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碳化硅陶瓷论文_苟敏涛,黄建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孔碳化硅陶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碳化硅,多孔,陶瓷,结晶,气孔,材料,力学性能。

多孔碳化硅陶瓷论文文献综述

苟敏涛,黄建国[1](2019)在《低成本多孔碳化硅陶瓷支撑体的制备及耐酸碱性能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工业级碳化硅为主要原料、石墨作为造孔剂,利用低值页岩制备的玻璃熔块为低温烧结助剂,通过干压成型法制备了多孔碳化硅陶瓷支撑体。研究了组成配比、烧结温度对支撑体孔隙率、孔径分布、力学性能及耐酸碱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 180℃烧结,当SiC含量为80.0%(质量分数)、玻璃熔块含量为20.0%、外加15.0%的石墨时、可制得孔隙率为36.2%、抗弯强度为67.1 MPa、平均孔径为1.37μm、纯水通量为8 075 L/(m2·h·bar)的支撑体。该支撑体分别在80℃、pH=0和pH=14的酸碱溶液中腐蚀24 h后,剩余抗弯强度分别为47.4和46.7 MPa,表现出较均衡的优异耐酸碱腐蚀性能。(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唐健江,刘波波,杨建锋[2](2019)在《纳米碳化硅的重结晶对多孔碳化硅陶瓷制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旨在利用高温重结晶工艺,通过纳米碳化硅(SiC)的蒸发-凝聚实现重结晶粘结工艺制备多孔SiC陶瓷,研究纳米SiC添加量对多孔SiC陶瓷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SiC含量的增加提高了蒸发-凝聚过程,促进了颈部的发育和细小的微米SiC颗粒的物质传输,使微米颗粒尖角处的物质传输能够微米颗粒圆整化和颈部结合提高。此外,随着纳米SiC重结晶的提高,多孔SiC陶瓷呈现气孔率高和从底部到顶部的孔径尺寸呈连续梯度分布的特点,使得多孔SiC陶瓷的抗弯强度由32.7MPa增加至35.8MPa。(本文来源于《粘接》期刊2019年08期)

刘永启,叶根喜,孙广超,陈正宗,刘家栋[3](2019)在《氧化物结合多孔碳化硅陶瓷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降低多孔碳化硅陶瓷的烧结温度,降低生产成本,使用210μm的近等径碳化硅颗粒为骨料,以木炭粉为造孔剂,采用以铝溶胶和硅溶胶按1∶5质量比配成的混合溶胶以及d50=12. 4μm的ρ-Al_2O_3粉为结合剂,于1 400℃空气气氛下常压烧结2 h制备出氧化物结合多孔碳化硅试样。研究了试样的性能,并观察显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制备的氧化物结合多孔碳化硅O形环强度为23. 4 MPa,抗热震试验10次后,强度降低到19. 7 MPa。试样的平均孔径为64. 3μm,显气孔率为38. 1%,在过滤风速1 m·min~(-1)时,10 mm壁厚试样的阻力降为30. 2 Pa;在1 200℃保温100 h热处理后阻力降增加到39. 7 Pa。当温度超过1 000℃时,由于碳化硅表面氧化改变了孔隙结构,使得阻力降增加,因此不宜在超过1 000℃温度下长期使用。(本文来源于《耐火材料》期刊2019年04期)

