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技术批判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技术,理性,理论,马尔,人工智能,责任,伦理。
技术批判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贾凯芳[1](2019)在《霍克海默的技术理性批判理论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霍克海默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批判理论的领导人物。本文通过对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共同撰写的《启蒙辩证法》的分析,阐述了霍克海默的技术理性批判理论,并且探究了科学技术的异化和人性的沦丧和道德的消亡,并批判了现代工业文明。霍克海默的技术批判理论,对于当代中国推动科技创新和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实现科学技术回归理性和人性的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苏明,陈·巴特尔[2](2019)在《人工智能教育伦理的多维审视——基于马克思技术批判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认为,技术异化会带来人的异化和教育的异化,技术并不必然向善的方向发展,技术从发明走向成熟都需要经历一个批判的过程。人工智能引发包括教育在内社会各领域的连锁反应,技术进步的已然性和社会适应的滞后性构成了社会系统平衡失调的基本矛盾,需要通过对技术的伦理批判完成技术的社会化改造。把技术批判的场域由"工作场"转移到"学校场",对人工智能教育进行价值审视、公平性审视、人性审视、责任审视和终极目标的审视,目的在于防范人工智能异化的风险并促进人工智能教育更好地发展。(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19年11期)
钟洪波[3](2019)在《马尔库塞技术异化批判理论的缺失》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尔库塞对资本主义发达工业社会的揭露,深刻地批判了技术异化给人们带来的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上的种种不自由现象,并设想以爱欲解放解决现实困境。他的理论虽然深刻,但是也存在内在局限性。他的理论本身存在逻辑矛盾,且缺失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深度,面对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注定他寻求的人类自由解放的途径成为幻想。(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08-01)
曹潇月[4](2019)在《浅谈马尔库塞的技术理性批判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尔库塞对技术理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统治和科学技术的二重性问题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揭示和分析了科学技术发展的二重性和现代社会的技术统治对社会的影响,随着技术理性的发达和不断发展,将会进入以技术为统治力量的社会,人被科学技术所统治、所奴役,虽然生活在自己为自己的需要所创造的富足物质世界中,但失去了批判否定的能力,不再有社会反抗力量,从而成为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轻视了人作为最特殊的存在,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强大存在感,人的价值理性才是改变自己社会的强大动力。(本文来源于《读书文摘》期刊2019年12期)
冯讲琴[5](2019)在《浅谈马尔库塞技术理性批判理论——以《单向度的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要认识某一理论,首先要了解其产生的基础和文化背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法兰克福学派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激烈批判,形成了社会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重点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理性进行了批判,主要从叁个方面: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对技术理性的同化力量进行深刻分析,以期将得到的经验教训来指导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卓承芳[6](2019)在《速度与生存恐慌——维希留的技术批判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维希留是通过速度来分析现代社会逻辑及其破坏性后果的社会批判理论家,他提出了原创性的"速度学"。在这种速度学视角中,工业革命乃是一场速度革命,文明由此进入了追逐加速度的竞赛,使得现代性成为一场为最终的战争而进行的后勤准备。在这一语境中,速度技术不仅造成了时空压缩并破坏了世界的真实维度,而且消灭身体经验的丰富性,使人的感知去现实化以及生存体验虚假化,从而陷入了"速度虚无主义"境地。同时,通过事故分析,维希留认为意外是技术的本质,不断加速的技术势态和自动化趋势使人类面临着"整体灾难"的风险以及生存恐慌。维希留的速度学揭示了人类在加速度语境中面临的深层异化,深化了马克思至法兰克福学派的现代社会批判,亦拓展了技术哲学研究的视角,对于理解今天高技术创新及其文明后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哲学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尚静[7](2019)在《马尔库塞技术理性批判理论及其当代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革命性力量,它推动着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活动的发展。回望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正是由于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我们才能在一个世纪里创造出比其它所有历史时期创造的财富总和还要多。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我们应该正确审视这些改变,更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正确看待这些新变化,坚守马克思主义立场。面对科技的大规模运用所带来的现实问题和不良后果,马尔库塞指出技术理性已经成为了社会的控制新形式,技术理性不但显示出政治特点,而且已经成为了统治载体。技术理性的发展使统治阶级进行统治时不再仅仅依靠强权和暴力,而是利用娱乐和消遣等消费手段和其他方式。人们并非被迫而是心甘情愿的加入新的社会统治之中。虽然它更好的维护了社会的统治秩序,但人的真正需求和个人的潜能受到压制,人们已经丧失了否定性和超越性,变成了技术理性的奴隶。技术理性将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部纳入到技术合理性范围内,从根源上取消了对抗意识尽管它具有合理性的外观,但其实质上仍然是不合理的。