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儒道传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道德,幸福,儒家,道家
儒道传统论文文献综述
周慧[1](2019)在《论传统儒道佛家的德福之辩》一文中研究指出儒道佛叁家之德福思想是传统德福之辩的主要内容和典型代表,在中国传统文化框架下,它们之间既冲突又融合,在思想的碰撞中互补共生。一方面,儒道佛家在德福之辩思想上存在差异与冲突,它们各自从不同的本体意义上、致思方式上、伦理价值上进行探究;另一方面,儒道佛家在德福之辩思想上也有着融合与互补,这种内在的融合和互补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模式的融通、求诸内价值观的互通、经世致用功能的互补等方面。(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刘鑫[2](2019)在《儒道审美传统对新时代大学生追求美好生活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儒家以"善"为美,道家以"自然"为美,两家的审美传统各成体系,对美好生活的诠解与践履也有不同。立足于新时代,若是我们能求同存异、扬长避短,对二者进行创造性转化,便能在培育大学生精神世界的过程中发挥合力作用。(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9年09期)
焦自英[3](2019)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器、技与道——从历史发展演化中“儒道互补”的维度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工艺美术不是纯粹的艺术现象,除材料、技术、艺术之外,还受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阶层、地域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漫长的传承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表现形式和丰厚的精神文化内涵,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生活习俗、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通过"技"(材料、工艺等)制成的"器",在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的同时,融合了民族的集体创造力,绵延着恒久不息的伦理价值和文化传统。文章从历史发展演化中"儒道互补"的维度,解读传统工艺美术中的器、技与道。(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9年07期)
李刚[4](2019)在《论儒道传统技术思想对克服当前技术虚无主义的借鉴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技术虚无主义的危机根本上是西方主客二分的传统形而上学造成的危机。要彻底克服技术虚无主义,就要克服西方主客二分的传统形而上学。反观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鲜明地反对技术的异化,提倡"以道统技",并一直秉持"道"与"技"的最佳平衡点。作为中国文化根基的儒道两家的思维方式从来就不是主客对立的对象性思维,而是主客统一、天人合一的非对象性思维。与以技术虚无主义为特征的现代科学的主客对立的技术发展模式相比,古代中国有着生长在自己传统文化根基上的良性自足的、天人合一的技术发展模式。尽管不可能再完全回到古代儒道两家的技术发展模式,但为了促进科学良性发展,在寻求克服当代技术虚无主义的探索中,儒道两家传统的技术观倡导的"道"与"技"平衡发展的思维与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高峰[5](2018)在《新时代背景下儒道传统文化对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时代背景下,以儒道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和谐社会建设方面有着深远价值和积极意义。儒道传统文化能够让人自我身心和谐;让个人和他人之间更加和谐;让个人和社会更加和谐;让自然和社会更加和谐。(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8年30期)
葛幸幸,周金金[6](2018)在《康养旅游观与中国传统文化契合研究——以儒、道、佛叁家文化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了康养旅游观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颇为紧密,尤其涉及儒、道、佛叁家文化。叁家文化不仅在基础理念、内涵丰富、文化发展上充盈了康养旅游文化理念的表达,而且在圣地选址、生活方式等实践方面促进康养旅游活动的开展。(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8年15期)
田连叶[7](2018)在《汉字中“儒”“道”传统哲学思想窥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表意文字之一,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正是由于汉字的记载和传承,才令中华文化经久不衰。汉字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一定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的社会面貌,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看法与观念,生动而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本文拟通过对汉字字形的分析,来探究其中蕴含的"儒""道"哲学思想。(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8年18期)
祝明惠,余方舟[8](2018)在《“思”与“画”的交融——儒道思想在中国传统美术领域的体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儒家与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儒家的入世伦理、道家的无为自然,两种迥然不同的思想通过千百代文人融合和补充,为中国文化发展打下了基础,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艺遗产。(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17期)
国佳[9](2018)在《中西方文化深度融合对中华儒道传统文化的教育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各种文化不断交融、碰撞。在中西方文化深度融合的今天,中华儒道传统文化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思维方式、道德修养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本文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上,探讨对当今中华儒道传统文化的教育影响。(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8年03期)
卜风贤,汪宁[10](2018)在《先秦时期儒道学派对传统科学的知识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先秦时期儒道学派的发展与传统科学的系统性进步不无关系。基于先秦典籍《论语》和《道德经》的文本记述,从基本科学概念的不同阐述与灵活应用、主要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与分析、科学知识的专门化发展及其评价3个方面可以比较全面地考察儒道学派与传统科学的互动关系。分析认为,儒家重人伦,但吸收了传统科学的若干重要成果,以科学概念和传统科技成果去建构其庞大的社会人伦系统;道家讲自然,在对自然万物及其规律性的认识基础上将传统科学认识运用到社会人文领域,既是对自然万物之道的社会延伸,也是将自然与社会相结合的知识建构。(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儒道传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儒家以"善"为美,道家以"自然"为美,两家的审美传统各成体系,对美好生活的诠解与践履也有不同。立足于新时代,若是我们能求同存异、扬长避短,对二者进行创造性转化,便能在培育大学生精神世界的过程中发挥合力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儒道传统论文参考文献
[1].周慧.论传统儒道佛家的德福之辩[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
[2].刘鑫.儒道审美传统对新时代大学生追求美好生活的启示[J].美与时代(下).2019
[3].焦自英.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器、技与道——从历史发展演化中“儒道互补”的维度解读[J].艺术教育.2019
[4].李刚.论儒道传统技术思想对克服当前技术虚无主义的借鉴意义[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
[5].高峰.新时代背景下儒道传统文化对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研究[J].才智.2018
[6].葛幸幸,周金金.康养旅游观与中国传统文化契合研究——以儒、道、佛叁家文化为例[J].绿色科技.2018
[7].田连叶.汉字中“儒”“道”传统哲学思想窥探[J].青年文学家.2018
[8].祝明惠,余方舟.“思”与“画”的交融——儒道思想在中国传统美术领域的体现[J].戏剧之家.2018
[9].国佳.中西方文化深度融合对中华儒道传统文化的教育影响[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
[10].卜风贤,汪宁.先秦时期儒道学派对传统科学的知识建构[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