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我国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完善(论文文献综述)
黄潆仪[1](2021)在《P银行会计风险分析与控制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因为会计风险的爆发而产生损失的现象频繁出现。特别是各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出现的违规操作行为,不仅使其会计风险持续积累,而且还因为被处罚而使得商业银行蒙受直接或间接的损失。虽然分支机构在接受处罚之后,大部分商业银行都能够悉心整改,从而提高会计风险的防控力度。但是,类似案件却始终未曾有所减少,反而还与日倍增。由此能够充分说明,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商业银行在会计风险防控方面存在明显的漏洞。虽然表面上商业银行都能够重视会计风险防控,但是真正落于实处,具有会计风险管理高效执行力的商业银行少之又少。本研究以P银行为例,系统的分析了P银行会计风险的具体表现。全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阐述了研究背景和意义;第二部分简要阐述了银行的会计风险;第三部分主要讲如何识别P银行会计风险,以及P银行目前存在的会计风险主要表现为会计核算风险、会计信息风险和会计内控机制风险;第四部分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了P银行会计风险的产生原因在于其内部审计失效、会计信息流通不顺畅以及会计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这些原因导致P银行会计风险持续爆发,尤其是各分支机构相继被处罚;第五部分针对这些会计风险的产生原因提出强化内部审计的效用、优化会计信息流通系统、改善风险控制机制等对策;第六部分结合P银行会计风险的经验教训,提出P银行对其他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控的启示,包括高度重视银行内部审计效用、加快信息沟通系统的完善、打造多元化的风险控制机制等,并得出总体结论,只有重视内部审计、加快完善会计信息沟通系统、打造多元化的风险控制机制,才能使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得到有效防控。希望能够为我国商业银行提高会计风险防控水平起到必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孙偲韬[2](2020)在《A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内部控制是伴随银行的经营活动及经营管理而生的,是一种动态的在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并监督制约的机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商业银行开始大量涌入国内,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A商业银行同时面临来自国内及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风险。因此,A商业银行如若要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一方面需要不断对新的业务领域进行开拓和创新,另一方面还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有效防范、化解其潜在经营风险,提升其综合竞争力,实现其较快发展。因此,本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含义及相关理论为基础,构建包括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测度A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水平。分析结果表明:我国A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水平较低;内部监督的平均分值最低;控制活动平均分值最高;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方面处于中间水平,表明A商业银行在这三个方面依然存在一些缺陷;二级指标的分值存在明显差异。最后提出提高A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水平的对策与建议:第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第二,加强风险评估;第三,优化控制活动;第四,建立良好的信息与沟通机制;第五,加大内部监督的力度。
程雪军[3](2020)在《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规制研究》文中指出互联网消费金融由于科技突破、经济深化、社会发展以及法律支持而获得创新发展,但是这种小额、分散、无抵押的互联网信用贷款,主要面对中低净值的“长尾”用户,类似于中国版“次贷”,倘若缺乏有效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法律规制与风险防范,则有可能诱发中国版“次贷风险”。目前对于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规制问题,引发了学术界以及实务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但是由于该问题横跨法律、金融与互联网三大学科,所以众学科讨论者甚多,但是深入研究者甚少。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规制,其逻辑起点在于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内涵与法律结构。通过对“消费金融”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有效明晰消费金融的概念与主要模式。然后通过对消费金融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分析,厘定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内涵。并进一步对互联网消费金融、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网络借贷进行比较研究,明确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边界。对比传统金融理论,作为新型金融科技业态的互联网消费金融,虽起源于域外但却在中国迅猛发展,这有其发展的应然性也有其必然性。本文采用Citespace对互联网消费金融进行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并结合1000余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与风险调研问卷(2019)》,基于传统金融基础理论框架,本文认为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理论支柱主要包括发展动因、发展模式、风险规制以及法律规制等,并具有逻辑推进关系。关于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动因与模式,参照互联网技术成熟度曲线,可以将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演进分为萌芽发展、新兴成长、快速成长以及主流市场阶段。并基于数据分析测算出我国当前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规模为23062.10亿元左右。此后,本文进一步分析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特征,以及法律、经济、社会、科技视角下的发展动因。而在这些快速发展背后,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相较于域外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发展模式,形成一种两分法发展模式:消费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互联网机构的消费金融化,然后对其进行运作机理与法律关系分析。在互联网消费金融快速发展的背后,我国也存在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规制的问题与风险。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规制以及司法裁判现状,分别选择“两分法”发展模式下消费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捷信消费金融公司案)与互联网机构的消费金融化(分期乐公司案、腾讯公司案)三起典型案件,对其进行案例剖析与法律问题探究。并基于这些微观法律现象问题,将其上升到宏观法律风险层面。