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喷雾干燥工艺浅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振东,柏伟荣,刘世娟,范业文,高如意[1](2022)在《茯苓山药枸杞固体饮料的制备》文中研究说明采用茯苓、山药、枸杞子、黄精、玉竹、人参等为原料,研究与开发一款具有滋阴补肾、缓解体力疲劳功能的植物固体饮料。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方法对浓缩液的喷雾干燥工艺进行优化,获得最佳喷雾干燥工艺参数;采用感官评价法选择适宜的甜味剂与酸味剂来确定茯苓山药枸杞固体饮料的最适食用口感。结果表明,喷雾干燥最佳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70℃、恒流泵流速45 r/min、雾化器转速21 000 r/min、助干剂麦芽糊精含量15%,具有较好的集粉率。优选制粒方法为干法制粒,按照最佳配方比例喷干粉:麦芽糊精:甜菊糖苷:维生素C为1∶1∶0.02∶0.045进行制备,所获得的茯苓山药枸杞固体饮料具有酸甜可口、香气浓郁协调一致等优点,不添加防腐剂与色素,健康安全,携带与饮用方便,易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赵行,陈令芬,李若敏,周振,盘赛昆[2](2021)在《响应面优化速溶豆粉喷雾干燥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速溶豆粉的最佳喷雾干燥工艺条件,以大豆为原料对速溶豆粉喷雾干燥工艺进行优化研究。以速溶豆粉溶解度和出粉率为指标,对进料浓度、雾化转速、进风温度和进料流量4个因素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速溶豆粉喷雾干燥工艺的最优条件为进料浓度16%、雾化转速300 r/s、进风温度180℃、进料流量1.2 L/h,在此条件下溶解度为87.33%,出粉率为47.42%。此条件下喷雾干燥效果最佳。
李雅,易丽娟,柳兰,邹苏兰,李姿锐,郭志华[3](2021)在《Box-Behnken响应面法结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优化益心泰复方浓缩液喷雾干燥工艺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优选益心泰复方浓缩液喷雾干燥工艺参数。方法:采用G1-熵权法计算黄芪甲苷、丹酚酸B与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及出粉率的综合评分,以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糊精用量、药液相对密度、蠕动速度、进风温度与空气体积流量对其喷雾干燥工艺的影响,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优化益心泰复方浓缩液的喷雾干燥工艺参数。结果:喷雾干燥工艺最佳参数为药液相对密度1.12,糊精比例20%,进风温度150℃,空气流量35 m3·h-1,蠕动泵转速15 r·min-1。结论:优选的益心泰复方浓缩液喷雾干燥工艺稳定可行。
郭建慧[4](2021)在《喷雾干燥技术在动物制品的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喷雾干燥技术是通过雾化器将物料浆液雾化成直径细小的雾滴,在干燥室内与干燥热空气接触,使物料的水分迅速汽化,从而得到干燥产品。随着喷雾干燥技术的发展和研究,喷雾干燥技术已广泛应用到食品加工领域。本文着重讨论近年来喷雾干燥技术在动物制品领域的应用进展。
张遵浩,张峻霞,田玮,周珊珊,宋雅慧,曾琦,李洋[5](2021)在《乳粉喷雾干燥工艺参数对环境影响的不确定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了工艺参数对乳粉喷雾干燥系统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不确定性,运用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方法和R软件构建了系统的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将蒙特卡洛方法和经验累积分布函数(Empirical 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ECDF)方法相结合,分析了乳粉喷雾干燥过程的5个工艺参数对系统的环境影响的不确定性,运用(Treed Gaussian