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健脾理气药诱导人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潘树茂[1](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对治疗原发性肝癌中药组方规律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2)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对真实世界临床中药处方治疗PHC的用药规律进行挖掘与分析,为中医治疗PHC提供一定的参考。(3)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治疗PHC的中药核心药物组合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1)循证医学分析方法制定相关的检索策略,在CNKI、CBM、VIP、WANFANG、Pub 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口服中药联合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与单独使用TACE治疗PHC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相关临床文献,提取文献中的数据,利用Rev Man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2)数据挖掘分析方法在江西省省会城市—南昌市的多所三级甲等医院,收集中医药治疗PHC的临床处方,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处方中治疗PHC的高频药物、性味归经、关联药物以及核心药物组合进行数据挖掘,进而分析中医药治疗PHC的用药规律。(3)网络药理学方法对于数据挖掘得到的核心药物组合,通过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检索相关中药的化合物以及化合物对应的靶点;在比较基因组数据库(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CTD)、人类疾病数据库(Mala Cards)等疾病数据库,检索和PHC相关的蛋白靶点。对两者靶点取交集,即为核心药物组合治疗PHC的潜在靶点,利用Cytoscape3.6.1软件和String在线分析平台,对潜在靶点进行蛋白和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得到核心靶点。通过Discovery Studio 4.5软件对核心靶点和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最后,利用DAVID在线分析平台对潜在靶点进行GO生物功能及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1)通过循证医学方法,将口服中药联合TACE与单独使用TACE治疗PHC进行比较,共纳入75项研究,共包括7406例患者,其中治疗组3929例、对照组347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瘤体近期疗效改善、肿瘤标志物AFP的降低、肝功能改善、免疫功能的提高、卡氏评分改善率、中医证候的改善、生存率的提高和不良反应的降低方面,中药联合治疗PHC具有显着优势(P<0.01)。另外,在生存率的指标中,3月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但其余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中药联合TACE疗法可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结果较可靠,具有参考价值。其中对免疫功能中的CD8+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时,Meta分析结果发生显着性变化,提示中药联合治疗是否改善CD8+细胞水平,仍需更高质量的临床证据支持。发表偏倚显示结果较为对称,表明偏倚不明显,但是存在一定的小样本效应。(2)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对中药处方治疗PHC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从临床真实世界得到904首中药处方,共涉及痰瘀互结、正虚瘀结、肝郁脾虚等10个证型。分析结果发现,临床治疗PHC常用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化痰药等药物;药物四气多为寒、温、平,五味多为甘、苦、辛,归经多为脾、肝、胃、肺、心、肾经。白术、党参、茯苓、甘草,半夏、陈皮、柴胡、白芍、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药物处于核心地位,常与多种药物配伍出现。而其中白术、党参、茯苓、甘草四味药又最为常见,这与PHC患者正气虚弱有关,故以四君子汤加减配伍,以达健气补脾之功效。(3)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对数据挖掘得到的核心药物组合(以下简称为SJZB2,药物包括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进行作用机制的分析。结果发现:(1)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熊果酸、汉黄芩素和山奈酚作用的靶点较多,属于SJZB2主要成分;(2)得到包括TP53、AKT1、VEGFA和MMP9等在内的18个核心靶点;(3)对槲皮素、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等活性化合物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对接结果显示配体和受体之间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并且参与对接的化合物大都具有抗癌活性,具有一定的参考性;(4)GO分析主要得到包括凋亡细胞的负调控、细胞增殖的负调控、血管生成和肝再生在内的124个生物过程,细胞质、核质、细胞外间隙和线粒体等在内的24组细胞组分,酶结合、蛋白质结合、相同蛋白质结合和转录因子结合等在内46组分子功能;(5)富集到91条KEGG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癌症通路、乙型肝炎、胰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前列腺癌、黑色素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膀胱癌、胶质瘤、小细胞肺癌、VEGF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结论(1)中药联合TACE疗法治疗PHC具有更显着的治疗效果,具有增效减毒、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充分表明了中药在治疗PHC上具有潜在的研究与应用价值。(2)数据挖掘结果显示临床上治疗PHC的中药处方主要采用健脾益气、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等方法多角度进行治疗,符合医家“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的用药法则。(3)SJZB2主要通过诱导凋亡、阻滞周期、抗血管生成和调控炎症等多个复杂的生物过程、信号通路来治疗PHC,且彼此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进一步验证了中医治疗疾病的整体观思想,并且p53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得到了有关文献实验研究结果的佐证,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罗飞凤[2](2020)在《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人参皂苷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机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人参皂苷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CMSP、Drug Bank、BATMAN-TCM数据库及平台和Pharm Mapper服务器,检索并收集人参中药化学成分、潜在作用靶点,并通过CTD、数据库获取原发性肝癌的相关靶蛋白,进而筛选出人参活性成分与原发性肝癌的共享基因。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的“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关系图。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和KOBAS软件对靶标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共收集到人参皂苷药物活性成分共167个,预测靶点共194个以及原发性肝癌靶点32285个;网络分析显示关键靶蛋白有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以及TP53等;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图显示CCND1、CASP8、AKT1、TNF、IL6、TP53、INS、EGFR等靶点排名靠前;Pathways in cancer(癌症信号通路)、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PI3K-Akt信号通路)、Hepatitis B(乙型病毒性肝炎信号通路)、AGE-RAGE signaling pathway in diabetic complications(糖尿病并发症年龄相关信号通路)和Measles(麻疹信号通路)是主要生物途径。结论:人参皂苷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分裂周期、调节胰岛素代谢、控制炎症反应等方面,发挥多靶点、多通路抑制肝癌细胞生长、促进凋亡的抗肿瘤作用。
