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驰[1]2004年在《烯唑醇对冷季型草坪草Poa pratensis L.生长发育、生理活性及抗性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利用新型植物生长延缓剂及杀菌剂烯唑醇(S3308)与尿素混合配制成试剂(5mg.L-1、8mg.L-1、10mg.L-1、15 mg.L-1、20 mg.L-1、25 mg.L-1)对草地早熟禾进行叶面喷施,以选择适应不同生长阶段的最适浓度。结果表明:返青期施用S3308试剂可延缓草坪草的生长、使叶片增厚、叶色加深、分蘖数增加、提高草坪密度,从而提高草坪质量及其观赏性,生理活性也得到相应的改善和提高。研究表明,25mg.L-1处理对草坪草叶长和草丛高度有明显的抑制效应;以20 mg.L-1处理的草坪草草色浓绿,生理活性最强;在对草坪草抗旱性的研究中,采用处理后将其置于光照培养箱中高温胁迫及自然条件下干旱胁迫等方法,测定其抗旱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处理组叶片含水量、脯氨酸含量、细胞质膜透性、水势的变化幅度都比对照组平缓,尤其20 mg.L-1、15 mg.L-的处理组与对照相比差异达显着;在自然干旱胁迫过程中,各组草坪草相对含水量呈下降趋势,但处理组相对含水量、束缚水含量、束缚水/自由水比值都显着高于对照。经扫描电镜观察,处理后气孔密度明显小于对照,并有效地缩小叶片气孔的开张度,使气孔阻力增加,水分蒸腾量减小,因此提高叶片含水量,增强草坪植株的抗旱能力。秋冬季节植株受到一定低温伤害,采用不同复配溶剂喷施草坪草,并测定其抗寒指标。结果表明:处理组比对照组均有促进地下部分生长、增大根冠比、提高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含量、根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作用,从而在延长绿叶期、增强抗寒性、使其安全越冬上取得明显效果。其中5 mg.L-1无明显效果,而25mg.L-1 在第二年不返青。从抗寒效应上看以20mg.L-1、15mg.L-1作为提高草坪草越冬能力的最佳浓度。
姜钊[2]2015年在《印度洋部分深海沉积物细菌多样性研究及链霉菌分离株的多序列位点分析(MLSA)》文中研究指明海洋面积占地球面积的70%以上,深度大于200m的深海极端环境占地球表面的64%,庞大的微生物资源是我们重点探索的宝库。然而,海洋微生物的纯培养还不是很多,尤其是在深海更是少有报道;其次,由于海洋环境的独特性,纯培养的方法也急需探索;最后,海洋链霉菌由于其优势,获得大量筛选,然而高的相似率成为相关研究的又一难题。本实验从优化分菌的预处理条件开始,探索出最适的分菌条件,对印度洋深海沉积环境细菌多样性及其分布情况进行探索性研究,从中发掘出具有应用潜力的新物种资源;并用多序列位点分析(MLSA)的方法对所得到的链霉菌类群进行分析。实验中选取了五个因素,用响应面法对各因素进行优化分析,以每种条件下的出菌种数为响应值,最终的优化结果分别是湿热处理温度55℃,湿热处理时间1.2727min,风干时间1.697d,抑制剂浓度0.9697倍,海盐添加量为2.1212%。之后选择14种分离培养基,采用优化后的分菌条件,对采自印度洋的12个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分离得到427株放线菌和细菌纯培养物,并对其中343株菌进行了测序分析、鉴定,这些菌分布在4个门、5个纲、13个目、26个科、39个属121个种。其中,放线菌门:1个纲、6个目、13个科、20个属、71个种,占总数的58.7%;厚壁菌门:1个纲、1个目、3个科、4个属、21个种,占总数17.4%;拟杆菌门:1个纲、1个目、1个科、1个属、3个种,占总数的2.5%;变形菌门:2个纲、5个目9个科14个属、26个种,占总数的21.5%。链霉菌属、芽孢杆菌属、考克氏菌属、葡萄球菌属、迪茨氏菌属、红球菌、微杆菌属、节细菌属、类诺卡氏菌属、拟诺卡氏菌属为所采印度洋深海沉积物样品中的优势类群。分离培养基中,M2、M3、M7、M9、M10、M12、M13这7中培养基分离效果较好。本研究共发现23个潜在分类单元,其中菌株YIM M12122、YIM M12139和YIM M12140与最相近的菌株相似性均低于95%,是潜在的新属,并对部分菌株进行多相分类鉴定。