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凋亡与子宫肌瘤的关系探讨

细胞凋亡与子宫肌瘤的关系探讨

刘晓敏[1]2013年在《ER、PR及Ki-67与子宫肌瘤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文通过免疫组化染色EnVision二步法检测子宫肌瘤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PR(progestogen receptor,P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以研究ER、PR、Ki-67的表达与子宫肌瘤的关系,分析ER、PR、Ki-67在子宫肌瘤中表达之间有无相互关系,探讨ER、PR、Ki-67在子宫平滑肌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进一步研究ER、PR、Ki-67的表达与子宫肌瘤直径、数量、部位之间的关系,以了解ER、PR和Ki-67在不同临床类型的子宫肌瘤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子宫肌瘤的非手术治疗提供具体的理论指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二步法测定61例子宫肌瘤及其相应30例正常子宫肌层组织的ER、PR和Ki-67,应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及相关性分析。结果:(1)ER、PR、Ki-67在子宫肌瘤和相应正常子宫肌层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2)PR蛋白的表达:30例子宫肌瘤组织中均为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100%,29例正常子宫肌层组织中为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96.67%,子宫肌瘤组织中PR的含量较相应正常子宫肌层组织高,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05)。(3)ER蛋白的表达:其中15例子宫肌瘤组织为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50%,13例正常子宫肌层组织中为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43.33%,ER在子宫肌瘤组织及其相应正常子宫肌层的表达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Ki-67的表达:3例子宫肌瘤组织中为HPI,27例子宫肌瘤组织中为LPI,2例相应正常子宫肌层组织中为HPI,28例相应正常子宫肌层组织中为LPI。Ki-67在子宫肌瘤组织及其相应正常子宫肌层的表达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直径>5cm的子宫肌瘤组内ER、PR的含量均高于直径≤5cm内的肌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子宫肌瘤组织内ER、PR的表达与肌瘤的数量、部位无相关性(P>0.05)。(6)子宫肌瘤组织内Ki-67的表达与子宫肌瘤直径、数量、部位无相关性(P>0.05)。(7)在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Ki-67的含量相互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ER、PR、Ki-67在子宫肌瘤和正常子宫肌层组织中存在阳性表达。(2)子宫肌瘤组织中PR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肌层组织,提示PR与子宫肌瘤的形成有关。(3)子宫肌瘤中ER、PR的表达与肌瘤的直径有明显相关性,故子宫肌瘤的直径有可能作为预测拮抗ER、PR治疗敏感性的指标,并对预测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可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4)子宫肌瘤中ER、PR的表达与肌瘤的数量和部位无相关性,因此子宫肌瘤的数量和部位对子宫肌瘤内分泌治疗的疗效评判尚无意义。(5)Ki-67作为一种与细胞增殖相关的核抗原,用来评判子宫肌瘤这一良性肿瘤的生长与发展的指标,尚无意义。(6)ER、PR、Ki-67在子宫肌瘤中的表达中,相互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

