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高级汉语精读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高级,汉语,对外汉语,教材,词汇,语料库,难度。
高级汉语精读课论文文献综述
叶诗玄[1](2017)在《高级对外汉语精读教材的选编原则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二语言教材的编写通常包括叁个层面:一是基于教育或教学一般规律提出的编写原则,这一层是几乎适用于各类教材编写的普遍性原则;二是基于第二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的学科性质、教学法等提出的编写原则,这一层是特定某一门语言教学所需遵循的普遍性原则;叁是结合特定学科的具体要求和不同课型而提出的原则,这一层面不仅适合一门外语教材的编写,更适合某一课型的教材编写。我们所说的选编原则,是结合了叁个层面的要求而提出的。(本文来源于《知识文库》期刊2017年11期)
黄桂英[2](2016)在《《高级汉语精读教程》课后练习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练习设计的好坏直接反应出一部教材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这近年来,国内针对对外汉语教材练习的研究并不少,但基本集中在考察汉语初中级的教材方面。然而,专门针对高级阶段教材的练习研究比较少,笔者认为在这方面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研究选取《高级汉语精读教程》第I,II册的课后练习为考察对象。从教材本身的角度出发,通过练习题量,题型,类型等方面的统计结果,分析并总结出此教材在练习编写上的特点及不足之处。其次,从学生对教材练习的需求出发,将HSK高级习题和教材类似的练习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教材练习形式是否跟高等汉语水平考试配合度。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希望对此教材和将来要出版的教材有一定的参考性。(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期刊2016-06-30)
胡慧娟[3](2016)在《《高级汉语精读教程》与《发展汉语》(高级综合)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对外汉语综合课的课型特点,综合课教材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起着指导性作用,教材编写就显得极其重要。本文运用计算语言学中的研究方法建立了两个教材语料库,即《高级汉语精读教程》教材语料库和《发展汉语》(高级综合)教材语料库。通过分析语料得出具体数据,从而对两套教材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来说主要从教材编排体例、教材课文的“题材”和“体裁”、教材的语言知识以及教材的难度四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这两本教材因编写理念和编写时间不同,两本教材各具特色。旨在通过本文研究,为对外汉语高级教材的编写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说明了选题的目的与意义,教材研究现状,选题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介绍了建设两个教材语料库的过程,以及对语料的分析和处理。第叁部分是教材编排体例方面的对比。两部教材在课文之前都安排了导入,但每一课的课文数、生词表的位置、练习编排位置和不同题型的排列等都有不同。第四部分是教材课文的对比。两套教材的体裁从大体上看均以实用的记叙文为主,从体裁种类上来看,《高级教程》虽然有副课文的补充,但还是比《发展汉语》稍少一点;题材上,《发展汉语》种类更多。第五部分对教材的语言知识进行了对比。语法方面,《发展汉语》针对词汇层面上的语法点讲解不如《高级教程》详尽,但是《发展汉语》注重系统性的语法知识教学,每册每课安排的语法项目数也相对均匀,并且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将语法点由易到难安排在课文中。修辞上,两部教材涉及的辞格不全,没有在练习中安排一定的修辞练习。第六部分是对两部教材难度的测定和比较。通过测定教材中一定数量的课文的平均百字句数、平均句长和每百字非常用词来确定课文难度系数,发现两套教材课文难度非常接近,而平均每百字非常用字《发展汉语》比《高级教程》要多,这也跟《发展汉语》对新词的吸收有关。(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曹莉[4](2015)在《浅析对外汉语高级班精读课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级阶段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阶段,其中精读课又是高级阶段的重要课程,承担着听说读写的教学功能。精读课教学包括词汇教学、课文教学、语用教学、修辞教学、文化知识教学、写作练习、课文练习以及教学总结等基本教学要素和环节。该文联系教学实际,重点阐述了该研究者在词汇教学、课文教学、文化教学方面的一些教学经验,期望能对对外汉语精读课教学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5年15期)
于逢春[5](2013)在《知行一体“疑”为魂——高级汉语精读教学管窥》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级汉语精读教学重在理解,精在质量,而本乎教材,层层设疑;联系实际,步步质疑;不愤不启,涓涓释疑;既是阅读理解使然,也是质量上乘必然。因此,设疑是理解的基础,质疑是互动的平台,释疑是精读的导航。只有叁者良性互动,精读教学才有理性可言,可理解的输入才能为可理解的输出提供有力支撑。(本文来源于《延边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黄发庆[6](2012)在《高级对外汉语精读教材文学作品选编原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90年代对外汉语界对于“文学作品是否应该进入教材”的激烈论争,现在学者们基本上都赞同文学作品进入高级对外汉语教材。本研究从教材编者的角度出发,考察了叁套具有代表性的高级对外汉语精读教材的文学作品选编情况,得出当今高级对外汉语精读教材中文学作品选编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没有统一的文学作品选编原则;课文难度控制不够理想;题材上小说和散文偏多;在语域的创新能力不足;趣味性差等。在此基础上,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从学习者的角度做了留学生对高级对外汉语精读教材中文学作品选编情况的问卷调查,在问卷中对精读教材中文学作品的课文长度、生词量、体裁和语域、主题、题材、时代、精读教材外观、练习趣味性、话题等方面进行调查与统计,并结合对叁套高级对外汉语精读教材在上述方面的统计结果,对照分析,提出高级对外汉语精读教材应该遵循以下选编原则:(1)可接受性原则;(2)文化性原则;(3)多样性原则;(4)当代性原则;(5)真实性原则;(6)互补性原则;(7)趣味性原则;(8)适度性原则。最后,笔者在运用上述原则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两条关于文学作品选编的延伸性建议,即从提高留学生对中国文学审美和鉴赏的角度来建立欣赏性作品库和从培养交际能力角度来建立跨文化主题阅读库。(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2-10-31)