由此可见,印度洋深海沉积物中存在着大量的未被发现的微生物类群,是巨大的生物资源宝库。本文最后对与Streptomyces pratensisl6S rRNA相似性达到99%以上的21株菌株以及与Streptomyces cavourensis16S rRNA相似性达到99%以上的11株菌、与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l6S rRNA相似性达到99%以上的7株菌,共39株链霉菌进行MLSA分析,结果表明,多序列位点分析更利于链霉菌种内及种间的精确区分;同时,多序列位点分析可以更多地找出不同菌株之间的基因位点突变,更细地知道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最后,MLSA分析最终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更加稳定,系统进化关系也更加明确。
杨时海[3]2007年在《叁江源区不同植物群落中草地早熟禾种群结构特征及环境因子的研究》文中提出叁江源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基因库,物种丰富。寻找适宜叁江源区乡土草种,丰富种质资源库,增加育种材料及为退化草地的恢复提供优良的草种等具有重要的意义。草地早熟禾为禾本科多年生根茎下繁草,根茎发达,营养价值丰富,常被作为水土保持草种、放牧及刈割草场草种、草地退化恢复的先锋草种。通过对叁江源区草地早熟禾种群的实地踏查搜索其地理分布范围,研究了草地早熟禾群落的物种组成、多样性、形态特征和环境因子,提出草地早熟禾种群在叁江源区植被恢复中的地位及作用。结果如下:草地早熟禾种群地理分布广泛,能够在海拔为3365m~4500m之间生长;适宜生境为灌丛草甸、河漫滩、河边、山坡及林下;可在酸性、中性和碱性土壤上生长;影响草地早熟禾分布的主要土壤因子是有机质、有机碳和全磷,化学因子为Ph值。对叁江源区草地早熟禾种群调查,主要分布的草地类型有:草地早熟禾+老鹳草草地型,草地早熟禾+垂穗披碱草草地型,鹅绒委陵菜+草地早熟禾草地型,黄帚橐吾+草地早熟禾草地型,鹅绒委陵菜+唐古特乌头+草地早熟禾草地型,野青茅+草地早熟禾草地型,垂穗披碱草+草地早熟禾草地型,青藏苔草+草地早熟禾草地型,草地早熟禾+荠草地型,鹅绒委陵菜+黄帚橐吾草地型,草地早熟禾+西伯利亚蓼草地型,金露梅+双柱头镳草草地型。群落多样性指生物群落在组成、结构、功能和动态方面表现出的丰富多彩的差异。草地早熟禾群落α多样性指数和β多样性指数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气候区下,不同地理条件下植物的形态对环境的变化具有可塑性。形态差异分析是确定生态型分化和研究遗传变异的基本手段之一。对三江源区草地早熟禾种群形态差异的分析,可将5个地区的草地早熟禾分为久治型、达日型和玛沁型。草地早熟禾群落处于高寒草甸退化的禾草杂类草阶段,草地早熟禾种群在群落中处于优势种地位、次优势种地位和伴生种地位,因此,可通过补播草地早熟禾和其他禾草草种,改变植物群落结构和组成,改善群落环境,使其向亚顶级群落演替,达到较稳定的状态;也可通过撒施肥料,改善土壤养分状况,使土壤与植被系统共同作用将退化草地演替为较稳定的亚顶级或顶级状态。
杨琪[4]2017年在《牧草盲蝽越冬成虫体色变化及主要能源物质含量分析》文中认为转基因抗虫棉的大面积种植有效控制了棉铃虫的发生危害,同时棉田广谱性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随之大幅度减少,从而导致盲蝽种群发生数量剧增,为害加重,成为当前我国抗虫棉上的首要害虫,并波及其他多种寄主植物。当前在我国棉花战略西移的历史背景下,加强对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L.)成灾机制的研究,对保障新疆棉花生产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对牧草盲蝽的研究相对滞后,尤其是对该虫的越冬滞育行为方面尚不明确。本文通过采集牧草盲蝽越冬成虫,观察其体色变化、测定其体内主要能源物质含量,以期探明牧草盲蝽成虫的越冬规律,为牧草盲蝽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提供科学参考。