占伏良, 冯琼, 谭布珍, 李里香, 周小飞[2]2005年在《细胞凋亡与子宫肌瘤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细胞凋亡与子宫肌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子宫肌瘤(肌瘤组)及其邻近正常平滑肌组织(正常组)中凋亡基因Bcl-2、Bax、Fas、Fas-L的表达。结果Bcl-2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邻近正常平滑肌组织(P<0.001),Bax、Fas、Fas-L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邻近正常平滑肌组织(P<0.001)。结论细胞凋亡异常与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张倩[3]2016年在《子宫肌瘤发病孕激素相关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文中指出子宫肌瘤被认为是在育龄期的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发病率可达20~30%,其中年龄介于40~50岁的女性的发病率可高达50%。既往很多的研究都认为子宫肌瘤的发生与雌激素密切相关[1-2],但是关于孕激素在子宫肌瘤中发挥的作用也在基础和临床方面的研究中有很多的报道[3-5],临床上经常有广泛使用甚至滥用孕激素的情况,这种情况与肌瘤的发生是否有关系还不明确,此外子宫肌瘤的发生也与基因、生殖、环境、摄食等其它多种因素有关联[6-9]。目的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调查在子宫肌瘤的发病因素中孕激素是否也对其产生影响,探讨在临床上应用孕激素制剂的安全性,为控制子宫肌瘤的发生提出理论上的依据。方法病例组的研究对象是320例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这些研究对象来源于郑州大学第叁附属医院,时间从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并且病例组的子宫肌瘤患者都是术后经病理学确诊的;以同期的经影像学检查排除的320例研究对象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来源于健康的体检者或者非子宫肌瘤者。采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讨子宫肌瘤发病的危险因素,并且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的处理,非条件单因素分析各个因素和子宫肌瘤的关系,然后筛选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临床上曾经使用孕激素制剂、居住地、体重指数、接触化妆品、食用豆浆和蜂蜜、初潮年龄、经期紊乱、流产次数及既往曾应用避孕药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既往曾使用过孕激素制剂、流产次数增多、食用豆浆、初潮年龄、经期紊乱可能是子宫肌瘤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既往有孕激素应用史、食用豆浆、经期紊乱、流产次数多可能是与子宫肌瘤发病相关的一些危险因素,初潮年龄晚可能是子宫肌瘤发病的一个保护性因素。

朱丽[4]2017年在《细胞凋亡抑制在子宫肌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比20例样本的子宫肌瘤组织与瘤旁正常子宫肌肉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或活化情况,研究子宫肌瘤的发生与细胞凋亡间的关系,探讨子宫肌瘤发生发展机制是否与细胞凋亡抑制有关。方法:收集20例因子宫肌瘤而行子宫切除的住院病人的肌瘤瘤体及瘤体旁正常平滑肌组织各一块,病人年龄为35~56岁,平均(45±5.45)岁,所有研究对象均未于术前3个月使用过类固醇类激素;子宫切除后标本经常规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平滑肌瘤后正式成为研究对象。分组情况:子宫肌瘤组织称为研究组,同源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为对照组。提取样本的DNA,采用DNA片段化分析研究子宫肌瘤瘤体及瘤体旁正常平滑肌组织染色体DNA;采用Western Blot分析子宫肌瘤瘤体及瘤体旁正常平滑肌组织中Bcl-2、Bax的表达及Bcl-2/Bax比值变化情况,分析子宫肌瘤瘤体及瘤体旁正常平滑肌组织中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化情况。结果:由DNA片段化分析实验可见,对照组中染色体DNA有明显DNA ladder产生,而研究组则未见明显DNA ladder。20例样本中,研究组有5例出现DNA ladder条带(5/20,25%),对照组有15例出现DNA ladder条带(15/20,75%)。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可见,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中Bax的表达明显较少,而与此同时可见研究组中Bcl-2的表达则明显较高;20例样本中,研究组(0.1020.823?)比对照组(0.0670.348?)的Bcl-2表达明显增加,而研究组(0.0730.185?)比对照组(0.0880.429?)的Bax表达则明显减少,研究组(0.764.45?)比对照组(0.370.81?)的Bcl-2/Bax比值有显着性增加(P<0.05)。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可见,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中Caspase-3及Caspase-9的活化明显较少。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可能与细胞凋亡抑制有关,且这一过程可能涉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及Bax的表达情况、Bcl-2/Bax比值改变以及Caspase-3及Caspase-9的活化,表明子宫肌瘤的发生可能与Bcl-2家族成员以及Caspase家族有关。