然而,传统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的非法学分类方法,更多的是构建于行业内部特点之上,而非基于法学视野。通过借鉴“主客体关系”分析方法,本文将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解构为主体风险(经营者主体风险与消费者主体风险)以及行为风险(经营者行为风险与消费者行为风险)。从法学视野对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重构之后,本文进一步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风险与域外经验考察。通过对国内外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经营者适格性风险与消费者适格性风险比较研究,深度剖析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主体风险;在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为风险方面,本文对综合利率上限、经营者不正当竞争、经营者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的违约信用以及消费者权益侵害风险方面比较研究,并且充分借鉴域外风险规制经验。通过对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动因、模式以及风险研究,构建与完善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规制,则具有重要意义。其一,需要明晰互联网消费金融法律规制的逻辑以及目标,其主要目标在于促进行业稳健发展、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以及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其二,通过分析我国当前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规制体系,构建一种“多位一体”的法律规制体系。其三,从互联网消费金融主体风险与行为风险两方面加强法律规制,前者包括加强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经营者与消费者适格性规制;后者包括积极推进互联网消费金融法律规范体系的建设,引入“监管沙盒”以加强对金融创新与风险的动态平衡,加快信用体系等互联网消费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市场规制以构建公平化、法治化的市场竞争环境,构建金融科技监管以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胡章显[4](2020)在《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研究 ——以民生银行假理财案件为例》文中认为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并列为金融业三大风险。近年来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事故不断发生,但由于我国对操作风险的关注和研究起步较晚,对银行操作风险的防范研究还不够成熟,银行风险管理尚不能很好的与国际标准接轨,基于此,本文以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问题开展研究。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结合笔者外资银行从业经验,以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理论基础为核心,分析中国民生银行假理财案件中的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的合理化建议。首先,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资料和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实践,总结了操作风险产生的众多原因和防范策略。其次,本文以民生银行假理财案为例,分析了民生银行假理财案件的背景、影响及原因等方面,运用案件利益相关方和内外因分析法,结合操作风险的定义、特点和分类,以及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控流程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理论,重点从人力资源管理,内部控制机制和操作风险控制体系的角度揭示了民生银行假理财案所暴露的操作风险管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民生银行未建立有效薪酬激励机制、未实行员工定期轮岗机制和未确立有效的惩戒机制;民生银行风险管理部门风险意识不到位、账户监管不到位、公章管理不到位、组织架构不完善和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民生银行操作风险识别体系不完善、评估体系不全面、监测系统不到位、未能充分有效运用缓释工具和风险报告制度不完善。最后,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理论和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实践,提出了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和全面建立操作风险控制体系等具体建议。
李幸幸[5](2020)在《A农村商业银行零售业务风险内部控制优化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中国的金融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金融业蓬勃发展。随着利率自由化的推进和行业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逐渐收窄,传统信贷业务的盈利能力逐渐下降。在这种背景下,零售业务已成为中国主要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尤其是在大规模发展中,零售业务的风险将很高。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也在增加。A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具有数十年发展历史和浓厚地方特色的农村商业银行,风险内部控制的发展相对于四大国有银行甚至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相对落后。同时,其零售业务想要追求更全面健康的拓展,这对其风险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无论是从外部环境还是中国商业银行的内部需求,建立一个全面,全员,全过程的系统的零售业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迫在眉睫。本文首先阐述了建立A农村商业银行零售业务风险内部控制系统的背景和意义。然后通过收集A农村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相关数据,以A农村商业银行零售业务风险内部控制为切入点,研究其零售业务风险内部控制的组织结构。为了满足《新巴塞尔协议》对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以及银行监管机构的风险内部控制和合规要求,通过问卷调查法和现场访谈法,了解A农村商业银行零售业务风险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并总结A农村商业银行零售业务风险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为完善A农村商业银行零售业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本文借鉴了 COSO报告,同时,根据国内监管机构的风险内部控制体系要求,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体系,控制活动,信息等方面提高风险内部控制管理目标,在交付和贷后管理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优化A农村商业银行零售业务风险内部控制,能对促进全省其他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和风险内部控制提供参考,进而促进农村商业银行的全面健康发展,促进中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
