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嵩丹, 支建明, 赵荣瑞[1]2004年在《大鼠心脏多巴胺D_1受体与心肌肥厚的关系》文中提出目的:心脏虽已证实有多巴胺D_1受体存在,但其作用不明确。有报道提示该受体可能与病理情况下心肌肥厚发生有关,尚待进一步证实。故本工作观察了多巴胺D_1受体特异性激动剂fenoldopam(FODA)和拮抗剂SCH23390在阻断β-受体条件下对大鼠心肌肥厚的作用.同时检测了
高嵩丹[2]2004年在《大鼠心脏多巴胺D_1受体与心肌肥厚的关系》文中指出目的 心脏虽已证实有多巴胺 D1 受体存在,但其作用不明确。有报道提示该受体可能与病理情况下心肌肥厚发生有关,尚待进一步证实。故本工作观察了多巴胺 D1 受体特异性激动剂 fenoldopam (FODA)和拮抗剂SCH23390 在阻断β-受体条件下对大鼠心肌肥厚的作用,同时检测了大鼠心肌肥厚时心肌组织多巴胺 D1 受体反应性的变化,借以阐明心脏多巴胺D1 受体与心肌肥厚的关系。 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狭窄建立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实验分 5 组:腹主动脉狭窄组(A 组);正常对照组(C 组);腹主动脉狭窄+倍他乐克组(A+B 组);腹主动脉狭窄+倍他乐克+SCH23390 组(A+B+S 组);正常大鼠+倍他乐克+FODA 组(B+F 组)。各组均于 4 周后测定大鼠心功能和心脏重量指数;另外还测定了 A 组心肌肥厚大鼠的心肌组织在 FODA 刺激后 cAMP 生成量的变化。 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A 组腹主动脉狭窄 4 周后心功能各项指标明显增强,心脏重量指标显着加大,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增粗,建立起典型的心肌肥厚模型。(2)A+B组各指标变化与 A 组无明显差异,提示阻断β-受体基本未影响心肌肥厚的形成。(3)A+B+S 组的心脏重量各项指标与心肌细胞横截面积的变化明显减轻,与 A 组或 A+B 组相比均有显着差异(p<0.05),说明阻断多巴胺 D1 受体能减轻心肌肥厚的形成。(4)正常大鼠给予 FODA 四周后,心功能指标虽未改变,但心脏各重量指标明显加大,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心肌肥厚,与对照组相比 p<0.05。(5)腹主动脉狭窄所致心肌肥厚大鼠的心肌组织在 FODA 刺激后,其 cAMP 的生成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肥厚心肌多巴胺 D1 受体的反应性增强。 结论 1. 激动或阻断心脏多巴胺 D1受体可分别促进或抑制心肌肥厚的发展,说明心脏 D1 受体参与了病理情况下心肌肥厚的形成。2. 由压力超 I
李弘, 徐长庆, 孙轶华, 时飒, 赵雅君[3]2006年在《多巴胺受体蛋白在大鼠心肌肥厚时的表达变化》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多巴胺受体(DR)1和2mRNA和蛋白质在大鼠病理性心肌肥厚时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肾动脉缩窄术复制Wistar大鼠心肌肥厚的动物模型。于术后35d取心脏,测定心肌肥大指数,左室内压,V-G染色观察胶原含量。应用心肌原位杂交和RT-PCR,免疫荧光,Westernblotting结合图像分析系统分别检测心肌组织中多巴胺受体D1、D2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变化。结果:DR1、DR2mRNA在正常大鼠心肌组织有表达,其中血管平滑肌细胞内DR2的分布多于心室肌和心房肌细胞。模型组左心肥大明显,表现为室内压显着升高,胶原含量增多;模型组心室肌DR1和DR2mRNA和蛋白质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结论:正常大鼠心肌组织存在DR1和DR2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心肌肥厚时其表达明显减低,两者的关系及可能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王文洁[4]2013年在《多巴胺D5受体突变基因F173L在盐敏感性高血压及心肌病中的发病机理》文中提出背景高血压是由多基因和多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一种慢性复杂疾病。盐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20世纪60年代,Dahl成功培养了盐敏感性大鼠,为盐敏感性高血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模型。多巴胺属于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主要通过与受体结合对肾脏钠水代谢起到调节作用,进而调控血压。在多巴胺受体的五个亚型中,D5受体因为对多巴胺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持续活性,尤其引人注目。