占伏良[5]2004年在《细胞凋亡与子宫肌瘤的关系探讨》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检测子宫肌瘤组织及同源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中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Fas、Fas-L的表达,以及检测宫内膜为增殖期的子宫肌瘤患者及正常月经周期妇女卵泡期血清中雌、孕激素水平,探讨细胞凋亡与子宫肌瘤的关系以及雌、孕激素对子宫肌瘤发生发展和对子宫平滑肌组织中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22例宫内膜为增殖期的子宫肌瘤患者(研究组)及30例正常月经周期妇女(对照组)卵泡期的血清中雌、孕激素水平;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40例(其中宫内膜为增殖期的22例,为分泌期的18例)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肌瘤组织(肌瘤组)及同源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正常肌组织组)中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Fas、Fas-L的表达。结果:①宫内膜为增殖期的子宫肌瘤患者血清中雌、孕激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月经周期妇女卵泡期雌、孕激素水平(P<0.01);②凋亡调控基因Bcl-2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同源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P<0.01),而Bax、Fas、Fas-L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P<0.01);③宫内膜为增殖期与分泌期的子宫肌瘤组织和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中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Fas、Fas-L的表达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①雌、孕激素能促进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②子宫平滑肌组织中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增强和(或)凋亡基因Bax、Fas、Fas-L表达减弱,导致局部子宫平滑肌细胞存活期延长,局部平滑肌细胞堆积,从而发展成子宫肌瘤,因此局部子宫平滑肌细胞凋亡异常与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③孕激素不影响子宫平滑肌组织中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Fas、Fas-L的表达。