刘鑫[6](2020)在《论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关联交易法律规制的完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银保监会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日趋加大,陆续开展了市场乱象整治、股东股权排查整治等一系列专项治理工作,《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2018)在《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2004)基础上,强化商业银行与股东及相关人员的关联交易管理,为规范商业银行关联交易提供新的法律指引。本文在借鉴美国、台湾地区的立法经验基础之上,结合新规,分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介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关联交易的现状。在回顾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明确农村商业银行的定位和特殊职能,并结合商业银行关联交易现行规定,从违规表现和诱因两方面分析规制农村商业银行关联交易的背景。第二部分介绍域外商业银行对关联交易的内外部监管以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本部分从关联交易的认定和监管两个方面论述美国和台湾地区对关联交易的规制,并总结域外立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第三部分从规范不统一、内控管理制度欠缺、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缺陷、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四个方面分析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关联交易法律规制体系存在的问题,指出现行规制体系不足之处。第四部分针对第三部分存在的问题,从完善监管法规、完善内部风险管理措施、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健全违法责任追究机制四个方面提出完善农村商业银行关联交易法律规制体系的建议。
张雅倩[7](2020)在《银行理财产品法律监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金融危机后,银行理财作为商业银行与非银金融机构开展监管套利的工具,横行金融市场多年,一方面,银行理财的崛起是金融创新的必然结果,契合了居民和企业之间的投融资需求,拓宽了融资渠道,另一方面,银行理财交易结构复杂、交易链条不透明的特征蕴藏一系列潜在风险,加上表外理财不计提资本,对以资本监管为核心的银行业监管机制造成了冲击,对我国金融有效监管形成阻碍。银行理财以资金池模式运作,金融风险积聚于银行系统内,倒逼监管层出台新的监管政策,形成了当前以资管新规为纲领,理财新规、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等为主体的新型监管规范体系,意在让银行理财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本源,遵循资管产品的监管逻辑。当前,在“严监管、去杠杆、调结构”的政策环境下,银行理财监管卓有成效,但存量理财产品遗留的监管问题和转型理财产品可能出现的新监管要求仍不可忽视,一是银行理财现有监管模式的调整缺乏制度和相关机制的支撑;二是传统监管手段无法全面应对银行理财产品所滋生的风险;三是银行理财金融消费者权益监管不足,金融机构与投资者利益长期处于失衡状态。为实现银行理财产品的有效监管,监管主体应优化功能监管相关制度设计,分层完善监管协调机制,增强监管模式在理财市场的适应性,契合理财产品的发展需要。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视角出发,以风险监管为监管重点,改进风险监管方式和风险监管措施,加强银行理财风险内部控制,构建全面的风险监管体系,逐步实现银行理财风险的主动防控。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视角出发,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和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畅通理财纠纷解决渠道,充分保障金融消费者权益。最终构建以行政监管为主导,以风险控制、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为重点的监管体系,在不扼杀金融创新的前提下实现银行理财产品的有序发展。
鲍权博[8](2020)在《A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各行业各领域变化日新月异,金融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石,也不断拓宽着自己的发展空间,随着经济科技和金融市场不管走向自由化、创新化和一体化,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样化、结构化和复杂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失效的情况逐年增多,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不足的问题越来越为突出。对此我国先后出台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促进商业银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这些政策的出台加强了银行对风险的防范力度,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银行体系的安全和稳定。农村商业银行由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是根植于农村的基层金融机构,在当前我国农村经济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支持三农建设、扶助小微企业发展的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化,金融市场多元化程度逐渐加深,各大股份制商业银行及村镇银行不断涌入,金融市场的竞争日渐激烈。农村商业银行由于发展起步晚、资金实力不足、风险防范意识不足等原因,在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上较大型商业银行落后。当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仍然不高,这也决定着农村经济在我国整体经济中比重较高。在促进三农发展,增强小微企业融资能力方面,农村商业银行较其他银行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为此加快推进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并以A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主要案例分析对象。其中,第一部分主要对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等方面予以介绍;第二部分为理论综述部分,先总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历程,然后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进行介绍;第三部分就是对A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描述,该部分从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要素出发,从各个要素角度出发说明目前A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现状;第四部分是在第三部分的基础上,结合A农村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分析内部控制方面出现问题的原因;第五部分提出了改善A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现状的措施。最后一部分为结语和展望。
章程[9](2020)在《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进策略研究 ——以J城市商业银行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国内银行业在多年来高速发展的同时,虽然在经营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但大多只是技术层面的改革,没有触及到银行公司治理、组织架构等更深的层面,所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银行业也存在着一系列的潜在风险,如不良率高、缺乏内部控制管理、重大风险频发、非法行为增多等。这些问题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缺失是制约其经营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加快完善公司治理,商业银行才能保证自身的稳定和永续发展。良好的公司治理能够保障商业银行稳健发展,中国银保监会将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作为纠正银行业市场混乱的首要任务。如何改善公司治理结构,跟上银行的发展步伐,提高竞争力,是中国大多数银行面临的挑战。据此,本文以J城市商业银行为例,结合J城市商业银行运行管理的概况、公开渠道查询的信息与报道、大量的实地调查及访谈,通过对其外部环境和内部要点的研究,分析J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J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改进策略,并延伸到其他城商行,总结出对其他城商行的启示。通过研究,本文对于J城市商业银行改进公司治理提出了六点建议。一是加强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融合;二是改善股权管理;三是强化公司治理主体履职;四是提升内控与风险管理;五是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六是优化治理环境。