周小楠,张建飞,黄鑫,智强,杨建锋[4](2019)在《多孔重结晶碳化硅陶瓷的烧结颈结构调控与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气固反应和重结晶烧结,制备了烧结颈结构可控的多孔重结晶SiC陶瓷。首先以微米SiC颗粒作为骨架,通过SiO气体和纳米炭黑的高温气固反应得到纳米碳化硅均匀分布的预烧结体;再对预烧结体进行重结晶处理,通过纳米SiC颗粒的低温蒸发凝聚获取高纯度的SiC多孔陶瓷。研究了重结晶过程中烧结温度对多孔SiC陶瓷的烧结颈、显微形貌、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SiC晶粒之间的烧结颈参数(烧结颈直径/微米SiC晶粒直径,d/d0)决定了多孔材料的抗弯强度。随着烧结温度增加,纳米SiC颗粒的饱和蒸气压升高,加速了蒸发–凝聚的进行,物质传输总量增加,多孔SiC材料的d/d0值增加,抗弯强度迅速升高,达到峰值后,基本保持不变或者略有下降。温度高于2100℃时,骨架SiC微米颗粒会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残碳,导致材料的抗弯强度降低。原位合成的纳米SiC含量为20%,在Ar气氛中于2000℃保温1h后,材料组织性能最优,烧结颈面积的平均值为15.91μm~2,d/d_0值为99.7%,气孔率为42.4%,抗弯强度高达75.7MPa,其性能优于商用柴油颗粒物过滤材料。(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刘善勇,王玉玲,孙树峰,邵晶,刘庆玉[5](2019)在《高温化学腐蚀加工多孔碳化硅陶瓷的表征及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高温化学腐蚀加工SiC陶瓷工艺参数对加工质量的影响,分析SiC陶瓷的腐蚀机理。分别用失重法和Archimedes法测量试样的腐蚀速率和气孔率;用XRD、SEM、粗糙度测试仪对试样表面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和KOH浓度升高,腐蚀速率加快,温度高于碱溶液沸点时,腐蚀效果显着提高;碱溶液浓度过高会造成气孔率下降,升高温度可减缓气孔率下降;在优化的工艺参数下,高温化学腐蚀能够降低样品粗糙度,最低约为1.6μm;表面质量得到改善,轮廓支承长度率Rmr提高,Rmr(50%)达到89.70%;腐蚀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将造成晶粒脱落,导致表面质量大幅下降;此外,与机械加工试样相比,高温化学加工后的样品未出现裂纹,表面经简单清洗无反应物残留。(本文来源于《航空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王立惠,刘文平,张振军,秦海青,雷晓旭[6](2018)在《梯度多孔碳化硅陶瓷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温再结晶工艺制备了定向生长SiC晶体和气孔的梯度多孔高纯碳化硅陶瓷。在这项工作中,碳化硅分解产生混合气体,多孔陶瓷烧结过程中产生的混合气体的流动导致碳化硅颗粒的表面烧蚀、重排和再结晶,从而形成定向排列的柱状碳化硅晶体和管状气孔。样品在不同部位分解和再结晶速率的差异,导致样品沿轴向从下到上形成孔隙率和孔径的梯度分布。以Si粉作为成孔剂,促进毛孔的互联互通的形成。随着硅含量的增加,孔隙率和孔径增大,抗弯强度下降。样品的总孔隙率为38%~47%,其抗弯强度为14~45 MPa。(本文来源于《超硬材料工程》期刊2018年03期)

谢姣姣,艾江,张力,郑柯[7](2018)在《助烧剂(SiO_2-Y_2O_3-Al_2O_3和SiO_2-高岭土)制备多孔碳化硅陶瓷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以碳化硅为主要原料,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造孔剂,分别从SiO_2-Y_2O_3-Al_2O_3和SiO_2-高岭土为助烧剂,制备多孔碳化硅陶瓷。本实验采用阿基米德法测量多孔陶瓷的气孔率,采用洛氏硬度仪测量其硬度,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量了其抗折强度。实验结果表明:以SiO_2-Y_2O_3-Al_2O_3为助烧剂,且在SiO_2-Y_2O_3-Al_2O_3含量为20%时,所制备的碳化硅多孔陶瓷性能较以SiO_2-高岭土为助烧剂时优越。以SiO_2-Y_2O_3-Al_2O_3为助烧剂,在1 500℃可以制备出性能较好的多孔碳化硅陶瓷。当SiO_2-Y_2O_3-Al_2O_3含量为_20%时,制备的碳化硅多孔陶瓷兼具有较大的气孔率和优良的力学性能,其开口气孔率为23.73%,硬度及抗折强度分别为62MPa和15.47MPa,从断口可以看出,气孔较多且分布均匀。(本文来源于《陶瓷》期刊2018年03期)

王子晨,郭兴忠,朱林,杨辉,杨新领[8](2016)在《竹炭和硅溶胶为造孔剂制备多孔碳化硅陶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微米碳化硅粉体为原料、氧化铝和氧化钇为烧结助剂、竹炭和硅溶胶为造孔剂,采用无压烧结技术制备碳化硅多孔陶瓷,分析了造孔剂含量对碳化硅多孔陶瓷的烧结性能、力学性能、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竹炭/硅溶胶为造孔剂时,多孔碳化硅陶瓷的相对密度随着造孔剂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线收缩率呈上升趋势,而抗弯强度则相反,陶瓷断面孔洞逐渐增加;造孔剂的加入均没有影响碳化硅陶瓷的物相组成。(本文来源于《陶瓷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王伟,朱航辉,冯冬冬,何文婷,李红伟[9](2016)在《熔盐改性多孔碳化硅陶瓷的显微结构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无水硫酸铝和硫酸钠熔盐对多孔碳化硅陶瓷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研究了熔盐反应后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并测试了改性前后多孔碳化硅陶瓷对烟气中PM_(2.5)的过滤性能。结果表明:在900℃下,硫酸铝、硫酸钠熔盐与碳化硅反应生成针状莫来石晶须,长度达到十几个微米,直径几百个纳米;熔盐改性多孔碳化硅陶瓷将柴油烟气中PM_(2.5)质量浓度由大于280μg·m~(-3)降低到小于150μg·m~(-3),过滤效果优于未改性多孔碳化硅陶瓷的(200μg·m~(-3));莫来石晶须可以阻挡烟气中颗粒物的运动,使其沉积在晶须间,提高了多孔碳化硅陶瓷对烟气的过滤性能。(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材料》期刊2016年06期)