前期的研究发现,与正常的人D5受体基因相比,人多巴胺D5受体突变基因F173L(D5F173L)失去了活化腺苷酸环化酶的能力。全身表达D5F173L(CMV-D5F173L)基因的转基因小鼠,与正常人D5基因(CMV-hD5WT)转基因小鼠相比,3月龄开始血压升高,4月龄开始左心室肥厚。为了研究盐的摄入对多巴胺D5受体基因突变引起高血压的影响,我们利用已建立的D5F173L转基因小鼠,通过高盐喂养试验,对动物血压、相关蛋白表达、ROS产量等进行了相关研究。方法利用已建立的人多巴胺D5受体突变基因F173L (CMV-D5F173L)转基因小鼠,自五月龄始,分为正常饮食,高盐饮食,高盐给药饮食叁组,两周后颈动脉插管测量转基因动物血压,光泽精法测定其肾脏NADPH氧化酶的活性,WESTERN BLOT测定转基因小鼠肾脏膜蛋白NADPH氧化酶NOX4亚型和AT1受体的表达。结果高盐喂养2周后,D5F173L转基因小鼠的血压明显增高[平均动脉压(99.3±2.1)VS(92.2±5.4)mmHg, P<0.05], AT1受体拮抗剂坎地沙坦有效降低血压[平均动脉压(71.1±7.6)VS(99.3±2.1) mmHg, P<0.05]。多巴胺D5受体突变基因F173L小鼠肾脏膜蛋白NADPH氧化酶的活性[(383.15±36.09)VS(248.95±27.14)荧光值/60ug/min,P<0.05]和表达均明显高于hD5WT转基因小鼠。高盐喂养显着增加D5FL173L转基因小鼠肾脏细胞膜蛋白NADPH氧化酶的活性[(541.99±30.67)VS(383.15±36.09)荧光值/60ug/min,P<0.05]和蛋白的表达。AT1受体拮抗剂坎地沙坦明显降低了D5FL173L转基因小鼠肾脏细胞膜蛋白NADPH氧化酶的活性[(429.42±46.37)VS(541.99±30.673)荧光值/60ug/min,P<0.05]。正常饮食情况下,肾脏细胞膜蛋白中AT1受体的表达D5F173L转基因小鼠显着高于hD5WT转基因小鼠。而高盐饮食对D5F173L转基因小鼠AT1受体的表达无显着影响。结论多巴胺D5受体通过肾脏氧化应激和肾脏血管紧张素系统,参与了盐敏感性高血压的调控。D5F173L转基因小鼠可以作为盐敏感性高血压的动物模型,可作为研究原发性高血压和盐敏感性高血压发病机理研究和药物功效性评价的工具。背景多巴胺是一种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通过与多巴胺受体结合调节下游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在多巴胺受体的五个亚型中,D5受体的作用尤其引人注目。利用心脏特异启动子a-MHC构建转基因表达载体,显微注射法建立心脏特异表达的人多巴胺D5F173L/WT (a-MHC-D5F173L/WT)转基因小鼠自叁月龄始出现心肌肥大的表型,但血压未见升高。氧化应激在心肌病的发病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我们推测多巴胺D5受体通过调节心脏NADPH氧化酶的表达和/或活性参与了心肌肥大的调控。方法利用已建立的心脏特异表达转人多巴胺D5受体突变基因F173L(α-MHC-D5F173L)小鼠,光泽精法测定其NADPH氧化酶的活性,WESTERN BLOT测定转基因小鼠肾脏膜蛋白NADPH氧化酶NOX2亚型的表达。同时自叁月龄始,腹腔注射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cynin两周,两周后心动超声仪检测转基因小鼠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结果α-MHC-D5F173L转基因小鼠NADPH氧化酶的活性和表达均明显高于α-MHC-D5-hWT转基因小鼠,给药两周后,Apocynin对于α-MHC-D5F173L转基因小鼠的心脏功能干预并不明显。结论心脏特异表达转人多巴胺D5受体突变基因F173L (α-MHC-D5F173L)小鼠出现心肌肥大、NADPH氧化酶活性增强。多巴胺通过D5受体在心脏可能具有抑制氧化应激,进而抑制心肌肥大发生的作用。但是,其具体的作用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周淑媛[5]2010年在《左旋千金藤啶碱对大鼠离体心脏收缩功能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左旋千金藤啶碱((-)-Stepholidine SPD)具有D1激动D2阻滞的双重作用,一直以来SPD对多巴胺受体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上。最近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证实了心脏也有D1受体分布,但其生理作用还不明确。左旋千金藤啶碱在心血管方面的药理学效应研究证实,SPD具有抗心律失常、保护心肌梗死的作用。同时,SPD对心血管的作用与心肌细胞离子通道及细胞内外Ca2+浓度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提示SPD可能对心脏功能有一定作用。