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反应论文_韩静,池方丽,冉松林,吕耀辉,孙雅馨

导读:本文包含了协同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石墨,催化剂,密度,理论,过敏原,碳氢,硫酸盐。

协同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韩静,池方丽,冉松林,吕耀辉,孙雅馨[1](2019)在《CoTiO_3光催化-类Fenton协同反应降解土霉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CoTiO_3纳米粒子样品,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紫外-可见光(UV-vis)反射等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与分析。以CoTiO_3作为催化剂,过硫酸氢钾(PMS)为氧化剂,构建CoTiO_3/PMS体系,研究CoTiO_3用量、PMS浓度、反应温度和体系p H值对土霉素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oTiO_3为0.2 g,PMS浓度为5 mmol/L,温度为45℃时,CoTiO_3/PMS体系光照40 min后土霉素的降解率最高可达94.9%,表现出明显的光催化-类Fenton协同作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南江[2](2017)在《过渡金属催化酚类化合物的碳氢键活化/去芳构化协同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酚类化合物是一类廉价易得的化学化工原料,其衍生转化可以作为众多天然产物与药物分子核心骨架的重要构建手段。近年来,丰富酚类化合物的反应类型,对其进行多元化拓展已经成为有机合成化学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同时,顺应绿色化学的时代需求,探索高效、简洁、经济、绿色的合成新方法,进一步实现酚类化合物的便捷转化和利用也已经发展成为当前绿色化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本论文从酚类化合物的衍生化出发,瞄准惰性碳氢键与稳定芳香环的同步活化转化,旨在探索更多简洁、实用的化学转化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 C-H官能团化与去芳构化两种化学转化模式在酚类化合物衍生化方面的研究进展,详细描述了近年来这类化合物的多样化衍生方式。第二部分介绍了以C-H活化/去芳构化的协同反应策略在联萘酚化合物螺环化转化方面所发展的一例新反应。该反应借助过渡金属钌催化剂,以炔烃为桥梁,利用酚羟基的弱导向作用,成功实现了萘酚化合物的烯基螺环化转化,获得了一组在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以及光电材料中广泛存在的螺环骨架片段。第叁部分介绍了以C-H活化/去芳构化协同反应策略在碘代联苯酚类化合物的螺环/多环化转化方面所发展的一例新反应。该反应以炔基溴化物作为偶联片段,在Catellani多米诺偶联反应的基础上,通过对反应条件的精准调控成功抑制了多类副产物的生成,最终以高度专一的化学选择性实现了碘代联苯酚的远位C-H活化/去芳构化协同转化,获得了一系列结构复杂的螺环骨架化合物。第四部分介绍了在双活化策略背景下发展的一例制备手性α-氨基酮化合物的新方法。该方法以偶氮二甲酸二酯化合物作为亲电偶联片段,在Sc(OTf)3/Pybox催化剂的调控下,通过对β萘酚的不对称胺化去芳构转化的方式成功实现了含氮季碳中心的构筑,以近乎100%的原子利用率高效获取了一大批被广泛应用的手性α-氨基酮骨架分子,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的进行克级转化,而且可以将催化剂的用量成功降至1 mol%。(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7-06-01)