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牧草盲蝽越冬成虫体色变化越冬期牧草盲蝽成虫体色变化明显:从非越冬期到越冬初期、中期至后期,体色由黄绿色到灰绿色、棕褐色、棕红色、灰褐色依次变化;叁角形小盾片颜色也随之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由鲜黄色到黄绿色、黄色中杂有不均匀血色、灰黄色依次变化,且基部中央黑斑逐渐变大;前胸背板颜色由淡黄色到灰黄色、灰色、黑色、灰黑色依次变化。2.牧草盲蝽越冬成虫主要能源物质含量分析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牧草盲蝽越冬成虫主要能源物质含量,结果表明从非越冬期到越冬初期、中期至后期,牧草盲蝽成虫总糖、糖原、脂肪等含量及虫重、海藻糖酶比活力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在11月份达到最高,分别为3.54%、15.25%、12.24%、0.0088g和0.0077OD﹒mg-1﹒min-1,显着高于其他月份。成虫体内含水量、蛋白质含量则呈现相反趋势,分别在10、11月份降至最低,依次为51.27%、17.37mg﹒g-1。结果说明牧草盲蝽成虫越冬过程中虫重、含水量、总糖含量、糖原含量、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海藻糖酶比活力等主要能源物质的变化与其抗寒能力存在一定的联系,是其对冬季光照、温度、食料等变化的生态适应;同时也说明牧草盲蝽越冬成虫是以降低代谢水平来适应低温环境,为分析牧草盲蝽滞育的生态适应意义及其发生期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提供基础资料。
屈言江, 师尚礼[5]2017年在《陇牧草地早熟禾新品系的营养价值评价》文中研究说明在兰州(温暖半干旱气候区)和海晏(高寒湿润气候区)2个试验区以青海扁茎早熟禾、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冷地早熟禾、巴润草地早熟禾和海波草地早熟禾为对照,研究陇牧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cv.Longmu)新品系的营养品质。结果表明:(1)海晏试验区供试材料的营养品质均高于兰州试验区同种材料;(2)盛花期,兰州试验区,陇牧草地早熟禾的粗蛋白含量、相对饲用价值和茎叶比均最高,分别为8.88%,91.25和1.95,NDF和ADF含量最低,分别为59.82%、38.79%,粗脂肪含量较低,为3.24%,低于青海扁茎早熟禾、青海草地早熟禾和海波草地早熟禾。海晏试验区,陇牧草地早熟禾的粗蛋白含量、相对饲用价值和茎叶比均最高,分别为9.93%,95.42和2.25,NDF和ADF含量最低,分别为58.50%、37.10%,粗脂肪含量较高,为3.44%;(3)陇牧草地早熟禾较巴润草地早熟禾抗寒性好,能在海晏试验区正常越冬和返青,而巴润草地早熟禾和海波草地早熟禾在海晏试验区不能正常越冬;(4)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供试材料在两个试验区的营养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早熟禾材料的营养价值综合排序为:陇牧草地早熟禾(海晏)>青海扁茎早熟禾(海晏)>青海草地早熟禾(海晏)>陇牧草地早熟禾(兰州)>海波草地早熟禾(兰州)>青海草地早熟禾(兰州)>青海冷地早熟禾(海晏)>青海扁茎早熟禾(兰州)>巴润草地早熟禾(兰州)>青海冷地早熟禾(兰州)。
姜钊, 职晓阳, 李文均[6]2016年在《分离自印度洋深海沉积物的部分链霉菌分离株多位点序列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采用多位点序列分析方法,研究印度洋3 000 m以下深海沉积物中分离得到的16S rRNA基因比对高度相似的链霉菌菌株的种间系统发育关系,同时探讨各管家基因及多基因聚类分析后的种间区分能力。【方法】以分离自印度洋深海沉积物的7株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11株Streptomyces cavourensis,16株Streptomyces pratensis为研究对象,以16S rRNA、atpD、recA和rpoB基因片段为标记,通过PCR扩增、测序,获得序列。