赵星皓[3](2019)在《健脾益气方下调Vimentin对肝癌细胞NLRP3炎性小体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健脾益气方是通过中医健脾治法理论指导下,根据临床验方筛选归纳而得。经过研究健脾益气方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侵袭能力及凋亡情况的影响,并检测构建了活化NLRP3炎性小体各部分蛋白的含量,以此探讨健脾益气方通过降低肝癌细胞中Vimentin(波形蛋白)的含量对NLRP3炎性小体的影响,从而对健脾治法的作用机制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方法:将人肝癌细胞HepG2分为七组:空白组、模型组、健脾L剂量组、健脾M剂量组、健脾H剂量组、Casp1抑制组、Casp3抑制组。空白组使用空白大鼠血清培养,其余组别都用LPS+ATP诱导成炎症模型细胞,随后分别用健脾益气方含药血清低、中、高(L、M、H)三种剂量以及casp1抑制剂和casp3抑制剂对各自组别细胞进行干预。随后采用CCK8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侵袭、凋亡的情况,Caspase-1活性试剂盒检测细胞内Caspase-1活性,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分泌IL-1β的含量,以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Vimentin、ASC、NLRP3和Caspase-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CCK8法:LPS+ATP联合刺激的炎症模型细胞,其增殖能力经不同浓度的健脾益气方含药血清处理后受到抑制(P<0.01或P<0.05),其中以健脾H组的抑制率最高;Casp1抑制组的增殖抑制率在各实验组中最高(P<0.01),Casp3抑制组则不能抑制细胞增殖,反而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Transwell侵袭实验:LPS+ATP组与空白血清组比较,肝癌细胞侵袭能力增强(P<0.01),经不同浓度的健脾益气方含药血清干预模型后,侵袭能力均下降(P<0.01),以高剂量组效果最优;Casp1抑制组的侵袭抑制率在各实验组中最高,而Casp3抑制组则增强了其侵袭能力。3.Annexin V+PI双染色法:与空白血清组比较,LPS+ATP模型组凋亡率显着下降;经健脾益气方含药血清干预模型后,LPS+ATP炎症模型的凋亡率显着上升(P<0.01);Casp1抑制组凋亡率仍为全实验组中最高,而Casp3抑制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ELISA法与caspase-1活性测定:与空白血清组相比,模型组中caspase-1活性及其分泌的IL-1β含量均显着增加(P<0.01),含药血清干预模型后,均可明显降低模型组肝癌细胞中caspase-1活性及其分泌的IL-1β含量(P<0.01),其中以高剂量组降低效果最优;Casp1抑制组在所有实验组中降低效果最明显,Casp3抑制组与模型组相比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5.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Vimentin、ASC、NLRP3和caspase-1蛋白表达都有所增加(P<0.01或P<0.05),经各剂量健脾益气方含药血清干预后,各实验组的蛋白表达全都出现降低(P<0.01或P<0.05),其中效果最优的仍为健脾H剂量组;Casp1抑制组能显着降低炎症模型中的ASC、NLRP3和caspase-1蛋白表达(P<0.01),在各项实验组中最低,但对Vimentin的表达并没有显着的抑制作用,甚至高于对照组;Casp3抑制组与模型组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人肝癌细胞HepG2经健脾益气方含药血清处理后,H剂量组效果最佳,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降低NLRP3炎性小体的活化程度,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炎症微环境,使人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和侵袭能力都受到了抑制,并使部分肝癌细胞的凋亡水平有所上升;2.NLRP3炎性小体的降低可能通过健脾益气方含药血清对ASC、NLRP3、caspase-1及IL-1β等组分的抑制发挥作用;3.健脾益气方含药血清可能通过升高caspase-3蛋白表达使Vimentin被裂解,而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作为下游效应分子随之降低,最后通过调节肝癌炎症微环境抑制肝癌的发生发展。
鞠佳霓[4](2019)在《健脾消积方对肝癌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健脾消积方水提物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凋亡、自噬的影响。采用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技术、系统药理学研究健脾消积方水提物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作用的靶基因,筛选出健脾消积方水提物调节肝癌自噬的关键化合物并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首先采用Cel1Titer GLO法检测不同浓度健脾消积方水提物作用下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抑制率,计算半数抑制浓度(half-inhibitor y concentration,IC50);以不同浓度(1200ug/ml,1500ug/ml)健脾消积方水提物作用于肝癌SMMC-7721细胞,以等量未处理培养基培养的肝癌SMM C-7721细胞为对照组,作用48小时后,采用CellTiter GLO法、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实验检测健脾消积方水提物对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1500ug/ml健脾消积方水提物作用于肝癌SMC7721细胞,以等量未处理培养基培养的肝癌SMMC-7721细胞为对照组,分别干预人肝癌SMMC-7721细胞48小时后,(1)采用免疫印迹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A/B、P62的表达,通过慢病毒介导的SensGFP-StubRFP-LC3融合蛋白检测自噬流。(2)提取人肝癌SMC7721细胞的总RNA,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干预前后的差异基因,高内涵细胞功能学筛选(HCS)实验选择增殖抑制明显的基因,最终确定关键基因,验证其对肝癌细胞的作用。基于IPA通路分析,观察经健脾消积方干预后,自噬相关通路改变的情况。(3)以 TCMSP(http://lsp.nwsuaf.edu.cn/tcmspsearch.php)、TCMID(h ttp://l 19.3.41.228/tcmid/)、ETCM(http://www.nrc.ac.cn:9090/ETCM)等数据库为基础,基于 ADME(Absorption 吸收,Distribution 分布,Metabolism 代谢,Excretion排泄)对健脾消积方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筛选出健脾消积方水提物调节肝癌的活性物质,作用靶点及相关通路。[结果](1)健脾消积方水提物对肝癌SMMC-7721细胞IC50为1500ug/ml。(2)不同浓度(1200ug/ml,1500ug/ml)健脾消积方水提物干预人肝癌SMMC-7721细胞48小时后,与对照组相比,健脾消积方水提物干预组肝癌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克隆数减少,凋亡率增多。(3)自噬相关蛋白检测和自噬流监控表明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500ug/ml健脾消积方水提物组自噬标志蛋白LC3II/LC3I 比值增加,P62表达上调,自噬流受到抑制(P<0.01)。(4)基因芯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健脾消积方水提物干预组共有430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265个和下调基因165个,从中选择选出未见报道与肝癌发生相关的,并且表达丰度高的癌基因,进行HCS筛选,结果显示,HIST1H2BK为增殖相关的阳性基因,干扰人肝癌SMMC-7721细胞HIST1H2BK基因结果显示,HIST1H2BK基因下调对细胞增殖凋亡有影响。基于IPA通路分析在影响自噬的通路中,ERK/MAPK通路被显着抑制。(5)根据TCMSP数据库以及Genecards数据库,“成分靶点”、“肝癌靶点”做映射取交集,筛选出45个化合物,Metascape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活性靶点中有多个靶点在不同生物学过程和通路中被富集,其中最显着的就是癌症、细胞迁移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活性靶点在乙肝、肝炎、炎症、和凋亡通路也被显着富集。槲皮素、木犀草素、β-谷甾醇、刺槐素、山奈酚是调控肝癌细胞增殖的主要化合物,在健脾消积方防治肝癌中起到关键作用,健脾消积方对凋亡及MAPK、PI3K-Akt自噬相关通路有较高的显着性和基因富集水平。[结论]1、健脾消积方水提物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具有增殖抑制效应,能够诱导其凋亡。2、健脾消积方水提物能够通过抑制自噬体向自噬溶酶体的流动调控人肝癌SMMC-7721细胞自噬过程。3、健脾消积方调控肝癌细胞增殖抑制过程的关键基因为HIST1H2BK基因,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ERK/MAPK通路发挥对细胞自噬的调控作用,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4、槲皮素、木犀草素、β-谷甾醇、刺槐素、山奈酚是健脾消积方当中调控肝癌细胞自噬过程的主要活性成分。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ERK/MAPK通路发挥对细胞自噬的调控作用,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
