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层单元论文_万彪

导读:本文包含了夹层单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夹层,单元,结构,粘弹性,屋面板,有限元,平滑肌。

夹层单元论文文献综述

万彪[1](2017)在《ADINA中用于模拟夹层的薄层单元的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ADINA程序提供的二次开发平台,利用FORTRAN环境在ADINA中实现了用于模拟夹层的薄层单元的开发,并先用了两个算例对薄层单元的应力应变特性进行了验证,然后用挡土墙的算例对使用开发的薄层单元和ADINA自带的接触模型两种情况下的主动土压力进行了对比,其结果均较理想。(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7年01期)

刘明远,杨洋,李伟,张小明[2](2017)在《弹性蛋白收缩单元在胸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主动脉壁的中膜层由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MC)和弹性纤维交替组成,其对于主动脉弹性和强度至关重要。中膜SMC中的弹性蛋白收缩单元起着连接细胞外的弹性纤维和细胞内的收缩骨架的作用。此弹性收缩单元中的编码结构或者功能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胸主动脉瘤或夹层。其中编码弹性蛋白纤维和弹性微纤维的基因有FBN1、MFAP5、ELN、FBLN4;编码弹性蛋白收缩单元的基因有ACTA2和MYH11。ACTA2基因编码平滑肌特异的α肌动蛋白;MYH11基因编码SMC特异肌球蛋白重链;而MYLK与PRKG1一起共同编码控制SMC收缩的激酶;FLNA基因编码连接收缩丝和整合素受体的蛋白质,当这些相关基因发生突变时,都将增加发生胸主动脉疾病的倾向性。综上,功能性SMC弹性蛋白收缩单元对于维持主动脉结构的完整性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期刊2017年01期)

Gianpaolo,PERRELLA,Giovanni,Maria,MONTUORI,Massimiliano,FRALDI,Elena,MELE[3](2016)在《基于中空单元的夹层平板结构设计方法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大型的桁架结构或空间刚架结构可以认为是用中空单元组合而成的宏观结构,在结构初步设计时,如何设计排布中空基本单元以满足结构的性能要求是设计的关键。本文旨在探讨夹层平板结构,在给定竖向变形控制指标后,如何使用简化的方法快速设计各层中空基本单元的尺寸和空隙程度。创新点:1.对于水立方这种复杂的空间多面体网格结构,本文将其理想化为连续的中空介质,利用微观力学中的均质化分析方法,将结构分解为多个基本单元(RVE)进行分析,从而推导出结构性能指标与单元参数之间的关系。2.对于大跨度平板结构,本文提出一种基于RVE重复迭加组合的设计方法,并利用有限元法对该方法进行检验。方法:1.对夹层平板结构的弯曲特性进行理论分析,根据Kirchhoff-Love理论,得到板弯曲刚度与各层的截面惯性矩之间的关系;2.通过理论推导出结构弯曲刚度(图3)、材料使用量(图4)随层厚度和层密度的变化关系;3.从基本单元出发,利用均质化分析方法分别对中空立方体(图5)和空间桁架结构(图6)进行分析,得到结构抗弯刚度随单元中空程度和距截面中性轴距离的函数关系(图7和8),进而推导出结构参数化设计的拟合公式;4.利用该设计公式,针对一个90 m×90 m×2.5 m的平板结构,以跨中挠度为跨度的1/500为设计指标,分别设计由两种基本单元组成的夹层平板结构,并将结构挠度的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设计指标进行比较(图12)。结论:1.本文提出的利用中空单元组成的夹层平板结构的设计方法,通过优化设计中空单元的各项参数,可以在保证性能指标的同时最大化降低结构质量,得到最优刚度质量比。2.本设计方法和有限元法得到的结果之间差异非常小,说明该设计方法准确可靠。(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期刊2016年06期)