同时从NCBI上下载5株S.pratensis上述4个基因的序列,将所有序列在MLST网站进行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比较。【结果】S.pratensis各菌株种内比较发现,16S rRNA基因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中相同基因型的菌株没有聚在一起,系统进化树不稳定,区分度不高。其余3个构建的系统进化树稳定,菌株的聚类关系与MLST数据库得到的基因型一致。同时,多基因聚类分析后将菌株分为6个类群。在3个种的种间多位点序列比较中,除区分度明显增加、进化树更加稳定以外,还发现rec A基因进化上比较特殊的菌株。【结论】多位点序列分析将实验菌株分为很多不同的类型,成功地将所分离的链霉菌进行了更细的分类,同时也找到部分菌株在个别基因上差异较大。此方法可以用于相近种的快速鉴定。
梁虎军[7]2013年在《牧草盲蝽捕食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 (L.)是危害棉花的一种重要害虫,但在田间观察到其捕食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卵及低龄幼虫的现象;牧草盲蝽是否捕食棉田主要害虫,以及捕食效能如何并不明确。本论文以牧草盲蝽的捕食现象为切入点,系统研究了牧草盲蝽对棉蚜、棉铃虫卵及一龄幼虫的室内捕食功能反应、田间罩笼条件下对两虫种群消长的控制作用、不同食性食物处理对牧草盲蝽生长发育的影响等,以期明确其自然的捕食特性,为重新认识牧草盲蝽在棉田生态系统中的准确定位提供参考。研究结果如下:1、牧草盲蝽对棉蚜、棉铃虫卵及初孵幼虫的捕食作用均符合HollingⅡ型,随着牧草盲蝽龄期的增加,牧草盲蝽对棉蚜、棉铃虫卵及棉铃虫初孵幼虫的捕食能力逐渐上升,不同虫(龄)态捕食能力为:雌成虫>雄成虫>4龄若虫>2龄若虫,其中牧草盲蝽2龄若虫对棉铃虫初孵幼虫几乎没有捕食能力。2、罩笼条件下,当棉蚜初始密度为10头/笼时,处理组棉蚜种群数量大于对照组,牧草盲蝽对棉蚜种群的增长表现出促进作用,差异显着,但其种群日增长率极不稳定,总体数值低于对照;棉蚜初始密度为20头/笼时,牧草盲蝽对棉蚜种群数量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处理组棉蚜种群数量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着;棉蚜初始密度为40头/笼的处理组棉蚜种群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先低后高,其种群日增长率与对照无显着差异,两者趋势一致,无明显高低之分。牧草盲蝽对棉铃虫卵及初孵幼虫的捕食率随着猎物初始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其中棉铃虫卵的初始密度为40粒/笼时盲蝽对卵的捕食能力较强,捕食率为26%,相比对棉铃虫初孵幼虫的捕食率(28.9%)差异不大。3、牧草盲蝽仅取食棉蚜表现为一次蜕皮都不能完成就死亡;取食棉蚜+豆角的盲蝽各若虫龄期较仅取食豆角盲蝽若虫龄期短,但无显着差异;取食棉蚜+豆角的盲蝽若虫存活率明显低于仅取食豆角的牧草盲蝽若虫存活率。牧草盲蝽仅取食棉铃虫卵可以完成整个生长发育,且整个若虫期短于仅取食豆角的盲蝽;取食棉铃虫卵+豆角的牧草盲蝽若虫生长发育最快,各龄期最短,且显着低于其它处理盲蝽若虫发育时间;取食棉铃虫卵+豆角牧草盲蝽若虫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其它处理,仅取食棉铃虫卵的盲蝽若虫存活率最低。4、在室内选择条件下,牧草盲蝽雌雄成虫的取食喜好有略微区别,雄成虫对棉铃虫卵的喜好要高于棉蚜,而雌成虫对棉蚜的喜好要略高于棉铃虫卵。
