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期望差距论文-王海兵,黄群家

审计期望差距论文-王海兵,黄群家

导读:本文包含了审计期望差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内部审计,期望差距,弥合

审计期望差距论文文献综述

王海兵,黄群家[1](2019)在《内部审计期望差距的成因与弥合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内部审计期望差形成的原因,从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方法、内部审计沟通等五个方面提出内部审计期望差距的弥合对策,促进内部审计创新发展,助推组织风险管控和实现增值。(本文来源于《财富生活》期刊2019年04期)

孔琳琳,王俊锋[2](2018)在《修正审计期望差距模型视角下的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审计期望差距的角度出发,在分析了形成执业业绩缺陷差的动因的基础上,从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两个层面选取了CPA执业能力、CPA独立性、事务所客观信息和事务所质量控制体系等四个方面的评价指标,拓宽了审计质量的研究视角,以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财会研究》期刊2018年08期)

朱围光[3](2018)在《审计报告模式重构对审计期望差距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审计报告是审计人员通过合理的审计程序,以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为依据,向审计报告使用者传达被审单位财务报表真实合法性的重要文件。2015-2016年国际审计准则和中国审计准则先后开始实施新的审计报告准则,二者对审计报告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重构,此次模式重构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审计报告的相关性和透明度,增加审计报告有用性,缩小审计期望差距,这一目标是否实现国内外研究尚未提供实证证据。本文选取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师作为审计人员,选取银行从业者、股票经纪人、股东、企业财务人员等作为审计报告使用者,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实证检验了审计期望差距在审计师责任、审计信息可靠性、审计信息决策有用性和审计独立性四个维度下审计人员和审计报告使用者之间的期望差距,并将之与我国旧审计报告和国际部分国家审计报告进行对比,检验了我国此次审计报告模式重构的效用,并为以后的进一步重构提供了改革方向。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绪论,该部分主要介绍了审计报告模式重构与审计期望差距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以及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章是文献综述,该部分主要回顾分析了与审计报告模式重构和审计期望差距研究相关的文献,然后对文献进行了评述,探讨了我国目前在此领域的研究不足,并指明本文的研究方向。第叁章是理论基础分析与假设提出,分别阐述归因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行为决策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有罪控制论五个理论,据此从四个维度对审计期望差距提出了相应的假设和审计报告模式重构效用假设。第四章是实验设计,包括确定被试,问卷设计,实验过程等部分。第五章是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样本数据的信度分析、描述性统计和方差分析等,从四个维度探讨我国目前审计期望差距的存在情况。第六章是本文的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提出相应建议,并指出本文的研究局限性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研究表明:(1)在审计师责任维度上,我国审计人员和审计报告使用者之间存在显着的审计期望差距,审计报告使用者认为审计人员应该对审计报告承担更多的责任;(2)在审计信息可靠性维度上,我国审计人员和审计报告使用者之间基本不存在审计期望差距,审计报告使用者比较认可经过审计人员审计的相关信息;(3)在审计信息决策有用性和审计独立性维度上,虽然存在显着的审计期望差距,但是各题的评估值都比较大,说明虽然审计人员和审计报告使用者在这两方面的认知存在差异,但是还是比较认可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并且认为审计信息有助于制定相关决策;(4)通过国内新旧审计报告和国内外审计报告的期望差距比较,验证了我国此次审计报告模式重构的有效性,发现新审计报告在提高审计报告的相关性和透明度,增加审计报告有用性,缩小审计期望差距上发挥了有效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财经大学》期刊2018-05-01)

曹瑀[4](2017)在《审计期望差距的业绩评价标准分析与实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具体审计环境中,社会公众和审计师对审计的认识不同,对审计工作的评价不同,因此产生了审计期望差距。在复杂多变的审计环境下,社会公众对审计师的要求不断提高,产生了更高的期望,审计期望差距不断扩大。因此,对审计期望差距做深入的研究并合理设计出审计期望差距的审计业绩的评价模型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从而也会为将来判断审计期望差距的审计业绩提供建议和方向。本文理论部分从叁个角度即审计主体的角度、审计客体的角度、审计环境的角度阐述了各影响因素对审计期望差距的审计业绩的影响,构建出“审计业绩评价模型”,依据影响程度和评价指标的可度量性等综合方面的考量对不合理的一般指标剔除之后最终确立了“待验证模型”。为了验证模型的可靠性,本文选取审计收费水平作为审计业绩的替代变量,对审计业绩与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取了事务所声誉、事务所行业专长、事务所规模、事务所任期并提出了四个假设,随后选取2014-2016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并对其进一步筛选和剔除,最终选取了2014、2015、2016的样本数据分别为1823、1608、1630作为研究样本,即总样本量为5061家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依据以上假设构建出回归分析模型,通过统计分析软件来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审计业绩与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最后得出审计期望差距的审计业绩评价指标的模型。从而为评价审计期望差距提出建议和指导,并指出本文的局限,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指明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沈阳理工大学》期刊2017-12-07)