process,TGP)树型高斯过程方法研究了寻找对环境影响最大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乳粉喷雾干燥系统的环境影响总值主要分布在1.8×104~2.1×104之间,干燥塔进口空气温度对环境影响最大,占比约92%,且呈正相关性,其次为排风机和进风机的全风压,对环境的影响占比分别约6%和2%,浓缩乳进料温度和干燥塔废气温度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黄金龙[6](2021)在《喷雾干燥制备酱油粉工艺优化及其品质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王静,赵文爽,刘少彬[7](2021)在《喷雾干燥法制备复方止咳泡腾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制备复方止咳泡腾片优化喷雾干燥工艺和压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化喷雾干燥工艺进行筛选,并对泡腾片片剂中泡腾崩解剂的用量、酸碱比例,润滑剂种类进行筛选,优化片剂处方。结果:喷雾干燥工艺参数为:通风量100%,进风温度135℃,进料速度20 r/min;处方中泡腾崩解剂用量与药粉比例为1.2∶1,柠檬酸与碳酸氢钠比例为2∶3,聚乙二醇为润滑剂。制剂工艺合理可行。
岳鸿超[8](2021)在《复方五指毛桃喷雾干燥粉制备工艺研究与质量评价》文中提出五指毛桃是桑科榕属植物粗叶榕Ficus hirta Vahl的干燥根,具有健脾补肺、行气利湿、舒筋活络等功效,常用于脾虚浮肿、食少无力、风湿痹痛、肺痨咳嗽等证。是岭南地区常用药,由于其补气功效类似黄芪,且药性温和,补而不峻,与黄芪分别被称为“南芪”和“北芪”。本课题通过将五指毛桃和黄芪进行配伍,优化提取工艺,制备成复方五指毛桃喷雾干燥粉,并进行质量评价和药效学考察。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提取料液比、煎煮次数、煎煮时间对复方五指毛桃提取物中多糖含量的影响,每个因素选取最优的三个水平,通过正交设计试验,确定复方五指毛桃的最优提取方式为,提取料液比为1:20次,提取时间为2 h,提取次数2次,并且通过验证实验,证实了所得的优化条件的合理性、稳定性和可靠性。(2)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以出粉率为指标,考察了进料浓度、进风温度、进料速度对复方五指毛桃喷雾干燥粉的影响,结果表明,进风温度180℃,进料浓度1g/mL,进料速度20RPM。重复验证三次,所得试剂产品出粉率为24.6±0.01%,该结果与模型数据接近,拟合程度较好。(3)对复方五指毛桃喷雾干燥粉的主要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及质量评价,产品中补骨脂素的含量为0.2668 mg/g;黄芪甲苷含量为0.2555 mg/g;总多糖含量为5.3 g/100 g;水分含量1.2%;喷雾干燥出粉率24.6%;溶解时间40.79 s;湿润时间59.97 s,并且对产品进行感官评价和贮存60天内的含水量和溶解时间和感官变化进行记录与考察,结果表明其吸水性及稳定性良好,便于储存。(4)以小鼠负重力竭游泳时间为药效研究指标,考察复方五指毛桃喷雾干燥粉的抗疲劳作用。实验证实药物稳定有效,达到预期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初步建立了复方五指毛桃喷雾干燥粉的工艺,制备工艺合理,质量评价及稳定性较好,科学可行。为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数据支撑。
熊旺[9](2021)在《复配n-3/n-6 PUFAs和PS微胶囊表征及在中老年配方奶粉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n-3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的平衡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改善认知记忆及防治慢性疾病均极其重要,但n-3/n-6 PUFAs的最适膳食摄入比例还没有统一结论。磷脂酰丝氨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都是大脑的重要营养成分,在结构和功能上起着重要的协同作用,常应用于中老年配方奶粉中。本文通过前期动物实验研究复配n-3/n-6不饱和脂肪酸对高龄小鼠的认知保护作用,分析得出二十二碳六烯酸油脂(DHA)和花生四烯酸油脂(AA)的优化调配比例,然后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复配n-3/n-6不饱和脂肪酸及磷脂酰丝氨酸微胶囊,并研究了微胶囊产品的理化性质和应用。