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螺旋桨论文-邱鹏,郑高,李国诚

导管螺旋桨论文-邱鹏,郑高,李国诚

导读:本文包含了导管螺旋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STAR,CCM+,导管桨,敞水性能,黏性流场

导管螺旋桨论文文献综述

邱鹏,郑高,李国诚[1](2019)在《基于STAR-CCM+的导管螺旋桨黏性流场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9A导管配ka4-70、螺距比为1.0的螺旋桨为研究对象,通过求解RANS方程,采用CFD方法并借助STAR-CCM+流体软件,对其敞水性能进行了数值研究,与现有试验值进行了比较,从而探讨了不同网格类型和不同湍流模型对其敞水性能计算精度的影响。分析了特种推进器在进速系数为0.3时的黏性流场特性,验证了采用STAR-CCM+进行导管桨性能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为之后的导管桨黏性流场数值研究提供了参考意见。(本文来源于《船舶标准化工程师》期刊2019年03期)

宋科,王文全,闫妍[2](2018)在《导管螺旋桨水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取导管螺旋桨水动力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指导导管螺旋桨的优化设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对Ka4-7010+19A导管螺旋桨进行水动力性能研究,分析不同导管长度、导管攻角、螺旋桨纵倾角及多导管组对其水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导管长度将使推力系数及扭矩系数同时增大,而敞水效率下降;适当增加导管长度可以略微提高其敞水性能;减小导管攻角在一定进速范围内使推力系数和扭矩系数同时大幅度增加,增加导管攻角将导致推力系数和扭矩系数同时下降;当螺旋桨纵倾角保持在10°以内时,不会对敞水性能产生太大影响。对于多导管螺旋桨而言,前置、后置及不同附属导管直径大小都对敞水性能有很大影响,其中后置大导管组螺旋桨能明显降低螺旋桨扭矩系数,并且能在低进速范围内提升敞水效率。研究成果可支撑导管螺旋桨的优化设计。(本文来源于《船舶工程》期刊2018年11期)

谭蒙,郭辉[3](2018)在《某潜航器导管螺旋桨设计与性能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某自主潜航器的螺旋桨设计工况和要求,设计螺旋桨并计算其性能。设计工况:敞水条件下螺旋桨进速为2m/s,直径为160mm,要求在满足推力150N的条件下,尽可能提高螺旋桨效率。采用基于升力线理论的OpenProp软件开源程序设计带导管和不带导管两种叁叶螺旋桨,设计结果如图1。叶片截面翼型采用NACA a=0.8的中弧线加NACA66MOD的厚度分布。利用Fluent软件RANS方法计算螺旋桨的性能,采用旋转坐标系,选用K-Epsilon湍流模型。验证算例为DTMB4119螺旋桨,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比较见图2,在设计工况(进速系数J=0.833),推力系数、扭矩系数和效率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相差分别为δ_(KT)=7.53%,δ_(KQ)=3.93%,δ_η=3.61%,验证了数值算法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对设计的两个螺旋桨的性能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J=0.5)下,带导管的螺旋桨效率更高;Fluent计算的推力系数、扭矩系数均明显低于OpenProp的设计结果。说明基于无黏理论的OpenProp的设计结果需要改进,为我们后续基于Fluent软件开展螺旋桨参数优化设计工作的必要性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25)

周彬,赵敏,万德成[4](2018)在《基于LES方法的ROV导管螺旋桨系泊状态梢隙流动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导管螺旋桨是一种低航速推力强、效率高的优良特种推进器,普遍应用于水下无人遥控潜水器(ROV)。在桨叶与导管之间的梢隙中存在的流动情况非常复杂,本研究基于大涡模拟(LES)方法对某型导管螺旋桨的梢隙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对计算域网格数量和若干监测点压力的收敛性研究,建立基于LES的梢隙流动的数值模型。将水动力计算结果与试验数值进行比较,以确定LES方法在计算导管螺旋桨水动力性能问题上的准确性。并将LES方法模拟的梢隙流动细节与常用的RANS方法计算的梢隙流动细节相对比,结合对梢隙流场的原理分析,比较两种方法模拟在旋涡形态,旋涡强度,旋涡发展、脱落、耗散过程等的差异,探讨更适合梢隙流动模拟的数值模拟方法。(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期刊2018-08-25)

