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锋降水论文_徐亚钦,吴松涛,杨旺文,刘学华,黄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梅雨锋降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梅雨,暴雨,低空,急流,斜压,喇叭口,天气。

梅雨锋降水论文文献综述

徐亚钦,吴松涛,杨旺文,刘学华,黄艳[1](2019)在《浙江省梅雨锋强降水的锋生及环流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浙中西(浙江省中部和西部)梅雨锋强降水的锋生及环流特征,以2016年6月15日一次典型梅雨为代表,采用ERA-INTERIM(0.25°×0.25°)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云顶亮温和雷达资料,运用风场分解、合成分析等方法对锋生与强降水的对应关系及环流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典型梅雨处于有利的天气尺度背景下,强降水区与中低层锋生区有较好对应。锋区维持时,强降水区伴随中层倾斜锋生和形变锋生;锋区南压时,强降水区伴随中层倾斜锋生和低层水平锋生。低层梅雨锋北侧为超地转偏西气流,南侧为非地转东南气流,它们分别影响了北侧非平衡偏北气流和南侧平衡西南气流的发展,从而影响锋生系统。在锋区存在低层地转偏差辐合、高层辐散的上升运动,形成次级环流上升支,锋后反之。此外,锋前低空纬向风为次地转,而锋后低空纬向风为超地转,高空纬向风为次地转,这进一步促进了次级环流的发展。合成场中,在200 hPa西风槽槽后及槽前分别存在西北气流和西南气流显着增强区;在700 hPa浙北(浙江北部)地区存在东北气流显着增强区。合成锋生各分解项的水平及垂直分布与典型个例较类似。低层锋生主要由散度项贡献,形变项次之,倾斜项则起负作用;中层锋生主要由倾斜项贡献,形变项次之;高层锋消主要由倾斜项贡献。(本文来源于《大气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周静,郑永骏,苗春生,罗亚丽[2](2017)在《梅雨锋强降水与低空急流日变化的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地面加密自动站逐小时观测资料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1年6月江淮流域的5次强降水过程和西南低空急流的日变化特征。发现强降水的日变化与西南低空急流的日变化一致:02—08时增强,14时减弱。这主要是由于夜间边界层内的惯性振荡,导致西南低空急流增强从而使得梅雨锋水汽通量辐合增强,降水增强;而白天由于边界层混合摩擦力增大,致使西南低空急流减弱或消失,降水减弱。WRF数值模拟试验不仅重现了观测的日变化特征,而且证实了江淮暴雨和西南低空急流的日变化主要是由非地转风的日变化造成:白天边界层混合强,风为次地转;而夜间边界层混合消失,气压梯度力和科氏力平衡的惯性振荡使得风为超地转。(本文来源于《热带气象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魏葳,蒋丽,陈晓伟,蔡磊,唐娟[3](2017)在《2015年皖江最强梅雨锋短时强降水过程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自动站、FY-2E卫星、多普勒雷达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5年7月23日皖江地区一次最强梅雨锋大暴雨过程成因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此次过程中短时强降水中尺度特征。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是一次典型的梅雨锋对流性暴雨,贝加尔湖宽广的高空槽及副高和大陆高压的稳定维持是引发大暴雨过程的大尺度背景条件。高空槽、西南涡、地面β中尺度气旋的维持和加强为大暴雨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和水汽条件。(2)此次暴雨过程低层辐合明显、高层辐散显着、中层上升运动强盛,非常有利于低层中尺度涡旋的发生发展。(3)短时强降水发生于边界层辐合由弱变强且趋于最强的时段内,超低空风速的显着增大对暴雨有着重要作用,边界层的垂直风切变和700 h Pa的干侵入增强了层结的不稳定性。强降水发生时低层锋生明显加强,锋生函数最强中心的位置与大暴雨区基本一致。(4)短时强降水发生于α尺度对流云团团状中心和皖江西部特殊喇叭口地形处,且位于地面β中尺度气旋右侧南风气流中。(5)强度弱、底部低、平均切变值小的中γ尺度气旋使低质心、移动缓慢的对流风暴更具组织性,持续时间明显增加,更易产生短时强降水。(本文来源于《暴雨灾害》期刊2017年01期)

