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协调决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供应链,风险,契约,外包,成本,条件,需求。
协调决策论文文献综述
范梦月[1](2019)在《企业薪酬协调决策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的人力成本不断增加,企业要想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中求得一线生机,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薪酬决策成为众多学者想要研究的问题。在薪酬决策时科学合理的协调企业与员工双方,在企业能承受的成本范围内找到一个使双方达成一致的最优解已成为学者不断探索的一个领域,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努力程度与企业的绩效。因此,本文依托于现实,通过对文献的梳理,总结企业在薪酬决策中的两难问题,以及现阶段我国薪酬决策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就如何进行更加合理薪酬决策提出相应的协调策略,从而使薪酬决策更符合员工和企业的心里,提高员工和企业的综合满意度,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本文以在薪酬决策时协调企业与员工为目标,从员工和企业两个维度考虑,根据对以往文献的梳理,总结出目前我国薪酬决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协调性不佳的问题,并根据员工与企业两方不同的利益诉求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如何解决企业在薪酬决策时缺乏协调性提出几点策略。本文依托于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首先通过对文献的梳理,总结出企业进行薪酬决策时的影响因素,根据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梳理出当前企业在薪酬决策时存在的两难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进行分析,在找出问题及分析原因后,对企业在薪酬决策时协调企业与员工提出一些策略性的建议。为解决供给侧改革强调生产效率的提升,注重供需关系的协调,从微观的角度,如何有效的激发企业与员工的积极性就变得非常迫切。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和发展理念,微观角度必须协调员工薪酬和企业收益,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所以企业进行科学的薪酬协调决策是必然的。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选题创新:本文根据当前国家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协调员工薪酬和企业收益,为企业薪酬决策提供策略;(2)成果创新:本文基于企业薪酬决策中的两难问题,将讨价还价策略、集体谈判策略运用到薪酬协调决策中并对其进行优化。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当前我国企业在进行薪酬决策时普遍面临两难的问题,且薪酬决策时参与主体单一,缺乏与员工的协调性;(2)集体谈判能够有效的缓解企业在薪酬决策时缺乏沟通的情况;讨价还价模型的建立为员工与企业在进行薪酬谈判时提供一种定量的方法;(3)在企业薪酬决策时,能够合理的协调企业与员工,对劳资双方达成一致的协议具有重要的意义。薪酬决策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活动,直接影响到员工对薪酬水平的感知,进而影响到员工的努力程度,从而影响企业的绩效。本文提出的几个协调决策策略,为企业在薪酬决策方式选择上提供更多的可能,从而解决企业薪酬决策时缺乏协调性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天津商业大学》期刊2019-05-01)
肖吉军,师亚玲,郑颖琦[2](2019)在《供需随机条件下制造企业在包装外包中的协调决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包装外包业务中,发包方在与承包方确定交易之前,需通过谈判议价与之达成合作关系。市场供应与需求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风险对企业的外包决策提出了挑战。鉴于企业在谈判议价过程中所获信息的非共享性,本文建立基于Bayesian博弈的谈判议价模型,并指出在双方达成合作意向时具有一个均衡价格。依设计的发包方与承包方在分散决策时的期望利润函数,利用Stackelberg博弈解得企业的最佳外包订货决策。以包装外包在集中决策时的最大化利润为优化目标,构建集额外收购与缺货惩罚于一体的协调契约。依据承包方的实际外包供给量,发包方可以采取额外收购或者缺货惩罚的措施,利用契约参数的调整来实现协调包装外包决策的目的。