谭蒙,郭辉[5](2018)在《某潜航器导管螺旋桨设计与性能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某自主潜航器的螺旋桨设计工况和要求,设计螺旋桨并计算其性能。采用基于升力线理论的OpenProp开源软件设计了带导管和不带导管两种叁叶螺旋桨。叶片截面翼型采用NACA a=0.8的中弧线加NACA66MOD的厚度分布,导管截面翼型采用NACA a=0.8MOD的中弧线加NACA 65A010厚度分布。利用Fluent软件RANS方法计算螺旋桨的性能,采用旋转坐标系。利用算例DTMB4119螺旋桨和No.19A+Ka4-70 P/D=0.8导管螺旋桨,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对设计的两个螺旋桨的性能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下,带导管的螺旋桨效率更高;对于不带导管螺旋桨Fluent计算的扭矩系数和OpenProp的计算结果吻合较好、推力系数比OpenProp的计算结果低约10%。说明基于无黏理论的OpenProp的设计结果需要改进,为我们后续基于Fluent软件开展螺旋桨参数优化设计工作的必要性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工业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期刊2018-08-20)

谭蒙,郭辉[6](2018)在《某潜航器导管螺旋桨设计与性能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某自主潜航器的螺旋桨设计工况和要求,设计螺旋桨并计算其性能。采用基于升力线理论的OpenProp开源软件设计了带导管和不带导管两种叁叶螺旋桨。叶片截面翼型采用NACAa=0.8的中弧线加NACA66MOD的厚度分布,导管截面翼型采用NACAa=0.8MOD的中弧线加NACA65A010厚度分布。利用Fluent软件RANS方法计算螺旋桨的性能,采用旋转坐标系。利用算例DTMB4119螺旋桨和No.19A+Ka4-70 P/D=0.8导管螺旋桨,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对设计的两个螺旋桨的性能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下,带导管的螺旋桨效率更高;对于不带导管螺旋桨Fluent计算的扭矩系数和OpenProp的计算结果吻合较好、推力系数比OpenProp的计算结果低约10%。说明基于无黏理论的OpenProp的设计结果需要改进,为我们后续基于Fluent软件开展螺旋桨参数优化设计工作的必要性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工业流体力学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8-20)

丁一文,吴家鸣,马志权[7](2018)在《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的导管螺旋桨推力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的新型无网格计算流体力学方法代替基于有限元或有限体积法等需要划分网格的传统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导管桨的推力特性及水动力现象进行模拟和观察,对导管桨工作在敞水中以及潜器主体后方流场中推力特性的变化进行分析和总结。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无网格流体力学计算方法对导管桨进行推力特性研究可行。相同进速下导管桨在潜器主体影响下的流场中的推力系数要大于敞水状态下的推力系数,并且进速系数越大则潜器主体对导管桨推力系数的影响越大。(本文来源于《船舶工程》期刊2018年S1期)

陈原,于飞,李静[8](2018)在《多种运动模式下水下机器人导管螺旋桨的敞水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导管螺旋桨具有较大的推进力以及高效的姿态调整功能,能极大地提高水下机器人的推进效率。为了探索水下机器人运行时桨叶的振动、推力的产生和噪声的来源,文中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研究了直航、斜航和后退等多种运动模式下导管螺旋桨的推力系数、转矩系数和推进效率等敞水性能,并对螺旋桨弦向压力分布、桨叶表面的压力分布和速度分布分别进行了仿真研究,这些结果对工程实践中导管螺旋桨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船舶力学》期刊2018年08期)

吴家鸣,赖宇锋,李江伟,窦义哲,陈东军[9](2018)在《水下潜器系统导管螺旋桨水动力特性及周围流场分布预报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水下潜器系统中导管螺旋桨在水下潜器转艏运动中螺旋桨周围的水动力现象进行观察,对在这样的工况下导管螺旋桨周围流场特征、进速、诱导速度、推力沿盘面和桨叶径向的分布,以及螺旋桨所发出的推力与螺旋桨周围流场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计算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螺旋桨转速条件下,进速越小,螺旋桨所发出的推力也越大;由于导管出口处激发出的梢泄涡作用,导致盘面后叶梢附近轴向诱导速度降低、压力增大,该处叶面与叶背之间的压差也随之增大;螺旋桨的推力沿桨叶径向的分布呈现出半径越大,所产生的推力也越大的特点。(本文来源于《船舶力学》期刊2018年05期)