本研究将进一步探讨左旋千金藤啶碱对正常大鼠心脏收缩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大鼠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采用常规大鼠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技术,记录左心室收缩功能。分析SPD以及SPD在α1、β、H1、D1受体阻滞剂、L型钙通道阻滞剂存在的条件下,对左心室发展压(LVDP)、心率(HR)、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的作用。2.大鼠心脏乳头肌动作电位记录:采用常规大鼠离体乳头肌动作电位记录技术,记录乳头肌动作电位的各参数。分析SPD以及SPD在D1受体阻滞剂和L型钙通道阻滞剂存在的条件下,动作电位的幅值(APA)、复极50%水平的时程(APD50)和90%水平的时程(APD90)的作用。3.全细胞电流钳记录技术:采用膜片钳全细胞电流钳技术,记录大鼠左心室单个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的各参数。分析SPD以及SPD在D1受体阻滞剂和L型钙通道阻滞剂存在的条件下,动作电位的静息电位(RP)、幅值(APA)、复极30%水平的时程(APD30)、复极50%水平的时程(APD50)和90%水平的时程(APD90)的作用。4.全细胞电压钳记录技术:采用膜片钳全细胞电压钳技术,记录大鼠左心室肌细胞的L型钙电流(Ica)、瞬时外向钾电流(Ito)。分析SPD不同浓度对L型钙电流、瞬时外向钾电流的作用。5.分子生物学技术:采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法(RT-PCR)和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分析正常大鼠左心室肌细胞多巴胺D1和D2受体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结果:1.SPD剂量依赖性的增加大鼠离体心脏收缩力,其作用能被多巴胺D1受体阻滞剂和L型钙通道阻滞剂所阻断。SPD 10μM和100μM能显着地增加左心室发展压(LV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并呈剂量依赖性的增加(P<0.05)。在α1受体阻滞剂哌唑嗪(Prazosin 1μM)、H1受体阻滞剂非索非那定(Fexofenadine 1μM)存在的条件下,SPD 10μM和100μM仍能显着地增加上述功能指标(P<0.05),显示SPD的作用独立于α1受体和H1受体。多巴胺D1受体阻滞剂(SCH23390 1μM)和L型钙通道阻滞剂(Nimodipine 1μM)能完全阻断SPD 10μM和100μM的心脏收缩作用(P>0.05),p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Propranolol 1μM)能部分阻断SPD 10μM和100μM的此作用。显示SPD的作用是通过多巴胺D1受体和L型钙通道介导的,β受体也部分参与SPD的增加心肌收缩力的作用。2.SPD显着地延长大鼠心脏乳头肌动作电位复极50%水平的时程(APD50)和90%水平的时程(APD90),其作用能被多巴胺D1受体阻滞剂和L型钙通道阻滞剂所阻断。SPD 100μM在0.5 Hz、1 Hz和3 Hz的刺激条件下,显着地延长大鼠心脏乳头肌动作电位复极50%水平的时程(APD50)和90%水平的时程(APD90)(P<0.05)。多巴胺D1受体阻滞剂(SCH23390 1μM)和L型钙通道阻滞剂(Nimodipine 1μM)能完全阻断SPD 100μM的延长APD50和APD90的作用(P>0.05),该作用独立于刺激频率。3. SPD显着地延长大鼠左心室单个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的复极50%水平的时程(APD50)和90%水平的时程(APD90)的作用能被多巴胺D1受体阻滞剂和L型钙通道阻滞剂所阻断。SPD 100μM显着地延长大鼠左心室单个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的复极50%水平的时程(APDso)和90%水平的时程(APD90)(P<0.05),多巴胺D1受体阻滞剂(SCH23390 1μM)和L型钙通道阻滞剂(Nimodipine 1μM)能完全阻断SPD 100μM的该作用(P>0.05)。而SPD 100 gM对静息电位(RP)、幅值(APA)、复极30%水平的时程(APD30)无显着性的作用(P>0.05)。4.SPD对大鼠左心室单个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Ito)无显着性作用。SPD 1μM、10μM和100μM对瞬时外向钾电流(It0)均无显着性作用(P>0.05),提示、SPD增加大鼠心肌收缩力及延长心脏乳头肌动作电位和单个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50%水平的时程(APDso)和90%水平的时程(APD90)的作用,是独立于瞬时外向钾电流(Ito)。5.SPD剂量依赖性的增加大鼠左心室肌细胞的L型钙电流(Ica)。SPD 10μM和100μM剂量依赖性的增加大鼠左心室肌细胞的L型钙电流(Ica)(P<0.05),表明SPD增加大鼠心肌收缩力及延长动作电位的作用由L型钙通道所介导。6.