丁勇利[6]2004年在《ER、PR和HMGA在子宫肌瘤的表达和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发生发展不仅与性激素有关,与遗传、生殖、环境等因素也有关,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研究拟通过检测ER、PR和HMGA在子宫肌瘤的表达来探讨其在子宫肌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1)50例诊断为子宫肌瘤并作全子宫切除的病人,于术前一天抽血检测血清E2和P。(2)术后取子宫肌瘤组织为实验组,同时取邻近正常肌组织为对照组,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子宫肌瘤和邻近正常肌组织中ER、PR和cyclinA的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子宫肌瘤和邻近正常肌组织中HMGA1和HMGA2 mRNA的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子宫肌瘤组织和邻近正常肌组织中的凋亡情况。结果:(1)子宫肌瘤患者血清E2水平增生期为174.65±84.01 Pmol/L,分泌期为446.65±168.63 Pmol/L,与育龄期妇女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血清P水平增生期为2.50±1.18 nmol/L,分泌期为24.16±15.31 nmol/L,与育龄期妇女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ER、PR在所有标本中均有表达,阳性表达率为100%。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在增生期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444.4±117.84个/mm2,338.0±76.5个/mm2;分泌期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300.4±47.94个/mm2,686.8±32.4个/mm2;正常肌组织中ER、PR在增生期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29.6±34.32个/mm2,87.6±28.0个/mm2;分泌期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41.0±39.18个/mm2,238.8±33.3个/mm2。ER阳性细胞数在子宫肌瘤组织明显高于正常肌组织,且增生期表达高于分泌期(P<0.05)。PR阳性细胞数在子宫肌瘤组织明显高于正常肌组织,且分泌期表达高于增生期(P<0.05)。(2)HMGA1在子宫肌瘤和邻近正常子宫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46%,差异有显着性(P<0.05)。HMGA2在子宫肌瘤和邻近正常子宫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0%。HMGA1在子宫肌瘤和邻近正常子宫肌组织中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增生期25.2±8.01个/mm2,16.4±6.38个/mm2;分泌期35.6±13.53个/mm2,20.8±9.00个/mm2,(P<0.05)。HMGA2在子宫肌瘤和邻近正常子宫肌组织中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增生期40.8±10.46个/mm2,0个/mm2;分泌期47.2±10.80个/mm2,0个/mm2,(P<0.05)。HMGA1和HMGA2的阳性表达率和阳性细胞数均与月经周期无关。(3)cyclinA在子宫肌瘤和邻近正常子宫肌组织中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7.2±9.76个/mm2,16.8±7.25个/mm2,(P<0.05)。子宫肌瘤和邻近正常子宫肌组织中的凋亡细胞数分别为:0个/mm2,0.43±0.50个/mm2。(4)子宫肌瘤组织内cyclinA阳性细胞数与HMGA1和HMGA2阳性细胞数的积差相关系数(r)分别为0.820,0.869,呈正相关(P<0.001)。结论:(1)血清E2、P水平与子宫肌瘤发生发展的直接关系不能确定;子宫肌瘤局部增加的ER、PR能结合大量的E2、P,使肌瘤局部呈现高激素状态,这可能是促进子宫肌瘤细胞不断增生的重要原因。同时,子宫肌瘤细胞对E2、P的敏感性增强也可能是子宫肌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2)HMGA在正常组织中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而局部高激素状态可能诱导了HMGA蛋白的高表达,进而促进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HMGA促进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可能与体内激素没有直接联系。(3)HMGA可能是通过促进子宫肌瘤细胞cyclinA的转录,使其顺利通过细胞周期限制点,从而加速了子宫肌瘤细胞的生长。HMGA可能对肌瘤细胞的凋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管一春[7]2016年在《子宫肌瘤差异表达MicroRNA的筛选及miR-15b-5p调控子宫肌瘤生物学行为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子宫平滑肌瘤(uterine leiomyomas)是育龄期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育龄期妇女平均发病率约为77%,而45岁女性的发病率则高达60%,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子宫肌瘤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经量过多、经期紊乱及以头晕、血色素降低为表现的继发性贫血症状;因瘤体肿大造成的盆腔压迫症状,如尿频、尿急、腹痛等;严重的子宫肌瘤会导致女性不孕和习惯性流产等生育力低下的症状,是妇科住院及全子宫切除的首要原因,浪费大量卫生资源,严重威胁妇女的身心健康。而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至今不清,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微小核糖核酸(micro ribonucleic acid,miRNA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中,大小约为21-23个碱基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在生物体内发挥重要作用,如细胞增殖,凋亡,应激反应,甚至肿瘤发病等。降解靶基因的信使核糖核酸(message RNA,m RNA)或者抑制靶基因的翻译最终沉默靶基因表达,是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精细调节蛋白表达的转录后调控机制。Mi RNA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病过程,如细胞增殖、凋亡、炎症反应、血管生成、组织更新和抑癌致癌基因修饰,与肿瘤预后密切相关,是肿瘤的早期诊断及其预后判断的良好的生物标记物。Mi RNA参与子宫肌瘤发病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多篇报道显示,子宫肌瘤和子宫肌层中存在差异表达显着的miRNA。检测子宫肌瘤和子宫肌层miRNA的差异表达,进而深入探讨差异miRNA对肌瘤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和调控,为揭示miRNA参与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奠定良好基础。目前,miRNA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 time-PCR)、miRNA芯片及二代测序技术。而miRNA芯片是筛选子宫肌瘤和子宫肌层差异表达的miRNA的主要方法和经典手段。