由于技术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发达的工业社会造成了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等方面的一体化,发达工业社会压制了人的个性解放,使人成为了受物质利益驱使、工具化的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批判代替暴力统治而合法化的技术理性统治在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中成为统治社会的异化力量,批判由于发达工业社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所导致的人的单向度性、政治领域的单向度性和思想文化领域的单向度性。马尔库塞继承了马克思的批判精神,拓展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领域,高扬了人本主义理念,但其对技术采取一种悲观主义,寄希望于通过美学来救赎和找到一条帮助人们获得解放的途径。马尔库塞深刻丰富的技术理性批判理论给我们提供了借鉴和启示,我们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正确遵循协调原则,人本原则,更要遵循生态的原则,从而实现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共生。(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吴胜锋[8](2019)在《马克思主义意识理论视域下的人工智能技术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影响和塑造着现代人类生活,但其前景又利弊难辨。马克思主义并不反对技术自身,但反对握有判定技术命运的特权。在意识理论视域下审视人工智能技术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是在智能本质、人的主体性等基础性问题上,为大众提供一种人文主义的反思视角。除此之外,马克思主义意识理论中特有的意识形态批判维度,在反思人工智能技术时,还具有这样的理论优势,即联系制度环境,深入到资本背后,揭示和批判人工智能技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如何受资本驱动,成为资产阶级扩展经济利益和加强政治统治工具。(本文来源于《哲学动态》期刊2019年04期)
刘铁军[9](2019)在《安德鲁·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产生的影响几乎遍布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虽然人类通过技术满足了自身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加快了现代化进程,但也引发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存安全等问题。这些都是人类不合理地利用技术所导致的。面对技术所引发的生存危机,人们开始对技术进行反思。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技术批判理论应运而生。安德鲁·芬伯格作为当代美国技术哲学领域颇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一直从事技术批判理论的研究。他提出的社会主义文明、技术民主化等理论对于我国的文化建设、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芬伯格深受马克思、海德格尔、法兰克福学派等先哲们技术哲学思想的影响与启发。在此基础上,芬伯格对技术工具论与实体论这两种传统技术理论展开了批判,通过引入技术批判理论的方法论,表明了整体论的、历史主义的及价值论的技术本质观,进一步揭示了技术发展的多样性和潜在趋势。芬伯格提出的技术批判理论目标,超越了对技术持有悲观和激进的态度的那些学者,他以一种乐观的态度告诉我们不能简单地支持或反对技术,而是要清醒地认识到技术的可选择性。本文首先从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的形成着手,对技术批判理论的概念进行论述,阐明了其理论形成的理论语境和现实语境。其次,通过对技术批判理论的批判对象、方法论、理论实质及理论目标等进行系统的梳理与总结,揭示了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的脉络及内在逻辑。从总体上看,芬伯格借鉴了各家理论之所长,并对原有的技术批判理论进行了革新。他提出的技术民主化和可选择的现代性的相关理论,为人类社会向着更加民主与文明的方向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可以说,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重点突出了实践取向,标志着从本质论向建构论的范式转换,为未来技术哲学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同时,也给我国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富有价值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19-03-01)
吴迪[10](2018)在《从“现代技术”批判到“未来责任”伦理——汉斯·约纳斯责任伦理学的理论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汉斯·约纳斯的责任伦理学是现代技术批判与哲学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约纳斯责任伦理思想的成熟经历了叁个主要阶段,即现代技术批判、传统伦理学反思与"未来责任"伦理建构。约纳斯的现代技术批判,既具有浓重的时代性又承接了马克思以来的社会批判精神。其对传统伦理学理论的诊断与技术时代伦理特征的洞察,构成了责任伦理学的底色。约纳斯的责任伦理学既是"责任"精神在伦理学中的复归,又具有朝向"未来"的向度,这是其理论的特点。通过批判、反思与建构,约纳斯形成了这种非对称性的"未来责任"伦理思想,并以此来直面现代技术的挑战。(本文来源于《科学经济社会》期刊2018年04期)
技术批判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马克思认为,技术异化会带来人的异化和教育的异化,技术并不必然向善的方向发展,技术从发明走向成熟都需要经历一个批判的过程。人工智能引发包括教育在内社会各领域的连锁反应,技术进步的已然性和社会适应的滞后性构成了社会系统平衡失调的基本矛盾,需要通过对技术的伦理批判完成技术的社会化改造。把技术批判的场域由"工作场"转移到"学校场",对人工智能教育进行价值审视、公平性审视、人性审视、责任审视和终极目标的审视,目的在于防范人工智能异化的风险并促进人工智能教育更好地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技术批判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贾凯芳.霍克海默的技术理性批判理论及对当代中国的启示[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
[2].苏明,陈·巴特尔.人工智能教育伦理的多维审视——基于马克思技术批判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
[3].钟洪波.马尔库塞技术异化批判理论的缺失[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2019
[4].曹潇月.浅谈马尔库塞的技术理性批判理论[J].读书文摘.2019
[5].冯讲琴.浅谈马尔库塞技术理性批判理论——以《单向度的人》为例[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6].卓承芳.速度与生存恐慌——维希留的技术批判理论[J].哲学研究.2019
[7].尚静.马尔库塞技术理性批判理论及其当代启示[D].郑州大学.2019
[8].吴胜锋.马克思主义意识理论视域下的人工智能技术批判[J].哲学动态.2019
[9].刘铁军.安德鲁·芬伯格技术批判理论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
[10].吴迪.从“现代技术”批判到“未来责任”伦理——汉斯·约纳斯责任伦理学的理论建构[J].科学经济社会.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