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居民储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居民储蓄,收入,储蓄率,城乡,宜昌,居民,成本。
居民储蓄论文文献综述
陈荟羽,王艺洁[1](2019)在《农村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如何提升农民储蓄,不但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准,而且可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文章主要运用西方消费储蓄理论和计量经济学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农村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如农村居民年个人可支配收入、城乡差距。研究表明,由于农村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城乡收入差距与农村居民储蓄存在正向关系,因此为提高农村居民储蓄,农民自身应主动利用自身条件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同时加大对农产品的深加工;国家应通过统筹城乡就业体系、城乡产业发展体系、城乡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体系,缩小城乡差距。(本文来源于《粮食科技与经济》期刊2019年10期)
鄢峰波[2](2019)在《居民收入对储蓄率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从城镇居民收入不确定性角度分析了对储蓄率的影响,并使用200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收入不确定性对城镇居民储蓄率存在显着的正向作用,而社会保障水平起到显着的抑制作用。建议提高居民收入,完善养老保障,同时关注储蓄率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冲击。(本文来源于《金融理论与教学》期刊2019年05期)
唐嘉燕,唐鸿海[3](2019)在《灰色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在广州市居民储蓄额预测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居民储蓄额是一种非平稳的时间序列,与实时政策影响有关,同时作为地区性总GDP的一大重要指标,其预测走向将是政府部门需要重视的一个环节,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提高储蓄率预测精度需要以较为精确样本值进行数据挖掘,同时采用单一理论模型将无法得到可实际应用的预测效率。因此,基于组合预测思想,将采用梯度下降法的BP神经网络反复训练,修正灰色Verhulst预测的组合模型对广州市城乡居民储蓄进行数据挖掘,训练过程中采用最高准确率模型进行预测未来叁年的居民储蓄额,提前预知储蓄率变化走向,及时提出应对措施。残差合格检验很好地反映模型准确率的提高,具有较好的拟合和预测精度。(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9年27期)
程翠青[4](2019)在《居民储蓄与房地产市场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依据2000年-2018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全国、东部、中部及西部地区居民储蓄与房地产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全国范围、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居民储蓄与房地产市场存在高度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即房地产价格的不断攀升会导致一定程度居民储蓄的增加。同时,不同地区居民储蓄受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其中西部地区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东部地区,两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的影响程度最小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作为控制变量引入的居民收入和人口结构也会对居民储蓄产生影响,且与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存在内在联系。最后,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我国居民储蓄与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西部金融》期刊2019年09期)
王玉玲[5](2019)在《城乡居民储蓄-消费倾向异化研究——基于不同收入来源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意愿,本文通过2014-2017年城乡居民收入与支出的相关数据分析,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得出城乡居民不同收入来源的边际消费倾向,比较分析城乡居民不同来源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基于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与建议。(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18期)
丁洁[6](2019)在《我国居民储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居民储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通过对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相关结论。(本文来源于《广西质量监督导报》期刊2019年09期)
董登新[7](2019)在《美国居民储蓄率低 钱都花哪儿了》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劳工统计局年报显示,2017年美国家庭户均税前年收入为73573美元,全年户均消费支出为60060美元,当年每个家庭消费后的平均节余所剩无几,仅为13513美元(含税),其税后收入略大于消费支出,这也正是美国人“低储蓄率”的原因之一,也证明了美国人基(本文来源于《第一财经日报》期刊2019-09-16)
陈诗钰[8](2019)在《关于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量在不断增加,高储蓄现状引人注目。众所周知,储备可以推动经济发展,调节货币流通,引导消费,但储蓄过高也存在巨大隐患。本文利用EViews对1990~2017年有关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本文来源于《商讯》期刊2019年25期)
章元,王驹飞[9](2019)在《城市规模、通勤成本与居民储蓄率:来自中国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学文献长期以来忽视了一个重要经济现象:大城市居民的储蓄率低于中小城市居民的储蓄率。本文提出理论假说对此现象给出解释:大城市居民比中小城市居民需要更长的通勤时间(或通勤支出),这会减少他们的闲暇时间,从而更多地购买服务以增加闲暇,而这会降低他们的家庭储蓄率。我们利用中国地级市面板和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展开经验分析,并利用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结果发现无法推翻上述假说。本文指出的经济现象和提出的理论假说具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建立了城市规模与居民储蓄率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理解城市居民储蓄率的决定因素;第二,为中国制定拉动内需和城市人口与产业管理等系列政策提供了重要启示:鼓励发展大中城市有助于扩大内需和带动服务业发展,大中城市不应限制为本地居民提供服务的外来劳动力流入。(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期刊2019年08期)
黄莉莉[10](2019)在《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迅猛增长》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我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突飞猛进,“钱袋子”越来越充实。据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资料显示,改革开放后,1980年我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仅为0.9亿元。10年时间过去,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了20亿元,增长了22倍。又一个10(本文来源于《叁峡日报》期刊2019-08-10)
居民储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从城镇居民收入不确定性角度分析了对储蓄率的影响,并使用200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收入不确定性对城镇居民储蓄率存在显着的正向作用,而社会保障水平起到显着的抑制作用。建议提高居民收入,完善养老保障,同时关注储蓄率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冲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居民储蓄论文参考文献
[1].陈荟羽,王艺洁.农村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分析[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
[2].鄢峰波.居民收入对储蓄率的影响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9
[3].唐嘉燕,唐鸿海.灰色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在广州市居民储蓄额预测中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
[4].程翠青.居民储蓄与房地产市场关系研究[J].西部金融.2019
[5].王玉玲.城乡居民储蓄-消费倾向异化研究——基于不同收入来源的比较[J].商业经济研究.2019
[6].丁洁.我国居民储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
[7].董登新.美国居民储蓄率低钱都花哪儿了[N].第一财经日报.2019
[8].陈诗钰.关于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J].商讯.2019
[9].章元,王驹飞.城市规模、通勤成本与居民储蓄率:来自中国的证据[J].世界经济.2019
[10].黄莉莉.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迅猛增长[N].叁峡日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