第一部分:子宫肌瘤组织差异表达micro RNA的筛选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miRNA芯片筛选子宫肌瘤和配对的子宫肌层样本中差异表达的miRNA,芯片联合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差异表达显着的miRNA的靶基因及其生物学功能。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3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叁附属医院妇产科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术的10例育龄期子宫肌瘤患者的肌瘤组织和配对的肌层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Agilent Human miRNA(8*60K)V19.0芯片筛选3例子宫肌瘤和配对的肌层组织中差异表达显着的miRNA,芯片结果用Agilent配套软件Genespring进行数据预处理和差异分析,采用聚类软件MEV进行聚类分析。应用Real time-PCR在10例子宫肌瘤和配对的肌层组织中验证hsa-miR-15b-5p、hsa-miR-21-5p、hsa-miR-34a-3p、hsa-miR-34a-5p的差异表达。利用Mi RDB、Tar Base、Target Scan、RNA22、Target Miner数据库预测上述4个miRNA的靶基因,采用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 Pathway)探寻靶基因可能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和相关信号通路。结果1、发现人子宫肌瘤和子宫肌层组织中45个差异表达的miRNA,其中19个miRNA在子宫肌瘤中表达升高,26个miRNA在子宫肌瘤中表达下降。2、验证miR-15b-5p、miR-34a-5p、miR-34a-3p、miR-21-5p在子宫肌瘤组织表达显着升高,与芯片结果基本一致,P均<0.0001。3、子宫肌瘤和肌层差异表达的miRNA的靶基因主要参与形态发育、细胞生长发育等30个生物学过程。4、子宫肌瘤和肌层差异表达的miRNA的靶基因主要参与癌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内噬作用等25个信号通路。结论子宫肌瘤和正常子宫肌层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显着的miRNA。第二部分:miR-15b-5p过表达和低表达对子宫肌瘤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影响目的根据第一部分研究结果,选择子宫肌瘤组织中表达显着升高的miR-15b-5p,通过基因转染技术,使miR-15b-5p在各型肌瘤细胞和肌层细胞中过表达和低表达,并观察miR-15b-5p低表达对子宫肌瘤细胞增殖的影响,为后续全面研究miR-15b-5p的生物学功能及远期探寻其下游靶基因提供铺垫。方法采集于2013年8月-2014年2月在美国麻省总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MGH)妇产科生殖内分泌中心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术的育龄期患者的肌瘤和配对的肌层组织共20例,部分消化和原代细胞分离培养为子宫肌瘤细胞(p LYO cells)和子宫肌层细胞(p MYO cells)。同时体外培养子宫肌瘤细胞系(cp LYO cells)和子宫肌层细胞系(cp MYO cells)。Real time-PCR检测不同细胞miR-15b-5p的本底表达水平。脂质体在各型细胞瞬时转染miR-15b-5p的模拟物(mimic)、抑制物(inhibitor)及其阳性、阴性对照,应用Real time-PCR验证miR-15b-5p在各组表达情况,建立miR-15b-5p高表达或低表达的模式。采用噻唑蓝实验(methylthiazolyldiphenyl-tetrazolium,MTT)检测miR-15b-5p对原代子宫肌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1、miR-15b-5p在各型细胞中本底表达情况:原代子宫肌瘤细胞中miR-15b-5p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原代子宫肌层细胞;子宫肌瘤细胞系中miR-15b-5p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子宫肌层细胞系(配对t检验,P<0.001)。2、miR-15b-5p mimic转染各型细胞24和48h,各型细胞中miR-15b-5p的表达显着升高(配对t检验,P<0.001)。3、miR-15b-5p inhibitor转染各型细胞24和48h,各型细胞中miR-15b-5p表达显着降低(配对t检验,P<0.001)。4、原代子宫肌瘤细胞和子宫肌瘤细胞系中,不同浓度转染miR-15b-5p inhibitor组与转染其阴性对照组相比,细胞增殖率显着降低(配对t检验,P<0.05)。结论miR-15b-5p可促进子宫肌瘤细胞的增殖能力。第叁部分:miR-15b-5p调控子宫肌瘤细胞生物学特征的下游靶蛋白研究目的预测并验证miR-15b-5p在子宫肌瘤细胞的下游靶基因/靶蛋白,检测miR-15b-5p的下游靶蛋白在子宫肌瘤组织和子宫肌层中的表达差异,进一步揭示miR-15b-5p参与子宫肌瘤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Mi RDB、Tar Base、Target Scan、RNA22、Target Miner联合预测miR-15b-5p的靶基因。转染miR-15b-5p的mimic,Real time-PCR验证预测的miR-15b-5p的靶基因RECK(Reversion-inducing cysteine-rich protein with Kazal motifs)在各型细胞的m RNA的表达水平;转染miR-15b-5p的mimic和inhibitor及各自阴性对照,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验证RECK蛋白在各型细胞的表达水平;转染miR15b-5p inhibitor及其阴性对照,细胞免疫荧光(Immunoflunence,IF)检测原代肌瘤及肌层细胞RECK蛋白的表达变化。继而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IHC)检测RECK在肌瘤和肌层组织的表达差异及RECK蛋白的细胞定位。结果1、miR-15b-5p mimic转染各型细胞24小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肌瘤细胞系和肌层细胞系RECK m RNA表达下降(配对t检验,P<0.05,P<0.001)。miR-15b-5p mimic转染各型细胞48小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子宫肌瘤细胞系、子宫肌层细胞系及原代子宫肌瘤细胞RECK m RNA表达下降(配对t检验,P<0.01,P<0.001,P<0.001)。2、使用10n M的miR-15b-5p mimic和inhibitor及各自阴性对照转染各型细胞48h。子宫肌瘤细胞系和原代子宫肌瘤细胞系转染miR-15b-5p mimic组与其阴性对照组相比,RECK蛋白表达显着下降;转染miR-15b-5p inhibitor组RECK蛋白表达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配对t检验,P均<0.001)。子宫肌层细胞系转染miR-15b-5p mimic组与其阴性对照组相比,RECK蛋白表达显着下降(配对t检验,P<0.001);转染inhibitor组RECK蛋白表达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配对t检验,P<0.01)。原代子宫肌层细胞转染mimic RECK蛋白表达显着下降;转染inhibitor组RECK蛋白表达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配对t检验,P<0.05)。3、使用40n M的miR-15b-5p inhibitor和其阴性对照分别转染原代子宫肌瘤细胞和原代肌层细胞,转染inhibitor组转绿色荧光标记的RECK蛋白表达增多。4、RECK蛋白在子宫肌层组织表达显着高于配对的子宫肌瘤组织(配对t检验,P<0.001)。RECK蛋白在子宫肌层细胞表达显着高于配对的子宫肌瘤细胞(配对t检验,P<0.05)。5、RECK蛋白表达位于子宫肌纤维细胞的胞浆,配对的子宫肌层组织较子宫肌瘤组织中RECK蛋白表达显着升高(非配对t检验,P<0.05)。结论miR-15b-5p通过调控RECK参与子宫肌瘤发病。