正常大鼠左心室肌细胞存在多巴胺D1和D2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法(RT-PCR)和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分析显示,大鼠左心室肌细胞存在多巴胺D1和D2受体,是SPD增加大鼠心脏收缩力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结论:左旋千金藤啶碱(SPD)剂量依赖性地增加大鼠离体心脏收缩功能,此作用是通过心脏多巴胺D1受体(高浓度SPD还通过β肾上腺素受体)和L型钙通道所介导,引起心肌细胞L型钙电流的促进所致。与α1受体、H1受体及瞬时外向钾电流无关。显示左旋千金藤啶碱对心脏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
胡永艳[6]2011年在《多巴胺D5受体突变基因F173L在心脏过表达引起转基因小鼠扩张型心肌病》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多巴胺属于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其可通过与受体结合对肾脏水钠重吸收起到调节作用,进而发挥对血压调控的影响。在多巴胺受体的五个亚型中,D5受体的作用尤其引人注目。前期的研究发现与正常的人D5受体相比,人多巴胺D5受体突变基因F173L (D5F173L)能够使CHO细胞的02-产量显着增加,且其失去刺激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的能力,而D5S390G使CHO细胞的02产量明显减少,刺激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明显增加,即D5F173L使功能减弱的D5受体,D5S390G是功能增强的D5受体;D5受体基因敲除(D5(?)小鼠)小鼠血压明显升高,心脏重量增加、心肌肥厚;全身表达D5F173L(CMV-D5F173L)基因的转基因小鼠,与CMV-D5S390G和CMV-hD5WT相比,3月龄开始血压升高,4月龄开始左心室肥厚。所以我们建立心脏特异表达D5F173L/S390G/WT’的转基因小鼠,并初步利用心脏特异表达的D5F173L转基因动物模型来研究多巴胺D5受体在心脏肥大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心脏特异启动子α-MHC构建转基因表达载体,显微注射法建立心脏特异表达的人多巴胺D5F173L/S390G/WT (a-MHC-D5F 173L/S390G/WT)转基因小鼠,PCR鉴定转基因小鼠的基因型,Western blot检测多巴胺D5受体在小鼠心脏组织中的表达。对3月龄α-MHC-D5F173L转基因小鼠及其野生对照,利用智能无创血压仪测量小鼠的血压,心动超声仪检测转小鼠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光学显微镜检查小鼠心脏的病理改变。结果建立了α-MHC-D5F173L/S390G/WT转基因小鼠。在3月龄,与野生型小鼠比较,a-MHC-D5F173L转基因小鼠血压无显着升高,α-MHC-D5F173L转基因小鼠心脏收缩期和舒张期左室内径均增加[(3.26±0.42)比(2.58±0.23)mm,(4.28±0.39)比(3.86±0.25)mm,P<0.05],收缩期和舒张器容积增大[(44.97±14.54)比(24.66±5.34)μL,(83.99±18.42)比(64.83±9.90)gL,P<0.05],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减少[(48.01±8.73)%比(62.18±4.84)%,(24.23±5.15)%比(33.15±3.52)%,P<0.05]。病理学观察显示,α-MHC-D5F173L转基因小鼠心腔明显大于野生型,心室壁明显变薄,心肌细胞不均匀肥大,心肌间质纤维增多。结论α-MHC-D5F173L转基因小鼠的血压正常,左心室内径增大,左心室容积增加,心功能下降,心肌细胞不均匀增大,心肌纤维增多。其表型与人扩张型心肌病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该转基因动物可用于进一步了解多巴胺D5受体基因在心脏中的功能,研究血压与心脏代偿的关系,以及多巴胺受体对心脏的调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张艳荣[7]2008年在《多巴胺D5受体转基因小鼠的建立及其生理学研究》文中提出多巴胺属于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是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前体。但是,研究发现其通过外周多巴胺系统对机体的血压、水钠代谢平衡等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多巴胺D5受体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我们利用显微注射的技术构建了转人多巴胺D5突变基因D5F173L和D5S390G及正常人D5基因hD5WT小鼠。