杜小玲,吴磊,杨秀庄,卢璐,魏涛[4](2016)在《梅雨锋西段持续性暴雨的环境场特征及贵阳极端降水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多种资料分析了2014年7月13—17日贵州持续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环境场特征及贵阳极端降水成因,并以多个时次不同要素资料进行合成分析,构建此次梅雨锋西段持续性暴雨的天气学模型。结果表明:(1)此次贵州持续性暴雨发生在单阻型梅雨稳定的背景下,当地持续3~4 d的强降水由中低层低涡切变、低空急流及地面静止锋(梅雨锋)共同作用造成。(2)梅雨锋雨带的建立、维持及移动造成贵州不同区域出现强降水。此次过程梅雨锋雨带对贵州的影响分四个阶段,其中,第叁阶段梅雨锋西段缓慢南压过程中多个β中尺度云团更替、合并及缓慢移动造成贵阳及周边部分县市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3)中低纬度系统相互作用使水汽输送异常偏强。7月16日白天当年第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进入我国南海海面后促使副热带高压西侧向北输送的水汽加强,该水汽与来自孟加拉湾的强盛西南暖湿气流在贵州上空汇合、加强,形成异常偏强的水汽通量及水汽辐合中心,这可能是贵阳极端降水发生的重要原因。(4)相比2010—2014年5—9月贵阳发生的另外4场大暴雨过程,该过程更长的降水持续时间可能是贵阳极端降水发生的另一重要原因。(5)贵阳强降水期间,强降水的雷达回波表现为层状云-积云混合降水回波,并具有低质心暖云降水特征,同时径向速度图上可见强劲西南急流及中尺度气旋性辐合。(本文来源于《暴雨灾害》期刊2016年05期)

鹿翔,王春明,陈浩伟[5](2016)在《云凝结核浓度对一次梅雨锋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WRF模式(V3.6),采用WDM6双参数微物理方案对2012年7月2~3日江淮地区的一次持续性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不同初始云凝结核(CCN)浓度背景下的地面累积降水量和云中微物理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初始CCN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降水的微物理过程,进而影响降水量;当背景CCN浓度增加时,在降水前期引起云滴半径减小,云滴转化效率变低,抑制暖云降水,后期冷云过程得到加强,大量冰相粒子生成,最终导致降水增加。(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2期)

张小玲,余蓉,杜牧云[6](2014)在《梅雨锋上短时强降水系统的发展模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10、2011年5~7月我国东部地区梅雨锋盛行期的58次强降水个例,对产生短时强降水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回波演变模态及其系统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本文中短时强降水特指小时降水超过30 mm。结果表明,与梅雨锋相伴的短时强降水系统回波演变模态主要为纬向型、经向型、转向型和合并型四类。纬向型、经向型和70%的转向型发展模态中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呈线状,合并型则主要为卵状。纬向型、转向型和合并型MCS以后向传播为主,但它们的生命史、移速和产生强降水持续时间有很大差别:纬向型生命史最长,强降水持续时间比转向型短;叁类发展模态中转向型移速最快,生命史较纬向型短,但强降水持续时间最长;合并型移动最慢,生命史最短,强降水持续时间也最短。经向型MCS前向传播为主,移动最快,系统持续史短,约为纬向型的一半,30 mm h-1、50 mm h-1以上强降水持续时间约为转向型的1/3和1/5。纬向型MCS可向东或向南移动,经向型MCS通常向东或向西运动,合并型MCS可往任意方向移动,并且只有该发展模态中MCS会向北运动。虽然转向型MCS带来的短时强降水(尤其50 mm h-1以上)持续时间最长,经向型和合并型MCS产生短时强降水持续时间短,但四类发展模态中MCS的回波强度和回波高度的统计特征无明显区别。推测强降水持续时间可能与MCS的传播关系更加密切:经向型和合并型MCS前向传播占很大比重,生命史和产生的强降水更短;转向型和纬向型MCS的后向传播比重大,尤其转向型中不存在前向传播,对应短时强降水持续时间最长。(本文来源于《大气科学》期刊2014年04期)