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以12月龄的ICR小鼠作为供试动物,连续灌胃多不饱和脂肪酸油脂6周后,Y迷宫和Morris水迷宫法观察小鼠的学习记忆及认知能力的变化及差异,同时监测小鼠体内过氧化水平、血脂水平及大脑Aβ-40淀粉样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部分不饱和脂肪酸油脂组小鼠搜寻平台的潜伏期缩短并且跨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不饱和脂肪酸油脂组较对照组体内过氧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大脑Aβ-40淀粉样蛋白水平显着降低(p<0.05)。灌胃DHA藻油/AA油脂=1:1时,小鼠整体表现最好。(2)采用复合壁材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功能性复合微胶囊并对工艺进行正交试验优化,采用电镜、红外、热重等多种方式对微胶囊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结果发现:微胶囊制备最优条件为芯壁比1:3、均质压力40 MPa、喷雾温度180℃、壁材比5:20。微胶囊结构规则完整,包埋率达到92.48%,表面油含量2.53%,水分含量只有3.24%,微胶囊粉末抗潮性及流动性均良好。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微胶囊化过程中芯材未发生化学结构上的变化,热重分析表明自制微胶囊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微胶囊化后油脂氧化稳定性显着提升,磷脂酰丝氨酸的添加可一定程度抑制油脂氧化。(3)以干法工艺和湿法工艺分别制备中老年配方乳粉,制备出来的奶粉乳白色泽,乳香浓郁且冲调性良好。在生产过程中奶粉POV值未发生明显变化,各成分符合中老年配方乳粉企业标准。扫描电镜观察到湿法奶粉颗粒破碎较多,60℃加速贮藏下发现,油脂微胶囊的添加降低了奶粉稳定性,但干法奶粉氧化稳定性略优于湿法奶粉,通过色差和电子舌分析可以一定程度上观测到奶粉的变质情况。
马迎迎[10](2021)在《水飞蓟宾纳米结晶分散片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课题以水飞蓟宾为模型药物,研究固化途径与工艺对水飞蓟宾纳米结晶的影响,探讨纳米结晶制剂技术与分散片剂型有序衔接的可行性。首先,通过纳米结晶技术,制备水飞蓟宾纳米结晶,以增加溶解度和溶出速率;其次,为进一步增加水飞蓟宾纳米结晶的稳定性和便于后继剂型的选择,系统研究了喷雾干燥固化和真空冷冻干燥固化对纳米结晶形态、晶型、溶解性、稳定性等的影响,并优化固化工艺,筛选赋形剂,最大限度保留纳米结晶高溶解度和高溶出速率的特性与优势;最后,为给药方便和充分发挥纳米结晶优点,以分散片制剂技术,制备水飞蓟宾纳米结晶分散片,分别考察粉末直接压片法和湿法制粒压片法对分散片质量的影响,探索和验证纳米结晶技术与分散片剂型结合的可行性,并进行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稳定性试验。在处方前研究中,建立了水飞蓟宾体外样品的分析方法学,在1μg/m L-20μg/m L浓度区间,水飞蓟宾浓度与吸光度间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指标符合方法学要求,能够为本文样品提供简便、快速的测定方法。水飞蓟宾溶解度随溶出介质p H增加而增大,在胃肠道正常生理p H范围(p H3-8)内,lg P<5,提示水飞蓟宾具有较适宜的生物渗透力,当p H=5.8时,lg P=3.38。根据溶解度和lg P值,表明水飞蓟宾属于BCS II类化合物,故通过改善水飞蓟宾溶解度和溶出速率,有利于提高其生物利用度。以反溶剂法制备水飞蓟宾纳米结晶,并进行稳定剂与制备工艺的筛选。通过筛选稳定剂、比较超声法和涡旋混匀法对水飞蓟宾纳米结晶粒度分散指数(PDI)的影响,确定其制备工艺与处方。将0.4 g水飞蓟宾溶解于100 m L无水乙醇,将0.3 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分散在经过0.45μm微孔滤膜过滤的400 m L超纯水中,超声处理30 min;在超声条件下有机相快速注入水相中,超声10 min,所制得的纳米结晶粒径为167.28nm,PDI为0.149。该处方和工艺所制制备的纳米结晶粒度适中,且粒径分布较窄(PDI<0.3),这有利于避免纳米结晶的熟化与沉降,表明该制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为进一步提升制剂稳定性和便于剂型选择,系统研究了水飞蓟宾纳米结晶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对其形貌、晶态、溶出速率及稳定性的影响。