彭帅[10](2020)在《Z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提出我国金融告别了野蛮生长的阶段,目前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便是要进入规范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大趋势下,强监管、重处罚、严问责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常态,面对严峻的金融发展大环境,企业自身盈利面临下降趋势,违规业务操作风险暴露,不良贷款激增,然而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在当前面临的挑战面前显得脆弱无力,监管部门也频繁开出大额罚单,商业银行急需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做保障,为银行的平稳持续发展护航。目前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有法律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合规风险等,与其他各类风险相比,合规风险产生的主观因素较多,并且更具有全局性和广泛性,并且还常是其他风险因素产生的原因,因此对于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刻不容缓,应视作银行内部最为重要的一项管理活动。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出于内生需求及外部强监管要求,更加重视对合规风险管理体系的引进和完善,吸收国外银行的合规管理经验,引进有效的合规管理工具,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建立适合银行发展的管理办法、制度体系等。但由于国内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研究时间尚短,整体的管理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很多银行照搬经验,缺少自主创新,合规风险管理仍停留在理论层面、形式层面,无法落实到具体实践当中。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笔者开展对Z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现状进行研究,希望可以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本文以国内外金融环境及国内外合规风险管理现状为研究背景,提出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思路。然后介绍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理论基础,梳理合规的基本概念、合规管理理论的演变进程、合规风险与信用风险、声誉风险、操作风险的关联性以及合规风险管理的评价五要素和评价方法。以Z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对Z商业银行及Z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模式进行简介,从其合规风险管理控制环境、合规风险识别与评估、合规风险控制与监督体系及合规风险管理信息交流与沟通四方面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相应的提出解决方案。最后得出结论,指出Z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应该全面实现“三道防线”联防联控并形成合规管理合力、提升合规管理效力及合规管理应与时俱进。
二、论我国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完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我国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1)P银行会计风险分析与控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防范 |
1.2.2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及影响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2章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理论基础 |
2.1 风险理论与相关基础理论 |
2.1.1 风险理论 |
2.1.2 风险识别理论 |
2.1.3 风险控制理论 |
2.2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概述 |
2.2.1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概念 |
2.2.2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特点 |
2.3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 |
2.3.1 会计核算风险 |
2.3.2 会计信息失真风险 |
2.3.3 会计内控机制风险 |
2.3.4 联行业务风险 |
第3章 P银行会计风险的现状 |
3.1 P银行概况 |
3.2 P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 |
3.2.1 会计核算风险 |
3.2.2 会计信息风险 |
3.2.3 会计内控机制风险 |
第4章 P银行会计风险成因分析 |
4.1 调查问卷分析 |
4.1.1 调查问卷设计与发放 |
4.1.2 调查结果分析 |
4.2 P银行会计风险成因 |
4.2.1 会计核算风险的成因 |
4.2.2 会计信息风险的成因 |
4.2.3 会计内控机制风险的成因 |
第5章 P银行会计风险控制对策 |
5.1 强化会计核算风险意识和审计效力 |
5.1.1 强化会计核算风险意识 |
5.1.2 提高内部审计效力 |
5.2 优化会计信息流通系统 |
5.2.1 健全会计信息披露体系 |
5.2.2 提高基层信息流通效率 |
5.3 健全会计风险控制机制 |
5.3.1 调整会计选人用人机制 |
5.3.2 完善会计风险预警机制 |
5.3.3 落实会计监督机制 |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
6.1 结论 |
6.2 P银行对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控制的启示 |
6.2.1 高度重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效用 |
6.2.2 加快会计信息沟通系统地完善 |
6.2.3 形成多元化的会计风险控制机制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P银行会计风险成因调查问卷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2)A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2 相关理论概述 |
2.1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相关概念 |
2.1.1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概念与涵义 |
2.1.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构成 |
2.1.3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特征 |
2.1.4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 |
2.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
2.2.1 金融风险理论 |
2.2.2 社会利益理论 |
2.2.3 投资者利益保护理论 |
2.3 内部控制的评价方法 |
2.3.1 定性分析法 |
2.3.2 定量分析法 |