林举择[5](2018)在《肝癌休眠中健脾化瘀方干预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探究原发性肝癌从脾虚血瘀论治的学术溯源和相关理论基础,并抓住肝癌脾虚血瘀的基本核心病机,论证了临证上以健脾化瘀法为主要治法并组成中药复方防治肝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理论依据。(2)在健脾化瘀方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一方面通过动物体内试验,掌握肝癌术后休眠/复发过程中血管生成的动态时空变化规律以及健脾化瘀方的干预作用效果;另一方面通过体内外双水平实验进一步探讨了Jagged1/Notch信号通路介导的血管生成在肝癌休眠中的作用以及健脾化瘀方的干预作用,为健脾化瘀方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提供临床应用的理论基础,也为中药复方今后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第一部分:从古今论述肝癌的中医典籍和文献资料入手,分别探究了肝癌从脾虚证和血瘀证论治的学术溯源和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依照前期动物建模方法,于裸鼠腋下注射人源肝癌SMMC7721细胞成瘤法建立肝癌动物模型,成瘤后予手术切除,建立肝癌休眠动物模型,采用截尾创伤打破术后肝癌休眠后,观察肝癌模型组、健脾化瘀方(高、中、低剂量:24.96 g/kg、12.48 g/kg、6.24 g/kg)组4组裸鼠肝癌复发后肿瘤生长情况;分别在给药后的第1、4、8、15天,剥离瘤体,HE染色观察肿瘤病理情况,采用q PCR、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检测HIF-lα、VEGF、MMP-9、TIMP-1、EMMPRIN的表达情况;采集裸鼠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s)和活性循环内皮细胞的含量(v CECs)。第三部分:体外细胞实验:制备SPF级裸鼠的健脾化瘀方加药血清,HPLC鉴定健脾化瘀方中药与加药血清中药指纹图谱。配制体外细胞完全培养基,根据添加物不同分为正常血清对照组、DAPT抑制剂对照组和加药血清组三组培养人源肝癌SMMC7721细胞。先采用CCK8法分别在0、24、48、72 h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和在倒置显微镜下拍照对比观察血管形成实验;之后进一步运用q 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Jagged1、Notch1、VEGF的表达水平;Co-IP实验检测Jagged1和Notch1的结合情况。体内动物实验:依照前期动物建模方法,于裸鼠腋下注射人源肝癌SMMC7721细胞成瘤法建立肝癌动物模型,成瘤后予手术切除,建立肝癌休眠动物模型,采用截尾创伤打破术后肝癌休眠后,观察肝癌复发模型组、健脾化瘀方(高、中、低剂量:24.96 g/kg、12.48 g/kg、6.24 g/kg)组4组裸鼠肝癌复发后肿瘤生长情况;打破肝癌术后裸鼠的肿瘤休眠状态,动态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剥离瘤体,HE染色观察各组肿瘤病理情况;四组瘤体切片,CD43标记后在倒置显微镜下(×200)进行拍照对比观察;采用q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Jagged1、Notch1、VEGF的表达水平;通过Co-IP实验检测各组瘤体中Jagged1和Notch1的结合情况。结果:第一部分:肝癌的基本核心病机是脾虚血瘀,于此确立的健脾化瘀法是肝癌的关键治法。第二部分:在相同时间点上,肝癌复发模型组的HIF-lα、VEGF、MMP-9、TIMP-1、EMMPRIN的表达和CECs和v CECs的比例都要显着高于健脾化瘀方组。与此相应指标对比的是,四组中高剂量健脾化瘀方组表达最低(P<0.01),且低、中、高剂量组上述指标的表达和数量值呈现一定的递减趋势。第三部分:体外细胞实验:在24、48、72 h时点上正常血清对照组的细胞比加药血清组的增殖快,差异显着(P<0.01);加药血清组的细胞表达Jagged1、Notch1、VEGF的水平较正常血清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加药血清组和抑制剂对照组均较正常血清对照组的新生血管面积更小,血管管道更稀疏;加药血清组和抑制剂对照组中细胞表达Jagged1、Notch1、VEGF的蛋白电泳灰度明显比正常血清对照组减弱(P<0.01);加药血清组和抑制剂对照组中细胞Jagged1与Notch1的结合水平相比正常血清对照组明显减弱(P<0.01)。体内动物实验:(1)实验中通过HE染色观察四组肿瘤病理情况,镜下(x200)发现肝癌模型组所示核染色呈异形的肿瘤细胞密度最高,排列最紊乱;而健脾化瘀方高剂量组镜下所示核染色呈异形的肿瘤细胞密度最低,排列最接近正常。四图中所呈现的肿瘤细胞密度的高低排列顺序依次为肝癌模型组>健脾化瘀方低剂量组>健脾化瘀方中剂量组>健脾化瘀方高剂量组。从动物体内试验的肿瘤病理切片观察情况来看,体内试验的病理结果与体外细胞培养的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结果基本一致。(2)进一步比较四组裸鼠瘤体内肿瘤的血管形成能力。从实验免疫组化检测(CD43标记)四组瘤体内的肿瘤微血管形成的情况来看,肝癌模型组瘤体的新生血管面积较大,新生血管管道较稠密。而健脾化瘀方高剂量组的瘤体内形成的新生血管面积更小,新生血管更少,血管密度更稀疏。四组所呈现肿瘤微血管的大小和密度的高低排列顺序依次为肝癌模型组>健脾化瘀方低剂量组>健脾化瘀方中剂量组>健脾化瘀方高剂量组。动物体内试验的肿瘤血管形成能力观察结果与体外培养肝癌细胞血管形成实验结果相类似。(3)通过q PCR法检测了四组瘤体细胞表达Jagged1、Notch1、VEGF的水平,四组瘤体细胞的Jagged1、Notch1及VEGF表达水平的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健脾化瘀方高、中、低剂量组均较肝癌模型组明显下降,其中高剂量组瘤体细胞的Jagged1、Notch1、VEGF表达水平下降最显着。(4)再次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健脾化瘀方高、中、低剂量组和肝癌模型组四组瘤体细胞中Jagged1、Notch1、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肝癌模型组和健脾化瘀方低、中、高剂量组瘤体细胞表达Jagged1、Notch1、VEGF的蛋白电泳灰度均依次减弱,四组瘤体细胞表达Jagged1、Notch1、VEGF的蛋白电泳灰度数值组间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其中,高剂量组瘤体细胞表达Jagged1、Notch1、VEGF的蛋白电泳灰度值下降最明显,表达水平最弱,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在体外细胞培养实验中亦观察到了相类似的结果。(5)从Co-IP实验检测四组瘤体中Jagged1与Notch1的结合情况来看,肝癌模型组和健脾化瘀方低、中、高剂量组瘤体细胞的Jagged1与Notch1的结合能力依次减弱,四组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其中,健脾化瘀方高剂量组瘤体细胞的Jagged1与Notch1的结合能力最弱。这在体外细胞培养实验中也观察到了相类似的结果。结论:(1)紧抓住肝癌的基本核心病机,以健脾化瘀法立治法组方,临床上有望在防治肝癌术后复发和转移这一难题上有所突破。(2)成功建立人源肝癌SMMC7721细胞裸鼠肝癌动物模型和肝癌术后肿瘤休眠/复发动物模型;(3)健脾化瘀方对肝癌术后肿瘤细胞的休眠状态和休眠时间有促进作用,这种作用具有一定的药物浓度依赖性;(4)健脾化瘀方促进肿瘤休眠和防治肝癌术后复发的作用与抑制了肿瘤血管新生有密切关系,且这种作用亦呈现一定的药物浓度依赖性;(5)健脾化瘀方抗肿瘤血管新生的部分机制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降低了肿瘤微血管密度,抑制了肿瘤细胞HIF-lα、VEGF、MMP-9、TIMP-1、EMMPRIN的表达以及降低了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s)和活性循环内皮细胞的含量(v CECs)有密切关联。(6)健脾化瘀方具有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肿瘤血管生成的双重作用,这些抗肿瘤作用的机制可能是抑制了肿瘤细胞中配体Jagged1的表达及其与Notch信号通路的结合,降低了肝癌细胞VEGF的活性并下调了其表达,从而抑制了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最终发挥其防治肝癌术后复发的作用。
史国军,山广志,邱慧颖[6](2016)在《健脾柔肝方含药血清诱导人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及对VEGF表达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健脾柔肝方含药血清诱导人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健脾柔肝方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培养液作用体外培养SMMC-7721细胞,并设立空白血清及5-FU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程度,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荧光定量PCR检测VEGF-mRNA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健脾柔肝方含药血清各组均有一定的抑制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的作用,均能不同程度的诱导人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抑制VEGF-mRNA的表达;而以化疗药5-FU组作用最强,健脾柔肝汤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次之,且作用相当。结论:健脾柔肝方含药血清可有效诱导人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VEGF-mRNA的表达而实现的。