石红霄[8]2008年在《青海扁茎早熟禾(Poa pratensis var. anceps Gaud cv. Qinghai)快速繁殖技术及无性系时空扩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试验用根茎切割机切取在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草原所试验地已种植2年的青海扁茎早熟禾(Poa pratensis var. anceps Gaud.cv.Qinghai),设5个不同行距的处理进行移栽和无性繁殖技术的研究,并移栽其单株和草原看麦娘(Alopecurus.pratensis L)、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两种根茎型禾草做比较,进行无性繁殖时空扩展研究。结果表明:1青海扁茎早熟禾无性繁殖当年能收获籽实,不同行距对其植物学性状、地上、地下生物量的积累和种子产量有显着影响(P<0.05),主要表现在,处理成熟期比对照要晚2~6天;孕穗期以前各处理株高、分蘖数、叶片数、叶面积显着小于对照(P<0.05),以后处理各指标增加迅速,其中行距为50cm时各指标均达到最大值(P<0.05);成熟期以前各处理根茎长度、根茎分蘖芽、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增加比对照要小(P>0.05),以后增加迅速;行距50cm的种子亩产量最高(25.57kg),行距30cm的种子亩产量最低(15.53kg)。综合各指标,行距50cm为青海扁茎早熟禾无性繁殖的最佳处理。并得出,地上生物量积累与叶片数、分蘖数、株高间存在极显着正相关关系,与行距间存在显着负相关关系;地下生物量积累与叶面积、根茎长、根茎分蘖芽间存在极显着正相关关系,与行距间存在显着负相关关系。并得出地上、地下生物量的积累可分别用方程:BO=-289.03+0.123 NT+2.226NL+1.649 H-2.389RS和BU=-931.163-2.565 RS+2.644LA+1.615 RL+0.274RTB来估测。2青海扁茎早熟禾无性繁殖时空扩展试验表明:叁种根茎型禾草分蘖株数、根茎数、侵占面积随着生长时间的增加存在显着差异(P<0.05),移植当年青海扁茎早熟禾分蘖株数可达68个/株、根茎数可达24个/株、侵占面积可扩展到731.2cm2;分别较草原看麦娘多12个/株、2个/株、91.1cm2;较无芒雀麦分别多22个/株、5个/株、321.9cm2。叁种根茎型禾草移植当年均能成熟,其中青海扁茎早熟禾成熟最早,草原看麦娘次之,无芒雀麦最晚,时空扩展速度表现为青海扁茎早熟禾>草原看麦娘>无芒雀麦。并得出叁种根茎型禾草分蘖株数与侵占面积之间呈线形关系,根茎平均长度与侵占面积呈指数关系。
董晓燕[9]2014年在《山西不同居群野生草地早熟禾种质资源评价》文中研究表明以山西境内的野生草地早熟禾为试验材料,通过采集、栽培驯化,对其农艺性状、坪用性状和抗旱性进行研究,了解不同居群野生草地早熟禾之间的差异,旨在为野生草地早熟禾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筛选当地优良的野生草坪草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其结果如下:(1)通过对山西49份野生草地早熟禾种质资源的12个农艺性状多样性分析表明,野生草地早熟禾各农艺性状在居群间差异极显着(P<0.01)。野生草地早熟禾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11.92%~72.73%。主成分分析表明,所选12个农艺性状前7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6.91%,其能概括农艺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并能用此信息对这些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2)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将原始数据标准化后进行聚类分析,共得到4个类群。其中Ⅱ和Ⅲ类群综合表现较好,可作为今后重点选育对象。(3)从49份野生种质材料中选取20份,并以“爱美”草地早熟禾为对照进行坪用特性研究。通过对出苗期和成坪期的观察以及生长速度、再生速度、盖度、密度、质地、色泽、均一性、越冬率等指标的测定,并对其坪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居群野生草地早熟禾的生长速度和成坪特性两方面都有显着差异(P<0.05);QS-45和HY-05居群的野生草地早熟禾出苗早、成坪速度快;QS-45和HY-05居群野生草地早熟禾的综合质量表现均衡且分值较高,适宜作为草坪草种植,是推广应用的最佳选择。