陈超, 李冬华, 王满元, 张武芳, 朱丽娟[8]2017年在《子宫肌瘤细胞凋亡机制及药物靶点治疗研究要点探析》文中研究指明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近年来,在育龄期女性中此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但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近年来有研究提示细胞凋亡调控失控与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药物针对相关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的靶点治疗也效果明显,故而就此对子宫肌瘤的细胞凋亡机制及药物靶点治疗进行探析。

姚爱琳[9]2004年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肿瘤机理的体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目前,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已从临床观察进入到分子水平,为了进一步了解其机理,本研究:1.观察不同浓度米非司酮作用下体外培养的子宫肌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应用MTT法检测米非司酮对体外培养的子宫肌瘤细胞的生长情况,寻找治疗子宫肌瘤的最佳米非司酮浓度;2.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分子机理;3: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与凋亡的关系。 研究材料与方法:1.采用不同浓度米非司酮(10~(-8)~10~(-4)mol/L)加入体外培养的子宫肌瘤细胞中,培养3天,光镜下观察其形态学变化并照相,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米非司酮作用叁天后的肌瘤细胞生长情况,取10~(-6)mol/L、10~(-4)mol/L两组及对照组做电镜观察并照像。2.取对照、10~(-6)mol/L、10~(-4)mol/L叁组在盖玻片上生长的肌瘤细胞,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肌瘤细胞ER、PR、PCNA、VEGF、TGFβ、Fas、FasL、bcl-2、Caspase3的表达。3.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叁组肌瘤细胞分泌PRL的情况。4.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叁组肌瘤细胞的凋亡情况及细胞周期。 结果:1.肌瘤培养成功率58.8%,不同的肌瘤所需消化时间天津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稍有差异;消化下来的细胞经台盼蓝染色,细胞成活率达90%。细胞24小时贴壁,5一7天约70一80%汇合成片。2.光镜下观察肌瘤细胞呈梭形生长,卵圆形核;10一8一10一吮。讥米非司酮对细胞生长无影响,10一6mo比时肌瘤细胞开始萎缩,1丫mo比时细胞成圆球形,绝大多数死亡,但a一SMA染色均为强阳性。3.电镜观察:对照组:核膜、核仁清晰,细胞膜结构及细胞器较活跃,细胞可见伪足样结构。10一6mol几组:见细胞呈收缩状态,部分膜结构溶解破坏,胞浆多呈空网结构,核仁固缩,染色体裂解。10一4mol几组:细胞变性水肿,胞膜、核膜破坏,核染色体固缩变形。4.解T检测结果显示:10.6mol几浓度米非司酮对细胞的生长开始抑制,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加。5.免疫细胞化学法可见,米非司酮下调体外培养的子宫肌瘤细胞ER、PR、PCNA的表达,上调easpase3、bel一2、Fas、VEGF、TGFp的表达,米非司酮对肌瘤细胞的FasL的表达无明显意义,并且抑制PRL的分泌,差异极显着 (p<0.05)。6.流式细胞仪对叁组细胞检测:对照组无凋亡细胞,GO/Gl期:96.190,0、S期:0.17%、GZzM期:3.64%;10一6mol/L组:凋亡细胞3.18%,G。/G:期:94.61%、S期:2.19%、GZ从期:3.20%;20一4mol/L组:凋亡细胞4.71%,G。/GI期:95.01%、S期:2.61%、GZ/M期:2 .38%。天津医利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 结论:1、如采用适当浓度的消化酶,并掌握好消化时间,注意无菌操作,可提高子宫肌瘤体外培养的成功率。2、从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可见,米非司酮破坏肌瘤细胞结构,干扰核膜、胞膜、细胞器、及染色体,并与米非司酮浓度成正相关。3、通过MTT检测,10一“mof几米非司酮浓度对肌瘤细胞有抑制作用,10一知。比抑制作用最强,这与文献报道一致。4、米非司酮下调ER、PR的表达,推测米非司酮缩瘤机制除了竞争性与PR和非竞争性抑制EZ、P在子宫肌瘤中的作用外,还干扰PR、ER的表达。此种作用与浓度成正相关。5、米非司酮可直接抑制肌瘤细胞自分泌PR工的作用,推测通过干扰肌瘤细胞的自分泌/旁分泌而使肌瘤缩小,此种作用与浓度成正相关。6、米非司酮上调肌瘤细胞VEGF、TGFp的表达,且只有达到10一4mol几时才有显着差异,这与文献不一致。因文献中研究的是米非司酮对人体肌瘤的作用,推测VEGF、TGFp的表达是否与肌瘤细胞萎缩变形有关,在人体内的作用可能与干扰EZ、P的活力而下调VEGF、TGFp有关。7、米非司酮上调肌瘤细胞bel一2、Fas及casPase3的表达,与浓度成正相关,且只有达到10一场。讥时才有显着差异,推测米非司酮通过Fas正asL、bcl一2、casPase3的相互作用而促肌瘤细胞凋亡。而流式细胞仪所测结果凋亡细胞并不多,是否与米非司酮对肌瘤细胞的作用时间较天津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短,只引起细胞早期凋亡,DNA未解体,而流式细胞仪对此不灵敏所致。

