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介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投射,介词短语,级阶,级转移
复合介词论文文献综述
陈树坤[1](2018)在《级转移与复合介词:汉语投射介词短语的功能语法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有一类专门用于表达投射意义的介词短语,传统语法未对其内部结构差异进行过足够充分的讨论。在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本文探讨投射介词短语中形式相近的四种词汇语法策略:1)小句级转移为范围成分;2)名物化和级转移双重分析;3)小句级转移为修饰语;4)复合介词。系统功能语法的级阶理论和及物性分析方法能够为汉语短语结构提供新的阐释和更为清晰的界定。(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周雪清[2](2015)在《基于CIA分析中介语和本族语中复合介词的短语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中介语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从本族语语料库与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中提取语料,对比研究了非典型复合介词的短语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英语所代表的中介语中体现出的短语学特征基本接近于目的语,尤其是在显性知识的习得方面,但其中仍存在着一定的石化现象及类连接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实际是提高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基于研究结果,本文对英语教学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启示。(本文来源于《大学英语(学术版)》期刊2015年01期)
闫长红[3](2015)在《中国学习者复合介词的语料库对比研究——以as to和as for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比中国学生英语笔语语料库(WECCL)和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探究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对复合介词as to和as for的使用特征尤其是其后的搭配情况,指出和英语本族语者的使用差异,并比较了其使用的语域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学习者对as to和as for的使用总体上存在超用现象,具体的搭配型式存在误用、少用和超用现象;使用范围狭窄单一,重复较多;没有明确的语体特征。本研究对了解中国学习者中介语搭配特征和外语教学尤其是词汇教学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王卓,方丽霞[4](2015)在《原型范畴理论对复合介词习得适用性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研究表明原型范畴理论对英语介词的习得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前期的相关研究结果也显示此处介词范畴多指单介词,而原型范畴理论对复合介词习得的适用性至今未见研究成果。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为依据,对复合介词的习得规律进行实证研究,特别是对复合介词的认知特点和认知模式进行探讨,以证明原型范畴理论对复合介词习得的适用性,力图对中国高校英语学习者的复合介词习得提供方法指导。(本文来源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方丽霞,王卓[5](2014)在《英语复合介词的界定和分类》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现有文献,将复合介词定义为:含有或可拆为不止一个单词、总是作为结构稳定的整体、相当于单个介词使用的介词或介词群,尤其是两个单介词中间插入名词或名词短语的形式,如"in addition to"。复合介词可以根据复合结构或语义范畴分为表示空间概念的介词、表示时间概念的介词和表示抽象概念的介词叁类,也可以根据复合介词中含有的单词数分为两词介词块、叁词介词块和其他类。(本文来源于《宿州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12期)
夏竟成[6](2011)在《复合介词within的多义网络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重要语言现象,语言学者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研究。认知语言学认为,多义的介词具有多义的语义网络,多义的语义网络建立在多维的认知模式上。认知模式的建立是认知介词的首选途径。简单介词语义网络繁复,复合介词尤甚。文章以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为依据,旨在深入探讨介词,并以复合方式构词而成的介词within为例,探讨其多义聚合关系的认知构建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柏承文[7](2010)在《高考英语常考复合介词归纳》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多同学经常认为介词不是高考英语的重要考点,所以往往对此不予重视。但事实并非同学们所想象的那样。比如2009年全国18套高考英语试题中,直接考查介词的试题为11道,仅次于非谓语动词(29道题)、时态(25道题)和定语从句(17道题)。而由"动词+介词"构成的短语动词也一直是高考英语的重要考点;除此之外,介词是搭配能力很强的一个词类,英语中有很多非常有用的名词与介词的搭配、形容词与介词的搭配、动词与介词的搭配等等。还有,对于考查短文改错的省份来说,介词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考点。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高考英语的书面表达,对于任何考生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题型,而根据评卷的经验可知,许多考生在写书面表达时,或误用介词,或多用介词,或漏用介词,轻则导致语法错误,重则导致语义不通,甚至语义与要表达的意思相反。本期为同学们组织的这几篇关于介词的文章都很有特点,实用性很强,希望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第二课堂(高中)》期刊2010年04期)