王群[3](2017)在《煤热解气氛下S、Hg协同反应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燃煤主要污染物排放标准日趋严格,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实施超低排放控制技术,致使主要污染物末端治理工艺更加复杂。燃煤烟气中汞含量少、浓度低,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没有商业化并广泛投入应用的燃煤电站经济、高效的脱汞技术。大气污染控制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针对燃煤烟气中控制汞排放技术,要从源头和过程排放控制相结合出发,实现经济、高效、协同控制。研究表明,煤热解脱汞工艺是燃烧前期脱汞的可行方案。燃烧前热处理生成的烟气中的汞浓度会大大提高,而且烟气处理量大大减少。同时,在燃烧前热处理过程中,对煤中的S也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脱除,实现协同控制。另一方面,前期研究发现,高硫煤中硫、汞赋存形态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且脱汞技术中中硫、汞存在相关关系。煤中汞在热解或燃烧过程中的主要形态为Hg0,同时,煤热解过程中含硫的主要形式为H2S,而煤燃烧后的烟气中硫元素的绝大部分存在形式为S02。H23与S02在适当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硫单质,单质硫与汞蒸气发生反应生成稳定的化合物HgS,从而实现脱除汞的目的。基于此,山东大学提出高硫煤热解、燃烧过程中硫、汞协同脱除的方法。首先通过控制煤中硫元素的热解和燃烧产物H2S、02、S02之间发生化学变化形成硫单质,然后硫单质与热解出的Hg反应生成稳定的化合物HgS,最后从热解气中排出,实现煤中硫、汞元素在燃烧前期的协同脱除。本文搭建了单质硫与汞蒸气(S-Hg)反应试验系统和模拟气体H2S-S02-Hg联合反应试验系统。首先试验研究了非催化与催化条件下S、Hg反应特征和温度、气氛种类对该反应进行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S与Hg在常温下即可发生反应,但受到温度的限制,汞的脱除效率较低。当温度升高时,S与Hg的反应速度增大。催化条件下,反应温度为100℃时,汞的脱除率为76.8%。添加铝基催化剂可以显着地促进S-Hg反应的进行,大幅提升汞的脱除率。在非催化条件下,氧气能够提升气相单质汞的脱除效果,但提升比例不大。催化条件下随着氧气体积分数的增加S-Hg反应效率显着提升。C02气体对S-Hg反应没有影响。S02作为硫化氢与二氧化硫归中反应重要的反应物对S-Hg反应作用甚微,在实际中不作为主要影响因素来考虑。其次试验研究了非催化条件下H2S-S02-Hg联合反应的脱汞效果和催化条件下H2S-S02-Hg联合反应特征及多因素对该反应进行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非催化条件下联合反应中单质汞脱除率整体较低,脱汞效果差,在实际生产中不宜应用。催化条件下反应温度为200℃时,汞的脱除效率为82%,H2S-SO2反应率达到80%,温度过高并不会提升联合反应的进行程度。反应时间延长,联合反应更加充分,但反应时间延长至3s时,联合反应效率提升不明显。联合反应H2S-S02反应率受摩尔比的影响比较大,汞的脱除效率也受到影响,但变化程度没有H2S-S02反应大。摩尔比为2时,联合反应效率最高。C02对联合反应不存在影响。随着模拟气氛中02浓度的提升,汞的去除效率呈现上升趋向,H2S-S02反应率呈下降趋势,在实际应用中要综合考虑氧气的体积分数对两个分反应的影响。随着联合反应入口单质汞浓度的提升,联合反应汞的脱除能力下降。(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7-05-20)

刘文君,何翔,庞树峰,张韫宏[4](2016)在《红外光谱研究大气痕量气体在α-Al_2O_3表面上的协同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仪(micro-FTIR)研究SO2/O3,SO2/NO2在α-Al2O3颗粒物上的协同反应。结果表明,O3和NO2都可以氧化SO2在α-Al2O3矿尘上反应形成硫酸盐。比较生成的硫酸盐峰面积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可以发现,O3/SO2在颗粒物表面的反应速率较NO2/SO2快。(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6年S1期)

李小杰[5](2015)在《二维纳米材料在光有机协同反应及Nitro-Mannich反应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催化因其高效、环保、节能等多重优势,近几十年来,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课题。而近年来兴起的光催化有机合成大大拓宽了传统有机合成在对映选择性合成的研究范围,进而在有机合成领域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通常所用的半导体光催化剂,因其光生电子空穴易于复合、纳米粒子容易团聚等劣势,严重限制了其高效利用,因此本文结合二维纳米材料的性质特点,将二维纳米材料石墨烯(graphene)以及寡层NbSe_2(SOF-NbSe_2)作为半导体基底用于光催化有机合成领域,有效的解决了上述光催化剂的缺陷。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将电化学锂插层的方法剥离所得的SOF-NbSe_2与PbBiO_2Br纳米颗粒在乙腈溶液中通过机械混合的方式进行结合,从而获得PbBiO_2Br-SOF-NbSe_2复合光催化剂。通过透射电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化学阻抗谱等表征手段,对复合光催化剂的形貌、吸光范围以及电导性能等进行了考察。复合光催化剂与手性咪唑烷酮协同催化辛醛的对映选择性α-烷基化反应的实验结果表明:由SOF-NbSe_2仅占0.5 wt%的复合PbBiO_2Br-SOF-NbSe_2即可使得最终产物的收率较单独PbBiO_2Br催化提高约50%之多。该研究说明将SOFNbSe_2用作半导体光催化剂的基底可以有效的抑制光电子空穴对的复合,从而最终提高半导体PbBiO_2Br在辛醛烷基化反应中的光催化性能。(2)用水热法将氧化石墨烯(GO)与PbBiO_2Br还原复合而成PbBiO_2Br-还原氧化石墨烯(PbBiO_2Br-rGO)纳米复合光催化材料。通过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一系列表征手段对复合催化剂的形貌、晶型以及吸光范围等进行了研究。该复合光催化剂用于Nitro-Manich的反应表明,当rGO与PbBiO_2Br的质量比为2%时,复合光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最佳,可将最终产物的收率提高约50%之多。该研究说明rGO为基的PbBiO_2Br,其在Nitro-Manich反应中的光催化效果可以得到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5-12-01)