(4)从49份野生种质材料中选取30份和“午夜”草地早熟禾进行抗旱性研究。在干旱胁迫下,不同居群野生草地早熟禾幼苗的存活率表现不同,植株的相对生长率明显下降;各居群野生草地早熟禾的总生物量降低;各居群野生草地早熟禾的根冠比升高。复水后,各生长指标虽然有所恢复,但都没有达到对照水平。各生长指标在居群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5)在干旱胁迫下,不同居群野生草地早熟禾叶片与根系中各项生理指标变化趋势一致,居群间变化幅度存在差异。经21d干旱胁迫,野生草地早熟禾的Pro、SP、SS和MDA含量上升,RWC、SOD和CAT酶活性下降。叶片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根系。复水后,各指标均有恢复,但都未能达到对照水平。各指标在居群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6)采用抗旱隶属函数法对不同居群野生草地早熟禾抗旱性综合评价表明,参试草地早熟禾分为两个级别,其中Ⅱ级中等抗旱的居群有16个,其余15个居群属于Ⅲ级抗旱性较弱。QS-45居群野生草地早熟禾的隶属值最大为0.738,抗旱性优于午夜草地早熟禾。
韩兆胜[10]2016年在《山西不同居群野生草地早熟禾种质资源筛选及耐热性评价》文中提出高温胁迫是限制草地早熟禾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本实验以采集自山西49个不同生境的野生草地早熟禾为材料,对其主要的形态特征进行筛选后,结合渗透调节物质、活性酶、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等指标就不同居群野生草地早熟禾的耐热性进行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使用变异系数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成份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山西省境内49份不同居群草地早熟禾的13个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野生居群之间存在极显着性差异(P<0.01)。各野生居群间变异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各性状之间存在普遍联系;主成分分析表明,13个性状中的6个主成份节间长度、叶片长度、叶片宽度、花序长度、花序宽度和小穗长度能概括绝大部分形态特征信息,累计贡献率达88.49%;在此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共划分出6大类群,其中第一类群(YQ-03、JX-05、 NW-12、NW-09、NW-08、QS-25、NW-13、WZ-21、WT-46、NW-18、WT-47、HY-35、WT-44和HY-36)和第四类群(TL-30、XZ-49、WT-48和WT-45)表现最好,可作为重点选育对象。(2)从49份不同居群草地早熟禾种质资源中选取13份材料,以美国“午夜”品种作为对照进行耐热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居群草地早熟禾在耐热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高温胁迫导致草地早熟禾体内MDA含量升高,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积累,同时引起抗氧化酶系统SOD、CAT的下降,POD上升,在胁迫25d时,各居群间差异显着(P<0.05),与未胁迫时相比,MDA含量增幅较小的是HY-35居群;可溶性糖含量积累较多的居群有WZ-21、LS-28,QS-25和HY-35居群趋于中间水平;可溶性蛋白积累较多的居群有QS-25、HY-35, LQ-40居群增幅最少;Pro积累较多的有WZ-21和YY-41居群;SOD增加较多的是WT-48、HY-35和QS-25居群:QS-25和HY-35居群的POD活性较大;GL-42、QS-25和HZ-02居群的CAT活性较高。