以固化后纳米结晶的PDI为首要考察指标,结合粒径,对固化工艺的进样速率、赋形剂及浓度进行考察,确定喷雾干燥工艺为:新制备的水飞蓟宾纳米结晶中加入3%(w/v)甘露醇,喷雾干燥机进风口温度180℃,出风口温度80℃,风量25 m3/h,进样速度为10 m L/min,所得纳米结晶粒径为232.58 nm,PDI为0.210;确定冻干工艺为:以5%(w/v)甘露醇为赋形剂,2 m L/瓶;以-80℃预冻10 h,真空度0.105 mbar、-60℃下冻干24 h,所得纳米结晶粒径为395.65 nm,PDI为0.112。喷雾干燥所得纳米结晶的扫描电镜图和原子力显微镜图呈现较为规则的球形或类球形,晶态为无定型;而冻干所得纳米结晶呈现明显的针型或棒形结构,其晶态与水飞蓟宾原料药相同。因喷干所得纳米结晶粒径较小,且为无定型态,其溶出速率较冻干所得纳米结晶大。由此可见,纳米结晶的形貌、晶态、溶出速率等重要特征较大程度上取决于固化途径与工艺。本部分研究结果提示,纳米结晶固化途径和工艺,对纳米结晶诸多制剂学性质均有较大影响,需要在制剂制备过程中进行系统考察。为发挥纳米结晶高溶出速率和溶解度特性,且制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顺应性,将喷干固化的水飞蓟宾纳米结晶粉末制备成分散片。分散片最显着特征是崩解时限短(<3 min),进而充分发挥纳米结晶在提高溶出速率等方面的优势。以休止角、分散均匀性和片剂硬度为指标,考察了粉末直接压片法和湿法制粒压片法的可行性。最终确定水飞蓟宾纳米结晶分散片制备工艺为:以100片分散片计,分别将18.5 g水飞蓟宾纳米结晶粉末、14.4 g乳糖、1g CMS-Na和1g L-HPC过100目筛,在混匀后以10%PVP K30(以20%乙醇溶液配制)为黏合剂制软材,过16目筛筛分,60℃烘1.5 h,加入0.1 g硬脂酸镁,总混并压片。每片片重为0.35 g,以水飞蓟宾计为20 mg/片。所制备分散片光洁平整,硬度适中,可在3 min内完全崩解,满足《中国药典》(2020版)第四部通则相关要求。进行了水飞蓟宾纳米结晶分散片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稳定性长期试验的考察。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高温、高湿和强光照射对水飞蓟宾纳米结晶分散片的外观性状、分散均匀性及含量没有显着影响;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中片剂外观光洁完整,能够在3 min内崩解完全,含量在90%-110%之间,各项考察指标均符合分散片的制剂学要求。本论文实现了纳米结晶制剂技术与传统剂型分散片的有序衔接,有利于促进纳米结晶制剂技术的推广与产业化应用。将纳米结晶制剂技术与喷干和冻干固化进行串联,实现了高稳定性固态纳米结晶的快速制备;将固态纳米结晶与分散片相结合,充分利用分散片的快速崩解与分散特性,进而充分发挥纳米结晶高溶解度和高溶出速率的潜在优势,实现了纳米结晶制剂技术与分散片剂型的有机结合。因时间原因,本课题尚未进行水飞蓟宾纳米结晶分散片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和药效学研究,在课题后续工作中,将继续完成本部分研究。
二、喷雾干燥工艺浅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喷雾干燥工艺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茯苓山药枸杞固体饮料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工艺流程 |
1.4 操作工艺要点 |
1.4.1 提取工艺 |
1.4.2 浓缩工艺 |
1.4.3 干燥工艺 |
1.4.4 制粒工艺 |
1.4.5 包装工艺 |
1.5 茯苓山药枸杞固体饮料喷雾干燥工艺条件的优化 |
1.6 不同辅料添加量对茯苓山药枸杞固体饮料制粒条件的影响 |
1.7 茯苓山药枸杞固体饮料甜味剂与酸味剂添加量的优化 |
1.8 茯苓山药枸杞固体饮料的感官评价 |
1.9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茯苓山药枸杞固体饮料喷雾干燥工艺条件的优化 |
2.1.1 不同进风温度对喷雾干燥集粉率的影响 |
2.1.2 不同恒流泵转速对集粉率的影响 |
2.1.3 不同雾化器转速对集粉率的影响 |
2.1.4 不同助干剂含量对茯苓山药枸杞固体饮料制粒工艺的影响 |
2.1.5 茯苓山药枸杞固体饮料喷雾干燥工艺条件优化试验 |
2.2 不同辅料对茯苓山药枸杞固体饮料制粒工艺的影响 |
2.3 辅料添加量对茯苓山药枸杞固体饮料颗粒的影响 |
2.4 茯苓山药枸杞固体饮料甜味剂与酸味剂添加量的优化 |
2.4.1 不同甜味剂对茯苓山药枸杞固体饮料口感的影响 |
2.4.2 不同酸味剂对茯苓山药枸杞固体饮料口感的影响 |
3 结论 |
(2)响应面优化速溶豆粉喷雾干燥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原料与试剂 |