朱泽沅[6](2015)在《ANAMMOX与反硝化协同反应脱氮性能及处理火电厂烟气脱硝尾液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ASBR厌氧氨氧化(ANAMMOX)反应器,考察了不同C/N(NH4+-N)比时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协同脱氮性能表现,并与无机环境下反应器的脱氮性能相比较。研究结果表明:C/N比决定了ANAMMOX/反硝化耦合反应的发展方向。当C/N值小于0.33时,ANAMMOX为主导反应;当C/N值为0.67时,耦合反应的效果最佳,NH4+-N和NO2--N的去除率分别为92%、95%、COD去除率大于96%,实现了氨氮及COD的同时去除;当C/N值为1.33时,反硝化反应逐渐占据优势;当C/N值大于2.96时,反硝化作用成为主导反应,厌氧氨氧化反应受到明显抑制,氨氮去除率下降。采取批次试验方法研究了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协同反应的动力学特性。用基质抑制动力学Haldane模型拟合不同基质浓度下的厌氧氨氧化活性,得到氨氮最大比增长速率为0.09kg NH4+-N/(kgVSS.d),半饱和常数为8.4mg/L、半抑制常数为1198.2mg/L;亚硝态氮最大比增长速率为0.27kgNO2--N/(kgVSS.d),半饱和常数为10.2mg/L、半抑制常数为300.1mg/L。采用Monod模型和Haldane模型分别拟合不同COD浓度和亚硝酸盐浓度下的反硝化性能,得到反硝化亚硝态氮最大比增长速率为0.2kgNO2--N/(kgVSS.d),半饱和常数为17.4mg/L、半抑制常数为128.4mg/L,COD半饱和常数为83.3mg/L。在成功启动ANAMMOX与denitrification耦合ASBR反应器的基础上,采用逐级降低脱硝尾液废水稀释倍数的方式,逐步使脱硝尾液作为系统进水,进一步研究耦合反应处理实际工业废水的能力,考察脱硝尾液对耦合系统氮素脱除性能的影响。当将作为反应器进水的脱硝尾液稀释3倍及以上时,处理效果较好,氮素去除率可达91%以上,总氮容积去除负荷最高可达2.4kg/(m3·d)以上。当稀释倍数为4/3时,急性毒性表现明显,加上系统内的亚硝氮的自抑制作用,使得系统脱氮性能急剧下降,氨氮、亚硝氮去除率最低下降至50%左右,此时通过20ml/d的新鲜污泥投加和HRT的延长可有效缓解运行障碍,氨氮和亚硝氮去除率分别上升至85.1%和87.5%。(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5-06-06)

王新德[7](2015)在《含氮石墨烯结构及其负载金属催化剂协同反应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燃料电池中Pt电极的使用主要存在两方面缺点,即储量低价格高且反应过程易发生CO的中毒。为改善以上缺点,我们发展了改性Pt基催化剂和非Pt基催化剂,可明显降低Pt的使用和缓解CO的中毒现象。使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我们考察了“外修饰”氮石墨烯的结构和电子性质,及其负载的金铂纳米棒催化剂和氮化钴负载的氮掺杂石墨烯的氧气还原反应(ORR)的催化机理。计算结果表明:①Bader电荷分析表明,有氮邻位碳参与的吡啶炔加成石墨烯结构最为稳定,氮的另一个邻位碳为催化活性中心。双键加成模式比单键更为稳定是因为吡啶炔衍生物的前线轨道与石墨烯的契合从而形成了较强的化学键。单键加成的电子结构分析显示费米能级处自旋向上和自旋向下分裂而双键加成没有出现此类情况。②金铂纳米棒负载的吡啶炔石墨烯催化剂催化ORR既符合2e反应机理也遵从4e历程。结构分析表明,OH*的吸附相比O*和OOH*都较强。电荷分析表明,ORR过程中间态的吸附结构合理,且OOH*的生成理论上存在。吉布斯自由能热力学分析表明,OH*的形成为控速步骤且2e过程比4e更容易发生。③氮化钴负载的含氮石墨烯催化剂中,两种不同氮活性位显着增强ORR的催化性能。氮掺杂进入石墨烯纳米片明显提升ORR的催化活性,是因为氮掺杂弱化了中间态的吸附使ORR更容易进行。氮化钴负载含氮石墨烯使得ORR更容易发生进一步提升催化效果。热力学分析表明,氮化钴负载的含氮石墨烯催化ORR为4e机理。我们的理论计算结果合理解释了实验现象,为寻找价格低廉活性和稳定性都较好的ORR催化剂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5-04-01)

