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对一点通信论文-江伦,胡源,王超,安岩,董科研

多点对一点通信论文-江伦,胡源,王超,安岩,董科研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点对一点通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通信,组网,广角扩束镜,双光楔组

多点对一点通信论文文献综述

江伦,胡源,王超,安岩,董科研[1](2016)在《一点对多点同时空间激光通信光学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空间激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建立抗干扰高速天空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需要,研究空间激光通信组网技术迫在眉睫.在分析空间激光通信组网技术难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激光通信组网方案.利用广角扩束镜与双光楔组结合作为多点激光通信系统的光学天线,广角扩束镜可实现对不同方位目标信号光的收集,双光楔组可实现对不同方位目标的同时动态跟踪.以此光学天线为基础,研究了可实现一对多同时空间激光通信的总体方案,设计了系统中的光学天线、中继光学分系统、收发分光分系统等.该方案可为空间激光通信组网提供一种新的技术途径.(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张雅琳,安岩,姜会林,王超,江伦[2](2016)在《空间激光通信一点对多点光学原理与方法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点对多点的激光通信技术是构建天空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关键节点,也是实现多卫星间组网链路通信的一个必要前提。将空间激光通信一点对多点光学原理与方法进行了比较和研究,并针对叁同心球结构和旋转抛物面结构,在其视场和能量利用率上面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叁同心球结构视场可以达到水平和俯仰均为120°,旋转抛物面结构的视场可以达到水平360°,俯仰100°;叁同心球结构随着视场的增大,能量利用率迅速下降;而在同等体积情况下,旋转抛物面的能量利用率在80°范围内比叁同心球结构更高且更稳定。(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姜会林,江伦,宋延嵩,孟立新,付强[3](2015)在《一点对多点同时空间激光通信光学跟瞄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一点对多点同时空间激光通信,对系统的光学跟瞄技术进行了研究。简述了系统总体方案,推导了捕获、瞄准、跟踪(APT)系统工作流程、捕获对准和粗跟踪过程中脱靶量与反射镜转动之间的关系。对跟瞄过程中的多执行器联动控制、图像处理识别与定位和双镜交接低误码控制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介绍了多点同时激光通信原理样机与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原理样机的同时空间激光通信终端达3个,通信范围方位角为360°,俯仰角为±19°,从而验证了光学原理与跟瞄技术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5年04期)

唐彦,陈德荣,王林涛[4](2008)在《单片机一点对多点无线通信接口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使用holtek单片机HT48RA0-2组成的一主机对多从机的无线通信接口。主机根据规定的通讯协议,完成对从机的选择,并使用软编码技术代替编码模块以降低成本。大量试验证明,该接口电路可以很好的完成一主机多从机之间的数据通信。(本文来源于《微处理机》期刊2008年04期)

陈健明[5](2007)在《多点对一点通信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微波多点对一点的通信系统做出了研究,设计出用于实验的电路平台。该平台工作于2.4GHz的ISM频段,采用GFSK调制方式,数据传输速率为2Mb/s,作用距离大于1km。由于系统工作于业余无线电频段,众多的家用电器、WLAN设备、蓝牙设备等都可能干扰其工作,而且要实现对多个数据点的数据接收,有可能引起节点的数据碰撞。因此,本文采用数据突发、重发和频率跳变的方法来保证系统通信的正常进行。根据系统指标要求,设计出通信节点的实验电路。每个通信节点由射频收发模块、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PIFA天线、控制和数据处理模块组成。系统工作在半双工方式,工作频率为2.4GHz~2.5GHz,采用GFSK调制,这种调制方式能比FSK调制更有效地利用频谱资源。为了减小系统的体积,设计出了PIFA天线,和偶极子或单极子天线相比,PIFA天线大大地缩小了系统的高度,达到系统小型化的目的。系统的控制、处理模块基于MICROCHIP公司的单片机PIC16F74,在其控制下,系统进行突发数据传送和数据重发,在频带内划分好的125个信道内进行切换,避开干扰源,为实现本文的通信协议提供了硬件平台。基于设计好的硬件平台,设计了符合系统工作的通信协议。对于每个发送的数据包,采用接收方返回确认信息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发送方在发送数据时采用数据突发的方式进行,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数据发送出去,以减少信道占用时间,降低节点间数据冲突的几率。当接收方没有返回确认信息,发送方开始尝试重发数据包,直到重发次数超过允许值。如果发送失败,收发双方开始协商变换信道,尝试按照事先设定好的频率表进行信道切换,当跳到空闲的信道时,系统便固定在新的信道上进行通信,避开干扰,实现系统的正常通信。(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7-04-01)