1.2 仪器设备 |
1.3 试验方法 |
1.3.1 样品制备流程 |
1.3.2 单因素试验设计 |
1.3.3 喷雾干燥工艺响应面优化试验设计 |
1.4 速溶豆粉溶解度测定 |
1.5 速溶豆粉出粉率测定 |
1.6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喷雾干燥的单因素试验结果 |
2.1.1 进料浓度对喷雾干燥溶解度和出粉率的影响 |
2.1.2 雾化转速对喷雾干燥溶解度和出粉率的影响 |
2.1.3 进风温度对喷雾干燥溶解度和出粉率的影响 |
2.1.4 进料流量对喷雾干燥溶解度和出粉率的影响 |
2.2 喷雾干燥工艺响应面试验设计与结果 |
2.3 工艺条件验证试验 |
3 结论 |
(3)Box-Behnken响应面法结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优化益心泰复方浓缩液喷雾干燥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材 料 |
1 仪器 |
2 试药和试剂 |
方法与结果 |
1 干膏粉的制备 |
2 黄芪甲苷含量测定 |
2.1 色谱柱与系统适应性条件 |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4 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 |
3 丹酚酸B含量测定 |
3.1 色谱柱与系统适应性条件 |
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3.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3.4 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 |
4 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测定 |
4.1 色谱柱与系统适应性条件 |
4.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4.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4.4 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 |
5 方法学考察 |
5.1 专属性实验 |
5.2 线性关系考察 |
5.3 精密度实验 |
5.4 稳定性实验 |
5.5 重复性实验 |
5.6 加样回收率实验 |
6 出粉率的测定 |
7 多指标的组合赋权 |
7.1 G1法 |
7.2 熵权法 |
7.3 组合权重的确定 |
7.4 综合评分的计算 |
8 单因素考察 |
8.1 糊精用量对喷雾干燥的影响[9] |
8.2 药液相对密度对喷雾干燥的影响 |
8.3 蠕动速度对喷雾干燥的影响 |
8.4 空气流量对喷雾干燥的影响 |
8.5 进风温度对喷雾干燥的影响 |
9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实验 |
10 BP神经网络建模及寻优 |
11 验证实验 |
讨 论 |
(4)喷雾干燥技术在动物制品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喷雾干燥技术 |
1.1 喷雾干燥技术的原理 |
1.2 喷雾干燥技术的特点 |
1.2.1 干燥速度快 |
1.2.2 成品质量高 |
1.2.3 操作简单 |
2 喷雾干燥技术在动物制品的应用 |
2.1 喷雾干燥在乳制品的应用 |
2.2 喷雾干燥在血脂类制品的应用 |
2.3 喷雾干燥在蛋制品的应用 |
3 结语 |
(5)乳粉喷雾干燥工艺参数对环境影响的不确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实验 |
1.1 评价方法 |
1.1.1 乳粉喷雾干燥过程 |
1.1.2 目标与范围确定 |
1.1.3 清单分析 |
1.1.4 系统环境影响评价 |
1.2 乳粉喷雾干燥工艺不确定性分析 |
1.2.1 不确定性分析步骤 |
1.2.2 乳粉喷雾干燥工艺参数的选取 |
1.2.3 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
1.3 乳粉喷雾干燥工艺敏感性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结论 |
(7)喷雾干燥法制备复方止咳泡腾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
2 处方工艺 |
2.1 喷雾干燥工艺的考察 |
2.2 泡腾片处方工艺的考察及质量评价 |
3 结论与讨论 |