吴佳捷[10]2008年在《HMGB1在子宫内膜癌及子宫肌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HMG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及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子宫内膜癌及子宫肌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本研究从HMGB1原核表达质粒表达入手,纯化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HMGB1蛋白,检测我们纯化的HMGB1蛋白对于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ECCL-1的增殖所起的作用。2、用常规半定量RT-PCR技术及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5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60例子宫肌瘤患者、20例正常对照组以及18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子宫内膜、肌层的HMGB1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并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的子宫内膜癌组织及子宫肌瘤的HMGB1mRNA的表达差异。3、用Western-blotting技术、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研究对象子宫内膜与肌层的HMGB1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HMGB1蛋白分布情况。结果:1、利用专门用于表达有毒蛋白的E coli BL21(DE3)Plys菌株为宿主菌,诱导PGEX4T-1-HMGB1 GST表达质粒稳定表达了HMGB1融合蛋白,并纯化出有良好的免疫活性人重组HMGB1蛋白,重组HMGB1蛋白能够显着刺激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ECCL-1细胞生长。2、HMGB1 mRNA在子宫内膜癌组、子宫肌瘤内膜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及正常子宫内膜组中的相对含量分别为0.35 12±0.0985、0.4155±0.1057、0.2754±0.0512和0.2208±0.0170,子宫内膜癌组高于内膜不典型增生组与正常子宫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内膜组高于内膜不典型增生组与正常子宫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GB1mRNA在子宫肌瘤中表达量明显高于肌瘤旁组织组(P<0.05)。3、Western-blotting显示,HMGB1蛋白表达水平方面,子宫内膜癌组与肌瘤内膜组的HMGB1蛋白相对水平均比正常对照组高,且有显着差异(P<0.05)。然而,子宫内膜组与肌瘤组之间并无显着差异。未绝经组与绝经组之间有显着的不同,绝经组的HMGB1蛋白相对水平要低于未绝经组(P<0.05)。子宫肌瘤组、肌瘤旁组织组与正常对照组叁者有差异,子宫肌瘤组、肌瘤旁组织组的HMGB1蛋白相对水平均比正常肌层对照组高,子宫肌瘤组高于肌瘤旁组织组,且有显着差异(P<0.05)。4、免疫组化显示,HMGB1蛋白在子宫内膜细胞核及胞浆中均发现表达。内膜癌组阳性表达率比正常组高,且与正常组有明显差异。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与其胞浆HMGB1的阳性率正向相关。而子宫肌瘤HMGB1阳性反应主要定位在细胞核中,不同分组中细胞质仅有轻微的表达。结论:HMGB1蛋白能够显着刺激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ECCL-1细胞生长,HMGB1是促进子宫内膜癌生长的相关基因;HMGB1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子宫肌瘤内膜与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肌瘤组织中高表达,表明其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胞核中HMGB1以促进细胞增殖为主,胞浆中的HMGB1与肿瘤生长、浸润、转移及细胞凋亡有更为密切的关系,子宫内膜癌患者内膜细胞胞浆中的HMGB1含量越高,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其预后越差。HMGB1的分布对其功能产生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 ER、PR及Ki-67与子宫肌瘤的相关性研究[D]. 刘晓敏. 石河子大学. 2013