林秀艳[7](2010)在《对外汉语高级精读课教学的语用观和反馈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级精读课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课程,其中学生对于语言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又为掌握的困难点。本文从该课程的基础性和综合性,词句的掌握和文化精髓的领悟入手,具体阐释了如何注重语体语境的语用观,灵活运用反馈机制,最终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林秀艳[8](2009)在《对外汉语高级精读课教学策略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精读课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课程之一,本文以高级精读课为关注点,同时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具体阐述了如何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本文来源于《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杨金余[9](2008)在《高级汉语精读教材语言难度测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引介国内外易读性研究相关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目前高级汉语精读教材编写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影响高级汉语教材语言难度的各种因素,提出了平均每百字丙级、丁级、超纲字,平均每百字丙级、丁级、超纲词,平均每百字固定词组,平均句长,平均每百字丙级以上语法项目数等五项重要的测定语言难度的变量。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叁部高级汉语精读教材进行了统计分析,结合HSK(高等)试卷和对教材使用者的问卷调查意见,初步探讨了高级汉语精读教材在汉字、词汇、句子和语法层面、综合难度系数等的适度区域,研究得出高级汉语精读教材语言难度的适度区域范围,分别为:平均每百字丙级、丁级、超纲字为3-7个;平均每百字丙级、丁级、超纲词数为10-20个;平均每百字固定词组数不超过2个;平均句长在20-40字之间;平均每百字丙级以上语法项目不超过2个;综合难度系数的适度区域为30-60。与此同时,根据各变量在综合难度中的权重比例,草创了一个可供教材编写者、教材使用者判断文本语言难度的计算公式。即把各个层面的变量数值乘以他们之间的比值,再相加,得出一篇文本的综合难度系数:Y=0.95X1+0.975(X2+X3)+X4 + X5,其中,Y=难度系数,X1=平均每百字丙级、丁级、超纲字数,X2=平均每百字丙级、丁级、超纲词数,X3=平均每百字固定词组数,X4=平均句长,X5=平均每百字丙级以上语法项目数。本文最后对研究的理论实践意义、存在的不足以及下一步的研究进行了论述。(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期刊2008-06-01)
焉德才[10](2000)在《论对外汉语高级阶段精读课词汇教学的原则和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四部分分别为引言和结语,第二、叁部分为论文主体。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高级汉语阶段词汇教学的重要性,指出词汇教学在高级汉语教学中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提高高级汉语精读课教学质量的基础,是语篇教学的前提。不搞好词汇教学,语篇教学势必困难重重。语音汉字教学、语义教学、语法教学、听说教学以及部分语篇教学的内容本来就应该是词汇教学的题中之意,词汇教学必须屏弃传统的静态式学院派的教学模式。 论文的第叁部分提出了高级汉语精读课词汇教学的四大原则和策略,并论述了其理论基础。这四大原则和策略是:偏误预治、有度放射、反复重现、重在运用。“偏误预治”是根据西方的对比分析、错误分析和中介语理论而提出来的,其作用在于抑制过度泛化、抑制母语的负迁移、减少语用失误、培养汉语语感等四方面;“有度放射”原则是基于克拉申(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而提出来的,其作用在于解密词汇关系、展现语言实际,并列举了十种放射类型;“反复重现”原则的目的是内化,它包括再认和回忆两种形式,前者主要作用于阅读,后者主要作用于表达,并列举了四种课堂词汇教学的重现方式;“重在运用”这一部分,文章强调了语言运用和语言交际性原则的重要性,并根据教学中交际技能操练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课堂交际技能操练的科学性并切实重视语篇教学的观点。(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0-12-01)
高级汉语精读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练习设计的好坏直接反应出一部教材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这近年来,国内针对对外汉语教材练习的研究并不少,但基本集中在考察汉语初中级的教材方面。然而,专门针对高级阶段教材的练习研究比较少,笔者认为在这方面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研究选取《高级汉语精读教程》第I,II册的课后练习为考察对象。从教材本身的角度出发,通过练习题量,题型,类型等方面的统计结果,分析并总结出此教材在练习编写上的特点及不足之处。其次,从学生对教材练习的需求出发,将HSK高级习题和教材类似的练习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教材练习形式是否跟高等汉语水平考试配合度。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希望对此教材和将来要出版的教材有一定的参考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级汉语精读课论文参考文献
[1].叶诗玄.高级对外汉语精读教材的选编原则初探[J].知识文库.2017
[2].黄桂英.《高级汉语精读教程》课后练习考察[D].中山大学.2016
[3].胡慧娟.《高级汉语精读教程》与《发展汉语》(高级综合)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4].曹莉.浅析对外汉语高级班精读课教学[J].科技资讯.2015
[5].于逢春.知行一体“疑”为魂——高级汉语精读教学管窥[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
[6].黄发庆.高级对外汉语精读教材文学作品选编原则研究[D].暨南大学.2012
[7].林秀艳.对外汉语高级精读课教学的语用观和反馈机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
[8].林秀艳.对外汉语高级精读课教学策略初探[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9].杨金余.高级汉语精读教材语言难度测定研究[D].北京大学.2008
[10].焉德才.论对外汉语高级阶段精读课词汇教学的原则和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