周晓世,曹瑀[5](2017)在《审计期望差距的业绩评价标准分析与实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审计诉讼案件频繁发生,对审计期望差距研究格外重要,本文运用了实证方法对审计期望差距产生的真正原因分析,最终得出业绩评价的具体标准。(本文来源于《大众投资指南》期刊2017年09期)

季丰[6](2017)在《审计期望差距: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影响与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注册会计师审计植根于资本市场,并伴随资本市场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在资本市场的审计历史上,注册会计师因企业财务舞弊而承担审计责任的案例不胜枚举。不可否认,在这些案例中确实存在注册会计师与企业通同作弊的情况,但笔者认为,大多数审计失败(本文来源于《中国会计报》期刊2017-06-30)

田冠军,韦彦彬[7](2017)在《“互联网+审计”有助审计期望差距弥补》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出现,我国逐渐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我国进入了现代信息技术与社会各行业深度融合的新阶段。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的产物,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趋势势必受到“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以云计算和互联网为技术支撑的大数据时代,审计(本文来源于《财会信报》期刊2017-06-12)

黄聪[8](2016)在《我国审计期望差距探讨——基于改善审计环境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审计产生以来,公众对于审计的期望与公众对审计师实际业绩的认识之间一直存在差距。本文从审计期望差距构成要素出发,结合我国审计环境的现状,分析了审计期望差距存在的主要原因,从改善审计环境视角探讨如何缩小审计期望差距。(本文来源于《新会计》期刊2016年09期)

侯娜[9](2016)在《审计期望差距的原因及策略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与审计同步产生的审计期望,在社会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态势上的某些变化,由此形成审计期望差距。现阶段,审计期望差距已日渐成为审计理论及审计实践研究者致力探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导致审计期望差距形成的原因分析入手,在此基础上,对审计期望差距的缩小途径及解决对策加以探索思考,以弥补审计期望差距,提高审计质量水平。(本文来源于《时代金融》期刊2016年24期)

吕安琪[10](2016)在《国家治理背景下的政府审计期望差距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政府审计的审计效果在某种程度上并没有满足社会公众的期望,即存在着政府审计期望差距,这严重制约政府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效果。因此,分析政府审计期望差距的成因并在一定程度上弥合这种差距对于提高政府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十分有必要。文章从国家治理的视角出发,探讨政府审计期望差距的成因并尝试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使政府审计更好的发挥作用,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本文来源于《财会研究》期刊2016年08期)

审计期望差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从审计期望差距的角度出发,在分析了形成执业业绩缺陷差的动因的基础上,从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两个层面选取了CPA执业能力、CPA独立性、事务所客观信息和事务所质量控制体系等四个方面的评价指标,拓宽了审计质量的研究视角,以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审计期望差距论文参考文献

[1].王海兵,黄群家.内部审计期望差距的成因与弥合对策[J].财富生活.2019

[2].孔琳琳,王俊锋.修正审计期望差距模型视角下的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财会研究.2018

[3].朱围光.审计报告模式重构对审计期望差距影响的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8

[4].曹瑀.审计期望差距的业绩评价标准分析与实证[D].沈阳理工大学.2017

[5].周晓世,曹瑀.审计期望差距的业绩评价标准分析与实证[J].大众投资指南.2017

[6].季丰.审计期望差距: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影响与建议[N].中国会计报.2017

[7].田冠军,韦彦彬.“互联网+审计”有助审计期望差距弥补[N].财会信报.2017

[8].黄聪.我国审计期望差距探讨——基于改善审计环境视角[J].新会计.2016

[9].侯娜.审计期望差距的原因及策略建议[J].时代金融.2016

[10].吕安琪.国家治理背景下的政府审计期望差距分析[J].财会研究.2016

标签:;  ;  ;  

审计期望差距论文-王海兵,黄群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