3 A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现状 |
3.1 A商业银行简介 |
3.2 A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
3.2.1 重视发展战略的制定 |
3.2.2 不良贷款率明显降低 |
3.2.3 公司治理水平提高 |
3.2.4 人力资源管理政策逐渐完善 |
3.2.5 财务会计制度体系逐步完善 |
3.2.6 风险抵御能力明显提升 |
3.2.7 内部控制制度逐渐完善 |
4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A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 |
4.1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1 构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4.1.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2 评价方法 |
4.2.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
4.2.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原理与计算步骤 |
4.3 A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的实证分析 |
4.3.1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
4.3.2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估内部控制水平 |
4.4 研究结论及分析 |
5 加强A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对策与建议 |
5.1 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
5.2 加强风险评估 |
5.3 优化控制活动 |
5.4 建立良好的信息与沟通机制 |
5.5 加大内部监督的力度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内涵与边界 |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与规制的理论分析 |
三、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动因与模式 |
四、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风险与规制逻辑 |
五、域外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与法律规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一、研究的创新之处 |
二、研究的存在不足 |
第一章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内涵与法律结构 |
第一节 消费金融概述 |
一、消费金融的界定 |
二、消费金融的主要模式 |
第二节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内涵与特征 |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内涵厘定 |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边界 |
三、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主要特征 |
第三节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结构 |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基本业务模式 |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结构 |
第二章 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与规制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与规制的理论建构 |
第二节 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与规制的基础理论 |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动因理论 |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模式理论 |
三、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风险规制理论 |
四、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规制理论 |
第三章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动因与模式 |
第一节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演进与动因 |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演进 |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特征 |
三、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具体发展动因 |
第二节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模式 |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模式概述 |
二、域外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主要发展模式 |
三、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具体发展模式 |
第三节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运作机理与法律关系 |
一、电子商务平台类消费金融的运作机理与法律关系 |
二、分期购物平台类消费金融的运作机理与法律关系 |
三、网络借贷平台类消费金融的运作机理与法律关系 |
第四章 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规制与风险重构 |
第一节 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规制现状 |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依据与规制 |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司法层面的规制现状 |
第二节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案例与问题剖析 |
一、捷信消费金融公司与陈建民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 |
二、崔华与分期乐网络科技公司等培训借款合同纠纷案 |
三、腾讯公司与力天无限网络技术公司等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
第三节 法学视野下的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重构 |
一、传统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划分与反思 |
二、法学视野下的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划分 |
第五章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风险与域外考察 |
第一节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主体风险 |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经营者适格性风险 |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消费者适格性风险 |
第二节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行为风险 |
一、综合利率上限风险 |
二、经营者不正当竞争风险 |
三、经营者的信息不对称风险 |
四、消费者的违约信用风险 |
五、消费者权益侵害风险 |
第六章 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规制逻辑及路径建构 |
第一节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规制逻辑与目标 |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规制逻辑 |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规制目标 |
