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磷论文_钟培阁,孙洪仁,阎旭东,王连杰,朱凯迪

导读:本文包含了有效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秦岭,紫花苜蓿,冬小麦,碳酸氢钠,天然林,等离子体。

有效磷论文文献综述

钟培阁,孙洪仁,阎旭东,王连杰,朱凯迪[1](2019)在《黄淮海平原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与适宜施磷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给黄淮海平原紫花苜蓿测土施肥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采用零散试验数据整合法、土壤养分含量与缺素处理相对产量回归方程法、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确定适宜施肥量新应用公式,开展了黄淮海平原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与适宜施磷量研究。结果表明:黄淮海平原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Olsen-P)第1~8级丰缺指标依次为≥37,≥21~<37,≥12~<21,≥6.4~<12,≥3.6~<6.4,≥2.0~<3.6,≥1.1~<2.0,<1.1 mg/kg;当磷肥当季利用率为20%、目标产量为12.0~22.5 t/hm~2时,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丰缺级别第1~8级的适宜施磷量范围依次为0~0,36~68,72~135,108~203,144~270,180~338,216~405,252~473 kg/hm~2。说明在黄淮海平原磷肥当季利用率为20%时土壤有效磷丰缺级别第2~6级的适宜施磷量为68~338 kg/hm~2。(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23期)

李若楠,王政培,BATBAYAR,Javkhlan,张东杰,张树兰[2](2019)在《等有机质■土有效磷和无机磷形态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有机质含量相同的土壤上探讨土壤无机磷组分对有效磷的贡献,为合理的磷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集并筛选陕西关中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区■土有机质含量相近(10.03—10.68 g·kg~(-1)),有效磷含量梯度(平均分别为10.73、18.06、20.61、24.01、30.73、43.69和58.58 mg·kg~(-1))的土壤样品,采用蒋柏藩-顾益初改进的Chang和Jackson无机磷分级方法进行磷组分测定。【结果】西北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区耕层土壤的无机磷以钙磷为主,约占无机磷总量的66.67%,其中磷酸二钙(Ca_2-P),磷酸八钙(Ca_8-P)和磷灰石(Ca_(10)-P)分别占2.80%、16.80%和47.09%;铝结合的磷酸盐(Al-P),铁结合的磷酸盐(Fe-P)和闭蓄态磷酸盐(O-P)分别占16.28%、5.23%和11.81%。随着Ca_2-P、Ca_8-P、Ca_(10)-P、Al-P、Fe-P和O-P含量的增加,Olsen P呈显着线性增加;磷活化系数(土壤有效磷与全磷之比,PAC)与Ca_2-P、Ca_8-P、Al-P、Fe-P和O-P呈显着线性正相关关系。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无机磷对土壤有效磷(Olsen P)的贡献依次为Ca_2-P(0.974)>Al-P(0.186)>Ca_8-P(0.182)>Fe-P(0.150)>Ca_(10)-P(0.007)>O-P(-0.074),各形态无机磷对磷活化系数(PAC)的贡献为:Ca_2-P(0.768)>Al-P(0.082)>Ca_8-P(0.071)>Fe-P(-0.018)>Ca_(10)-P(-0.055)>O-P(-0.388),与土壤磷组分对有效磷的贡献大体一致。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a_2-P和Ca_8-P对Olsen P贡献最大,但仅Ca_2-P对PAC的贡献最大。【结论】在有机质相同或相近条件下,Ca_2-P是陕西关中平原小麦-玉米种植区■土最有效的磷源。土壤磷有效性的提高主要通过增加高有效性的磷形态比(例如Ca_2-P)和缓效磷形态(如Ca_8-P、Al-P),降低土壤中有效性极低的Ca_(10)-P的比例来实现的。由此看来,关中平原长期施用磷肥土壤磷仍主要以有效性相对较高的磷素形态存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1期)

李静[3](2019)在《碳酸氢钠浸提测定土壤有效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有效磷的分析过程,对土壤中有效磷的测定进行了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的验证,证实该方法不仅操作简单、仪器普及率高,且检出限较低、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具有普遍适用性。(本文来源于《资源节约与环保》期刊2019年10期)

