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稳定性论文_蒋浩,陈开圣

导读:本文包含了循环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干湿,机组,稳定性,进尺,强度,萘酚,路堤。

循环稳定性论文文献综述

蒋浩,陈开圣[1](2019)在《干湿循环下红黏土路堤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红黏土边坡破坏面形状并非圆弧面、参数选取不合理、对雨水入渗考虑不够充分是当前红黏土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导致传统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不太可靠。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提出了干湿循环下红黏土路堤边坡的稳定分析方法,并进行了工程算例验证。结果显示,干湿循环和红黏土边坡损坏特征有关。土体强度、水压等物理指标的下降均导致稳定性降低。建议将边坡分为叁层,裂缝较多层、裂缝一般层、裂缝较少层来进行稳定性分析,各个范围层采用不同强度指标。提出了基于复合滑动面(折线-圆弧)红黏土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并进行了工程算例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刘继庆[2](2019)在《矿山厌氧循环泵泵机组运行水稳定性能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方法的厌氧循环泵泵机组运行水稳定性能达不到实际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矿山厌氧循环泵泵机组运行水稳定性能优化。采用马尔科夫方法设定厌氧循环泵泵机组振动信号参数,在统一压力脉动和振动噪声之间的关系,实现矿山厌氧循环泵泵机组运行水稳定性能优化。在实验中,采用数值对比的方式,对比两种方法循环泵的水力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性能更好。(本文来源于《装备维修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安文旗,朱彤,潘登,管坚,于吉明[3](2019)在《烟气再循环对金属纤维表面燃烧器NO_x排放和燃烧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全预混金属纤维表面燃烧器和外部烟气再循环燃烧技术,在350 kW卧式燃气锅炉上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了负荷、过量空气系数和烟气再循环率对CO、NO_x排放和燃烧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荷变化对NO_x排放无明显影响;过量空气系数越大,NO_x排放越低,但系统热效率随之降低;不采用烟气再循环技术时,NO_x排放低于30 mg/m3时过量空气系数需大于1.73,此时系统热效率低于92.1%;如采用23%的烟气再循环率,实现上述相同NO_x排放水平仅需过量空气系数大于1.3,系统热效率比无烟气再循环时高1.3%;随着烟气再循环率的增大,火焰燃烧不稳定加剧.出现炉膛震动时的烟气再循环率极限值随着负荷的增大而逐渐提高.(本文来源于《燃烧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于佳静,陈东霞,王晖,张波[4](2019)在《干湿循环下花岗岩残积土抗剪强度及边坡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干湿循环对花岗岩残积土抗剪强度特性和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分析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的稳定性,改进了常规的单元试验方法.以整个花岗岩残积土边坡为试验对象进行干湿循环模拟,在每次循环后直接在边坡坡面上切取花岗岩残积土试样进行直剪试验.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一实际边坡进行了干湿循环的数值模拟,在每次循环模拟前对上一次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将等效塑性应变较大区域的土体强度进行适当折减,分析每次循环后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的应力应变、稳定性以及塑性变形.试验结果表明:花岗岩残积土的抗剪强度随干湿循环次数、循环幅度的增加而减小,其中黏聚力值衰减明显,内摩擦角的变化相对较小,在3~5次干湿循环后抗剪强度趋于稳定;通过数据分析得到干湿循环的黏聚力公式,进一步得到了干湿循环条件下花岗岩残积土的抗剪强度公式;干湿循环作用导致边坡稳定性降低,安全系数减小,且第一次干湿循环后安全系数的降幅最大.(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张永一川,章学来,徐笑锋,刘璐[5](2019)在《Na_2S_2O_3·5H_2O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循环稳定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Na_2S_2O_3·5H_2O存在的过冷度过大导致不结晶的问题,提高复合相变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并抑制相分离现象,以CaSO_4和1-萘酚(C_(10)H_8O)为成核剂;聚丙烯酸钠(PAAS)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增稠剂进行改良,通过步冷曲线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复合相变材料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加入质量分数为1%和5%的CaSO_4、0.5%和3%的C_(10)H_8O对Na_2S_2O_3·5H_2O有较好的成核作用。萘酚体系在加入增稠剂后降温冷却时不出现结晶现象。对于CaSO_4体系,增稠剂PAAS效果优于CMC,Na_2S_2O_3·5H_2O+1%CaSO_4+2%PAAS复合材料相变温度47.7℃,相变潜热为200.4J/g;Na_2S_2O_3·5H_2O+5%CaSO_4+2%PAAS复合材料相变温度48.2℃,相变潜热为213.4J/g;经过100次高低温循环后,1%CaSO_4的复合材料相变温度47.6℃,相变潜热为192.4J/g,相较循环前相变潜热降低了3.99%。5%CaSO_4的复合材料相变温度47.8℃,相变潜热211.2J/g,相比循环前下降1.03%。5%CaSO_4体系较优于1%CaSO_4体系,循环前后潜热值、相变温度变化不大,循环稳定性良好。(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9年07期)