第二节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规制体系重构 |
一、当前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规制体系 |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多位一体”的法律规制体系重构 |
第三节 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规制路径建构 |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主体风险的法律规制 |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为风险的法律规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文中图示清单 |
附录二 文中表格清单 |
附录三 互联网消费金融法律规制的立法情况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研究 ——以民生银行假理财案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方法及意义 |
1.3 研究框架和创新点 |
1.4 文献综述 |
1.4.1 国外文献综述 |
1.4.2 国内文献综述 |
2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理论基础 |
2.1 操作风险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
2.1.1 操作风险的定义 |
2.1.2 操作风险的特点 |
2.1.3 操作风险的分类 |
2.2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控流程 |
2.2.1 操作风险的识别 |
2.2.2 操作风险的评估 |
2.2.3 操作风险的监测 |
2.2.4 操作风险的缓释 |
2.2.5 操作风险的报告 |
3 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实践 |
3.1 国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实践 |
3.2 国内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实践 |
4 民生银行假理财案件分析 |
4.1 民生银行概况 |
4.2 民生银行假理财案的背景、影响及原因 |
4.2.1 民生银行假理财案的背景 |
4.2.2 民生银行假理财案的影响 |
4.2.3 民生银行假理财案的原因 |
5 民生银行假理财案件折射出的操作风险管理问题 |
5.1 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 |
5.1.1 未建立有效薪酬激励机制 |
5.1.2 未执行员工定期轮岗机制 |
5.1.3 未确立有效的惩戒机制 |
5.2 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 |
5.2.1 风险管理部门风险意识不到位 |
5.2.2 账户监管不到位 |
5.2.3 公章管理不到位 |
5.2.4 组织架构不完善 |
5.2.5 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 |
5.3 操作风险控制体系不全面 |
5.3.1 操作风险识别体系不完善 |
5.3.2 操作风险评估体系不全面 |
5.3.3 监测体系不到位 |
5.3.4 未能充分有效运用缓释工具 |
5.3.5 风险报告制度不完善 |
6 完善民生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建议 |
6.1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
6.1.1 制定完备的薪酬制度 |
6.1.2 执行员工轮岗机制 |
6.1.3 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建设 |
6.2 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
6.2.1 加强操作风险防范意识 |
6.2.2 加强账户监管 |
6.2.3 加强银行公章管理 |
6.2.4 完善银行组织架构 |
6.2.5 加强信息披露制度 |
6.3 全面建立操作风险控制体系 |
6.3.1 完善操作风险识别体系 |
6.3.2 运用标准法计量零售银行业务操作风险资本金 |
6.3.3 建立准确而长久的损失数据库 |
6.3.4 选择合理的风险缓释工具 |
6.3.5 建立完善的操作风险报告制度 |
7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A农村商业银行零售业务风险内部控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1.4 论文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案例分析法 |
1.4.3 实地调查法 |
1.4.4 问卷调查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零售业务风险内部控制相关概念 |
2.1.1 零售业务风险的涵义和主要内容 |
2.1.2 零售业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
2.1.3 零售业务风险内部控制风险要素 |
2.2 零售业务风险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
2.2.1 控制论 |
2.2.2 系统论 |
2.2.3 COSO报告 |
第三章 A农村商业银行零售业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现状 |
3.1 A农村商业银行简介 |
3.1.1 A农商银行的市场定位 |
3.1.2 A农商银行的经营规模 |
3.1.3 A农商银行的零售业务简介 |
3.1.4 A农商银行的零售业务特点 |
3.2 A农商银行零售业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现状 |
3.2.1 存款业务 |
3.2.2 贷款业务 |
3.2.3 银行卡业务 |
3.2.4 电子银行业务 |
第四章 A农商银行零售业务风险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问卷调查设计 |
4.1.1 问卷设计思路 |
4.1.2 选定调查对象 |
4.1.3 设计调查问卷 |
4.1.4 调查问卷的整理 |
4.2 A农商银行零售业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
4.2.1 银行卡存在反洗钱风险 |
4.2.2 零售贷款发放存在不合规现象 |
4.2.3 信用卡办理审核不到位 |
4.2.4 商户收款码存在恶意套现操作 |
4.3 A农商银行零售业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问题的成因分析 |
4.3.1 风险内部控制环境方面 |
4.3.2 风险评估方面 |
4.3.3 控制活动方面 |
4.3.4 信息交流与沟通方面 |
4.3.5 内部监督方面 |
第五章 A农商银行零售业务风险内部控制的优化建议 |
5.1 建立并完善风险内部控制的战略原则与目标 |
5.1.1 风险内部控制的目标 |
5.1.2 风险内部控制的原则 |
5.1.3 风险内部控制的步骤 |
5.2 完善A农商银行零售业务风险内部控制的具体研究 |
5.2.1 优化风险内部控制环境 |
5.2.2 完善风险评估体系 |
5.2.3 加强风险内部控制活动的落实 |
5.2.4 促进信息交流与沟通 |
5.2.5 推动内部审计有效运行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论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关联交易法律规制的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关联交易现状 |
(一)农村商业银行的界定 |
1.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 |
2.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特殊职能 |
(二)我国商业银行关联交易现行规定 |
1.商业银行关联方的认定标准 |
2.商业银行关联交易的认定标准 |
(三)规制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关联交易的背景 |
1.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关联交易违规表现 |
2.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关联交易的诱因 |
二、域外商业银行关联交易监管经验 |
(一)我国台湾地区商业银行关联交易制度 |
1.关联交易的认定 |
2.关联交易的监管 |
(二)美国商业银行关联交易制度 |
1.关联交易的认定 |
2.关联交易的监管 |