杨小敏,何文,王琳,简红忠,李拴曹[4](2019)在《秦岭巴山耕作区土壤有效磷与磷肥试验相对产量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托测土配方施肥土壤养分数据库以及大量"3414"田间肥效试验结果,分析了秦岭巴山耕作区近30 a间土壤有效磷的变化情况,评价了5种农作物磷肥试验相对产量与土壤有效磷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显示:目前该区域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值为18.1 mg/kg,达到中等磷水平;小麦、玉米、水稻、油菜、马铃薯肥效试验平均相对产量分别为85.7%、85.5%、88.7%、84.3%、86.0%,说明该区域在目前土壤有效磷含量水平下,基本能满足农作物相对产量80%~85%的生长需求。基于土壤有效磷含量已达中等偏高水平及当前农作物磷肥相对产量值,参照磷肥在土壤中的固定机理以及作物吸磷特性,对于土壤有效磷含量低于15mg/kg,特别是低于10mg/kg的低肥力农田,建议全部磷肥分为基肥、追肥两次施用;对于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于20mg/kg,特别是有效磷高于30mg/kg的高肥力农田,只追施部分或少量磷肥,充分利用土壤有效磷,开发活化被固定的磷素资源,提高磷肥利用率,避免农业资源浪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本文来源于《土壤》期刊2019年05期)

朱晴[5](2019)在《土壤有效磷及其化学测试方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是不可或缺的。从传统农耕时期,人类就开始利用土壤来进行耕种以获取人类必需的食物。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由于工业的发展导致土壤质量出现了一定的恶化。磷元素是土壤质量检测中十分重要的一种元素,如果缺少这种元素,就有可能导致植物无法正常生长。如果该元素含量过高,同样会给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应当将磷元素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着重针对土壤有效磷及其化学测试方法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现代盐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梅连平[6](2019)在《混合溶液提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碱性土壤中速效钾和有效磷、铁、锰、铜、锌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称取碱性土壤样品5.000 0g(样品预先经风干,并通过筛孔为2mm的样筛),用碳酸氢铵、二乙烯叁胺五乙酸(DTPA)和氯化钙组成的混合溶液(此溶液每升中含上述3种化合物质量依次为79.0,1.967,1.47g,并将溶液的酸度调整在pH 7.65±0.05之间)50mL,于25℃振荡提取90min。将混合物用无磷滤纸干过滤,滤液用水稀释5倍后作为待测液。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采用二维阵列检测器和耐氢氟酸雾化器。所测定的6种元素分别在一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其响应值之间呈线性关系。各元素的检出限(3s)在0.033~0.096mg·kg~(-1)之间。取标准物质(GBW 07459)按所提出方法进行11次平行测定,测定值与认定值相符,各元素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1)均小于4.0%。方法分析一件试样(测定6种元素)只需2.5h。(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期刊2019年09期)

曾昭阳,范跃新,林慰敏,黄鑫毅[7](2019)在《氮沉降对中亚热带米槠天然林土壤有效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磷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必需元素之一,是维持森林生产力的关键养分,但日益增加的氮沉降对土壤磷有效性有何影响?目前尚存争议。选择中亚热带米槠天然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T)、低氮(LN)和高氮(HN)3个处理,观测了连续施氮5.5a后土壤全磷(TP)、土壤有效磷(AP)、微生物量磷(MBP)、微生物量碳(MBC)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氮显着降低了0~10 cm土层有效磷和MBP的含量,且有效磷占全磷比例显着下降,但不同处理下土壤TP无显着差异。施氮处理显着提高了硝态氮(NO_3~--N)和可溶性有机氮(DON)的含量,但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含量无显着变化。相关分析表明,0~10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与MBP显着正相关(P<0.05),与NO_3~--N含量极显着负相关(P<0.01),说明施氮后有效氮和土壤微生物量磷是有效磷变化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氮沉降主要改变硝态氮、有效磷等有效养分,而对土壤全氮和全磷含量无明显改变,且MBP可能是调节土壤磷有效性的关键因子。(本文来源于《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孙洪仁,张吉萍,冮丽华,吕玉才,王应海[8](2019)在《中国小麦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与适宜施磷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系统总结了中国开展的小麦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与适宜施磷量研究。结果表明:30年来中国小麦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显着提高;小麦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不同区域之间差异很大,以缺磷处理相对产量90%指标为例,土壤Olsen-P含量低者<15 mg/kg,高者>35 mg/kg;除黄淮海平原、关中灌区和河套灌区外,中国小麦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研究存在很多空白区域;小麦土壤缺磷较为普遍,第2~4级为土壤有效磷集中分布的丰缺级别,缺磷处理相对产量大多处在70%~100%;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研究的试验点数不宜过少,丰缺指标高端和低端采用外推数据需谨慎,并应予以注明;适宜施磷量与土壤有效磷丰缺级别线性负相关,与小麦目标产量线性正相关,与磷肥当季利用率线性负相关;当磷肥当季利用率20%、目标产量3~12 t/hm~2时,土壤有效磷丰缺级别第1~7级的小麦适宜施磷量范围依次为0~0、17~66、33~132、50~198、66~264、83~330、99~396 kg/hm~2。(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21期)