郑佩燕,孙宝清,曾广翘,韦妮莉,黄惠敏[8](2013)在《蛾过敏原与10种吸入性过敏原协同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蛾过敏原与10种常见吸入性过敏原的相关性,讨论跟蛾存在交叉反应的过敏原。方法对175例过敏疾病患者检测血清蛾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分析蛾的SIgE结果与10种吸入性过敏原协同反应分析。结果在同时检测10种吸入过敏原和蛾过敏原血清SIgE结果中发现,蛾分别与屋尘螨、粉尘螨、热带无爪螨、德国小蠊、美洲大蠊、屋尘6种过敏原,有协同反应,而对猫毛、狗毛、烟曲霉和艾蒿4种吸入性过敏原,差异有统(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3-09-18)

王志忠[9](2012)在《近临界水中协同反应量化模拟及其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临界水作为一项新颖的化工技术,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等方面受到广泛关注,各种状态方程不断用于近临界混合体系中的相平衡计算中。但是对近临界水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以及近临界水应用在有机反应中的理论依据的研究还相对缺乏,使得近临界水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针对近临界水中的有机反应理论研究鲜有报道的现状,我们选取Rupe重排反应、Meyer-Schuster重排反应、香叶醇以及沉香醇在近临界水中的多产物反应为模型反应,将量化模拟方法引入到近临界水的反应研究中,尝试建立一种基于近临界水的特殊性质并能应用于近临界水中的反应模型。作者认为近临界水中的部分协同反应可能是酸碱共催化反应历程而不是文献报道的酸催化反应历程。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建立了可用于研究近临界水反应的计算模型:此模型将近临界水对反应的影响分为两部分:一是整个近临界水环境对反应的影响,二是在反应物官能团附近存在的水分子对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官能团附近的水分子对反应的影响大于近临界水环境对反应的影响。2.提出近临界水中的酸碱共催化反应机理:同时存在不饱和基团(双键或叁键)和羟基的反应物体系,其在常态水中和近临界水中所经历的反应历程不同:在常态水中为酸催化反应历程,而在近临界水中反应时为酸碱共催化反应历程。3.研究了近临界水中的Rupe重排反应历程:以1-乙炔基-1-环己醇为模型反应物,分别对其酸催化反应历程和酸碱共催化反应历程进行了计算模拟,确定了近临界水中最有可能进行的是由氢氧根离子直接进攻中间产物而得到产物的酸碱兆催化反应历程。分别根据吉布斯自由能和零点校正能数据对反应路径进行了研究。4.研究了近临界水中的Meyer-Schuster重排反应历程:以2-苯基-3-丁炔-2-醇为模型反应物,先通过前线轨道分析确定了反应的可能性,然后对其酸催化反应历程和酸碱共催化反应历程进行了计算,确定了在近临界水中,反应是通过氢氧根离子直接进攻中间体而得到产物的酸碱共催化反应历程进行的。同样依据吉布斯自由能和零点校正能数据进行研究。5.以香叶醇在近临界水中的多产物反应为模型反应,研究了该反应在近临界水中的反应历程。分别使用振动频率分析和前线轨道分析确定反应进行的可能性,然后研究其反应历程,得出如下结论:虽然多产物反应可以通过不同的反应路径得到直链和成环产物,但其本质上仍然是酸碱共催化反应历程。计算了本反应系统中水分子个数不同(3~7)的情况下,反应物零点校正能的变化,得到了官能团附近水分子对反应能垒的影响规律。同时以介电常数为参数,分析了近临界水环境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近临界水环境对反应的影响小于官能团周围水分子对反应影响。6.以沉香醇在近临界水中的多产物反应为模型反应,应用同样方法系统研究了该反应在近临界水中的反应历程,所得结论与第5部分的工作(香叶醇在近临界水中的多产物反应)相似。7.通过实验研究Rupe重排反应,得到反应的活化能数据,并与量化模拟所得数据相比较,确定了此反应在该模型下的官能团周围水分子个数,获得了相关规律,确定了今后开展本系列工作的思路和关键。(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2-09-01)