(8)复方五指毛桃喷雾干燥粉制备工艺研究与质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五指毛桃研究进展 |
1.1.1 五指毛桃概述 |
1.1.2 五指毛桃的化学成分 |
1.1.3 五指毛桃的药理作用 |
1.1.4 五指毛桃的临床应用 |
1.2 干燥法及特点 |
1.2.1 喷雾干燥法 |
1.2.2 其他干燥法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2 复方五指毛桃提取液的制备工艺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 |
2.2.1 实验药品 |
2.2.2 实验试剂 |
2.2.3 实验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3.2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
2.3.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3.4 多糖含量测定 |
2.3.5 单因素实验 |
2.3.6 正交试验 |
2.4 实验结果 |
2.4.1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
2.4.2 单因素实验结果 |
2.4.3 正交试验设计结果 |
2.5 本章小结 |
3 复方五指毛桃喷雾干燥的制备工艺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仪器与材料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仪器 |
3.3 实验方法 |
3.3.1 复方五指毛桃喷雾干燥工艺单因素试验 |
3.3.2 复方五指毛桃喷雾干燥粉响应面试验设计 |
3.4 实验结果 |
3.4.1 复方五指毛桃喷雾干燥工艺单因素试验结果 |
3.4.2 复方五指毛桃喷雾干燥粉响应面试验结果 |
3.5 本章小结 |
4 复方五指毛桃喷雾干燥粉质量评价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 |
4.2.1 实验试剂 |
4.2.2 实验仪器 |
4.3 实验方法 |
4.3.1 复方五指毛桃喷雾干燥粉补骨脂素含量测定 |
4.3.2 复方五指毛桃喷雾干燥粉黄芪甲苷含量测定 |
4.3.3 复方五指毛桃喷雾干燥粉多糖含量测定 |
4.3.4 复方五指毛桃喷雾干燥粉指标评价及稳定性评价 |
4.4 实验结果 |
4.4.1 复方五指毛桃喷雾干燥粉补骨脂素含量测定结果 |
4.4.2 复方五指毛桃喷雾干燥粉黄芪甲苷含量测定结果 |
4.4.3 复方五指毛桃喷雾干燥粉总多糖含量测定结果 |
4.4.4 复方五指毛桃喷雾干燥粉指标评价及稳定性评价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5 复方五指毛桃喷雾干燥粉的抗疲劳作用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仪器与材料 |
5.2.1 实验材料 |
5.3 实验方法 |
5.3.1 小鼠分组及给药 |
5.3.2 小鼠抗疲劳游泳实验 |
5.4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复配n-3/n-6 PUFAs和PS微胶囊表征及在中老年配方奶粉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n-3、n-6 PUFAs及PS的概述 |
1.1.1 n-3、n-6 PUFAs的生理功能 |
1.1.2 磷脂酰丝氨酸的生理功能 |
1.1.3 PUFAs与PS对人体健康的协同作用 |
1.2 微胶囊技术概论 |
1.2.1 微胶囊壁材的选择 |
1.2.2 微胶囊化的方法 |
1.2.3 微胶囊化油脂的研究现状 |
1.3 中老年配方奶粉研究现状 |
1.4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5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n-3/n-6不饱和脂肪酸对高龄小鼠认知保护研究 |
2.1 前言 |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2.1 材料与试剂 |
2.2.2 仪器与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油脂样品脂肪酸组成的测定 |
2.3.2 动物饲养与分组 |
2.3.3 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 |
2.3.4 Y迷宫行为测试 |
2.3.5 生化指标的测定 |
2.3.6 统计学分析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不同比例n-3/n-6 PUFAs对高龄小鼠水迷宫中潜伏期的影响 |