(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郑本荣,杨超,杨珺[3](2018)在《CSR投入对闭环供应链定价与协调决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供应链成员的社会责任(CSR)投入行为对闭环供应链决策的影响。考虑了闭环供应链中以下四种不同的CSR投入方式:(1)无CSR投入;(2)制造商投入CSR;(3)零售商投入CSR;(4)制造商和零售商同时投入CSR。通过对比不同模型的均衡决策和利润,发现制造商和零售商同时进行CSR投入的方式对闭环供应链决策成员和系统均最有利,而零售商投入CSR的方式优于制造商投入CSR方式。其次,以集中化决策模型的最优结果为基准,探讨了不同CSR投入方式下分散化闭环供应链系统的协调机制设计问题。结果表明:两部定价契约能有效实现CSR约束的闭环供应链的协调;且在制造商与零售商同时投入CSR决策情形,契约中制造商的议价能力最弱,零售商的议价能力最强。最后,通过算例分析了模型中关键参数对闭环供应链均衡决策与利润的影响,并进一步对闭环供应链协调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管理科学》期刊2018年10期)
张学龙,王军进,刘家国[4](2018)在《价格和服务双因素影响的供应链协调决策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单个制造商和存在竞争的两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结构模型为研究对象,建立价格和服务两个重要因素影响的市场需求函数,研究供应链协调决策模型。以销售价格、服务质量和制造商批发价格作为叁个决策变量,分析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两种情景的最优策略,研究收益共享、服务成本分担、收益共享成本分担等叁种不同契约的供应链协调问题,并使用数值仿真方法,分析了相关参数变化对系统协调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收益共享契约和成本分担契约需满足一定条件才能达到供应链协调,但其效果不一定实现帕累托最优;收益共享和成本分担契约可实现供应链协调,但收入共享系数需在合理区间取值;改进的收益共享成本分担契约能够避免共享系数的盲区,更加有效地达到供应链协调,保持供应链良好运行。(本文来源于《运筹与管理》期刊2018年09期)
王伟[5](2018)在《基于供需随机条件的OEM供应链协调决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OEM供应链或许由于供应与需求的不确定性而遭受一定的损失,需求的不确定主要是因为品牌公司不能正确判断商品的销量,不确定的供应主要是因为OEM供应单位的产能限制。就以上供应与需求的不确定性,在基于分散决策之上创建若干个OEM供应单位与单个品牌公司的相关博弈模型,计算出均衡生产订货批量。研究综合决策之上OEM供应链获得最大利润的前提,并以此为终极目标,利用利润共享的额外并购契约,品牌公司依靠并购OEM供应单位过剩的产品与共享外包产品的相关收益,能够协调OEM供应链,实现双方共赢。(本文来源于《长春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黄守军,杨俊[6](2018)在《基于CVaR风险度量的V2G备用合约优化与协调决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单一风险中性电网公司与单一风险规避电动汽车用户所组成的渠道结构,基于考虑V2G备用的备用交易及实践中普通存在的"保底收购,随行就市"合约价格机制,在CVaR风险度量准则下,构建了具有风险规避特性的电动汽车用户电量预留决策模型,先后考察并比较了分散和集成决策下电网公司与电动汽车用户的最优决策行为。研究发现:电动汽车用户的风险规避特性降低了渠道绩效水平,传统的"保底收购,随行就市"价格机制并不能很好地协调此类V2G备用渠道。在此基础上,利用"回购补贴+市场保护价+保证金"联合契约使得合作系统达到完美协调,且渠道双方的利润均得到Pareto改进。算例分析表明了上述提出模型与方法的基本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管理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肖吉军,师亚玲,郑颖琦[7](2018)在《风险厌恶下制造企业在服务外包中的协调决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服务外包过程中,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会产生订单误判的风险,供应的随机性则会造成缺货的风险.为了减少此类风险对服务外包产生的影响,构建基于CVaR风险度量准则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模型由一个风险厌恶的制造企业和一个风险中性的生产性服务企业组成,分析得出在分散决策时的均衡订货与定价决策,并构建了带有收益分享与缺货惩罚的协调契约.通过分析得出,均衡订货与定价决策可使制造企业的条件风险价值取得最小值,同时生产性服务企业的期望收益获得最大;制造企业的订货数量受到风险厌恶水平的影响,依据生产性服务企业的缺货数量收取罚金,并向其共享一部分收益,可以完成服务外包的协调,生产性服务企业的定价策略会制约协调契约的参数取值,而风险厌恶程度又影响定价策略的制定.(本文来源于《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期刊2018年09期)