常虹[7](2015)在《原发性肝癌“毒瘀互结”的病机理论及丹参酮胶囊联合三氧化二砷干预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探讨分析原发性肝癌毒瘀互结的病机特点。(2)通过实验研究,丹参酮胶囊联合三氧化二砷诱导人肝癌bel-7404细胞凋亡及其机制,从分子角度佐证原发性肝癌病因病机的特点。方法:采用文献分析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原发性肝癌古今文献的系统梳理,对肝癌病名进行了考证,并详尽阐述了原发性肝癌毒瘀互结的病因病机,在此基础上,确立治疗法则及用药。(2)实验研究:①采用CCK-8法检测丹参酮胶囊联合三氧化二砷对肝癌bel-7404细胞、人肝正常LO2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对其凋亡的影响;②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丹参酮胶囊联合三氧化二砷对肝癌bel-7404细胞凋亡蛋白的表达,如Bcl-2、XIAP、Survivin、Bax、PARP、caspase-9、caspase-3 等;(三采用 Western Blot法检测丹参酮胶囊联合三氧化二砷对肝癌bel-7404细胞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结果:(1)文献研究表明:医学经典专着《黄帝内经》中,已有原发性肝癌的类似记载。其机制主要是在外感邪毒、劳倦内伤、饮食、情志等致病因素的基础上,酿生癌毒,以正气不足为内在条件,瘀毒互结,形成肿瘤。肝藏血,体阴而用阳,藏血而调血,肝脏肿瘤与血瘀的关系尤为密切。“毒”“瘀”“虚”贯穿肝癌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构成肝癌病机复杂性,治疗应抓住主要矛盾,切中病机,以毒攻毒、化瘀扶正,结合现代科技研究成果,选用三氧化二砷攻克癌毒,丹参酮胶囊化瘀扶正,两药联合,协同增效,起到了标本同治的效果。(2)实验研究:①细胞增殖抑制实验,以2μm/L浓度的三氧化二砷处理bel-7404细胞24h,以2.5、5、10、20μg/mL等不同浓度的丹参酮胶囊处理bel-7404细胞24h,丹参酮胶囊单药组随药物浓度提高抑制率增加;2+2.5、2+5、2+10、2+20(μm/L+μg/mL)联合组对bel-7404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2+2.5、2+5、2+10、2+20(μm/L+μg/mL)联合组对肝正常L0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2+2.5、2+5(μm/L+μg/mL)低浓度联合组未见明显的抑制作用,而2+10、2+20(μm/L+μg/mL)高浓度联合组出现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分别达到29.7±1.9%、42.8±2.7%。选5μg/mL丹参酮胶囊+2μm/L ATO联合进行后期实验。流式细胞检测,联合组作用bel-7404细胞24h,早期凋亡率49.4%,与单独用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Western Blot法检测联合组对肝癌bel-7404细胞作用24h,明显抑制Bcl-2、XIAP、Survivin等凋亡抑制蛋白表达,与对照组、单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spase-9、caspase-3和PARP切割片段明显增加,而单独用药组的蛋白变化不明显。③Western Blot法检测联合组作用肝癌bel-7404细胞12h,p-JNK、p-P38蛋白表达增高与对照组、单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RK蛋白表达下降,与对照组和丹参酮胶囊单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砷剂单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JNK特效抑制剂SP600125(20μm)处理细胞后,可显着减少联合组p-JNK蛋白的表达,抑制JNK磷酸化,同时抑制下游caspase-9、caspase-3蛋白活化。结论:(1)“毒”“瘀”“虚”胶合蕴结为原发性肝癌病因病机特点,正气不足为内在前提,癌毒肆虐是肝癌发生发展的启动因素,脉络瘀滞贯穿疾病始终,因此,针对治疗原发性肝癌毒瘀互结的病机特点,选用三氧化二砷以毒攻毒,丹参酮胶囊化瘀扶正,二者联合使用可以起到毒瘀同治的作用,并且丹参酮胶囊有望成为提高三氧化二砷化疗敏感性的有效药物。(2)丹参酮胶囊联合三氧化二砷作用人肝癌bel-7404细胞,联合增效作用可能主要通过激活JNK通路,偶联P38MAPK通路,同时下调Bcl-2、XIAP、Survivin等凋亡抑制蛋白,活化下游caspase-9、caspase-3等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研究低毒、高效的中药联合化疗方案,多靶点、多通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为提高低剂量三氧化二砷的临床疗效奠定理论基础;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揭示联合增效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既阐明了肝癌毒瘀互结之病机内涵,又为临床抗肝癌治疗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和思路。
胡云龙[8](2014)在《覆盆子提取物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考察覆盆子提取物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本次实验以人肝癌SMMC-7721细胞为研究对象,运用MTT比色法、台盼蓝拒染法、细胞形态学观察法检测覆盆子提取物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探讨最佳干预浓度及时间。结果:覆盆子提取物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作用效果具有浓度、时间依赖性。从浓度为80μg/ml起,随着覆盆子浓度的增高,吸光度值明显降低,与低浓度组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联合顺铂可增强覆盆子提取物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P<0.05);药物干预时间达到48h后抑制作用更显着(P<0.01)。结论:覆盆子提取物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具有抑制其增殖的作用,呈现出浓度、时间依赖性,并可联合顺铂增强其抑制效果,有可能成为临床上中医西结合治疗肝癌的新药。
贾建伟[9](2013)在《参桃软肝胶囊抗肝癌作用及其机理初探》文中认为目的本试验目的在于从体内试验、体外实验实验入手,研究参桃软肝胶囊治疗肝癌的机理。方法1.体外实验:制备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取处于对数增长期的肿瘤细胞,实验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正常血清组,低剂量含药血清组,中剂量含药血清组,高剂量含药血清组和阳性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含药血清对于HepG2人肝癌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含药血清对HepG2人肝癌细胞的早期凋亡情况的影响;采用RT-PCR检测含药血清对HepG2人肝癌细胞内bax和bcl-2mRNA水平的影响;采用wb检测含药血清对细胞内bax、bcl-2和活化的caspase-3蛋白水平的影响。2.体内试验:建立H22荷瘤小鼠模型,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五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8只。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低剂量组(参桃软肝胶囊混悬液0.35g/kg),中剂量组(参桃软肝胶囊混悬液0.7g/kg),高剂量组(参桃软肝胶囊混悬液1.4g/kg),阳性对照组(顺铂注射液2.0mg/kg),每天2次,共3周,停药后24小时取材。观察药物对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以及促进肿瘤组织内肿瘤细胞凋亡作用;检测荷瘤小鼠血浆及肿瘤组织内TNF-α、IL-1β、IL-6的含量、检测荷瘤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对H22细胞的杀伤活性、检测荷瘤小鼠外周血及脾脏淋巴细胞CD4+和CD8+细胞比例,以药物对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影响;针对肿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34和VEGF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bcl-2和bax mRNA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活化的caspase-3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cl-2,bax和活化的caspase-3的蛋白水平,以探讨参桃软肝胶囊的抗肝癌机制。结果1.体外实验1.1参桃软肝胶囊含药血清作用于HepG,人肝癌细胞后,与用药前相比,形态发生改变,细胞数量减少。1.2含药血清对HepG2人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正常大鼠的血清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没有明显的影响(P>0.05),低、中和高剂量含药血清和顺铂都能够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P<0.05)。其中,低、中和高剂量含药血清处理组随着血清中中药有效成分浓度的增加,抑制细胞增殖的能力逐渐加强,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1.3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普通培养的人肝癌细胞HepG2自然凋亡率比较低,约为5%-10%左右,正常的大鼠血清对HepG2细胞的凋亡没有明显的影响,低、中和高剂量含药血清和顺铂都能够明显诱导HepG2细胞的凋亡。1.4RT-PCR结果显示,正常大鼠的血清对人肝癌细胞HepG2胞内Bax和Bcl-2mRNA水平没有明显的影响(P>0.05),低中高剂量的含药血清和阳性化疗药物都能够明显诱导Bax基因的转录(P<0.01),抑制Bcl-2基因的转录(P<0.01),明显上调Bax/Bcl-2基因的比值。其中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Bax mRNA水平的上调,Bcl-2mRNA水平的下调,同药物浓度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1.