运用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鉴定转基因小鼠的基因型和该受体蛋白在肾脏的表达情况,使用智能无创血压测量仪测量转基因小鼠的血压值,并同时利用超声心动仪反映该转基因小鼠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本研究首先分别建立转人多巴胺D5突变基因D5F173L和D5S390G及正常人D5基因hD5WT小鼠。Western Blot结果表明,PCR方法鉴定基因型为阳性的转基因小鼠肾脏多巴胺受体蛋白表达高于同窝阴性对照鼠。叁月龄至六月龄D5F173L、D5S390G和hD5WT转基因小鼠和阴性对照小鼠的血压结果显示,各月龄D5F173L转基因小鼠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血压均明显高于hD5WT转基因小鼠及阴性对照小鼠(n=6,P<0.05),但同种转基因小鼠各月龄间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压没有明显变化。超声心动仪结果显示各月龄D5F173L转基因小鼠的舒张期与收缩期左心室内体积与左心室内径均明显小于多巴胺hD5WT转基因小鼠及阴性对照小鼠(n=6,P<0.05),而各月龄D5F173L转基因小鼠舒张期与收缩期左心室前后壁厚度及左心室重量则明显高于多巴胺hD5WT转基因小鼠及阴性对照小鼠(n=6,P<0.05)。此外D5F173L转基因小鼠舒张期与收缩期左室内体积与左室内径均随年龄的增长(四月龄至六月龄)呈现减小的趋势且与多巴胺hD5WT转基因小鼠及阴性对照小鼠比较具有显着差异(n=6,P<0.05),同时D5F173L转基因小鼠舒张期与收缩期左心室前后壁厚度随年龄的增长呈增加趋势且与多巴胺hD5WT转基因小鼠及阴性对照小鼠比较具有显着差异(n=6,P<0.05)。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多巴胺D5受体对于机体血压和心脏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但其作用的机理以及在其作用过程中血压和心脏结构与功能的相互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李佳[8]2012年在《电针内关、神门、合谷对心肌肥厚模型大鼠ERK通路影响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临床研究证实针灸能有效改善心肌肥厚患者的心功能,实验研究从针刺对缺血心肌功能的调整、心肌细胞结构及血管活性物质的改变、能量代谢障碍的调节、氧自由基生成的减少、抗心肌缺血的中枢神经机制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普遍认为针刺能够积极有效保护心肌细胞。但未见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研究电针不同经脉(穴)治疗心肌肥厚的相关报道。本实验试图从与心相关的内关穴及与心无直接联系但处于同一解剖水平段的神门、合谷穴对心肌肥大损伤调整作用予以对比研究。目的:本课题拟在中医针灸“胸胁内关谋”临床经验的指导下,借鉴针灸治未病的学术特点,从细胞、分子水平研究针刺对心肌肥厚模型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结构、心电活动、神经内分泌系统CA类神经递质以及AngⅡ和ET、ERK信号通路的调节机制,并比较心经、心包经、大肠经上处于同一解剖水平段的神门、内关、合谷叁组穴位间的疗效,为经脉(穴)-脏腑相关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叁月龄清洁级雌性SD大鼠105只,体重171±4.2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正常组,模型组,神门组,内关组,合谷组,抑制剂组,内关+抑制剂组,每组15只。采用经典的皮下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制备大鼠左心室心肌肥厚模型,电针内关、神门、合谷穴进行比较。针刺操作方法:造模同时分别针刺大鼠双侧上述3穴,大鼠穿自制鼠衣,用Φ0.30mm×15mm毫针直刺穿皮达筋间,捻转1min后,接HANS-200型电针治疗仪,左右各接一电极,连续波,频率2Hz,强度1mA,通电治疗20min,14d。抑制剂PD98059以0.3mg/kg/d的剂量腹腔注射进行干预。所有大鼠实验结束后称取体重,待心电图观察结束后取材:心内采血取血浆,然后摘取心脏分离左心室称重,计算心肌肥厚指数。取左心室游离壁中部心室肌,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病理结构;HPLC检测血浆中儿茶酚胺类递质及代谢产物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心肌组织Ang Ⅱ、ET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左心室ERK1/2、p-ERK蛋白的表达,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针刺对大鼠心肌组织病理结构的影响:正常大鼠心肌纤维排列整齐,毛细血管丰富,内皮细胞未见水肿;心肌细胞形态完整,细胞核电子密度均匀,核仁完整,细胞凋亡较少见;肌丝及肌小节结构清晰可见,线粒体丰富,结构完好,胞质内细胞器结构清晰可见,未见水肿及空泡变。