任睿思,魏玲,祁建军[8](2018)在《叁支弱协调决策形式背景的规则获取》一文中研究指出规则获取是叁支概念分析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首先基于属性导出叁支概念格间的细于关系,定义了叁支弱协调的决策形式背景,并给出了基于属性导出叁支概念格叁支弱协调决策形式背景的规则获取方法。然后,研究了叁支规则与二支规则之间的关系。最后,定义了属性导出叁支概念的弱闭标记,并利用弱闭标记给出了叁支弱协调决策形式背景的规则获取方法,剔除了冗余规则从而简化规则。(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邵晓艳,李言,李丽红[9](2018)在《协调决策信息系统中不承诺决策的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叁支决策是对传统二支决策的推广,它是在原有的二支决策中增加了不承诺决策,为已知条件和最终决策之间增加了一个缓冲,避免了因信息不足时做出承诺型决策所应承担的风险。但是,不承诺决策的效果等同于拒绝决策。首先对形式背景中的离散型变量进行属性约简,进而提取出核心属性,然后利用提取到的核心属性构造决策树,再进一步根据生成的决策树进行规则的提取,最后根据对决策规则的可信度要求,选择最终的决策规则,实现不承诺决策的转化。经过实例验证,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张克勇,王卉赟,郭敏[10](2018)在《时变需求信用支付下供应链协调决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时变需求信用支付下,供应链系统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时的最优决策,进而讨论供应链的协调并数值仿真验证.以机会成本代替传统的沉没成本来衡量资金成本,并考虑陆续发货对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散决策下信用支付作用是融资手段;集中决策下信用支付作用不仅是融资手段,也利于供应链整体资金优化配置.通过不同情形下供应链的协调研究,提出了收益分配协调策略,更好的指导类似情景下企业做出最优决策.(本文来源于《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期刊2018年08期)
协调决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包装外包业务中,发包方在与承包方确定交易之前,需通过谈判议价与之达成合作关系。市场供应与需求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风险对企业的外包决策提出了挑战。鉴于企业在谈判议价过程中所获信息的非共享性,本文建立基于Bayesian博弈的谈判议价模型,并指出在双方达成合作意向时具有一个均衡价格。依设计的发包方与承包方在分散决策时的期望利润函数,利用Stackelberg博弈解得企业的最佳外包订货决策。以包装外包在集中决策时的最大化利润为优化目标,构建集额外收购与缺货惩罚于一体的协调契约。依据承包方的实际外包供给量,发包方可以采取额外收购或者缺货惩罚的措施,利用契约参数的调整来实现协调包装外包决策的目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协调决策论文参考文献
[1].范梦月.企业薪酬协调决策策略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9
[2].肖吉军,师亚玲,郑颖琦.供需随机条件下制造企业在包装外包中的协调决策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19
[3].郑本荣,杨超,杨珺.CSR投入对闭环供应链定价与协调决策的影响[J].中国管理科学.2018
[4].张学龙,王军进,刘家国.价格和服务双因素影响的供应链协调决策模型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8
[5].王伟.基于供需随机条件的OEM供应链协调决策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
[6].黄守军,杨俊.基于CVaR风险度量的V2G备用合约优化与协调决策[J].中国管理科学.2018
[7].肖吉军,师亚玲,郑颖琦.风险厌恶下制造企业在服务外包中的协调决策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8
[8].任睿思,魏玲,祁建军.叁支弱协调决策形式背景的规则获取[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18
[9].邵晓艳,李言,李丽红.协调决策信息系统中不承诺决策的转化[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10].张克勇,王卉赟,郭敏.时变需求信用支付下供应链协调决策[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