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正常大鼠的血清对人肝癌细胞HepG2胞内Bax、Bcl-2和活化的caspase-3蛋白水平没有明显的影响(P>0.05),低、中、高剂量的含药血清和阳性化疗药物都能够明显诱导Bax蛋白的表达,抑制Bcl-2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Bax/Bcl-2蛋白的比值,活化caspase-3。其中,低、中、高剂量组中,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这种作用不断增强。2.体内实验2.1模型组肿瘤最大,重量最重;阳性对照组肿瘤最小,肿瘤最轻;低剂量给药组、中剂量给药组和高剂量给药组介于它们之间,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抑瘤效果不断增强,同模型组相比,各组瘤重明显的降低,具有显着差异(P<0.01)。2.2模型组小鼠肿瘤组织本身就存在一定的自然凋亡率,在2%-5%左右,低、中、高剂量给药处理和腹腔注射阳性化疗药物,都能够明显的在体内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加,其中以阳性对照组最为明显(50%-70%),其次为中药高剂量组(40%-60%),接着是中药中剂量组(30%-50%),最次是中药低剂量组(20%-30%)。2.3荷瘤小鼠血浆中细胞因子的含量明显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给予中药处理,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能够明显的增加血浆内细胞因子的含量,同模型组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1);阳性化疗药物处理的小鼠,血浆内这些细胞因子的含量并没有得到改善(P>0.05)。小鼠肿瘤组织内这些细胞因子的含量也有类似于血浆的趋势,中药组均能明显提高局部肿瘤组织内细胞因子的含量,从而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而阳性化疗药物则没有此作用。2.4同正常小鼠比,荷瘤小鼠外周血和脾脏T淋巴细胞中CD4+细胞比例明显降低,CD8+细胞比例明显升高,CD4+/CD8+的比值明显降低。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明显改善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P<0.01),而阳性化疗药物则没有改善作用(P>0.05)。2.5同正常小鼠相比,荷瘤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对H22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减弱,中药低、中、高剂量组能够明显增强荷瘤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杀伤活性(P<0.01),而且杀伤活性均高于正常非荷瘤小鼠。阳性化疗药物对荷瘤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杀伤活性没有改善作用(P>0.05)。2.6同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MVD计数明显减少,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之间VEGF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2.7中药低、中、高剂量组的中药和阳性化疗药物都能够明显诱导Bax基因的转录(P<0.01),抑制Bcl-2基因的转录(P<0.01),明显上调Bax/Bcl-2基因的比值。其中低中高剂量组Bax mRNA水平的上调,Bcl-2mRNA水平的下调,同药物浓度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2.8模型组中,活化的caspase-3日性细胞比例最低,阳性对照组最高,低中高剂量中药处理组介于2者之间,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2.9低中高剂量的中药和阳性化疗药物都能够明显诱导Bax蛋白的表达,抑制Bcl-2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Bax/Bcl-2蛋白的比值,其中低中高剂量组中,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这种作用不断增强。小鼠肿瘤组织内活化的caspase-3蛋白水平表达趋势也与上面免疫组化的结果类似,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组小鼠肿瘤组织内活化的caspase-3蛋白水平明显增加,其中低中高剂量组中,活化的casapse-3蛋白水平的增加同剂量呈现一定的依赖关系。结论1.参桃软肝胶囊含药血清可能抑制HepG2人肝癌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凋亡。2.参桃软肝胶囊可能抑制H22肝癌小鼠肿瘤细胞生长,并诱导凋亡的作用。3.参桃软肝胶囊可能具有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的作用。4.参桃软肝胶囊可能具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5.参桃软肝胶囊可能通过调节Bax/Bcl-2比值,活化casapse-3蛋白来实现抗肿瘤的作用。
周宇姝[10](2013)在《新健脾理气方联合热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1.临床部分纳入Ⅲb-Ⅳ期、肝郁脾虚型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组采用新健脾理气方联合体外高频热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新健脾理气方,观察新健脾理气方联合热疗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在晚期原发性肝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从而为临床治疗晚期肝癌提供新的治疗方案。2.实验部分采用人肝癌细胞株HepG2进行体外实验,探讨:①新健脾理气方联合热疗治疗肝癌的作用及机制;②新健脾理气方联合热疗是否能达到协同增效的效果。研究方法:1.临床部分根据纳入标准选入41例肝功能Child-Pugh A或B级、Ⅲb-Ⅳ期(AJCC分期)、肝郁脾虚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新健脾理气方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新健脾理气方250ml bid po, d1-30;体外高频热疗采用珠海和佳公司生产的HG-2000型体外高频热疗机(电磁波频率为13.56MHZ),设置温度为42.5℃-43℃,每次60min,每周至少3次)。对照组单纯口服新健脾理气方治疗。30天为1周期,治疗连续3周期。在首3个月治疗,每月复查一次,之后每2个月复查一次,以评估两组的疾病控制率(DCR=CR+PR+SD)、疾病进展时间(TTP)、总体生存时间(OS)、毒副反应。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患者的基本特征、近期疗效、毒副反应评价采用描述性统计,TTP、OS采用Kaplan-Meier分析;临床特征的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Pearsorn χ2检验;近期疗效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 Test。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实验部分选取人肝癌细胞株HepG2作为研究对象,细胞生长于含10%胎牛血清、100U/ml青霉素和100U/ml链霉素的DMEMH培养基中,细胞传代24h进入对数生长期后进行各种干预措施。新健脾理气方组加入0.25mg/ml、0.5mg/ml、lmg/ml、1.5mg/ml、2mg/ml浓度新健脾理气方溶液的完全培养基200ul;热疗组细胞置于43.0℃恒温循环水浴箱中孵育1小时;新健脾理气方+热疗组加入上述各浓度新健脾理气方溶液的完全培养基后,再放置于43℃恒温水浴箱中孵育1小时;对照1组加入等体积完全培养基,对照2组加入与2mg/ml新健脾理气方溶液等体积PBS的完全培养基,空白组加入不含细胞、与对照组等体积的培养基。处理后的各组细胞放置于37℃,5%CO2培养箱中继续培养,分别于24、48、72小时按实验要求进行。MTT法测定新健脾理气方联合热疗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新健脾理气方联合热疗作用后的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新健脾理气方联合热疗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ax、Bcl-2蛋白的表达。研究结果:1.临床部分(1)临床特征患者于2010年9月至2012年12月纳入研究。治疗前两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分期、体力状态评分、肝功能分级、肝炎状态等均无显着性差异,组间分布均衡(P>0.05)。对照组1例因未遵循治疗方案而出组。实际可评估疗效病例40例,已死亡31例,其余9例正在随访中,41例患者的临床特征见表1-1。其中95%为男性患者,年龄32-79岁,中位年龄60岁。体力状态为1分、2分的患者分别为19例(46.3%)、15例(37.5%),3分的患者有7例(17.1%)。乙型肝炎背景的患者33例(80.5%),丙型肝炎患者3例(7.3%)。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中以A级患者为多,共29例(70.7%),B级的有12例(29.3%)。所有患者在入组时均属晚期肝癌,其中分期为Ⅲb/Ⅲc期和Ⅳ期的患者分别为20例(48.8%)和21例(51.2%)。