李红伟,梁俊平,尉楠,王伟[10](2015)在《低温烧结制备高气体渗透率的多孔碳化硅陶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低温烧结法制备多孔碳化硅陶瓷,研究了成型压力、烧结温度等对其开气孔率、抗压强度、表面最大孔径和气体渗透率等的影响,通过SEM、EDS等表征其微观形貌和成分等。结果表明:在较低烧结温度850~950℃中烧成时,随着烧成温度的升高,多孔碳化硅陶瓷开气孔率和气体渗透率先增大后减小,体密度先减小后增大,表面最大孔径增加;抗压强度随开气孔率的增大而降低,压缩应力-应变表明多孔陶瓷的压溃分阶逐次进行,通过数次的局部压溃现象(应力台阶)来松弛主裂纹尖端的应力集中;随着成型压力的增加,其最大孔径和气体渗透率减小;在50 MPa成型870℃烧成时,多孔碳化硅陶瓷开气孔率达到38.4%,抗压强度80 MPa,表面最大孔径为12.86μm,气体渗透率达361.82m3/(m2·h·k Pa)。(本文来源于《中国陶瓷》期刊2015年10期)

多孔碳化硅陶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旨在利用高温重结晶工艺,通过纳米碳化硅(SiC)的蒸发-凝聚实现重结晶粘结工艺制备多孔SiC陶瓷,研究纳米SiC添加量对多孔SiC陶瓷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SiC含量的增加提高了蒸发-凝聚过程,促进了颈部的发育和细小的微米SiC颗粒的物质传输,使微米颗粒尖角处的物质传输能够微米颗粒圆整化和颈部结合提高。此外,随着纳米SiC重结晶的提高,多孔SiC陶瓷呈现气孔率高和从底部到顶部的孔径尺寸呈连续梯度分布的特点,使得多孔SiC陶瓷的抗弯强度由32.7MPa增加至35.8MPa。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孔碳化硅陶瓷论文参考文献

[1].苟敏涛,黄建国.低成本多孔碳化硅陶瓷支撑体的制备及耐酸碱性能优化[J].硅酸盐学报.2019

[2].唐健江,刘波波,杨建锋.纳米碳化硅的重结晶对多孔碳化硅陶瓷制备的影响[J].粘接.2019

[3].刘永启,叶根喜,孙广超,陈正宗,刘家栋.氧化物结合多孔碳化硅陶瓷的性能研究[J].耐火材料.2019

[4].周小楠,张建飞,黄鑫,智强,杨建锋.多孔重结晶碳化硅陶瓷的烧结颈结构调控与力学性能[J].硅酸盐学报.2019

[5].刘善勇,王玉玲,孙树峰,邵晶,刘庆玉.高温化学腐蚀加工多孔碳化硅陶瓷的表征及机理[J].航空材料学报.2019

[6].王立惠,刘文平,张振军,秦海青,雷晓旭.梯度多孔碳化硅陶瓷的制备[J].超硬材料工程.2018

[7].谢姣姣,艾江,张力,郑柯.助烧剂(SiO_2-Y_2O_3-Al_2O_3和SiO_2-高岭土)制备多孔碳化硅陶瓷的性能研究[J].陶瓷.2018

[8].王子晨,郭兴忠,朱林,杨辉,杨新领.竹炭和硅溶胶为造孔剂制备多孔碳化硅陶瓷[J].陶瓷学报.2016

[9].王伟,朱航辉,冯冬冬,何文婷,李红伟.熔盐改性多孔碳化硅陶瓷的显微结构与性能[J].机械工程材料.2016

[10].李红伟,梁俊平,尉楠,王伟.低温烧结制备高气体渗透率的多孔碳化硅陶瓷研究[J].中国陶瓷.2015

论文知识图

不同孔径的多孔碳化硅陶瓷的反...多孔碳化硅陶瓷和包覆镍铁氧体...多孔碳化硅陶瓷和包覆镍铁氧体...多孔碳化硅陶瓷和包覆铁氧体涂...不同孔径的多孔碳化硅陶瓷的介...网眼型多孔碳化硅泡沫陶瓷中的微孔隙...

标签:;  ;  ;  ;  ;  ;  ;  

多孔碳化硅陶瓷论文_苟敏涛,黄建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