刘鼎,许宜铭[10](2008)在《杂多酸存在下X3B染料光降解和Cr(Ⅵ)光还原的协同反应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以H3PW12O40(PW)和H4SiW12O40(SiW)杂多酸(POM)为催化剂,波长大于320nm的高压氙灯为光源,研究了混合水溶液中活性艳红染料X3B的光致降解和重铬酸根(Cr(VI))的光致还原.结果表明,POM-X3B-Cr(VI)叁元体系的反应效率高于POM-X3B、POM-Cr(VI)和X3B-Cr(VI)二元体系的反应效率,PW的光活性高于SiW,且X3B光降解和Cr(VI)光还原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通过考察各组分起始浓度以及N2、O2、H2O2和乙醇的影响,实验发现,激发态POM*与H2O反应产生POM-和·OH是反应的决速步骤.X3B光降解和Cr(VI)光还原分别主要通过·OH和POM-进行,而X3B和Cr(VI)之间光化学反应的贡献较小.在二元和叁元体系中POM浓度对反应速率表现出不同的影响,表明激发态POM*与H2O之间的反应具有可逆性.(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08年09期)

协同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酚类化合物是一类廉价易得的化学化工原料,其衍生转化可以作为众多天然产物与药物分子核心骨架的重要构建手段。近年来,丰富酚类化合物的反应类型,对其进行多元化拓展已经成为有机合成化学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同时,顺应绿色化学的时代需求,探索高效、简洁、经济、绿色的合成新方法,进一步实现酚类化合物的便捷转化和利用也已经发展成为当前绿色化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本论文从酚类化合物的衍生化出发,瞄准惰性碳氢键与稳定芳香环的同步活化转化,旨在探索更多简洁、实用的化学转化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 C-H官能团化与去芳构化两种化学转化模式在酚类化合物衍生化方面的研究进展,详细描述了近年来这类化合物的多样化衍生方式。第二部分介绍了以C-H活化/去芳构化的协同反应策略在联萘酚化合物螺环化转化方面所发展的一例新反应。该反应借助过渡金属钌催化剂,以炔烃为桥梁,利用酚羟基的弱导向作用,成功实现了萘酚化合物的烯基螺环化转化,获得了一组在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以及光电材料中广泛存在的螺环骨架片段。第叁部分介绍了以C-H活化/去芳构化协同反应策略在碘代联苯酚类化合物的螺环/多环化转化方面所发展的一例新反应。该反应以炔基溴化物作为偶联片段,在Catellani多米诺偶联反应的基础上,通过对反应条件的精准调控成功抑制了多类副产物的生成,最终以高度专一的化学选择性实现了碘代联苯酚的远位C-H活化/去芳构化协同转化,获得了一系列结构复杂的螺环骨架化合物。第四部分介绍了在双活化策略背景下发展的一例制备手性α-氨基酮化合物的新方法。该方法以偶氮二甲酸二酯化合物作为亲电偶联片段,在Sc(OTf)3/Pybox催化剂的调控下,通过对β萘酚的不对称胺化去芳构转化的方式成功实现了含氮季碳中心的构筑,以近乎100%的原子利用率高效获取了一大批被广泛应用的手性α-氨基酮骨架分子,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的进行克级转化,而且可以将催化剂的用量成功降至1 mol%。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协同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韩静,池方丽,冉松林,吕耀辉,孙雅馨.CoTiO_3光催化-类Fenton协同反应降解土霉素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南江.过渡金属催化酚类化合物的碳氢键活化/去芳构化协同反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7

[3].王群.煤热解气氛下S、Hg协同反应的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7

[4].刘文君,何翔,庞树峰,张韫宏.红外光谱研究大气痕量气体在α-Al_2O_3表面上的协同反应[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6

[5].李小杰.二维纳米材料在光有机协同反应及Nitro-Mannich反应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15

[6].朱泽沅.ANAMMOX与反硝化协同反应脱氮性能及处理火电厂烟气脱硝尾液的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15

[7].王新德.含氮石墨烯结构及其负载金属催化剂协同反应机理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

[8].郑佩燕,孙宝清,曾广翘,韦妮莉,黄惠敏.蛾过敏原与10种吸入性过敏原协同反应分析[C].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3

[9].王志忠.近临界水中协同反应量化模拟及其反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10].刘鼎,许宜铭.杂多酸存在下X3B染料光降解和Cr(Ⅵ)光还原的协同反应机理[J].物理化学学报.2008

论文知识图

氰根的配位模式图协同效应的反应机理该课题组[100]厌氧产甲烷与厌氧发酵产酸的有机碳流...单线态氧与2,4,6-叁氯苯酚反应的复合...结构中,相对能带位置的示意...交叉偶联4-碘苯甲醚和苯的反应活性曲...

标签:;  ;  ;  ;  ;  ;  ;  

协同反应论文_韩静,池方丽,冉松林,吕耀辉,孙雅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