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流动应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应力,合金,模型,塑性,应变,电流,各向异性。
流动应力论文文献综述
鞠晓辉,申昱,胡俊,张杰,于沪平[1](2019)在《48MnV非调质钢热成形流动应力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48MnV非调质钢试样进行高温压缩试验,得到不同温度和应变速率下的流动应力曲线,分析了应力随应变的变化以及温度和应变速率对应力的影响规律,基于Zener-Hollomon参数建立了高温流动应力模型和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模型。采用未参与模型建立的实验数据对所建立的流动应力模型和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模型与实验数据的符合程度较高,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同时对微观组织进行了观察,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同一温度下晶粒的尺寸逐渐变小。(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罗皎,叶鹏,韩文超,李淼泉[2](2019)在《TC17合金在α+β两相区变形时的显微组织演变及其对流动应力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显微组织表征和等温热模拟压缩试验,研究TC17合金在α+β两相区变形时的显微组织演变及其对流动应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变形温度为820和850°C时,随着应变的增加,α相的球化率略微增加;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α相的球化率略微增加,但是α相的体积分数明显减小。当变形温度为780°C、应变速率为1 s~(-1)时,流动应力呈减小趋势;当应变为1.2时,由于位错湮没和α片层转动,流动应力未达到稳定状态。当变形温度为820和850°C、应变速率为1 s~(-1)、应变大于0.8时,由于加工硬化和动态软化的平衡作用,流动应力呈稳定状态。合金动态软化归因于α片层转动、动态回复和轻微的球化。(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9年07期)
陈学文,张家银,皇涛,宋克兴,朱红亮[3](2019)在《基于修正Voce模型的2A12铝合金流动应力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温度20~175℃、应变速率0.01~1 s~(-1)、变形量为50%条件下,采用Gleeble-1500 D热模拟试验机对2A12铝合金进行了压缩实验。结果表明:2A12铝合金在该变形条件下有明显软化效应,同一应变速率下,温度由20℃升高到175℃,材料峰值应力平均降低了60 MPa。采用考虑软化系数的Voce模型建立了2A12铝合金的流动应力模型,模拟得到的流动应力值与实验值的相关系数达到0.99。基于构建的流动应力模型,采用有限元模拟软件DEFORM-3D对2A12铝合金试样在温度为20℃、应变速率为0.1 s~(-1)的条件下进行了压缩模拟。通过对比相同变形条件下的实验与有限元模拟得到的行程载荷曲线,平均相对误差为4.78%,验证了所构建的流动应力模型的准确性,为2A12铝合金冷变形加工工艺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材料热处理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韩国强,谢兰生,陈明和,司松社,吴荣华[4](2019)在《Ti_2AlNb合金高应变率下流动应力特征与本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和分离式Hopkinson压杆得到Ti_2AlNb合金准静态拉伸曲线及高应变率下动态压缩应力-应变曲线,观察分析变形后试样的微观组织,研究其高应变率下的流动应力特征。结果表明:在应变率2500~7500 s-1范围内,Ti_2AlNb合金的流动应力对应变率有较强的敏感性,且具有应变强化、应变率增强及增塑效应;应变率为5500、6500、7500s-1的3组试样中观察到了与加载方向约成45°的绝热剪切带。改进Johnson-Cook本构模型,拟合实验数据得到Ti_2AlNb合金室温下的动态塑性本构关系,与实验对比,改进后的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Ti_2AlNb合金在高应变率下的流动应力。(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李泽宇,徐晓,王磊,夏琴香[5](2019)在《脉冲电流对30CrMnSiA合金钢流动应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30CrMnSiA合金钢的室温成形性能差,为探究30CrMnSiA材料电流辅助成形的可行性,基于不同试验参数的电流辅助拉伸试验,研究了温度及脉冲电流参数(电流密度、脉冲占空比和频率)对30CrMnSiA流动应力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30CrMnSiA的强度及伸长率随温度及电流密度的升高而下降,受脉冲占空比和频率影响不大;脉冲电流能抑制动态应变时效的强化作用,并促进碳化物的析出,使材料塑性下降。基于Voce模型基础,建立了考虑应变速率、温度及脉冲电流参数影响的30Cr Mn Si A电流辅助流动应力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的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较好,说明该模型能准确预测材料在电流辅助条件下的流动应力。(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李建伟,刘浏,邹宗树[6](2019)在《TiAl合金高温流变行为及流动应力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TiAl合金的热变形行为,掌握其热加工特性,采用Gleeble-1500试验机对TiAl合金在温度为1 050~1 200℃、应变速率为0. 001~1 s-1条件下的高温变形行为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上述变形条件范围内的流变行为数据,建立了适于TiAl合金的本构方程。结果表明:TiAl合金的流变行为对变形速率和温度敏感,在热压缩过程中TiAl合金的流动应力呈现出加工硬化和流变软化的特征。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观测发现,软化机制主要是先在晶界位置发生动态再结晶,然后再结晶向晶内扩展。通过计算,TiAl合金的变形激活能为360 k J/mol。采用最小二乘法得出了TiAl合金的流动应力模型,基于此模型绘制的流变曲线与实验值吻合较好,误差小于±5%,能够对TiAl合金高温流变行为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本文来源于《钛工业进展》期刊2019年01期)