张梦瑶,肖靖秀,汤利,郑毅[9](2019)在《不同磷水平下小麦蚕豆间作对根际有效磷及磷吸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明不同磷水平下小麦–蚕豆间作对根际有效磷含量及作物磷吸收量的影响,提高磷肥利用率。【方法】2015—2016和2016—2017两季田间试验在云南农业大学试验基地耕作红壤上进行,供试小麦品种为云麦-52,蚕豆品种为玉溪大粒豆。设施P2O5 0 (P0)、45 (P45)和90 kg/hm2 (P90)叁个水平,和单作(M,包括小麦单作MW和蚕豆单作MF)和间作(I)两种种植模式。每季在小麦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蚕豆分枝期、开花期、结荚期、籽粒膨大期、收获期采取根际土样测定有效磷含量。在小麦蚕豆收获期测定单、间作小麦、蚕豆产量,并测定作物地上部磷含量。计算土地当量比(LER)来衡量间作优势,并用磷肥农学利用率来反映磷肥的吸收效率。【结果】与单作相比,在P0、P45、P90水平下,2016年间作种植显着提高了小麦籽粒产量12.5%、21.7%和17.3%,2017年间作蚕豆产量较单作分别降低了16.8%、11.7%和8.2%。叁个磷水平下,小麦–蚕豆间作具有产量优势,土地当量比(LER)为0.95~1.18。与常规施磷水平(P90)下的单作相比,小麦–蚕豆间作条件下,磷肥减施1/2 (P45)并未降低小麦和蚕豆产量。间作种植对小麦根际有效磷含量无显着影响(除2016年成熟期外),但2017年,在蚕豆分枝期、开花期、结荚期,间作则分别降低蚕豆根际有效磷含量20.8%、44.5%和18%。与P90单作相比,间作P45处理几乎不会降低小麦、蚕豆根际有效磷含量。小麦、蚕豆磷吸收量主要受磷水平的调控,种植模式对小麦和蚕豆磷的吸收量及磷肥农学利用率均没有影响。【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小麦–蚕豆间作提高了小麦籽粒产量,降低了蚕豆产量;间作种植主要是改变了蚕豆生育前期根际有效磷含量,但对作物的磷吸收量没有影响。小麦–蚕豆间作具有减施磷肥、维持作物产量和根际土壤有效磷的潜力。(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秦昌鲜,彭崇,郭强,马文清,陈海生[10](2019)在《甘蔗花生间作对红壤有效磷、pH值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田间试验,设置甘蔗单作、花生单作和甘蔗/花生间作3个种植模式,探讨甘蔗/花生间作对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pH值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单作处理相比,甘蔗/花生间作能显着提高作物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却降低了根际土壤pH值。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甘蔗和花生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与根际pH值之间存在着显着的负相关关系。表明在红壤上甘蔗/花生间作根际土壤的酸化是促进土壤磷有效性增加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有效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在有机质含量相同的土壤上探讨土壤无机磷组分对有效磷的贡献,为合理的磷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集并筛选陕西关中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区■土有机质含量相近(10.03—10.68 g·kg~(-1)),有效磷含量梯度(平均分别为10.73、18.06、20.61、24.01、30.73、43.69和58.58 mg·kg~(-1))的土壤样品,采用蒋柏藩-顾益初改进的Chang和Jackson无机磷分级方法进行磷组分测定。【结果】西北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区耕层土壤的无机磷以钙磷为主,约占无机磷总量的66.67%,其中磷酸二钙(Ca_2-P),磷酸八钙(Ca_8-P)和磷灰石(Ca_(10)-P)分别占2.80%、16.80%和47.09%;铝结合的磷酸盐(Al-P),铁结合的磷酸盐(Fe-P)和闭蓄态磷酸盐(O-P)分别占16.28%、5.23%和11.81%。随着Ca_2-P、Ca_8-P、Ca_(10)-P、Al-P、Fe-P和O-P含量的增加,Olsen P呈显着线性增加;磷活化系数(土壤有效磷与全磷之比,PAC)与Ca_2-P、Ca_8-P、Al-P、Fe-P和O-P呈显着线性正相关关系。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无机磷对土壤有效磷(Olsen P)的贡献依次为Ca_2-P(0.974)>Al-P(0.186)>Ca_8-P(0.182)>Fe-P(0.150)>Ca_(10)-P(0.007)>O-P(-0.074),各形态无机磷对磷活化系数(PAC)的贡献为:Ca_2-P(0.768)>Al-P(0.082)>Ca_8-P(0.071)>Fe-P(-0.018)>Ca_(10)-P(-0.055)>O-P(-0.388),与土壤磷组分对有效磷的贡献大体一致。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a_2-P和Ca_8-P对Olsen P贡献最大,但仅Ca_2-P对PAC的贡献最大。【结论】在有机质相同或相近条件下,Ca_2-P是陕西关中平原小麦-玉米种植区■土最有效的磷源。土壤磷有效性的提高主要通过增加高有效性的磷形态比(例如Ca_2-P)和缓效磷形态(如Ca_8-P、Al-P),降低土壤中有效性极低的Ca_(10)-P的比例来实现的。由此看来,关中平原长期施用磷肥土壤磷仍主要以有效性相对较高的磷素形态存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效磷论文参考文献