[2]. 细胞凋亡与子宫肌瘤相关性研究[J]. 占伏良, 冯琼, 谭布珍, 李里香, 周小飞.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5

[3]. 子宫肌瘤发病孕激素相关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D]. 张倩. 郑州大学. 2016

[4]. 细胞凋亡抑制在子宫肌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D]. 朱丽. 苏州大学. 2017

[5]. 细胞凋亡与子宫肌瘤的关系探讨[D]. 占伏良. 江西医学院. 2004

[6]. ER、PR和HMGA在子宫肌瘤的表达和意义[D]. 丁勇利. 重庆医科大学. 2004

[7]. 子宫肌瘤差异表达MicroRNA的筛选及miR-15b-5p调控子宫肌瘤生物学行为的机制研究[D]. 管一春. 郑州大学. 2016

[8]. 子宫肌瘤细胞凋亡机制及药物靶点治疗研究要点探析[J]. 陈超, 李冬华, 王满元, 张武芳, 朱丽娟. 医学研究杂志. 2017

[9].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肿瘤机理的体外研究[D]. 姚爱琳. 天津医科大学. 2004

[10]. HMGB1在子宫内膜癌及子宫肌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 吴佳捷. 中南大学. 2008

标签:;  ;  ;  ;  ;  ;  ;  ;  

细胞凋亡与子宫肌瘤的关系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