周峰,王克鲁,鲁世强,黄赟[7](2018)在《变形参数对Ti-22Al-24Nb合金高温流动应力及组织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Ti-22Al-24Nb合金在温度为900~1 110℃和应变速率为0.01~10s~(-1)条件下的高温流动应力及微观组织,分析了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对高温流动应力及热变形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Ti-22Al-24Nb合金的流动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升高。在α_2+B_2两相区,高应变速率下(6)ε≥1.0s~(-1))进行变形时,合金显微组织发生局部塑性流动和绝热剪切。在B_2单相区,低应变速率(6)ε≤0.1s~(-1))进行变形时,有明显的动态再结晶晶粒产生。高应变速率下,原始B_2相晶粒被明显拉长,晶界多呈不连续状态;低应变速率下变形时,随变形温度升高,合金易发生动态再结晶,当变形温度高于990℃时出现明显的动态再结晶特征;高应变速率下变形时,晶界模糊,随变形温度降低,晶界几乎全部消失,合金易发生局部塑性流动和绝热剪切。(本文来源于《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2018年12期)
庄茁,柳占立,崔一南,林鹏,刘凤仙[8](2018)在《亚微米尺度离散位错机制的晶体塑性流动应力及强度和变形的尺寸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本世纪初,通过百纳米至十微米金属柱的单轴压缩实验发现了强度的尺寸效应和应力-应变曲线突跳现象。为此,我们提出了亚微米尺度基于离散位错机制的晶体塑性流动应力理论(公式(1))和位错动力学与有限元耦合的计算模型(见图1),可以在亚微米尺度考虑无应变梯度条件下强度和变形的尺寸效应。在流动应力公式中(1),包含了材料特征尺度和基于统计模型的稳定离散位错源长度。给出了两种应用工况,一是单臂位错源控制的塑性流动应力,理论和计算的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见图2),二是有涂层柱捕获位错密度控制的背应力作用约束塑性行为,给出了流动应力上下限值。另外,研究了热激活引起的位错攀移实验,阐释了位错湮灭机制主导的温度升高则材料屈服应力提高的退火行为。t=t_0+αμbρ~(1/2)+kμb/λλ=0.31d(1)式中:d是微柱直径,μ是剪切模量,b是伯格斯矢量,k是系数。(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期刊2018-11-23)
刘国承,王超,宋燕利,薛鹏举[9](2018)在《各向异性材料流动应力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塑性应变的等效原理,基于Hill48屈服准则,建立各向异性材料等效塑性应变表达式,并应用于各向异性材料流动应力的建模.将Swift模型、Voce模型及Swift-Voce模型等流动应力模型应用于各向异性材料应变强化行为预测.结果表明:在材料均匀变形的小应变范围内,叁种模型的决定系数高于0.998,均方根优于2.523,具有很高的拟合精度;在材料的大应变范围内,Swift-Voce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967,均方根为11.973,预测效果最佳,能较好地预测各向异性材料大应变范围的流动应力.研究结果可为材料的数值模拟提供更准确的流动应力模型,提高计算精度.(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8期)
罗皎,高峻,李淼泉[10](2018)在《高温变形过程中Ti-6Al-2Zr-2Sn-2Mo-1.5Cr-2Nb合金的流动应力和晶粒尺寸的模型预测(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前向型模糊神经网络模型预测Ti-6Al-2Zr-2Sn-2Mo-1.5Cr-2Nb合金等温压缩过程中的流动应力和晶粒尺寸。金相和SEM观察后,采用定量分析软件测量初生α相晶粒尺寸,并且研究了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微观组织的影响。部分流动应力和晶粒尺寸作为样本数据用于训练模型,另一部分流动应力和晶粒尺寸作为非样本数据用于测试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该模型较好地描述了钛合金在高温变形过程中的流动行为和微观组织演变。(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8年06期)
流动应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显微组织表征和等温热模拟压缩试验,研究TC17合金在α+β两相区变形时的显微组织演变及其对流动应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变形温度为820和850°C时,随着应变的增加,α相的球化率略微增加;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α相的球化率略微增加,但是α相的体积分数明显减小。当变形温度为780°C、应变速率为1 s~(-1)时,流动应力呈减小趋势;当应变为1.2时,由于位错湮没和α片层转动,流动应力未达到稳定状态。当变形温度为820和850°C、应变速率为1 s~(-1)、应变大于0.8时,由于加工硬化和动态软化的平衡作用,流动应力呈稳定状态。合金动态软化归因于α片层转动、动态回复和轻微的球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流动应力论文参考文献
[1].鞠晓辉,申昱,胡俊,张杰,于沪平.48MnV非调质钢热成形流动应力模型[J].塑性工程学报.2019
[2].罗皎,叶鹏,韩文超,李淼泉.TC17合金在α+β两相区变形时的显微组织演变及其对流动应力的影响(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9
[3].陈学文,张家银,皇涛,宋克兴,朱红亮.基于修正Voce模型的2A12铝合金流动应力模型[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9
[4].韩国强,谢兰生,陈明和,司松社,吴荣华.Ti_2AlNb合金高应变率下流动应力特征与本构关系[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5].李泽宇,徐晓,王磊,夏琴香.脉冲电流对30CrMnSiA合金钢流动应力的影响[J].锻压技术.2019
[6].李建伟,刘浏,邹宗树.TiAl合金高温流变行为及流动应力模型[J].钛工业进展.2019
[7].周峰,王克鲁,鲁世强,黄赟.变形参数对Ti-22Al-24Nb合金高温流动应力及组织影响[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8
[8].庄茁,柳占立,崔一南,林鹏,刘凤仙.亚微米尺度离散位错机制的晶体塑性流动应力及强度和变形的尺寸效应[C].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2018
[9].刘国承,王超,宋燕利,薛鹏举.各向异性材料流动应力模型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10].罗皎,高峻,李淼泉.高温变形过程中Ti-6Al-2Zr-2Sn-2Mo-1.5Cr-2Nb合金的流动应力和晶粒尺寸的模型预测(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