造模后,大鼠心肌细胞光学显微镜下主要表现为以下叁个方面: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心肌间质增生,心肌间质纤维化;透射电镜下主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线粒体肿胀、细胞凋亡增多、内皮细胞间质增生、肌浆网扩张、收缩带收缩不同步、闰盘变形。其余5组大鼠在上述六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针刺对大鼠心电图的影响:实验观察到,大鼠造模后心电图ST段,R-R间期于造模14d后明显升高,而心率明显降低,与正常组比较,有极显着性差异(ST段,R-R间期,P<0.05;心率,P<0.01);抑制剂干预及电针治疗后,大鼠心率、心电图ST段及R-R间期趋于正常,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3.针刺对大鼠心肌肥厚指数的影响:大鼠造模后心脏质量明显增加,与正常组相比,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其余各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大鼠全心质量指数和左心室质量指数于造模14d后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抑制剂干预及电针治疗后,大鼠全心质量指数和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叁组穴位相比尤以合谷显着(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4.针刺对大鼠血浆中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大鼠血浆中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NE.E.DA;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及代谢产物(NHPG、HVA、DOPAC;3-甲氧基-4-羟基苯乙二醇、高香草酸、3,4-二羟基苯乙酸)含量于造模14d后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抑制剂干预及电针治疗后,大鼠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5.针刺对大鼠心肌组织中Ang Ⅱ和ET的影响:大鼠心肌组织中AngⅡ和ET含量于造模14d后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抑制剂干预及电针治疗后,大鼠心肌组织AngⅡ和ET含量减少,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6.针刺对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中ERK1/2、p-ERK的影响: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ERK1/2、p-ERK蛋白的表达高于造模14d后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抑制剂干预及电针治疗后,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ERK1/2、p-ERK表达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对比心肌肥厚指数发现,内关、神门与合谷叁组穴位对心肌保护作用有差异,合谷穴作用明显,在其余指标中有优于内关和神门的趋势,说明合谷在心肌肥厚中发挥了对心脏较好的保护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2.针刺对心肌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为经脉(穴)-脏腑相关提供了实验依据,同时发现合谷也有较好的疗效,为临床选穴提供了实验依据。3.电针通过神经内分泌因子调节ERK信号通路,实现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促进心肌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的恢复、改善心电活动。
