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植物词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植物,汉语,词语,文化,词汇,语义,内涵。
动植物词语论文文献综述
信小蕊[1](2012)在《对外汉语教材中汉语动植物词语与英语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语言学界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提出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相结合的理论,我国则是在八十年代后,文化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兴起,才带动了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对文化教学的深入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成果却颇丰。本篇论文笔者对文化概念做了一个大致的归纳,之后引出了什么是对外汉语中的文化教学,它与单方面进行文化教学或知识理论教学的不同之处,继而针对中英两种语言系统,用对比的方法阐述词汇中比较有特点的一类—动植物词语,而这部分的词语主要来源于现行的几本对外汉语教材。例如:邓小宁编写的《高级汉语精读教程》、李晓琪的《博雅汉语》、杨寄洲的《初级汉语教程》等教材都有动植物词语的引入,而后从不同的原因入手,揭示了中英两种语言在动植物词语上不同的文化意义表现。然后对今后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进行动植物词语的教学,提出了几点原则和具体的教学方法。有些教学方法可能在短期内不能实现,但是可为今后的教学模式带来参考。当然,笔者只是仅仅对目前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浅薄的看法,目的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共同推动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2-04-12)
周巍巍[2](2011)在《试论汉英动植物词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技巧》一文中研究指出据科学考古证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动植物的生存与繁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言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中逐步形成的,我们的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与动植物有关的词汇。并依据动植物的外貌、习性等特征赋予它们特定的涵义,由于汉英两种语言使用人数众多、跨文化交流的频繁、思维方式的相互渗透,必然会对同一种动植物产生某种相似的涵义联想。另外,由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语言在表达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不尽相同,也赋予同一种动植物不同的文化内涵。可以说,正是汉英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给予同一种动植物不同的情感和语义联想,因此,有必要从分析动植物词汇汉英的差异及文化内涵等方面来深刻阐释其在两种语言文化中的翻译技巧与原则。(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5期)
徐英辉[3](2011)在《汉英动植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及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是社会生活积淀而形成的,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动植物为喻体的词汇。在此将分析汉英动植物词汇的差异,并依据动植物词语的文化内涵来探讨其在两种语言中的翻译策略。(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韩霞,肖擎柱[4](2010)在《汉英语义不对称现象探微——以动植物对应词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语言学者对汉、英语之间的对称(或对等)与不对称(或不对等)现象表现了极大的兴趣,然而研究大多停留在对现象的列举对比上,且多从语言外部追(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0年02期)
李受泫[5](2009)在《汉语动植物词语象征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92年中韩正式建交以后,随着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之间的不断交流,现在在韩国学习汉语的人数越来越多,对汉语的研究越来越深,日臻完善。学习汉语不能简单地学习语法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要学习汉语中所能体现出的文化背景。在学习汉语的同时,如果能对汉语体现出来的文化知识有准确掌握的话,就可以熟练地运用汉语。汉语词语的象征意义由来已久,具有很深层次的代表意义。本文主要对汉语动植物词语的象征性进行研究和分析,总结其特性,并尝试运用到汉语实际的教学当中。本文首先对“象征”进行理论阐述,总结出“象征”的具体定义,并对“象征”进行分类,阐述“象征”的具体作用。然后对中国式思维和汉语象征性的根源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说明。其次在汉语象征性词语中抽取具有代表意义的词语(动植物为中心),对其所表现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含义进行分析和探讨。然后选择具体词语对象征意义的活用和特性进行阐述和分析,以达到学与用相结合的目的。最后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概括和总结,对重点部分进行着重强调,总结出象征意义的特点。由于地理、文化等多方面原因,中韩两国的交流会逐步加深。韩国的汉语教学也会不断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希望本篇论文能为汉语教师和汉语学习者提供一定启发和帮助。(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9-01-01)
屠超超[6](2008)在《文化语义与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文化语义与翻译,论文旨在探讨文化语义与翻译的关系以及文化语义的传达。众所周知,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语言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民族文化语义是词汇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交际中,民族文化语义的重要性有时甚至会超过该词汇的概念意义。翻译离不开对语义的研究,正确理解原文内容是保证翻译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能否用译语确切地表达原文的意义是评判翻译质量的重要标准。由于各民族不同的生活、习俗、宗教、政治、审美、价值观和心理状况,具有相同概念意义的词汇所具有民族文化语义时常有所差别。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文化交流也愈来愈多地被人们提到。翻译是不同文化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因此文化语义与翻译的研究就尤为重要。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内容包罗万象。论文作者以俄汉颜色词以及动植物词语的翻译为例具体总结了文化语义的传达方法,因为从语言文化角度来看,颜色词以及动植物词语词汇意义中包含丰富的民族文化语义,是文化语义学研究的典型课题。论文主要分析解决了以下问题:明确文化定义,明确文化语义,对比分析俄汉颜色词文化语义的异同,对比分析俄汉动植物词语伴随意义的异同。论文由引言、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四个部分组成,正文分叁章。第一章对比了中西文化起源,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关于文化的定义以及各学派对词义中文化因素的研究,进而指出文化语义是词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候甚至会超过词汇的概念意义。并指出不论是从经典的“翻译是一种内容上的传递”,还是从当前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出发,翻译研究者都应该对文化语义予以重视。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应透彻理解原文的文化语义,以便恰当地传达其文化色彩。就文化语义与翻译的关系,作者认为,文化语义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传达的重要语义内容,文化语义传达的充分与否是评判翻译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同时翻译的目的与功能也要求译者恰当把握文化语义的传达。在第二章对比分析了俄汉颜色词文化语义的异同,总结出如下翻译策略:色彩直接移植、色彩加注保留、色彩舍弃释意、色彩转换。第叁章在对比俄汉动植物词语伴随意义异同的基础上,归纳出如下翻译方法:复制法、增补法、释意法、注释法、替换法。总之,在一个文化无所不包的全球化时代,翻译已经不仅仅是囿于字面形式的翻译,而且逐渐拓展为对文化内涵的翻译,并且越来越倾向后者。通过对文化语义及其翻译的研究,了解并掌握必要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对提高翻译水平有一定借鉴作用,对教学实践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08-12-01)