王勇,丁治英,陈明诚[7](2013)在《一次梅雨锋降水雨带演变动力学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3.1数值模拟结果、FNL再分析资料以及实况降水资料对一次梅雨锋暴雨其雨带演变特征进行天气动力学分析。借鉴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技术,揭示对此次降水过程雨带分布具有重要影响的低层风场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结合垂直涡度倾向变化方程,对雨带上中尺度涡旋演变机制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①雨带的演变与低空急流的形成、发展有关,雨带在此次降水阶段后期沿着新生成的低空急流不断向东移动、发展。②对流层中低层涡度平流项、垂直输送项演变过程对于雨团移动具有指示作用。③低空风垂直切变加强以后,涡度方程中扭转项对局地涡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期刊2013年09期)

高守亭,梁生俊,邓涤菲,林青[8](2012)在《斜压Ertel-Rossby不变量在梅雨锋降水过程中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绝热无摩擦下,位涡(PV)的守恒性、不可渗透性和可反演性使之非常广泛地应用在中高纬度天气学诊断分析中,但由于其本身不包含力管项,无法描述强烈天气的快速流形等局限性,因此分析了Zdunkowski and Bott(2003)提出的斜压Ertrl-Rossby不变量(ERI),结果表明,绝热无摩擦条件下的ERI在其表达式中就已经明确地包含了螺旋度和PV的表达式,同时也涵盖了斜压大气中的力管项效应,可以描述快速流形的天气系统,具有PV所不能取代的优点,这使得它具有非常广泛的潜在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还利用ERI诊断了2003年7月3~6日的一次梅雨降水过程,结果表明,ERI完整地刻画了这次降水带南移及降水强度变化的特点,随着24h累积降水带的移动,ERI低值区也随之移动,二者吻合非常好。和PV相比,ERI对降水落区及强度变化的诊断能力更强。(本文来源于《气候与环境研究》期刊2012年04期)

王叶红,赖安伟,赵玉春[9](2012)在《降水资料同化在梅雨锋特大暴雨个例模拟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暴雨数值预报模式AREM,以2009年6月29日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次梅雨锋特大暴雨过程为例,以NCEP预报场为背景场,首先开展了不同化任何资料(无同化试验)以及分别利用GRAPES-3DVAR同化系统和局地分析预报系统(LAPS)同化地面、探空资料的3组数值试验,然后进一步开展了降水资料一维变分同化方法在GRAPES-3DVAR同化系统及LAPS系统中二次同化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GRAPES-3DVAR系统同化地面、探空资料的数值试验,其降水预报效果不如无同化试验结果;而采用LAPS资料同化系统同化地面、探空资料的数值试验,其降水预报效果优于无同化试验结果,即就本个例而言,GRAPES-3DVAR同化系统对背景场的修正为负效果,LAPS同化系统对背景场的修正为正效果。(2)降水资料1DVAR方法在GRAPES-3DVAR同化系统中的应用,对物理量场有重要影响,使雨带上空变得更暖更湿,天气系统的配置更利于降水发生,中尺度系统的演变更有利于模拟出与实况更加接近的雨带位置、强度、中尺度结构特征,因而极大地改善了降水模拟效果,其模拟的1、6、24h累积降水量位置、强度、中尺度结构特征都有较明显改善。(3)降水资料1DVAR方法在LAPS系统中的应用同样改善了降水预报效果,使雨带落区位置更加接近实况。(本文来源于《气象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王叶红,赖安伟,赵玉春[10](2010)在《降水资料同化在梅雨锋特大暴雨个例模拟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暴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AREM和GRAPES-3DVAR同化系统及LAPS(Local Analysis Prediction System)资料同化系统,以2009年6月29日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次梅雨锋特大暴雨过程为例,首先开展了不同资料同化系统数值试验研究,然后重点开展了降水资料一维变分同化方法在GRAPES-3DVAR同化系统中集成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GRAPES-3DVAR系统同化探空资料的数值试验,其降水预报效果不如不同化任何资料的数值试验结果,而采用LAPS资料同化系统同化探空资料的数值试验,其降水预报效果优于不同化任何资料的数值试验结果。也即,对本个例而言,GRAPES-3DVAR同化系统对背景场的修正为负效果,LAPS同化系统对背景场的修正为正效果;2)降水资料1DVAR方法在GRAPES-3DVAR同化系统中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降水模拟效果,其模拟的1h、6h、24h累积降水量位置、强度、中尺度结构特征都有较明显改善;3)降水资料同化对物理量场有重要影响,使雨带上空变得更暖更湿,天气系统的配置更利于降水发生,中尺度系统的演变更有利于模拟出与实况更加接近的雨带位置、强度、中尺度结构特征。(本文来源于《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期刊2010-10-21)