叶绪英[9]2007年在《葛根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AT1 mRNA和ACE2 mRNA表达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葛根素可以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明显降低血压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但是葛根素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的作用,尚未见文献报道。我们拟利用RT-PCR技术研究葛根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脏、主动脉、肾脏等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mRNA和AT1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12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成四组:空白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维拉帕米组(6mg/(kg.d)),低剂量葛根素组(100mg/(kg.d))及高剂量葛根素组(200mg/(kg.d)),每组六只,采用腹腔注射,给药叁周后,取心脏、主动脉、肾脏组织,提取RNA。采用RT-PCR技术检测AT1 mRNA和ACE2 mRNA的水平,ACE2与AT1 mRNA相对表达强度以其平均光密度值与β-actin平均光密度值的比值表示。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法,ACE2与AT1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用线性回归分析法确定。数据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ACE2 mRNA的表达:由于ACE2在主动脉中的表达量较少,只有少量样本扩出来,故主脉中的ACE2表达情况未纳入统计。在心脏中,低剂量葛根素组与对照组相比,ACE2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高剂量葛根素组、维拉帕米组、对照组叁者间,ACE2的表达没有明显差异。在肾脏中,高剂量葛根素组与对照组相比,ACE2 mRNA的表达量明显增多,P<0.05,与低剂量葛根素组相比也有显着增多,P<0.05。其它各组间无显着差异。2.AT1 mRNA的表达:在心脏中,低剂量葛根素组与对照组相比,AT1 mRNA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其余组间没有差异。在肾脏中,高剂量葛根素组与对照组相比,AT1 mRNA的表达量明显增多,P<0.05,其余各组间均无差异。在主动脉各组间,AT1表达无明显差异。3.AT1 mRNA与ACE2 mRNA表达水平的关系:回归系数有高度统计意义,P<0.0005,相关系数R=0.56,斜率为0.758,说明二者呈正直线相关。结论:1、剂量不同时葛根素作用的靶器官不同,低剂量时的靶器官主要是心脏,而高剂量时的靶器官主要是肾脏。2、低剂量时,葛根素可降低心脏中AT1 mRNA表达水平,这可能是其参与抑制心肌肥厚、减少心肌梗死面积的机制之一。3、葛根素对ACE2 mRNA与AT1 mRNA的表达影响呈同向变化,提示AT1受体可能对ACE2的表达具有正反馈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
[1]. 大鼠心脏多巴胺D_1受体与心肌肥厚的关系[C]. 高嵩丹, 支建明, 赵荣瑞. 中国微循环学会第五届中国微循环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 2004
[2]. 大鼠心脏多巴胺D_1受体与心肌肥厚的关系[D]. 高嵩丹. 山西医科大学. 2004
[3]. 多巴胺受体蛋白在大鼠心肌肥厚时的表达变化[J]. 李弘, 徐长庆, 孙轶华, 时飒, 赵雅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6
[4]. 多巴胺D5受体突变基因F173L在盐敏感性高血压及心肌病中的发病机理[D]. 王文洁.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3
[5]. 左旋千金藤啶碱对大鼠离体心脏收缩功能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D]. 周淑媛.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0
[6]. 多巴胺D5受体突变基因F173L在心脏过表达引起转基因小鼠扩张型心肌病[D]. 胡永艳.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1
[7]. 多巴胺D5受体转基因小鼠的建立及其生理学研究[D]. 张艳荣.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8
[8]. 电针内关、神门、合谷对心肌肥厚模型大鼠ERK通路影响的比较研究[D]. 李佳.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2
[9]. 葛根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AT1 mRNA和ACE2 mRNA表达的影响[D]. 叶绪英. 汕头大学. 2007
标签:心血管系统疾病论文; 多巴胺论文; 多巴胺受体论文; 左心室肥大论文; 心肌损伤论文; 心肌论文; 高血压论文; 葛根论文; 动作电位论文; 健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