(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治疗组和对照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TTP)分别为4.5个月和3.1个月,治疗组的mTTP延长了1.4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中位总体生存时间治疗组和对照组中位总生存时间(mOS)分别为6.6个月和5.5个月,治疗组的mOS延长了1.1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疾病控制率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疾病控制率(DCR=CR+PR+SD)分别为25%和15%,治疗组的DCR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毒副反应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均无明显变化,无明显血液学毒性反应,无呕吐、腹泻等胃肠道毒性反应,无过敏、脱发及皮肤毒性反应。2.实验部分(1)MTT法检测新健脾理气方联合热疗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的研究新健脾理气方及新健脾理气方联合热疗作用不同时间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大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呈一定的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经热疗处理后不同时间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增殖抑制率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呈一定的时间依赖关系,其中以热疗后72h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抑制率为最高。新健脾理气方与热疗联合应用后的增殖抑制率高于单独应用热疗及单独应用新健脾理气方的增殖抑制率,具有协同效应,且以二者联合应用作用24h后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抑制的协同效应最强。(2)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新健脾理气方联合热疗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凋亡的研究新健脾理气方、热疗及新健脾理气方联合热疗作用于人肝癌细胞株HepG224h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肝癌细胞出现凋亡相关的形态学改变。新健脾理气方联合热疗作用于人肝癌细胞株HepG2后,其细胞的凋亡形态学改变更为明显。新健脾理气方、热疗作用于人肝癌细胞株HepG224h后,肝癌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均有升高,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新健脾理气方联合热疗的凋亡率升高,二者联合应用的促凋亡作用增强。(3)Western Blotting检测新健脾理气方联合热疗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Bax. Bcl-2蛋白表达的研究新健脾理气方、热疗及新健脾理气方联合热疗作用24h后出现Bax蛋白表达增强、Bcl-2蛋白表达减弱和Bax/Bcl-2升高,其中以终浓度为0.5mg/ml的新健脾理气方联合热疗时Bax/Bcl-2升高最为明显。选定终浓度为0.5mg/ml的新健脾理气方、热疗及二者联合作用不同时间,亦出现Bax蛋白表达增强,Bcl-2蛋白表达减弱及Bax/Bcl-2升高。二者联合作用24h的Bax蛋白表达增强最为明显,作用48h的Bcl-2蛋白表达减弱最明显,作用48h的Bax/Bcl-2升高最明显。研究结论:1.临床部分本研究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新健脾理气方联合体外高频热疗可有效延长总生存时间和疾病进展时间,且较单纯新健脾理气方中药治疗效果好,为不能接受手术、介入及靶向药物治疗的晚期原发性患者提供了新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2.实验部分(1)新健脾理气方与热疗单独及联合应用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均具有抑制增殖的作用,二者联合应用的增殖抑制率升高,具有协同效应。(2)新健脾理气方与热疗单独及联合应用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均具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二者联合应用的促凋亡作用增强。(3)新健脾理气方与热疗单独及联合应用均上调人肝癌细胞株HepG2Bax蛋白表达水平,下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二者联合应用时Bax蛋白表达增强更明显,Bcl-2蛋白表达减弱更明显。
二、健脾理气药诱导人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健脾理气药诱导人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数据挖掘对治疗原发性肝癌中药组方规律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引言 |
1 中医药信息处理与原发性肝癌现状概述 |
1.1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概况 |
1.1.1 原发性肝癌的现状 |
1.1.2 中医对原发性肝癌的认识 |
1.1.3 中医药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 |
1.2 Meta分析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概况 |
1.2.1 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估 |
1.2.2 中医药安全性评价 |
1.2.3 中医药新药评价 |
1.2.4 循证医学在中医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1.3 数据挖掘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概况 |
1.3.1 中医药数据挖掘方法 |
1.3.2 数据挖掘方法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
1.3.3 中医药数据挖掘中存在的问题 |
1.4 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概况 |
1.4.1 网络药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 |
1.4.2 网络药理学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
1.4.3 中药网络药理学存在的问题 |
2 口服中药辅助治疗原发性肝癌的META分析 |
2.1 资料与方法 |
2.1.1 文献纳入标准 |
2.1.2 文献排除标准 |
2.1.3 检索策略 |
2.1.4 评价方法 |
2.2 评价与结果 |
2.2.1 文献纳入的基本情况 |
2.2.2 质量评价 |
2.2.3 瘤体近期疗效改善 |
2.2.4 甲胎蛋白 |
2.2.5 肝功能 |
2.2.6 免疫功能 |
2.2.7 卡氏评分改善率 |
2.2.8 中医证候改善率 |
2.2.9 生存率 |
2.2.10 不良反应发生率 |
2.2.11 敏感性分析 |
2.2.12 发表偏倚 |
2.3 讨论与总结 |
3 中药处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组方规律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处方数据来源 |
3.1.2 处方的纳入标准 |
3.1.3 处方数据库建立与规范 |
3.1.4 频次统计分析 |
3.1.5 药物性味归经分析 |
3.1.6 组方规律分析 |
3.2 研究结果 |
3.2.1 证型分布 |
3.2.2 整体用药规律 |
3.2.3 痰瘀互结证用药规律 |
3.2.4 正虚瘀结证用药规律 |
3.2.5 肝脾血瘀证用药规律 |
3.2.6 气滞血瘀证用药规律 |
3.2.7 脾虚湿困证用药规律 |
3.2.8 湿热蕴结证用药规律 |
3.2.9 肝气郁结证用药规律 |
3.2.10 肝郁脾虚证用药规律 |
3.2.11 肝胆湿热证用药规律 |
3.2.12 肝肾亏损证用药规律 |
3.3 分析与讨论 |
3.3.1 频次用药规律分析 |
3.3.2 性味归经分析 |
3.3.3 关联用药规律分析 |
3.3.4 复杂系统熵聚类用药规律分析 |
3.4 小结 |
4 核心药物组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机制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核心药物组合活性成分及靶点的筛选 |
4.1.2 PHC疾病靶标的筛选 |
4.1.3 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的构建 |
4.1.4 PPI网络图的构建 |
4.1.5 核心靶点的获取 |
4.1.6 分子对接验证 |
4.1.7 GO生物功能过程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 |
4.2 研究结果 |
4.2.1 SJZB2 的成分及靶点的筛选 |
4.2.2 PHC靶标的获取 |
4.2.3 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的构建 |
4.2.4 PPI网络图的构建 |
4.2.5 核心靶标筛选 |
4.2.6 分子对接验证 |
4.2.7 GO和 KEGG分析 |
4.3 讨论与总结 |
5 讨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2)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人参皂苷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背景 |
1 中医学研究 |
1.1 中医对肝癌的认识 |
1.2 中医对人参的认识 |
2 人参皂苷对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机制 |
3 原发性肝癌的现代研究进展 |
3.1 手术治疗 |
3.2 肝移植 |
3.3 射频消融术(RFA) |
3.4 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
3.5 放射治疗 |
3.6 全身化疗 |
3.7 靶向治疗 |
3.8 免疫治疗 |
3.9 原发病治疗 |