2.4.2 不同比例n-3/n-6 PUFAs对高龄小鼠水迷宫空间记忆能力的影响 |
2.4.3 不同比例n-3/n-6 PUFAs对高龄小鼠Y迷宫新奇事物探索能力的影响 |
2.4.4 小鼠血脂水平分析 |
2.4.5 不同比例n-3/n-6 PUFAs对高龄小鼠体内过氧化水平的影响 |
2.4.6 不同比例n-3/n-6 FUFAs对高龄小鼠大脑Aβ-40淀粉样蛋白水平的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功能性微胶囊的制备及理化特性分析 |
3.1 前言 |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2.1 材料与试剂 |
3.2.2 仪器与设备 |
3.3 实验方法 |
3.3.1 功能性微胶囊的制备 |
3.3.2 微胶囊包埋率的测定 |
3.3.3 单因素试验设计 |
3.3.4 正交试验设计 |
3.3.5 微胶囊基本理化指标测定 |
3.3.6 微胶囊表征测试 |
3.3.7 微胶囊产品氧化稳定性测试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芯壁比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 |
3.4.2 乳化剂添加量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 |
3.4.3 壁材比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 |
3.4.4 芯材比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 |
3.4.5 明胶含量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 |
3.4.6 均质压力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 |
3.4.7 喷雾温度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 |
3.4.8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3.4.9 微胶囊基本理化性质分析 |
3.4.10 微胶囊表征分析 |
3.4.11 微胶囊产品氧化稳定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功能性微胶囊应用于中老年配方乳粉的研究 |
4.1 前言 |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4.2.1 材料与试剂 |
4.2.2 仪器与设备 |
4.3 实验方法 |
4.3.1 中老年配方乳粉设计 |
4.3.2 配方奶粉的制备 |
4.3.3 配方奶粉基本品质评价 |
4.3.4 奶粉中DHA、AA含量的测定 |
4.3.5 奶粉中磷脂酰丝氨酸含量的测定 |
4.3.6 配方奶粉储藏稳定性测试 |
4.3.7 配方奶粉加速储存期间色差检测 |
4.3.8 配方奶粉加速储存期间电子舌检测 |
4.4 结果分析 |
4.4.1 微胶囊添加方式对配方奶粉基本品质的影响 |
4.4.2 微胶囊添加方式对配方奶粉稳定性的影响 |
4.4.3 配方奶粉加速储存期间色差分析 |
4.4.4 配方奶粉加速储存期间电子舌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10)水飞蓟宾纳米结晶分散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1章 绪论 |
1.1 纳米结晶概述 |
1.2 稳定剂和固化过程对体外稳定性的影响 |
1.3 粒径与稳定剂对体内过程的影响 |
1.4 分散片 |
1.5 水飞蓟宾 |
1.6 课题研究思路 |
第2章 水飞蓟宾处方前研究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2.2.1 水飞蓟宾分析方法学的建立 |
2.2.2 水飞蓟宾溶解度的测定 |
2.2.3 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水飞蓟宾纳米结晶制备工艺研究 |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仪器 |
3.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3.2.1 水飞蓟宾纳米结晶稳定剂的筛选 |
3.2.2 水飞蓟宾纳米结晶制备工艺的考察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水飞蓟宾纳米结晶固化工艺研究 |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实验仪器 |