丁一文[10](2018)在《水下潜器系统中导管螺旋桨水动力性能及其梢涡变化对桨叶推力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格子Boltzmann方法作为一种新型无网格计算方法近年来被广泛的运用到计算流体力学中来,该计算方法在模拟过程中无需划分网格且数值模拟计算过程简洁高效,受到了众多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有研究学者基于该方法进行了理论的研究和实际的工程模拟,但还很少有学者利用该理论在水下潜器流体性能计算方面进行研究。本文利用这种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的数值计算方式和传统的基于网格的计算方法分别对水下潜器系统中的导管桨水动力性能进行了模拟计算观察和分析。在计算分析过程中,首先构建了导管桨的几何模型,以该导管桨模型为研究对象利用本文提出的数值计算方法和传统的基于网格的计算方法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利用两种模拟方法得到的模拟计算结果同已有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数值模拟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和较之于传统计算方法的高效性。其次,将导管桨置于敞水中,分析在不同叶梢间隙、不同进速系数和转速下诱发的梢涡产生及变化与导管桨推力特性变化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分析了在不同因素相互耦合作用下对导管桨推力以及周围流场的影响,并探究了梢涡和轴向诱导速度与螺旋桨推力特性的耦合影响因素,总结导管桨推力在不同条件下变化的规律。最后,构建水下潜器主体与导管桨的系统几何模型,以该几何模型为研究对象观察在潜器主体影响的流场中不同条件时导管桨的推力变化情况,观察并对比导管桨分别位于潜器主体后方和敞水中时的流场分布情况,分析在不同条件下水下潜器主体对导管桨推力产生影响的原因,总结位于潜器主体后方的导管桨在各条件下的推力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4-15)

导管螺旋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获取导管螺旋桨水动力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指导导管螺旋桨的优化设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对Ka4-7010+19A导管螺旋桨进行水动力性能研究,分析不同导管长度、导管攻角、螺旋桨纵倾角及多导管组对其水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导管长度将使推力系数及扭矩系数同时增大,而敞水效率下降;适当增加导管长度可以略微提高其敞水性能;减小导管攻角在一定进速范围内使推力系数和扭矩系数同时大幅度增加,增加导管攻角将导致推力系数和扭矩系数同时下降;当螺旋桨纵倾角保持在10°以内时,不会对敞水性能产生太大影响。对于多导管螺旋桨而言,前置、后置及不同附属导管直径大小都对敞水性能有很大影响,其中后置大导管组螺旋桨能明显降低螺旋桨扭矩系数,并且能在低进速范围内提升敞水效率。研究成果可支撑导管螺旋桨的优化设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导管螺旋桨论文参考文献

[1].邱鹏,郑高,李国诚.基于STAR-CCM+的导管螺旋桨黏性流场计算方法研究[J].船舶标准化工程师.2019

[2].宋科,王文全,闫妍.导管螺旋桨水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J].船舶工程.2018

[3].谭蒙,郭辉.某潜航器导管螺旋桨设计与性能计算[C].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8

[4].周彬,赵敏,万德成.基于LES方法的ROV导管螺旋桨系泊状态梢隙流动数值模拟[C].第二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2018

[5].谭蒙,郭辉.某潜航器导管螺旋桨设计与性能计算[C].2018年全国工业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2018

[6].谭蒙,郭辉.某潜航器导管螺旋桨设计与性能计算[C].2018年全国工业流体力学会议摘要集.2018

[7].丁一文,吴家鸣,马志权.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的导管螺旋桨推力特性分析[J].船舶工程.2018

[8].陈原,于飞,李静.多种运动模式下水下机器人导管螺旋桨的敞水性能研究[J].船舶力学.2018

[9].吴家鸣,赖宇锋,李江伟,窦义哲,陈东军.水下潜器系统导管螺旋桨水动力特性及周围流场分布预报与分析[J].船舶力学.2018

[10].丁一文.水下潜器系统中导管螺旋桨水动力性能及其梢涡变化对桨叶推力特性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8

标签:;  ;  ;  ;  ;  

导管螺旋桨论文-邱鹏,郑高,李国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