4 原发性肝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4.1 中药结合西医治疗现状 |
4.2 其他中医治疗方法结合西医治疗现状 |
5 总结 |
第二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
1 资料与方法 |
1.1 数据库检索 |
1.2 人参皂苷药物活性成分收集与筛选 |
1.3 原发性肝癌靶点蛋白获取 |
1.4 人参皂苷对原发性肝癌作用蛋白的互作网络构建 |
1.5 人参皂苷-原发性肝癌网络关系图的构建 |
1.6 人参皂苷对原发性肝癌靶点的GO分析和KEGG通路注释 |
2 结果 |
2.1 人参皂苷活性成分收集与靶点预测的结果 |
2.2 原发性肝癌靶点蛋白收集结果 |
2.3 人参皂苷对原发性肝癌作用蛋白互作图的构建与分析 |
2.4 药物预测靶点-疾病靶点关系图的构建结果 |
2.5 人参皂苷对原发性肝癌靶点的GO分析结果 |
3 讨论 |
第三章 结论 |
1 总结 |
2 不足 |
参考文献 |
综述 人参皂苷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3)健脾益气方下调Vimentin对肝癌细胞NLRP3炎性小体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治则治法 |
1.1 健脾益气 |
1.2 滋阴补肾 |
1.3 活血化瘀 |
1.4 清热解毒 |
1.5 化痰祛邪 |
2 中医健脾治则在肝癌中的应用 |
3 健脾益气方可有效防治原发性肝癌 |
第二部分 探索健脾益气方下调Vimentin对肝癌细胞NLRP3 炎性小体各组分影响的实验研究 |
第一节 健脾益气方抑制炎症微环境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侵袭及凋亡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1.1 人肝癌细胞株 |
1.2 实验动物 |
1.3 实验药物 |
1.4 主要试剂及材料 |
1.5 主要仪器设备 |
1.6 主要试剂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含药血清的制备 |
2.2 细胞常规培养及处理 |
2.3 实验分组及药物干预方式 |
2.4 采用CCK-8 法检测经药物处理后各组人肝癌细胞HepG2 的增殖能力 |
2.5 采用Transwell检测经药物处理后各组人肝癌细胞HepG2 的侵袭能力 |
2.6 利用流式细胞仪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经药物处理后各组人肝癌细胞HepG2 的凋亡情况 |
2.7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4.1 本部分研究结果 |
5 小结 |
第二节 健脾益气方下调Vimentin对 NLRP3 炎性小体各组分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1.1 主要试剂 |
1.2 主要仪器设备 |
2 实验方法 |
2.1 应用ELISA法检测经药物处理后各组人肝癌细胞HepG2 上清液中IL-1β的含量 |
2.2 利用Caspase-1 酶活性试剂盒检测经药物处理后各实验组人肝癌细胞HepG2中caspase-1 的活性 |
2.3 运用Western Blot检测经药物处理后各实验组人肝癌细胞HepG2中Vimentin、ASC、NLRP3、Caspase-1 蛋白表达情况 |
2.4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健脾益气方含药血清对各实验组肝癌细胞caspase-1活性及其分泌因子IL-1β绝对表达量的影响 |
3.2 健脾益气方含药血清对各组肝癌细胞中Vimentin、ASC、NLRP3及Caspase-1 蛋白表达的影响 |
4 讨论 |
4.1 Vimentin是联系“炎癌转化”的重要分子 |
4.2 NLRP3 炎性小体与炎症及肿瘤密切相关 |
4.3 本部分研究结果 |
5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4)健脾消积方对肝癌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健脾消积方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章 健脾消积方对人肝癌细胞自噬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三章 健脾消积方影响肝癌细胞自噬的作用机制研究 |
实验一 基于基因芯片对健脾消积方肝癌细胞自噬机制的研究 |
(一) 健脾消积方对肝癌细胞基因表达谱及自噬通路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二) HIST1H2BK基因对肝癌细胞生物功能学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实验二 基于网络药理学对健脾消积方影响肝癌细胞自噬机制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全文小结 |
本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5)肝癌休眠中健脾化瘀方干预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祖国医学对肝癌的认识 |
1.2 现代医学对肝癌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研究进展 |
1.2.1 肿瘤术后休眠/复发的中医认识 |
1.2.2 肿瘤术后休眠/复发的中医认识 |
1.2.3 肿瘤术后休眠/复发的中医认识 |
1.3 健脾化瘀方促进肝癌细胞肿瘤休眠的研究 |
1.3.1 肿瘤术后休眠/复发的中医认识 |
1.3.2 中药抗血管生成的机制是多途径、多靶点的 |
1.3.3 健脾化瘀方多靶点、多途径促进肝癌细胞休眠 |
1.4 展望和设想 |
第二章 临床理论探究 |
2.1 肝癌从脾虚血瘀论治的学术溯源和理论基础 |
2.1.1 肝癌从脾虚证论治的学术溯源和理论基础 |
2.1.2 肝癌从血瘀证论治的学术溯源和理论基础 |
2.2 肝癌从脾虚血瘀论治的临床指导意义 |
2.2.1 从肝癌关键病机入手确立健脾化瘀法 |
2.2.2 健脾化瘀法可防治肝癌术后复发和转移 |
第三章 实验研究 |
3.1 观察肝癌术后肿瘤血管生成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健脾化瘀方的干预作用 |
3.1.1 试剂与仪器 |
3.1.2 实验方法 |
3.1.3 统计分析 |
3.1.4 结果 |
3.1.5 讨论 |
3.2 观察肝癌术后血管微环境中JAGGED1 调控的NOTCH通路对肝癌术后肿瘤休眠的作用机制以及健脾化瘀方的干预作用 |
3.2.1 Jagged1/Notch通路介导的血管生成在体外培养肝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健脾化瘀方的干预研究 |
3.2.2 观察Jagged1 调控的Notch通路对肝癌裸鼠术后肿瘤休眠的作用机制以及健脾化瘀方的干预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6)健脾柔肝方含药血清诱导人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及对VEGF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 1 瘤株及动物 |
1. 2 药物 |
1. 3 实验方法 |
1.3.1细胞培养 |
1.3.2含药血清的制备 |
1.3.3实验分组与各实验组5-FU剂量的确定 |
1.3.4 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 |
1.3.5 RT-PCR检测SMMC-7721细胞中VEGF-mRNA的表达 |
1. 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 1 健脾柔肝方含药血清对人肝癌SMMC - 7721 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
2. 2 健脾柔肝方含药血清诱导人肝癌SMMC - 7721 细胞凋亡 |
2. 3健脾柔肝方含药血清影响人肝癌SMMC - 7721 细胞VEGF - mRNA的表达 |
3 讨论 |
(7)原发性肝癌“毒瘀互结”的病机理论及丹参酮胶囊联合三氧化二砷干预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一、病名溯源 |
(一) 伏梁 |
(二) 症积 |
(三) 黄疸 |
(四) 鼓胀 |
(五) 胁痛 |
二、对原发性肝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
(一) 病因的认识 |
1. 外邪因素 |
2. 饮食因素 |
3. 情志因素 |
4. 劳倦内伤 |
(二) 原发性肝癌病机特点 |
1. 癌毒是肝癌发生发展的启动因素 |
2. 血瘀阻滞脉络是肝癌发生发展的基本病理机制 |
3. 正气不足是肝癌发病的内在条件 |
三、以毒攻毒、化瘀扶正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基本治则 |
四、选药依据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一) 实验一: 丹参酮胶囊联合ATO对肝癌bel-7404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与方方法 |
2. 结果 |
3. 分析与讨论 |
4. 小结 |
5. 参考文献 |
6. 附图 |
(二)实验二: 丹参酮胶囊联合ATO对bel-7404细胞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分析与讨论 |
4. 小结 |
5. 参考文献 |
(三)实验三: 丹参酮胶囊联合ATO对bel-7404细胞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分析与讨论 |
4. 小结 |
5. 参考文献 |
结论 |
致谢 |
附: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8)覆盆子提取物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绪言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细胞 |
1.2 实验药物 |
1.3 主要试剂 |
1.4 主要实验仪器 |
2 主要药品的制备 |
2.1 覆盆子提取物的制备 |
2.2 覆盆子提取物溶液的制备 |
2.3 其他主要试剂的制备 |
3 人肝癌 SMMC-7721 细胞培养 |
3.1 细胞的复苏和培养 |
3.2 细胞的传代 |
3.3 细胞悬液的制备 |