陈志元,王玉春,杨斌[6](2000)在《一点对多点多址通信系统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TDM/TDMA体制的一点对多点多址通信系统的信号传输过程及其特点,着重阐述并分析该体制通信系统的几种应用情况和采取的技术解决方案,指出一点对多点多址形式的通信系统在军事通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最后根据笔者体会,浅析了TDM/TDMA体制的一点对多点多址系统在军事应用时,为保证传输的可靠性,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本文来源于《无线电通信技术》期刊2000年04期)

付江[7](1997)在《一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市场需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首先介绍了目前国内一点对多点(PMP)微波通信系统市场主要供应商及所提供的设备,并根据供应商提供的销售统计资料对目前的一点对多点微波通信市场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结合公用通信网及专用通信网建设资金特点,对一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的未来市场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通信技术与发展》期刊1997年02期)

冀胜华[8](1996)在《具有动态帧长的一点对多点数据通信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个采用动态帧长的选择重发型一点对多点数据通信协议,并对其进行了协议效率分析和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在一个误码率为非恒定值的卫星数字信道上,采用动态帧长的一点对多点数据通信协议其性能远好于固定帧长协议(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学报》期刊1996年02期)

冀胜华[9](1992)在《选择重发型一点对多点(PMP)数据通信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卫星广播信道的选择重发型一点对多点数据通信协议,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选择重发型 PMP 协议的性能优于集中反馈选择重发型 PMP 协议.在信道速率越高时,这种优势越明显.(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学院学报》期刊1992年03期)

林福华[10](1992)在《一点对多点通信系统多址协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一点对多点通信系统多址连接协议,有效地对通信系统信道按需分配。叙述小容量多点通信系统所采用的轮询方式,以及中、大容量系统所采用的S—ALOHA 随机请求多址协议,以增加系统吞吐量和降低平均等待时间。(本文来源于《电信科学》期刊1992年04期)

多点对一点通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点对多点的激光通信技术是构建天空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关键节点,也是实现多卫星间组网链路通信的一个必要前提。将空间激光通信一点对多点光学原理与方法进行了比较和研究,并针对叁同心球结构和旋转抛物面结构,在其视场和能量利用率上面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叁同心球结构视场可以达到水平和俯仰均为120°,旋转抛物面结构的视场可以达到水平360°,俯仰100°;叁同心球结构随着视场的增大,能量利用率迅速下降;而在同等体积情况下,旋转抛物面的能量利用率在80°范围内比叁同心球结构更高且更稳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点对一点通信论文参考文献

[1].江伦,胡源,王超,安岩,董科研.一点对多点同时空间激光通信光学系统研究[J].光学学报.2016

[2].张雅琳,安岩,姜会林,王超,江伦.空间激光通信一点对多点光学原理与方法的比较研究[J].兵工学报.2016

[3].姜会林,江伦,宋延嵩,孟立新,付强.一点对多点同时空间激光通信光学跟瞄技术研究[J].中国激光.2015

[4].唐彦,陈德荣,王林涛.单片机一点对多点无线通信接口的研究与实现[J].微处理机.2008

[5].陈健明.多点对一点通信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7

[6].陈志元,王玉春,杨斌.一点对多点多址通信系统的应用研究[J].无线电通信技术.2000

[7].付江.一点对多点微波通信系统市场需求分析[J].通信技术与发展.1997

[8].冀胜华.具有动态帧长的一点对多点数据通信协议[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1996

[9].冀胜华.选择重发型一点对多点(PMP)数据通信协议[J].北京邮电学院学报.1992

[10].林福华.一点对多点通信系统多址协议的研究[J].电信科学.1992

标签:;  ;  ;  ;  

多点对一点通信论文-江伦,胡源,王超,安岩,董科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