穆巴拉克·木里提江[6](2019)在《碳酸盐的高温高压稳定性及碳循环问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碳酸盐是地球上丰富的材料,它在地球深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地幔中储存的碳总量相比,大气层、海洋和其它近地表储层中的碳总量可以忽略不计。了解碳在地幔中的储存方式及地点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热门课题。研究指出地球上大部分的碳以碳酸盐矿物的形式存在。因此,地幔中碳酸盐矿物的稳定性和结构变化研究对了解地球内部碳的存在方式以及深部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人们无法到达温度达到几千摄氏度,压力达到几百个压强的地球深部,可以选择通过金刚石压砧(DAC)实验来模拟地球内部不同深度的温度压力条件。本文采用金刚石压砧装置、拉曼光谱和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研究了BaCO_3的高压相变行为和结构稳定性,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观察了BaCO_3在高温条件下的相变过程。本文首先通过拉曼光谱利用四种不同的传压介质,分别为甲醇:乙醇(4:1)、硅油、氦气和氖气,研究了BaCO_3的高压相变行为。实验结果表明:BaCO_3在9.2~10.6 GPa发生斜方晶相(Pmcn)到六方晶相(P-31c)的相变,使用不同的传压介质获得的相变点不同。压力释放之后的CO_3~(2-)基团对称伸缩v_1模保留在BaCO_3六方晶相(P-31c),其余Ba~(2+)与CO_3~(2-)之间的晶格振动模和面内弯曲振动模v_4都回到了原来的斜方晶相(Pmcn)。通过对比不同传压介质得到的格林艾森数(γi),发现BaCO_3的斜方晶相比六方晶相更具有压缩性,并且压力对晶格振动的影响比对CO_3~(2-)基团内振动的影响大。其次通过同步辐射XRD技术进一步证明了BaCO_3在高压下发生的相变行为以及对应的晶体结构,即在10.5 GPa时BaCO_3发生从斜方晶系(Orthorhombic)结构到六方晶系(Hexagonal)结构的一级相变。在10.5 GPa时表征结果显示其结构转变为六方晶系结构,空间群为P-31c。通过拟合体积-压力曲线得到了BaCO_3的状态方程参数,其斜方晶相的为V_0=309.18?~3,K_0=58.5 GPa,K_0′=1.4,六方晶相的为V_0=131.75?~3,K_0=39.1 GPa,K_0′=4(fixed)。最后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在高温条件下分析并探讨了BaCO_3的高温相变行为。由差热分析可知,BaCO_3在808°C和955°C处存在两个吸热峰,分别对应斜方晶相到六方晶相和六方晶相到立方晶相的转变。本文通过研究BaCO_3矿物在高温及高压条件下的变化规律证明了文石型碳酸盐矿物在高温高压下的压缩性以及结构稳定性,并且对理解地球内部碳的存在形式及深部碳循环问题做出了贡献。(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9-06-30)

段长高,杨杰[7](2019)在《循环进尺对大断面浅埋隧道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托某高速公路大断面浅埋隧道工程,结合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从围岩竖向位移、隧道净空收敛、支护结构内力、围岩塑性区四个角度对该隧道叁台阶施工方法的合理循环进尺展开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循环进尺长度大于1. 5 m不满足该隧道开挖稳定的要求,从支护结构内力分布角度来看,循环进尺长度越小对支护结构内力分布越有利,因此,叁台阶法开挖该隧道时,循环进尺长度设置为1~1. 5 m能保证该隧道的开挖稳定。(本文来源于《公路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赖颖东[8](2019)在《垂直循环立体车库抗风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研究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中的垂直循环型抗风性能,通过分析在风力作用下立体车库的受力状况,对车库的抗风性能进行校核,特别是应对极端天气环境,如台风、短时大风等,验证其强度是否能保证,防止立体车库发生倾覆事故,保障车库的安全运行。笔者从自身实际工作出发,通过对垂直循环立体停车库抗风稳定性的研究,提出相应的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一些建议。(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9年17期)