柴玉凤[8](2008)在《复习备考不可轻视的20个复合介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第二课堂(高中版)》期刊2008年05期)
S.,Hoffman,林有苗[9](2008)在《《语法化与英语复合介词》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瑞士苏黎世大学Sebastian Hoffman博士的《语法化与英语复合介词: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Grammaticalization and English Complex Prepositions:A Corpus-based Study)一书2(本文来源于《当代语言学》期刊2008年02期)
夏竟成[10](2007)在《复合介词多义网络的认知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英语介词亦然。语法学家章振邦先生曾经指出:“英语是介词的语言”,也就是说,英语中介词不但使用范围广,而且频率高。因此,对英语介词多义关系的探讨成为了近年来语言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介词多义性的研究具有方法多样性的特点,方法的多样性源于认知模式的多样性。认知语言学认为,认知模式的建立是认知介词的首选途径,多义的介词具有多义的语义网络,多义的语义网络建立在多维的认知模式上。简单介词语义网络繁复,复合介词尤甚。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对复合介词多义的本质和特点进行剖析,探讨其多义聚合关系的认知特征和认知模式的构建特点。全文共五章:第一章概述了本文的理论缘起,指出了创新点。第二章论述了国内外关于介词多义网络理论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多年来,语言学界对多义词的不同定义和不同学派的研究背景,本章为以下章节提供了理论基础。第叁章回顾并总结了中西方学者在复合介词多义网络的认知模式研究方面的成果。尤其是泰勒(Tyler)和伊文思(Evans)有关介词多义网络认知模式的建立对本文写作的启迪。认知语言学的范畴观认为,范畴化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过程,在此过程中,人们以原型理论为基础,按照家族相似性对世界进行范畴化,从而形成不同的范畴和概念。语言结构也是认知范畴,具有原型特征。因此多义范畴就有原型意义和边缘意义之分,即原型意义与扩展意义。扩展意义都是由原型意义通过转喻、隐喻和意象图式派生而来。这些意义又以连锁或放射的形式,构成一个相互联结的复杂结构。由于意义之间至少有一个节点相连,因此多义词的意义就构成了一个语义网络。第四章论述了复合介词的多义网络。分析了复合介词范畴化的过程和构词特征。语料选自牛津高阶词典,对几个常用复合介词within和without等进行实例分析。在具体语篇中,分析复合介词多义的认知模式和多义网络的建构过程。此外,文章以两首诗歌为语料,还研究了复合介词在小句层面多义网络建构的认知模式,以及在语篇层面是否衍生新的意义的可能性,继而探讨了复合介词在诗歌语篇中的多义网络建构过程及其对篇章语境的依赖性。第五章为结语。指出了英语复合介词是一种较为特殊和复杂的介词形式,其多义网络的解读既是一个多义关系的梳理过程,也是一个认知模式的构建过程,更是一个认知法则的探讨过程。正确认识这一语言现象,对英语介词的解读和英语教学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在结语中还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07-10-01)
复合介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运用中介语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从本族语语料库与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中提取语料,对比研究了非典型复合介词的短语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英语所代表的中介语中体现出的短语学特征基本接近于目的语,尤其是在显性知识的习得方面,但其中仍存在着一定的石化现象及类连接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实际是提高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基于研究结果,本文对英语教学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介词论文参考文献
[1].陈树坤.级转移与复合介词:汉语投射介词短语的功能语法辨析[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
[2].周雪清.基于CIA分析中介语和本族语中复合介词的短语学特征[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5
[3].闫长红.中国学习者复合介词的语料库对比研究——以asto和asfor为例[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4].王卓,方丽霞.原型范畴理论对复合介词习得适用性的实证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
[5].方丽霞,王卓.英语复合介词的界定和分类[J].宿州学院学报.2014
[6].夏竟成.复合介词within的多义网络构建[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7].柏承文.高考英语常考复合介词归纳[J].第二课堂(高中).2010
[8].柴玉凤.复习备考不可轻视的20个复合介词[J].第二课堂(高中版).2008
[9].S.,Hoffman,林有苗.《语法化与英语复合介词》简介[J].当代语言学.2008
[10].夏竟成.复合介词多义网络的认知模式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