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废物处置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废物,放射性,危险废物,机制,核素,渗透性,水污染。
废物处置场论文文献综述
刘兴伟,钱铖,王旭宏,李亚军,杨球玉[1](2019)在《基于库室模型的近地表放射性废物处置场核素迁移不确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安全评价时空尺度大,涉及系统复杂,核素迁移计算不可避免地存在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的处理对安全评价结果至关重要。本文以某低中放固体废物处置场为例,使用Ecolego软件进行参数不确定性分析,计算处置场关闭后核素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过程以及对公众造成的影响。得到该实例模型主要受弥散度影响,其次为密度、分配系数,且核素浓度与这些参数呈负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2019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11)
白云雨,赵琦琳,沈秋莹,邢振勇,赵庆礼[2](2019)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渗滤液收集池容积的分析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分析了影响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渗滤液产生和消减的主要因素,基于"水量平衡法"建立了处置场渗滤液收集池容积计算的公式和方法,并进一步结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渗滤液收集池工程实例,对相应公式和方法的应用作出说明。(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8-30)
郝继锋[3](2019)在《煤化工危险废物处置场地下水污染控制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述内蒙古某煤化工园区危险废物处置场的概况,阐述地下水污染源头控制措施主要包括采取安全填埋场填埋、结晶盐暂存区作业方式,末端控制措施包括分区防渗设计及防渗施工质量控制、渗滤液收集导排及其相应处理,并设置地下水监控井以及膜间电学长期渗漏检测等以建立覆盖场地的地下水长期监控系统,制定防止地下水污染的应急预案。即须采取以减少渗滤液产生量为主的主动控制措施、以项目区防渗和渗漏污染物收集处理为主的被动控制措施和地下水污染监控与应急措施,才能有效避免或减轻煤化工危险废物对地下水环境的不良影响。(本文来源于《煤质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梁梅燕,肖军,方剑青,钱锐,倪士英[4](2019)在《浙江省中低放射性废物处置场补偿机制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当前国家对核电中低放射性废物的处置政策、国内外相应处置场选址补偿机制经验,研究了选址中除技术问题外应注意的内容,提出了在浙江省建设中低放射性废物处置场的补偿机制初步思路。(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期刊2019年01期)
肖威,赵楠,李博,李新均,王华伟[5](2018)在《某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围岩渗透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某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围岩为花岗岩。为了评价围岩的渗透性,首先对研究区岩体进行了均质区划分。在均质区内,开展了详细的节理几何测量工作,获取了节理各几何特征参数概率分布模型。然后基于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和二维节理网络水力学理论,采用Matlab程序编制了节理网络随机模拟和渗流计算程序,多次重复抽样得到了具有统计稳定性的研究区渗透张量特征值均值。为了使计算结果更符合工程实际,采用压水试验得到的渗透系数修正了渗透张量,更符合工程实际。(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10-12)
方剑青,陈彬,钱锐,廖彤,俞卫良[6](2018)在《可搬迁式中低放射性废物处置场概念论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放射性废物处置场的优缺点,得出了传统永久性中低放射性废物处置场的5个缺点,给出了可搬迁式中低放射性废物处置场设计的9个优点,提出了中低放射性废物处置场的可搬迁式设计的概念,并进行了可行性的论证。(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期刊2018年05期)
钱锐,方剑青,梁梅燕,廖彤,俞卫良[7](2018)在《浙江省中低放废物处置场选址探索及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浙江省核电中低放射性废物的不断产生和累积,迫切需要建设中低放射性废物处置场,结合当前国家对核电中低放射性废物处置政策、国内外相应处置场选址经验,研究了选址中除技术问题外应注意的内容,提出了浙江省建设中低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在补偿机制、公众沟通等方面的建议。(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期刊2018年05期)
郝继锋[8](2018)在《煤化工危险废物处置场渗滤液渗漏对地下水污染的预测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内蒙某危险废物处置填埋场为例,通过查明危险废物处置填埋场区水文地质条件以建立水文地质模型,采用数值法预测场区渗滤液泄露后污染物在含水层中的扩散、迁移途径和迁移距离。通过预测评价可知,危险废物处置填埋场渗滤液中污染物浓度高,非正常工况下发生泄漏后对下游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较为严重,建议采取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相结合的地下水防渗措施,建立覆盖场地的地下水长期监控系统,制定地下水污染应急预案,确保项目运行中煤化工危险废物不对地下水造成严重影响。(本文来源于《煤质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吴宏,董志强,王洪祖[9](2018)在《海南省低放固体废物处置场建设方案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了我国核电废物处置面临的挑战,介绍了海南省内各放射性废物产生单位,特别是海南核电的废物产生情况。通过对海南省低放固体废物处置场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结合废物源项统计与军民融合立项的趋势,提出了关于本项目建设原则、建设规模、场址选择、处置方式等方面的建设方案,并初步估算了项目总体投资。(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8年18期)
鞠菲[10](2018)在《锦州市典型危险废物处置场地下水基础环境调查与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水量稳定、水质好,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地下水污染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地下水水质恶化的现象,人为因素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减少污染源的数量、污染物的排放量和加强对地下水的保护是控制地下水污染的有效途径。按照国家环保部要求,通过污染源筛选以及对典型危险废物处置场周边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和监测,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数据,掌握了背景、常规、特征污染因子污染状况及污染物分布时空规律,来判断周边地下水是否受到污染和影响,为制定相应配套的污染控制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来源于《青海环境》期刊2018年01期)
废物处置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综合分析了影响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渗滤液产生和消减的主要因素,基于"水量平衡法"建立了处置场渗滤液收集池容积计算的公式和方法,并进一步结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渗滤液收集池工程实例,对相应公式和方法的应用作出说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废物处置场论文参考文献
[1].刘兴伟,钱铖,王旭宏,李亚军,杨球玉.基于库室模型的近地表放射性废物处置场核素迁移不确定性研究[C].2019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白云雨,赵琦琳,沈秋莹,邢振勇,赵庆礼.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渗滤液收集池容积的分析计算[C].《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3].郝继锋.煤化工危险废物处置场地下水污染控制措施研究[J].煤质技术.2019
[4].梁梅燕,肖军,方剑青,钱锐,倪士英.浙江省中低放射性废物处置场补偿机制初步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9
[5].肖威,赵楠,李博,李新均,王华伟.某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围岩渗透性研究[C].2018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6].方剑青,陈彬,钱锐,廖彤,俞卫良.可搬迁式中低放射性废物处置场概念论证[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8
[7].钱锐,方剑青,梁梅燕,廖彤,俞卫良.浙江省中低放废物处置场选址探索及建议[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8
[8].郝继锋.煤化工危险废物处置场渗滤液渗漏对地下水污染的预测评价[J].煤质技术.2018
[9].吴宏,董志强,王洪祖.海南省低放固体废物处置场建设方案探讨[J].科技视界.2018
[10].鞠菲.锦州市典型危险废物处置场地下水基础环境调查与评估[J].青海环境.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