程兴,潘小玲,杨雯,胡传琛,陆海鹏[9](2019)在《循环miRNAs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miR-21、miR-126、miR-155、miR-221、miR-222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筛查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脑卒中高危人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伴脑梗死患者35例、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患者41例、颈动脉稳定斑块患者28例,另选择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RT-qPCR)法检测miRNAs的表达水平并作比较。结果脑梗死组、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的miR-21、miR-155、miR-221、miR-222表达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不稳定斑块组miR-126的表达水平较稳定斑块组明显降低,脑梗死组的miR-126表达水平较不稳定斑块组也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脑梗死组中的miR-126表达水平与LDL-C、TC水平呈明显负相关。结论miR-21、miR-126、miR-155,miR-221、miR-222可能与斑块的增长、不稳定、破裂演变过程密切相关,有望作为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筛查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生物标志物。(本文来源于《浙江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朱佳佳[10](2019)在《抑制锂枝晶及改善锂负极循环稳定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为科技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动力,提高了世界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随着工业化扩张,广泛使用的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出现资源匮乏。因此找寻更加清洁、可再生且比能量高的新型能源成为目前各界的目标。随电动汽车产业逐步兴盛,市场对电池能量密度的需求越来越高,之前以石墨为阳级材料的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即使研究者们已经采取了很多策略来提升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包括电极材料或者电解液修饰,效果始终不尽人意。而锂金属由于其高理论比容量与低电位被认为是锂电池最为理想的负极材料。但锂金属电池的应用依然未能实现推广,原因在于两点:金属锂负极在循环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问题与循环过程中形成的死锂即锂枝晶刺穿隔膜导致电池短路甚至爆炸问题。因此如何在保证锂金属电池具有高库伦效率的情况下抑制电池循环充放电过程中的锂枝晶形成问题成为主要的研究热点。基于此研究思路,本文开展了两种实验设计和研究方向,获得结论如下:1.实验采用一种新型二元电解液即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1,3-二氧五环(1,3-DOL)用于抑制锂枝晶生长和稳定锂金属的性能。组装好的电池在恒电流下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用2.5 M LiFSI/1,3-DOL的电解液组装电池,分别在恒电流密度为1.0 mA cm-2与0.5m A cm-2下极化,测试得其短路时间分别为72.3 h与>190 h,电池库仑效率分别高达99.0%与99.5%。此方法可以有效抑制锂枝晶的生长且达到很高的库伦效率。2.实验制得一种凝胶聚合物电介质,将LiFSI与1,3-DOL在手套箱中按照体积比混合配置。测试结果显示3.5 M GELLiFSI-DOL凝胶聚合物电介质在电流密度为1.0 mA cm-2与0.5 mA cm-2时所测得短路时间为60.3 h与93 h,可以在电流密度为5 mA cm-2下稳定运行。测试表明在LiFSI电解质存在的环境下,溶剂1,3-DOL可能会发生开环聚合,这种溶剂聚合反应为之后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6-10)

循环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传统方法的厌氧循环泵泵机组运行水稳定性能达不到实际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矿山厌氧循环泵泵机组运行水稳定性能优化。采用马尔科夫方法设定厌氧循环泵泵机组振动信号参数,在统一压力脉动和振动噪声之间的关系,实现矿山厌氧循环泵泵机组运行水稳定性能优化。在实验中,采用数值对比的方式,对比两种方法循环泵的水力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性能更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循环稳定性论文参考文献

[1].蒋浩,陈开圣.干湿循环下红黏土路堤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刘继庆.矿山厌氧循环泵泵机组运行水稳定性能优化[J].装备维修技术.2019

[3].安文旗,朱彤,潘登,管坚,于吉明.烟气再循环对金属纤维表面燃烧器NO_x排放和燃烧稳定性的影响[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9

[4].于佳静,陈东霞,王晖,张波.干湿循环下花岗岩残积土抗剪强度及边坡稳定性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张永一川,章学来,徐笑锋,刘璐.Na_2S_2O_3·5H_2O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循环稳定性能[J].化工进展.2019

[6].穆巴拉克·木里提江.碳酸盐的高温高压稳定性及碳循环问题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9

[7].段长高,杨杰.循环进尺对大断面浅埋隧道稳定性的影响[J].公路工程.2019

[8].赖颖东.垂直循环立体车库抗风稳定性研究[J].科技资讯.2019

[9].程兴,潘小玲,杨雯,胡传琛,陆海鹏.循环miRNAs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临床意义[J].浙江医学.2019

[10].朱佳佳.抑制锂枝晶及改善锂负极循环稳定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纳米棒/GNS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未掺杂LiFePO4/C电极材料在1C电流下经...(a)样品10的PXRD;(b)催化叁轮后10’...的结构示意图不同Na+掺杂量Li3V2(PO4)循环吸附CO2反应的质量变化趋...

标签:;  ;  ;  ;  ;  ;  ;  

循环稳定性论文_蒋浩,陈开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