梅雨锋降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地面加密自动站逐小时观测资料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1年6月江淮流域的5次强降水过程和西南低空急流的日变化特征。发现强降水的日变化与西南低空急流的日变化一致:02—08时增强,14时减弱。这主要是由于夜间边界层内的惯性振荡,导致西南低空急流增强从而使得梅雨锋水汽通量辐合增强,降水增强;而白天由于边界层混合摩擦力增大,致使西南低空急流减弱或消失,降水减弱。WRF数值模拟试验不仅重现了观测的日变化特征,而且证实了江淮暴雨和西南低空急流的日变化主要是由非地转风的日变化造成:白天边界层混合强,风为次地转;而夜间边界层混合消失,气压梯度力和科氏力平衡的惯性振荡使得风为超地转。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梅雨锋降水论文参考文献

[1].徐亚钦,吴松涛,杨旺文,刘学华,黄艳.浙江省梅雨锋强降水的锋生及环流特征分析[J].大气科学.2019

[2].周静,郑永骏,苗春生,罗亚丽.梅雨锋强降水与低空急流日变化的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J].热带气象学报.2017

[3].魏葳,蒋丽,陈晓伟,蔡磊,唐娟.2015年皖江最强梅雨锋短时强降水过程成因分析[J].暴雨灾害.2017

[4].杜小玲,吴磊,杨秀庄,卢璐,魏涛.梅雨锋西段持续性暴雨的环境场特征及贵阳极端降水成因[J].暴雨灾害.2016

[5].鹿翔,王春明,陈浩伟.云凝结核浓度对一次梅雨锋降水影响的数值模拟[J].安徽农业科学.2016

[6].张小玲,余蓉,杜牧云.梅雨锋上短时强降水系统的发展模态[J].大气科学.2014

[7].王勇,丁治英,陈明诚.一次梅雨锋降水雨带演变动力学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2013

[8].高守亭,梁生俊,邓涤菲,林青.斜压Ertel-Rossby不变量在梅雨锋降水过程中的研究与应用[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2

[9].王叶红,赖安伟,赵玉春.降水资料同化在梅雨锋特大暴雨个例模拟中的应用研究[J].气象学报.2012

[10].王叶红,赖安伟,赵玉春.降水资料同化在梅雨锋特大暴雨个例模拟中的应用研究[C].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2010

论文知识图

2007年6~8月27·5~32·5°N平均的500...2003年7月10日08时沿115°E和9日20时...2007年6~8月(a)华北、(b)淮河、(c)长...10 2008 年 7 月 22 日 03:00 (a)、0...梅雨锋不同发展阶段对流层中低层与潜...干侵入气流的叁维示意图(a)以及2003年6...

标签:;  ;  ;  ;  ;  ;  ;  

梅雨锋降水论文_徐亚钦,吴松涛,杨旺文,刘学华,黄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