黄莉,邓华[4](2016)在《基于Hoff理论的金属复合屋面板夹层壳单元》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跨度建筑屋盖结构常用的聚氨酯泡沫夹芯金属复合屋面板,根据修正后的Hoff型夹层板理论,建立简便、有效的八结点矩形夹层壳单元.以一块矩形屋面板为例,分别采用分层实体单元、夹层体单元和八结点矩形夹层壳单元模拟.数值结果显示,八结点矩形夹层壳单元模拟的屋面板在静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形式与精细的分层实体单元模型相同,且两者变形基本接近;基本振型与精细的分层实体单元模型相同,自振频率较接近.表明采用该夹层壳单元能够有效地模拟聚氨酯夹芯金属复合屋面板的静、动力特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高畅[5](2013)在《用于泡沫夹层复合材料全船结构有限元计算的高效单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近几十年里,高比强度、高比刚度的复合材料,特别是由纤维增强塑料面板和轻质材料夹层组合得到的夹层结构,刷新了船舶建造行业的经典标准,并在船舶的设计和生产方式方面引起了巨大的变革。然而受我国复合材料制造发展的滞后性影响,复合材料船舶结构的设计、建造与国际水平相比落后较大。我国对于复合材料船舶结构的有限元分析近些年才开始发展,特别是对于大型泡沫夹层复合材料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仿真工作,鲜有论文公开发表,严重影响了泡沫夹层复合材料船舶行业的发展,因此泡沫夹层复合材料如何进行大型结构物的数值仿真分析与方法应用相关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经典夹层板壳理论出发,简要介绍了常见夹层结构的设计方法与经验。在前期工作经验上,选用ANSYS仿真平台,以SHELL91“叁明治”壳单元为基础建立仿真方法。面对船用泡沫夹层复合材料结构的特殊性,建立一种基于经典夹层结构设计思路的等效参数换算体系,形成等效仿真方法,确定了结构初始刚度、初始破坏载荷、极限破坏载荷的仿真判别方法,使得SHELL91“叁明治”壳单元对船用泡沫夹层复合材料结构可用。文中详细说明了船用泡沫夹层复合材料梁、板等基本结构的弯曲试验,对等效仿真方法进行验证,等效仿真得到的结构初始刚度、初始破坏载荷、极限破坏载荷等与试验结果吻合。在前人确定的数值试验方法基础上,展开一系列数值试验,并与等效仿真进行对比,结果吻合较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推广性。初步认为此方法可应用于大型泡沫夹层复合材料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仿真计算,在保证精度的基础上大大减小了计算量,对整体结构的强度衡准、刚度校核等计算工作具有较强说服力。(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3-05-01)

张辉亮[6](2013)在《一种新型2结点16自由度平面夹层梁单元》一文中研究指出夹层结构因具有较高的比刚度和比强度,且可实现隔声、隔震及隔热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建筑及交通运输等领域。计算夹层梁的力学性能的经典模型基于平截面假设和横向不可压缩假设,这种假设限制了梁的真实响应。有限元方法能很好的克服经典方法的不足,但对复杂系统的网格处理,工作量将过于繁重甚至不可接受。目前还没有一种既能很好的克服经典模型的不足,又能方便快捷的处理夹层结构的模型。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一种求解夹层梁力学性能的新模型:(1)针对常用来求解叁层夹层梁的经典方法的不足:平截面假设和横向不可压缩假设,提出了新的理论假设,建立一种新型的2结点16自由度夹层梁单元模型。将本文模型的静力学数值结果与经典的欧拉梁的理论解及叁维有限元的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本文模型的高精度和有效性。(2)根据经典有限元处理过程,得到了本文模型的单元质量矩阵,采用Rayleigh阻尼得到阻尼矩阵,并对夹层梁的动力学特性及时域动力响应进行了求解。将本文模型的振动特性结果与已有文章模型的结果及叁维有限元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3)使用本文模型,研究了夹层梁总厚度不变,夹心层的比例对夹层梁静力学及振动特性的影响;探讨了夹心层的材料的弹性模量对夹层梁的静力学及振动特性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冲击载荷作用下,夹层梁的动力学响应。数值结果表明:本文模型能克服经典夹层梁模型的不足,能准确的描述夹层梁的非平截面变形和横向压缩效应;具有叁维有限元方法的精度,但网格的处理比叁维有限元方法简便实用。(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3-05-01)

臧孟炎,陈顺华[7](2012)在《基于非固有内聚单元模型的夹层玻璃冲击破坏现象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有限元的基础上,开发非固有内聚单元模型,以数据结构的更新反映插入有限元界面的内聚单元,以实现夹层玻璃冲击破坏过程裂纹的发生及扩展现象的仿真分析。以两端约束的夹层玻璃梁冲击破坏现象为研究对象,建立普通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型,在弹性范围内使用传统有限元方法求解。当两有限单元界面满足破坏条件时,在该界面插入内聚单元以描述裂纹的发生及扩展。仿真结果与对应冲击破坏试验破坏模式的基本一致,初步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颗粒材料计算力学研究进展》期刊2012-09-17)