4.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4.2.1 水飞蓟宾纳米结晶喷雾干燥工艺研究 |
4.2.1.1 喷雾干燥进样速率对纳米结晶粒径的影响 |
4.2.1.2 喷雾干燥赋形剂对纳米结晶粒径的影响 |
4.2.1.3 喷雾干燥赋形剂对纳米结晶形貌的影响 |
4.2.1.4 喷雾干燥中甘露醇浓度对纳米结晶的影响 |
4.2.2 水飞蓟宾纳米结晶冷冻干燥工艺研究 |
4.2.2.1 冷冻干燥赋形剂对纳米结晶粒径的影响 |
4.2.2.2 冷冻干燥赋形剂对纳米结晶形貌的影响 |
4.2.2.3 冻干赋形剂甘露醇浓度的筛选 |
4.2.3 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固化品的形态、晶型及稳定性研究 |
4.2.3.1 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固化品再分散性研究 |
4.2.3.2 水飞蓟宾纳米结晶喷干和冻干粉末扫描电镜分析 |
4.2.3.3 水飞蓟宾纳米结晶喷干和冻干粉末原子力显微镜分析 |
4.2.3.4 水飞蓟宾纳米结晶喷干和冻干粉末晶型分析 |
4.2.3.5 水飞蓟宾纳米结晶喷干和冻干粉末溶出速率研究 |
4.2.3.6 水飞蓟宾纳米结晶喷干和冻干粉末稳定性研究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水飞蓟宾纳米结晶分散片的制备工艺研究 |
5.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5.1.1 实验材料 |
5.1.2 实验仪器 |
5.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5.2.1 粉末直接压片的工艺研究 |
5.2.2 湿法制粒压片法的工艺研究 |
5.2.2.1 湿法制粒处方考察 |
5.2.2.2 黏合剂考察 |
5.2.3 片剂质量检查 |
5.2.3.1 外观 |
5.2.3.2 片重差异 |
5.2.3.3 片剂硬度与脆碎度 |
5.2.3.4 分散均匀性 |
5.2.3.5 含量测定 |
5.2.3.6 溶出度检查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水飞蓟宾纳米结晶分散片的稳定性考察 |
6.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6.1.1 实验材料 |
6.1.2 实验仪器 |
6.2 考察项目的确定 |
6.3 影响因素试验 |
6.3.1 高温试验 |
6.3.2 高湿试验 |
6.3.3 光照试验 |
6.3.4 影响因素试验结果 |
6.4 加速试验 |
6.5 长期试验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四、喷雾干燥工艺浅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茯苓山药枸杞固体饮料的制备[J]. 王振东,柏伟荣,刘世娟,范业文,高如意.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2(01)
- [2]响应面优化速溶豆粉喷雾干燥工艺研究[J]. 赵行,陈令芬,李若敏,周振,盘赛昆.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1(21)
- [3]Box-Behnken响应面法结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优化益心泰复方浓缩液喷雾干燥工艺研究[J]. 李雅,易丽娟,柳兰,邹苏兰,李姿锐,郭志华. 中国新药杂志, 2021(18)
- [4]喷雾干燥技术在动物制品的应用进展[J]. 郭建慧. 中国畜禽种业, 2021(07)
- [5]乳粉喷雾干燥工艺参数对环境影响的不确定性研究[J]. 张遵浩,张峻霞,田玮,周珊珊,宋雅慧,曾琦,李洋. 中国乳品工业, 2021(07)
- [6]喷雾干燥制备酱油粉工艺优化及其品质分析研究[D]. 黄金龙. 西华大学, 2021
- [7]喷雾干燥法制备复方止咳泡腾片研究[J]. 王静,赵文爽,刘少彬. 山东化工, 2021(12)
- [8]复方五指毛桃喷雾干燥粉制备工艺研究与质量评价[D]. 岳鸿超.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1(12)
- [9]复配n-3/n-6 PUFAs和PS微胶囊表征及在中老年配方奶粉的应用[D]. 熊旺. 浙江科技学院, 2021(01)
- [10]水飞蓟宾纳米结晶分散片的研究[D]. 马迎迎. 齐鲁工业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