(3)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各居群草地早熟禾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其中HY-35和LQ-40居群增幅较小,HZ-02居群增幅较大:不同居群草地早熟禾Pn、Gs、Tr和Ci表现出下降趋势,可以说明Pn的降低主要是由于气孔因素造成,Pn值降幅较小的居群有HY-35和QS-25居群:HY-35和WT-48居群的Gs值降幅较小;Tr值降幅较小的是QS-25和HY-35居群,YX-43居群降幅较大;Ci值降幅较小的居群是WZ-21和HY-35居群。Pn-PAR响应曲线在2000-2500 μmol.m-2·s-1之间有一个饱和点,当达到饱和点后高强度的PAR引起Pn下降,胁迫25 d时,表现较好的居群有QS-25和TL-30居群;Pn-C02在测定范围内没有达到饱和点,说明野生草地早熟禾在特定的PAR下可以承受更高浓度的CO2,其中QS-25和WT-48居群表现较好。(4)叶绿素荧光参数Fo、Fv/Fm、Y (Ⅱ)、qP、NPQ、ETR的测定可以有效的反映出植物光合系统在高温胁迫环境下的受损程度。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Fo有所增加,Fo越大,受损越大,胁迫25 d时,增加较小的居群有NW-09、WT-48、HY-35和WY-14品种;光能转换效率(Fv/Fm)随着胁迫时间延长而降低,其中表现较好的是WT-48和WZ-21居群;电子传递速率(ETR)也随之降低,降低幅度较小的居群有WT-48、QS-25和WZ-21居群;Y(Ⅱ)、qP的下降,说明草地早熟禾在高温胁迫下,PSⅡ光合系统受到损坏,导致有效电子传递活性降低,其中Y(Ⅱ)降低较小的居群有HY-35、WT-48和NW-09; qP降幅较小的有XZ-49, HY-35和WT-48居群;NPQ的升高是草地早熟禾对抗高温环境的保护机制,高温胁迫25 d时HY-35和LQ-40居群NPQ值较高。(5)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不同居群草地早熟禾耐热性进行分类,结果将各居群共划分为2大类,其中第Ⅰ类包括QS-25、LQ-40、TL-30、WY-14、NW-09、WT-48、HY-35和WZ-21居群,其余居群为第Ⅱ类,包括HZ-02、YX-43、LS-28、XZ-49、YY-41和GL-42居群。通过对各居群草地早熟禾的不同耐热性指标进行隶属函数计算,结果表明,表现最好的是QS-25居群,最差的是LS-28居群。按耐热性由强到弱依次排列为QS-25、WZ-21、 HY-35、LQ-40、TL-30、WT-48、NW-09、WY-14、YY-41、GL-42、YX-43、HZ-02、 XZ-49、LS-28。通过对山西野生居群草地早熟禾的生长特性及耐热性研究,获得较为优异的野生耐热居群,可为后续草地早熟禾的抗性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学参考。
参考文献:
[1]. 烯唑醇对冷季型草坪草Poa pratensis L.生长发育、生理活性及抗性影响的研究[D]. 周驰. 辽宁师范大学. 2004
[2]. 印度洋部分深海沉积物细菌多样性研究及链霉菌分离株的多序列位点分析(MLSA)[D]. 姜钊. 云南大学. 2015
[3]. 叁江源区不同植物群落中草地早熟禾种群结构特征及环境因子的研究[D]. 杨时海. 青海大学. 2007
[4]. 牧草盲蝽越冬成虫体色变化及主要能源物质含量分析[D]. 杨琪. 塔里木大学. 2017
[5]. 陇牧草地早熟禾新品系的营养价值评价[J]. 屈言江, 师尚礼. 草原与草坪. 2017
[6]. 分离自印度洋深海沉积物的部分链霉菌分离株多位点序列分析[J]. 姜钊, 职晓阳, 李文均. 微生物学通报. 2016
[7]. 牧草盲蝽捕食性研究[D]. 梁虎军. 石河子大学. 2013
[8]. 青海扁茎早熟禾(Poa pratensis var. anceps Gaud cv. Qinghai)快速繁殖技术及无性系时空扩展研究[D]. 石红霄. 青海大学. 2008
[9]. 山西不同居群野生草地早熟禾种质资源评价[D]. 董晓燕. 山西农业大学. 2014
[10]. 山西不同居群野生草地早熟禾种质资源筛选及耐热性评价[D]. 韩兆胜. 山西农业大学.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