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学习理论论文-陈红兵,易进

变异学习理论论文-陈红兵,易进

导读:本文包含了变异学习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变异理论,意义,差异,教学论

变异学习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陈红兵,易进[1](2019)在《意义源于差异——读《学习的必要条件》谈变异理论的新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瑞典教育家马飞龙教授最新着作《学习的必要条件》对变异理论的核心观点、基本原则、相关实证研究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阐述,在吸取新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变异理论进行了深化、修正和完善,并从变异理论视角对当前教育教学领域的新发展、新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卓见。(本文来源于《教育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崔亚萌[2](2015)在《巧用变异理论,促进幼儿学习能力迁移》一文中研究指出变异理论是马飞龙教授在现象图式学基础上提出的一套理论。该理论关注迁移中事物间的差异性,强调"生产性"学习和学习的意向性,认为学习需要审辨,而审辨则经过变异,并基于此提出了变异的四种模式。变异理论的观点对幼儿迁移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启示: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要选择合理的内容,促进幼儿的"生产性迁移";从不同变异维度构造不同的变异空间,促进幼儿的"多元化迁移";抓住学习内容的关键属性,促进幼儿的"集中性迁移"。(本文来源于《早期教育(教科研版)》期刊2015年10期)

张玉娟[3](2015)在《面向理解性学习的变异理论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变异理论是瑞典哥德堡大学的马飞龙教授(Ference Marton)等于1970年代创立的现象图式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理论。与一般的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的巨大的鸿沟不同,变异理论从一开始就非常关注对实践的指导。而以变异理论为指导的香港课堂学习研究的成果也雄辩地证明,变异理论指导下的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学习对象真正的理解和把握,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者试以学习科学中一种新兴的理论流派——理解性学习的相关理论来观照变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理解性学习的兴起是迎合了教育界的一个共识“为了学生的理解而教”,故而在国际上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兴趣。目前理解性学习已经发展起比较完善的研究体系,建立了比较齐全的教学框架,也有研究机构积极推广相关的实践,建立起用于教师实践和交流的网站。学习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对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发展来说,总是能够为教学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本研究将立足于已有研究,首先介绍并深入分析相关的概念以及理论要点,探讨理解性学习与变异教学的结合点,从理论层面解释变异教学理论何以能够作为一种促进学生理解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在实习过程中,结合调查问卷法和访谈法,了解学生理解性学习的现状。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学生虽然知道英语理解性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在学法上他们缺乏必要的指导,而教师的教学也没有摆脱单纯的讲解与练习的窠臼,现实呼唤能够促进学生理解的教学——变异理论教学。在对变异教学理论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之后,研究者发现变异教学理论在用于指导教学实践时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理解性学习对理解维度的划分以及实施框架在这些方面能够起到一定的弥补和规范作用。从生成性主题的选择、理解性目标的设置、理解性实作的设计到持续性评价标准的建立和使用,它完成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规划。而这种规划对变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无疑提供了一套可遵循的流程,这也使得变异教学更容易为一线的教师学习和实施。研究者采用行动研究法在理解性学习实施框架的指导下,进行变异理论教学的实践。根据对整个实践过程的反思,提出一些教师在变异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可能的建议。最后是对本研究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和总结。(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5-03-26)

李艳莹[4](2014)在《运用变异理论促进学习更好发生的路径探析——基于北京市海淀区变异教学改革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2010年起,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与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合作开展了"变异教学理论的课堂实验研究",实践证明将变异理论运用于课堂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更好地发生,改进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变异理论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能够更好地促进学习发生,是因为变异教学探索出了正确的路径选择,即:选择"正确"的教学内容,关注教学内容的共同性与差异性,促使学生审辨出教学内容的关键属性,系统运用变异理论的思路及范式,以及在不同课型中差异化实施变异理论。(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学刊》期刊2014年10期)

易进[5](2014)在《课堂要为学生学习创造条件——变异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的探索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变异理论是瑞典哥德堡大学马飞龙教授提出的一种关于学习和教学的理论。北京师范大学与北京市海淀区教科所合作进行课题研究,探索如何运用这种理论来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根据此项研究的经验,变异理论的基本观点可以理解为:学习是为了获得应对新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离不开对事物差异的感知。运用变异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要明确教学的目标内容及其关键属性,注重学情调研和分析,合理选用典型例证,并依据目标引导学生注意例证的关键方面。(本文来源于《课程.教材.教法》期刊2014年06期)