三、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关联交易法律规制体系现存的问题 |
(一)认定标准不统一 |
1.部分条款内涵外延不一 |
2.监管部门自由裁量权缺乏弹性 |
(二)内控管理制度欠缺 |
1.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形同虚设 |
2.关联交易管理混乱 |
3.授信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
(三)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缺陷 |
1.信息披露诚信机制欠缺 |
2.外部报告程序不规范 |
(四)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 |
1.内部问责机制不健全 |
2.外部监管措施不全面 |
四、完善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关联交易法律规制体系的建议 |
(一)完善监管法规,补齐监管短板 |
1.统一认定标准,明确相关概念 |
2.赋予银保监会及派出机构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
(二)完善内部风险管理措施 |
1.强化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履职 |
2.明确关联方标准,完善关联方信息库 |
3.全面强化关联交易授信管理 |
(三)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
1.建立信息披露诚信及差错追究机制 |
2.规范外部报告程序,实施信用评级制度 |
(四)健全违法关联交易责任追究机制 |
1.健全内部问责机制 |
2.完善外部监管措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7)银行理财产品法律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主要研究方法 |
四、创新及不足 |
第一章 我国银行理财产品法律监管概述 |
第一节 银行理财产品的界定 |
一、银行理财产品的概念 |
二、银行理财产品的法律性质 |
第二节 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历程 |
一、萌芽阶段 |
二、通道类理财盛行阶段 |
三、新型监管套利阶段 |
四、全面规范阶段 |
第三节 银行理财产品监管的必要性 |
一、落实中央有关政策的要求 |
二、应对金融风险的要求 |
三、平衡金融创新与金融抑制的要求 |
四、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要求 |
第二章 银行理财产品监管模式 |
第一节 银行理财产品监管模式的现状 |
第二节 银行理财产品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 |
一、机构监管模式僵化 |
二、功能监管模式缺乏制度保障 |
第三节 银行理财产品监管模式的优化建议 |
一、分层完善监管协调机制 |
二、优化功能监管制度设计 |
第三章 银行风险控制视角下的理财产品监管 |
第一节 银行风险控制视角下理财产品监管的现状 |
第二节 银行风险控制视角下理财产品监管存在的问题 |
一、风险监管方式待改进 |
二、风险控制措施不完备 |
三、银行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 |
第三节 银行风险控制视角下理财产品监管的完善对策 |
一、运用监管科技(Regtech)主动防控风险 |
二、完善风险控制措施 |
三、加强银行理财风险内部控制 |
第四章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视角下的理财产品监管 |
第一节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视角下理财产品监管的现状 |
第二节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视角下理财产品监管存在的问题 |
一、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缺陷 |
二、投资者适当性规范不足 |
三、纠纷解决渠道不畅通 |
第三节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视角下理财产品监管的改进措施 |
一、健全信息披露制度 |
二、完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 |
三、设立第三方纠纷解决机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A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应用价值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4 主要创新点及难点 |
第2章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理论综述 |
2.1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研究 |
2.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理论 |
2.2.1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定义 |
2.2.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 |
2.2.3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要素 |
第3章 A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现状 |
3.1 A农村商业银行背景介绍 |
3.2 内部控制环境现状 |
3.2.1 组织架构方面 |
3.2.2 人力资源角度 |
3.2.3 内部控制文化建设方面 |
3.3 风险识别与评估现状 |
3.3.1 制度设计方面 |
3.3.2 制度执行情况 |
3.3.3 风险排查 |
3.4 控制活动现状 |
3.4.1 制度建设方面 |
3.4.2 制度执行方面 |
3.5 信息与沟通现状 |
3.6 内部监督现状 |
3.6.1 制度建设方面 |
3.6.2 制度执行方面 |
第4章 A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内控环境不健全 |
4.1.1 组织架构不合理 |
4.1.2 从业人员素质不能适应内控要求 |
4.2 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 |
4.2.1 风险评估手段不健全 |
4.2.2 风险识别制度不完善 |
4.3 控制活动效力不理想 |
4.3.1 制度设计不合理 |
4.3.2 制度执行不规范 |
4.4 信息沟通传递不畅通 |
4.5 内部监督机制发展缓慢流于形式 |
4.5.1 监督管理制度更新缓慢 |
4.5.2 监督对象不全面 |
4.5.3 内部监督队伍人员配备不充足 |
第5章 完善A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与对策 |
5.1 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
5.1.1 建立科学合理的现代商业银行治理结构 |
5.1.2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
5.1.3 加强内部控制文化建设 |
5.2 强化农商行风险评估体系的有效性 |
5.2.1 增强风险评估覆盖范围和领域 |
5.2.2 深入推进风险评估量化分析进程 |
5.3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活动体系 |
5.3.1 及时梳理和更新内控制度 |
5.3.2 严格落实和执行分级授权制度 |
5.4 健全农商行信息与沟通机制 |
5.5 强化内部控制的监督力度 |
5.5.1 改进内部监督制度 |
5.5.2 加强对管理层与新业务的监督 |
5.5.3 加强内部监督队伍建设 |
第6章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9)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进策略研究 ——以J城市商业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城商行公司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2.2 城商行公司治理改进策略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2章 银行公司治理理论概述 |
2.1 公司治理的概念 |
2.2 公司治理主要模式 |
2.2.1 英美模式 |
2.2.2 德日模式 |
2.3 银行公司治理特殊性 |
2.3.1 银行公司治理定义 |
2.3.2 银行公司治理目标 |
2.4 中国特色银行业公司治理机制 |
第3章 J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现状及问题 |