王正陆[7](2008)在《英汉动植物词语文化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动植物文化词中的文化内容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但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动植物名称用于指代个人、党派、学派或民族,无疑反映着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意义;动植物词语的文化内涵是长期以来人及其生存环境辩证地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劳动创造和思想提炼的精华。动植物文化诃中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但激起了人们对这种特殊文化的兴趣,还刺激着人们无限的想象力,并把它应用到更广泛的意义上。动植物比喻语言质朴、简洁明快、形象生动、配搭传神且又寓意含蓄深刻,意在言外,它们拥有别具一格的语言表现力。在外语教学、外语学习及其他形式的跨文化交际中,不理解动植物文化词的文化含义是件危险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讲,语言的障碍就是文化的障碍,文化的障碍就是语言的障碍。也正是在这一认识基础上,本文选取英汉两种语言中部分常见、实用的动物词80个,植物词35个,共计115个文化词,分两章进行对比研究,第叁章分别从地理环境、政治历史、宗教文化、民族思维及民俗道德等方面对英汉动植物词语的文化内涵予以论述,最终以期为英汉互译、英汉学习、英汉教学以及其他形式的英汉交流提供更多例证、方法与策略。(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08-05-20)
王艳芳,寇改萍[8](2007)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动植物词语的国俗语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二语言教学越来越重视文化教学,带有浓厚文化色彩的词汇逐渐成为教学研究的重点。以国俗语义学理论为依据,从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出发,认识汉语国俗语义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助于提高留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本文来源于《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2期)
刘筠梅[9](2005)在《汉语动植物词语文化涵义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们将人类的某些特定品质与某些动植物的外貌特征、生理习性和生存方式等相联系,产生了许多以动植物名称为语素的、联想意义丰富的动植物词语。它们不仅具有固定的、独立于语境的基本意义,同时还具有能反映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依赖于社会文化的深层文化涵义。这是根据动植物的表征、名称谐音以及历史典故而形成的。(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张博明[10](2005)在《英汉动植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及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存的。在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的时候,不可能不考虑这种语言所涉及的文化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翻译就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活动,翻译的终极目的就是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从本质上看,翻译就是在以不同语言为载体的文化之间进行转换的活动。在翻译中,如何实现从原语到目的语的文化内涵转换就成了判断译文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英汉语言词汇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要掌握两种语言,就必须掌握两种文化。在语言的各要素中,词汇是基本要素。词汇作为表达语言意义的主要单位,在人们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离不开文化,语言只有在相应的文化中才有意义;文化也离不开语言,离开语言的文化是不可想象的。翻译不仅是语际间的转换,同时也应该是文化间的转换。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之间存在很多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之处构成文化共核,相异之处构成文化异质。词汇空缺是指两种语言之间词语的非对应现象,即在原语中的指称对象在译语中并不存在,或原语和译语的指称意义相同,但语义却不尽相同,或指称意义一致,但语用意义存在着差异。不同文化背景的特性,或表达文化异质的独特词语反映到译语里,就会出现词汇空缺或语义空缺现象。从文化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对比中英两种语言中动植物词汇的文化内涵的异同会有助于提高翻译质量。通过对同一动植物在英汉语言中内涵相同、相反、零对应以及不同的动植物词汇可能引起相类似的联想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可以透析出文化对词汇的影响,从而揭示中英两种文化间的差异。词汇是人类的语言和生活经验最紧密的衔接点。动植物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因此各民族语言中都有大量与动植物相关的词汇。(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5-05-10)
动植物词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据科学考古证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动植物的生存与繁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言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中逐步形成的,我们的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与动植物有关的词汇。并依据动植物的外貌、习性等特征赋予它们特定的涵义,由于汉英两种语言使用人数众多、跨文化交流的频繁、思维方式的相互渗透,必然会对同一种动植物产生某种相似的涵义联想。另外,由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语言在表达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不尽相同,也赋予同一种动植物不同的文化内涵。可以说,正是汉英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给予同一种动植物不同的情感和语义联想,因此,有必要从分析动植物词汇汉英的差异及文化内涵等方面来深刻阐释其在两种语言文化中的翻译技巧与原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植物词语论文参考文献
[1].信小蕊.对外汉语教材中汉语动植物词语与英语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
[2].周巍巍.试论汉英动植物词语的文化内涵与翻译技巧[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3].徐英辉.汉英动植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及翻译[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
[4].韩霞,肖擎柱.汉英语义不对称现象探微——以动植物对应词语为例[J].汉字文化.2010
[5].李受泫.汉语动植物词语象征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6].屠超超.文化语义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
[7].王正陆.英汉动植物词语文化比较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8
[8].王艳芳,寇改萍.对外汉语教学中动植物词语的国俗语义[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9].刘筠梅.汉语动植物词语文化涵义的形成[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5
[10].张博明.英汉动植物词语的文化内涵对比及翻译[D].吉林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