4 统计学方法 |
实验一 MTT法检测覆盆子提取物对人肝癌 SMMC-7721 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覆盆子提取物的制备 |
2.2 人肝癌 SMMC-7721 细胞的培养 |
2.3 实验的分组情况 |
2.4 MTT 法的实验原理 |
2.5 MTT 法操作步骤 |
3 实验结果 |
3.1 不同浓度覆盆子提取物对人肝癌 SMMC-7721 细胞的影响 |
3.2 不同时间覆盆子提取物对人肝癌 SMMC-7721 细胞的影响 |
实验二 台盼蓝拒染法检测覆盆子提取物对人肝癌 SMMC-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覆盆子提取物的制备 |
2.2 细胞培养 |
3 台盼蓝拒染法实验原理 |
4 实验步骤 |
5 实验结果 |
5.1 不同浓度覆盆子提取物干预下活细胞率的比较 |
5.2 不同时间干预下活细胞率的比较 |
实验三 覆盆子提取物对人肝癌 SMMC-7721 细胞的生长状态及形态学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覆盆子提取物的制备 |
2.2 细胞培养 |
3 实验步骤 |
4 实验结果 |
讨论 |
1 中医对原发性肝癌的认识 |
1.1 病因病机 |
1.2 中医治疗原则 |
2 中药抗肿瘤机制的研究 |
2.1 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和增殖 |
2.2 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
2.3 诱导肝癌细胞分化 |
2.4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
2.5 抗癌灶转移复发 |
2.6 调节和提高机体免疫力 |
3 覆盆子抗肿瘤机制的研究 |
3.1 覆盆子提取物的制作方法 |
3.2 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和增殖 |
3.3 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
3.4 抗肝癌转移复发 |
3.5 调节和提高机体免疫力 |
4 实验结果分析 |
4.1 不同浓度覆盆子提取物对肝癌细胞的影响 |
4.2 顺铂联合不同浓度覆盆子提取物对肝癌细胞的影响 |
4.3 联合治疗与覆盆子单独治疗效果的比较 |
4.4 不同时间覆盆子提取物对肝癌细胞的影响 |
4.5 不同浓度覆盆子提取物对细胞率的影响 |
4.6 不同时间覆盆子提取物对细胞率的影响 |
4.7 不同浓度覆盆子取物对肝癌细胞形态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详细摘要 |
(9)参桃软肝胶囊抗肝癌作用及其机理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原发性肝癌的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一、原发性肝癌的流行病学研究 |
二、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现代医学研究 |
三、原发性肝癌的现代医学治疗现状 |
第二节 传统中医药对原发性肝癌的研究分析 |
一、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 |
二、中医药治疗肝癌的研究现状 |
三、抗肿瘤中药的作用机制研究 |
第三节 参桃软肝胶囊的前期研究状况 |
一、参桃软肝胶囊的由来及方解 |
二、参桃软肝胶囊的前期临床及实验研究 |
三、参桃软肝胶囊各成分抗癌机制文献研究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一节 体外细胞实验研究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四、讨论 |
五、小结 |
第二节 动物实验研究 |
一、参桃软肝胶囊对H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 |
(一) 实验材料 |
(二) 实验方法 |
(三) 实验结果 |
(四) 讨论 |
(五) 小结 |
二、参桃软肝胶囊对H22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影响 |
(一) 实验材料 |
(二) 实验方法 |
(三) 实验结果 |
(四) 讨论 |
(五) 小结 |
三、参桃软肝胶囊抗肝癌机制探讨 |
(一) 实验材料 |
(二) 实验方法 |
(三) 实验结果 |
(四) 讨论 |
(五)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证明 |
(10)新健脾理气方联合热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原发性肝癌流行病学及治疗现状 |
1.2 肝癌的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
1.2.1 手术切除 |
1.2.2 肝移植 |
1.2.3 全身化疗 |
1.2.4 分子靶向治疗 |
1.2.5 微创治疗 |
1.2.6 放射治疗 |
1.2.7 免疫治疗 |
1.2.8 基因治疗 |
1.2.9 肿瘤热疗 |
1.3 中医药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作用 |
1.3.1 病因病机 |
1.3.2 中医辨证分型的现代研究 |
1.3.3 健脾理气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理论依据 |
1.3.4 有关新健脾理气方 |
第二章 新健脾理气方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
2.1 资料和方法 |
2.1.1 病例来源 |
2.1.2 病例选择 |
2.1.3 入选方法 |
2.1.4 治疗方案 |
2.1.5 观察指标 |
2.1.6 研究终点 |
2.1.7 统计学方法 |
2.2 结果 |
2.2.1 一般资料 |
2.2.2 中位疾病进展时间 |
2.2.3 中位总体生存时间 |
2.2.4 疾病控制率 |
2.2.5 毒副反应 |
2.3 讨论 |
2.3.1 中医药治疗肝癌的优势 |
2.3.2 两组疾病控制率分析与比较 |
2.3.3 两组生存时间分析与比较 |
2.3.4 两组毒副反应分析与比较 |
2.4 小结 |
第三章 新健脾理气方联合热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实验研究 |
3.1 新健脾理气方联合热疗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的研究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方法 |
3.1.3 统计学方法 |
3.1.4 实验结果 |
3.1.5 小结 |
3.1.6 讨论 |
3.2 新健脾理气方联合热疗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凋亡的研究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方法 |
3.2.3 实验结果 |
3.2.4 小结 |
3.2.5 讨论 |
3.3 新健脾理气方联合热疗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 BAX、BCL-2蛋白表达的研究 |
3.3.1 实验材料 |
3.3.2 实验方法 |
3.3.3 统计分析 |
3.3.4 Western-blotting结果 |
3.3.5 小结 |
3.3.6 讨论 |
3.3.6.1 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ting)基本原理 |
3.3.6.2 关于Bel-2与Bax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四、健脾理气药诱导人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数据挖掘对治疗原发性肝癌中药组方规律及机制研究[D]. 潘树茂.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人参皂苷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机制[D]. 罗飞凤.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健脾益气方下调Vimentin对肝癌细胞NLRP3炎性小体的影响[D]. 赵星皓.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
- [4]健脾消积方对肝癌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D]. 鞠佳霓.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8)
- [5]肝癌休眠中健脾化瘀方干预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机制研究[D]. 林举择.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
- [6]健脾柔肝方含药血清诱导人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及对VEGF表达的影响[J]. 史国军,山广志,邱慧颖.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6(03)
- [7]原发性肝癌“毒瘀互结”的病机理论及丹参酮胶囊联合三氧化二砷干预机制的研究[D]. 常虹.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5(01)
- [8]覆盆子提取物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D]. 胡云龙.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03)
- [9]参桃软肝胶囊抗肝癌作用及其机理初探[D]. 贾建伟.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10)
- [10]新健脾理气方联合热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周宇姝.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10)
标签:肝癌论文; 原发性肝癌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细胞增殖论文; 肝癌晚期治疗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