3.1 J城市商业银行简介 |
3.2 J 分析方法与访谈设计 |
3.2.1 分析方法 |
3.2.2 访谈设计 |
3.3 J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现状 |
3.3.1 股权结构与股东管理 |
3.3.2 治理架构与运行机制 |
3.3.3 内控与风险管理 |
3.3.4 激励约束机制 |
3.3.5 信息披露 |
3.3.6 外部利益相关方管理 |
3.4 J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 |
3.4.1 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融合有待深化 |
3.4.2 股权与股东行为管理有待规范 |
3.4.3 公司治理主体履职有待改进 |
3.4.4 内控与风险管理有待加强 |
3.4.5 激励约束机制有待完善 |
3.4.6 外部治理环境有待改善 |
第4章 国内银行业公司治理优秀案例 |
4.1 工商银行 |
4.1.1 工商银行简介 |
4.1.2 工商银行公司治理概况 |
4.2 北京银行 |
4.2.1 北京银行简介 |
4.2.2 北京银行公司治理概况 |
第5章 J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进策略 |
5.1 加强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融合 |
5.2 改善股权管理 |
5.3 强化公司治理主体履职 |
5.3.1 强化董事会监事会履职有效性 |
5.3.2 加强履职保障 |
5.4 提升内控与风险管理 |
5.4.1 强化内控建设 |
5.4.2 加强风险管理 |
5.5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
5.5.1 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 |
5.5.2 完善董监事履职评价 |
5.6 优化治理环境 |
5.6.1 完善制度体系 |
5.6.2 改善信息环境 |
5.6.3 提升中介作用 |
第6章 研究结论 |
6.1 合理的股权结构是根本 |
6.2 有序的治理架构是关键 |
6.3 科学的绩效管理是动力 |
6.4 完备的信息披露是支撑 |
6.5 合理的外部监管是保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Z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基本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 |
1.5 研究重点和难点 |
1.5.1 研究重点 |
1.5.2 研究难点 |
第2章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理论基础概述 |
2.1 商业银行合规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
2.1.1 合规的概念 |
2.1.2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的概念 |
2.2 商业银行合规管理理论的演变进程 |
2.2.1 国外合规管理理论的演变 |
2.2.2 国内合规管理的演变 |
2.3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与其他类型风险的关联性 |
2.3.1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和法律风险 |
2.3.2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与操作风险 |
2.3.3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与声誉风险 |
2.4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评价与方法 |
2.4.1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评价五要素 |
2.4.2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评价方法 |
第3章 Z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现状 |
3.1 Z商业银行简介 |
3.2 Z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3.2.1 Z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实施目标 |
3.2.2 Z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在控制坏境方面的现状 |
3.2.3 Z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风险识别与评估现状 |
3.2.4 Z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与监督现状 |
3.2.5 Z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信息与交流现状 |
第4章 Z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
4.1 三类典型案例分析 |
4.1.1 员工行为处罚案例 |
4.1.2 外部监管处罚案例 |
4.1.3 不良资产/贷款处罚案例 |
4.2 Z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 |
4.2.1 制度体系不够完善 |
4.2.2 人力资源配备不足 |
4.2.3 合规文化渗透不足 |
4.3 Z商业银行风险识别与评估存在的问题 |
4.4 Z商业银行合规风险控制与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 |
4.4.1 整改治理质量低、时效性弱 |
4.4.2 问责工作效力较低 |
4.5 Z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信息交流与沟通存在的问题 |
第5章 Z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措施 |
5.1 改善Z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控制环境 |
5.1.1 完善制度体系 |
5.1.2 完善合规资源的配置 |
5.1.3 强化合规文化建设 |
5.2 提高合规风险识别和评估水平 |
5.3 完善合规风险控制与监督体系 |
5.3.1 落实整改 |
5.3.2 深入问责 |
5.4 畅通合规风险管理信息交流与沟通渠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论我国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完善(论文参考文献)
- [1]P银行会计风险分析与控制对策研究[D]. 黄潆仪. 沈阳大学, 2021(06)
- [2]A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研究[D]. 孙偲韬.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3]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法律规制研究[D]. 程雪军.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4]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研究 ——以民生银行假理财案件为例[D]. 胡章显.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5]A农村商业银行零售业务风险内部控制优化研究[D]. 李幸幸.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6]论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关联交易法律规制的完善[D]. 刘鑫. 山西大学, 2020(01)
- [7]银行理财产品法律监管研究[D]. 张雅倩.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A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鲍权博. 长春工业大学, 2020(01)
- [9]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进策略研究 ——以J城市商业银行为例[D]. 章程.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2)
- [10]Z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研究[D]. 彭帅. 南昌大学, 2020(01)
标签:操作风险论文; 内部控制论文; 关联交易论文; 商业银行论文;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