆地的中部坳陷、南部隆起及其西南盆地外围的区域应为盆地最好的油气远景区,其次为南部坳陷,北部坳陷和北部隆起油气潜力不大。在油气远景区内,局部团块状、等轴状的重力高异常区部分可能为碳酸盐台地,生物礁较为发育,应为未来的勘探目标。(本文来源于《地质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占王忠,谭富文,陈明[6](2018)在《藏东昌都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及油气远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沉积充填与沉积演化分析,昌都盆地中生代为一个迭合型盆地,晚叁迭世为一个陆内断陷盆地,经历了断陷期-坳陷期-萎缩期,侏罗纪为一个受东、西两侧造山带挤压而形成的山间坳陷盆地。喜山期,昌都盆地经历了强烈的改造。昌都盆地存在3套烃源岩,即阿堵拉组和夺盖拉组舄湖相泥岩和沼泽相含煤岩系、中侏罗统东大桥组深湖相泥岩和灰岩; 4套储集岩,即甲丕拉组河流相碎屑岩、阿都拉和夺盖拉组滨岸相和叁角洲相碎屑岩、波里拉组颗粒灰岩和白云岩。有利油气构造均形成于侏罗纪末,与叁迭系的生油阶段基本吻合,可形成较好的油气成藏,其中昌都-察雅香堆为最有利油气远景区。(本文来源于《沉积与特提斯地质》期刊2018年04期)
刘卫彬,李世臻,周新桂,张文浩,王丹丹[7](2018)在《大兴安岭西缘新发现具有油气远景的中生界凹陷》一文中研究指出1研究目的(Objective)东北地区中生代地层蕴藏着巨大的油气资源潜力,是我国东北石油工业基地的主力产油层系。随着东北地区油气勘探开发程度的提高,各大油田均面临着后备资源不足、接替领域不明的难题,急需向盆地外围开拓新的接替区。前期勘探表明,大兴安岭西缘有中小型凹陷群分布,但勘探程度极低,烃源岩分布不清,油气勘探潜力不明。本次研究旨在通过物探、钻井、分析测试等手段,明确新区(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期刊2018年03期)
郭培虹,耿涛,王一凡[8](2018)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重力场特征及油气远景区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油气勘探潜力巨大,但"双复杂"的地球物理条件导致地震方法长期难以奏效,为此利用重力对控制因素的识别功能,综合分析柴西地区已发现油气田的分布规律、生烃条件、油气运移及储藏特征及重力场特征,得到以下认识:(1)柴西地区油气藏均位于生烃洼陷中心及其附近构造带上,离生烃中心越近,油气富集程度越高,叁角洲和扇叁角洲砂体发育部位油气最为富集;(2)生烃凹陷区位于布格重力异常值较低的区域,在剩余重力异常上表现为较大范围的局部低异常;(3)已发现油田位于生烃凹陷区形成的重力低异常边部(或中间)的局部重力高异常上。在此基础上,结合柴西地区地质及重力场特征,预测划分了相同地质环境下的油气矿产勘探有利区域。(本文来源于《西部探矿工程》期刊2018年05期)
舒晴,朱晓颖,高维,李瑞,尹航[9](2018)在《叁塘湖盆地航磁异常特征及油气远景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塘湖盆地是我国西部典型的火山岩油气盆地。本文基于1∶5万高精度航磁资料,结合区域地质、区域重力、地面踏勘和物性资料,对叁塘湖盆地进行了航磁综合解释;详细分析了磁场和重力场特征及其与区域构造的对应关系,圈定了盆地火山岩分布范围,采用欧拉反褶积方法计算了磁性体埋深,初步揭示了盆地磁性基底起伏情况;结合盆地火山岩油气成藏模式,开展了航磁油气远景预测。结果表明,叁塘湖盆地中央坳陷内有隐伏火山岩存在的次级凹陷中心具有寻找火山岩油藏的良好前景:汉水泉凹陷区中的2个次级凹陷中心、条湖凹陷区北段次级凹陷中心应作为油气勘探重点区域;石头梅凸起和岔哈泉凸起区可作为重要油气勘探方向;方方梁凸起及其以南区域可作为下一步油气勘探工作的预研区。研究结果可为盆地油气资源后续勘探开发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张抗[10](2018)在《中亚陆间区南带上古生界构造和油气远景(代序)》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加拉-阿尔丹和华北-塔里木两大克拉通之间地壳相对活动性的地区,地质界多称为中亚陆间区,其南带大部分在中国境内。近年来,中国开始把其上古生界作为油气新区、新领域。多数人认为,其在晚古生代已形成过渡型地壳区,其中有许多地块已逐步拼合,在其上发育裂谷型沉积地质体,未受到区域变质,若干实体变形微弱并被上覆层掩盖而得到保存。源于上古生界的油气既可赋存在其内,也可运聚于中生界或基岩内,在其西段已发现了大中型油气田群。但其整体地质研究程度偏低,仍有许多重大区域地质、油气地质问题存在歧见。针对其近年来的进展、存在的问题和油气远景评价作了概括性的评论。(本文来源于《地质通报》期刊2018年01期)
油气远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研究区1∶5万地表地球化学勘查诸类指标分析,确定酸解烃甲烷和总烃、酸解烃重烃系列、蚀变碳酸盐、热释烃甲烷及其同系物系列和热释汞为该区评价油气信息的有效指标;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此五项指标的综合异常图,并结合各指标的异常强度、衬度、迭合程度,以及异常形态和组合特点,圈定了5个不同级别的异常区域,其中Ⅰ级异常2个,Ⅱ级异常2个,Ⅲ级异常1个。研究区位于渭河盆地固市凹陷南部,属于构造高部位,且断裂较为发育,是气运移聚集指向所在,因此,预测分析双王至白杨环状综合异常区为研究区内最为有利的油气聚集目标区。可结合地质及其它物探资料,在此目标区域部署一口探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油气远景论文参考文献
[1].肖晨超,吴小娟,汪大明,褚永彬.基于烃类微渗漏的油气异常信息提取及远景区预测——以中非Salamat盆地为例[J].国土资源遥感.2019
[2].程正发,李琴,刘伟.渭河盆地固市凹陷化探指标分析及含油气远景评价[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9
[3].符伟.深反射剖面揭示的松辽盆地北部深部结构、动力学背景与油气远景[D].吉林大学.2019
[4].陈宣华,邵兆刚,熊小松,高锐,徐盛林.祁连山北缘早白垩世榆木山逆冲推覆构造与油气远景[J].地球学报.2019
[5].冯旭亮,刘斌.南薇西盆地重磁场特征及油气资源远景[J].地质力学学报.2019
[6].占王忠,谭富文,陈明.藏东昌都盆地沉积构造演化及油气远景分析[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8
[7].刘卫彬,李世臻,周新桂,张文浩,王丹丹.大兴安岭西缘新发现具有油气远景的中生界凹陷[J].中国地质.2018
[8].郭培虹,耿涛,王一凡.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重力场特征及油气远景区预测[J].西部探矿工程.2018
[9].舒晴,朱晓颖,高维,李瑞,尹航.叁塘湖盆地航磁异常特征及油气远景预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8
[10].张抗.中亚陆间区南带上古生界构造和油气远景(代序)[J].地质通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