杨敏[8](2007)在《弹性—粘弹性材料复合夹层结构的单元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在结构制造中,利用粘弹性阻尼材料对结构进行减振是经常使用的方法。现有的有限元软件在计算弹性—粘弹性材料复合夹层结构时,各层材料的特性参数输入均为常数。但是由于粘弹性材料的力学性能随频率而变化的事实,造成模态频率与材料特性并不吻合试验所观察的结果。所以本文针对这种结构,开发了两种复合夹层结构的超单元。一种为一体化梁单元,一种为一体板单元。本文首先通过振动试验测得一悬臂梁的前叁阶模态的共振频率和损耗因子。然后根据复合夹层结构的层迭性质,粘弹性材料是层迭结构夹心的特点,分别推导了两种弹性—粘弹性复合夹层结构一体化单元的弹性刚度矩阵、质量矩阵以及粘弹性刚度矩阵。为了验证前面两种单元的可靠性,用一体化梁单元和一体化板单元对上述的悬臂梁划分为不同的单元数进行计算,并与实验结果作比较。同时,考虑到将基本结构进行部分约束阻尼处理的情况,也为了考察一体化梁单元和一体化板单元与其他单元之间的协调性,将一体化梁单元和一体化板单元与其他单元一起使用对部分约束阻尼处理的复合结构进行计算。从计算和试验结果的比较来看,这两种单元完全可以同传统梁、板单元混合使用,基本上实现了其预想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07-01-01)

石建军,吴东辉,迟波,丁新静,李睿[9](2006)在《Shell91单元在复合材料蜂窝夹层结构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论述了蜂窝夹层结构的叁种简化计算理论模型,介绍了通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中shell91单元的sandwich(夹芯)功能,通过计算与试验位移值结果的对比,相对误差小于5%,验证了该功能的工程实用性与易操作性。(本文来源于《纤维复合材料》期刊2006年03期)

钱杰,冯文光,董志林,张国珍,关辉[10](2005)在《大庆萨尔图中部油田主力油层单元间夹层发育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40多年开发,大庆萨尔图中部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后期阶段,复杂的地下形式要求了解更加精细的储层特征。在主力油层葡萄花油层I组沉积相带图全面绘制完成的情况下,通过应用VFP,AutoCAD计算机技术将精细地质研究成果之一的小层数据库进一步开发利用,得到主力油层单元间夹层图,从而首次实现了对萨尔图中部油田主力油层单元间沉积特征的整体描述,认识了平原相、叁角洲内前缘相单元间夹层不同的特征,并指出了单元间夹层的发育、分布受上覆沉积单元河流相空间发育位置控制的规律,为油田高含水期开发、综合调整多提供了一种新的储层图幅资料。(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夹层单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主动脉壁的中膜层由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MC)和弹性纤维交替组成,其对于主动脉弹性和强度至关重要。中膜SMC中的弹性蛋白收缩单元起着连接细胞外的弹性纤维和细胞内的收缩骨架的作用。此弹性收缩单元中的编码结构或者功能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胸主动脉瘤或夹层。其中编码弹性蛋白纤维和弹性微纤维的基因有FBN1、MFAP5、ELN、FBLN4;编码弹性蛋白收缩单元的基因有ACTA2和MYH11。ACTA2基因编码平滑肌特异的α肌动蛋白;MYH11基因编码SMC特异肌球蛋白重链;而MYLK与PRKG1一起共同编码控制SMC收缩的激酶;FLNA基因编码连接收缩丝和整合素受体的蛋白质,当这些相关基因发生突变时,都将增加发生胸主动脉疾病的倾向性。综上,功能性SMC弹性蛋白收缩单元对于维持主动脉结构的完整性有着重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夹层单元论文参考文献

[1].万彪.ADINA中用于模拟夹层的薄层单元的开发[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7

[2].刘明远,杨洋,李伟,张小明.弹性蛋白收缩单元在胸主动脉夹层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17

[3].Gianpaolo,PERRELLA,Giovanni,Maria,MONTUORI,Massimiliano,FRALDI,Elena,MELE.基于中空单元的夹层平板结构设计方法研究(英文)[J].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A(AppliedPhysics&Engineering).2016

[4].黄莉,邓华.基于Hoff理论的金属复合屋面板夹层壳单元[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6

[5].高畅.用于泡沫夹层复合材料全船结构有限元计算的高效单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6].张辉亮.一种新型2结点16自由度平面夹层梁单元[D].西南交通大学.2013

[7].臧孟炎,陈顺华.基于非固有内聚单元模型的夹层玻璃冲击破坏现象仿真研究[C].颗粒材料计算力学研究进展.2012

[8].杨敏.弹性—粘弹性材料复合夹层结构的单元开发[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

[9].石建军,吴东辉,迟波,丁新静,李睿.Shell91单元在复合材料蜂窝夹层结构分析中的应用[J].纤维复合材料.2006

[10].钱杰,冯文光,董志林,张国珍,关辉.大庆萨尔图中部油田主力油层单元间夹层发育特征[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5

论文知识图

位于界面上的夹层单元8结点六面体夹层单元夹层单元等厚度夹层单元简化后的液氮夹层单元模型单元网格划分以及夹层单元所在位...

标签:;  ;  ;  ;  ;  ;  ;  

夹层单元论文_万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