陈红兵[6](2014)在《探索学习的必要条件——变异理论发展的新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新近的探索和研究成果,变异理论指出,教育界须正视目前存在的"去教学化"倾向,强调教师关注学习内容和由此设计有效的教学过程是学习的必要条件。教师须澄清学习内容和学生经验,从中识别关键属性,围绕关键属性实施有序的变异策略,使学生审辨事物的关键属性。变异理论特别强调,对比策略是多种变异策略中的基础和关键。(本文来源于《课程.教材.教法》期刊2014年06期)

陈红兵[7](2013)在《创设有效的学习空间——变异理论视野下的课堂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什么是好的教学",始终是教育最基本的论题之一。20世纪70年代创立于瑞典的变异理论,对这一论题有其独到和深刻的分析。变异理论经历了从研究学习一般本质、到分析课堂教学、再到改善教学的不断拓展和深入的过程,在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的相互推动中,其作为学习理论的体系正在逐渐形成和完善。其关于学习本质和教学规律的探索和阐释,对于我国当前教育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价值。(本文来源于《教育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甄红蕊[8](2013)在《学习与实践“变异理论”的思考与感悟——“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的课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小学五年级"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我反复研讨、精心备课,从而更加清晰、深刻地认识到"变异理论"对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一、学习"变异理论",有所思"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这一(本文来源于《中国教师》期刊2013年18期)

隗峰,赵同友[9](2008)在《变异学习理论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变异学习理论,基于现象图式学,探索人们对事物或现象作出的理解、体验和思考。以事物或现象出现的原初状态为"基值",通过不同形式变换"基值"使学习者逐渐认识事物或现象本质的一种学习理论。(本文来源于《上海教育科研》期刊2008年06期)

赵同友[10](2007)在《变异学习理论视角下《品德与社会》主题单元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课程改革后的思想品德课与社会课进行了综合设计,融合为品德与社会,这门综合课程在价值取向和课程形态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品德与社会从生活经验论出发,追求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让道德成长并表现于学生生活中。本研究植根于变异学习理论,借用课堂学习研究的方法,对新课程改革中的品德与社会课程进行了主题单元设计方面的研究。在对学生进行前测和教师课程设计理解基础上,利用叁种变异图式对同一主题单元进行重新设计,并经过数轮课堂实践,不断完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效果以实践课后进行的后测来表现。以“我的邻里关系”为主题单元的品德与社会课的设计,以邻里关系中高发的漏水事件为突破口,借助对学生的作业分析、访谈、情境测试等方式,设计变异的历时态和同时态邻里关系事件,在同一时空中呈现多种针对同一事件作的变异图式,引发学生心灵“诧异”,在对照、类合和融合中,逐渐走向理性的思考,取得建构自己健康快乐道德生活方式的基石。(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7-05-01)

变异学习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变异理论是马飞龙教授在现象图式学基础上提出的一套理论。该理论关注迁移中事物间的差异性,强调"生产性"学习和学习的意向性,认为学习需要审辨,而审辨则经过变异,并基于此提出了变异的四种模式。变异理论的观点对幼儿迁移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启示: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要选择合理的内容,促进幼儿的"生产性迁移";从不同变异维度构造不同的变异空间,促进幼儿的"多元化迁移";抓住学习内容的关键属性,促进幼儿的"集中性迁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变异学习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陈红兵,易进.意义源于差异——读《学习的必要条件》谈变异理论的新发展[J].教育学报.2019

[2].崔亚萌.巧用变异理论,促进幼儿学习能力迁移[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5

[3].张玉娟.面向理解性学习的变异理论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4].李艳莹.运用变异理论促进学习更好发生的路径探析——基于北京市海淀区变异教学改革实验[J].中国教育学刊.2014

[5].易进.课堂要为学生学习创造条件——变异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的探索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4

[6].陈红兵.探索学习的必要条件——变异理论发展的新动态[J].课程.教材.教法.2014

[7].陈红兵.创设有效的学习空间——变异理论视野下的课堂教学[J].教育学报.2013

[8].甄红蕊.学习与实践“变异理论”的思考与感悟——“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的课例研究[J].中国教师.2013

[9].隗峰,赵同友.变异学习理论及其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08

[10].赵同友.变异学习理论视角下《品德与社会》主题单元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标签:;  ;  ;  ;  

变异学习理论论文-陈红兵,易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