[1].钟培阁,孙洪仁,阎旭东,王连杰,朱凯迪.黄淮海平原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与适宜施磷量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2].李若楠,王政培,BATBAYAR,Javkhlan,张东杰,张树兰.等有机质■土有效磷和无机磷形态的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2019

[3].李静.碳酸氢钠浸提测定土壤有效磷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

[4].杨小敏,何文,王琳,简红忠,李拴曹.秦岭巴山耕作区土壤有效磷与磷肥试验相对产量关系研究[J].土壤.2019

[5].朱晴.土壤有效磷及其化学测试方法分析[J].现代盐化工.2019

[6].梅连平.混合溶液提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碱性土壤中速效钾和有效磷、铁、锰、铜、锌的含量[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9

[7].曾昭阳,范跃新,林慰敏,黄鑫毅.氮沉降对中亚热带米槠天然林土壤有效磷的影响[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9

[8].孙洪仁,张吉萍,冮丽华,吕玉才,王应海.中国小麦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与适宜施磷量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9

[9].张梦瑶,肖靖秀,汤利,郑毅.不同磷水平下小麦蚕豆间作对根际有效磷及磷吸收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9

[10].秦昌鲜,彭崇,郭强,马文清,陈海生.甘蔗花生间作对红壤有效磷、pH值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

论文知识图

基于不同主体材料器件的归一化EL光谱线性聚合物敏感材料的简化结构式聚合...磷酸脱水生成焦磷酸结构采样点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化图可知,研究区土壤有效磷含量在...土壤有效磷和全磷含量相关关系

标签:;  ;  ;  ;  ;  ;  ;  

有效磷论文_钟培阁,孙洪仁,阎旭东,王连杰,朱凯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