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承载力论文-游长江,李欣达,陈海鹰

区域承载力论文-游长江,李欣达,陈海鹰

导读:本文包含了区域承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旅游环境,区域承载力,测度,西沙群岛

区域承载力论文文献综述

游长江,李欣达,陈海鹰[1](2018)在《西沙群岛旅游环境区域承载力测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马尔代夫群岛旅游环境实际控制容量作为标杆和参照,对西沙群岛旅游环境区域承载力阈值进行综合对比测度。方法及结果为:(1)甄选西沙群岛可游岛屿,计算其可游区域总面积为1.313 71 km~2;(2)选取马尔代夫19个主要环礁中共110个旅游岛屿,分别统计其面积和实际控制游客接待量,计算出其单位面积旅游容量为1797人/(d·km~2),并以此作为西沙群岛旅游环境区域承载力参数;(3)以西沙群岛可游岛屿总面积及旅游环境区域承载力参数,测度西沙群岛旅游环境区域承载力阈值为2360人/d。结果显示,西沙群岛海岛旅游环境区域承载力十分有限,故其旅游开发应坚持"浅介入,轻干扰""优先保护,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总体原则。(本文来源于《第九届海洋强国战略论坛论文集》期刊2018-11-20)

张玥,郑玮锋[2](2018)在《基于均方差决策法的区域承载力研究——以福建省厦门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厦门市发展现状和地域特色,参考厦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构建了具有科学性的厦门市区域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极差变换法和均方差决策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赋以权重值,而后采用综合指数法求得2012至2016年厦门市的区域承载力综合评价值,最后运用层次分级法,对4个分目标的权重进行分级排名,并分析其在城市发展中对综合区域承载力的影响程度变化及其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外建筑》期刊2018年09期)

王喜峰[3](2018)在《考虑区域承载力的水资源效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目前已有的区域水资源效率研究中,多数研究只考虑区域用水总量,忽略了区域水资源禀赋,因此,有必要将水资源承载力引入区域水资源效率的研究中。鉴于数据包络分析不能进行单个决策单元的时间序列比较,作者采用窗口DEA研究了2005~2012年中国考虑区域承载力的水资源效率,并进行了时空演变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考虑区域承载力的水资源效率从2005年的0.71提高到2012年的0.79。其中,辽宁、西藏、云南、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四川的水资源效率较高,这些省份具有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相对应的产出水平;河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的水资源效率较低,这些省份具有较高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相对较低的水资源承载能力。从分区域的结果来看,东部沿海地区和南部沿海地区具有较高的效率,东北地区和北部沿海地区次之,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再次之,黄河中游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位居最后。因此,在政策制定上,既需要使各区域的发展符合水资源承载力的要求,又需要加强各区域间的产业合作以促进协调发展。(本文来源于《城市与环境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滕欣,徐伟,董月娥,胡恒[4](2016)在《区域承载力与海洋产业集聚的动态效应——以天津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首先界定了区域承载力的内涵,分析了区域承载力与海洋产业集聚的关系,构建复合系统区域承载力计量模型测算区域承载力,并选用区位熵测度各海洋产业的集聚水平,进而运用灰色综合分析和Pearson关联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2000-2012年天津区域承载力与海洋产业集聚水平的动态效应。通过研究证实:初级阶段的海洋产业集聚对区域承载力具有抑制效应,二者呈负相关关系;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海洋产业集聚对于区域承载力具有刺激效应,二者呈正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海洋开发与管理》期刊2016年01期)

杨晓婉[5](2015)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改革的战略取向研究——以京津冀区域承载力为研究对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新的变化和新的特点,这一系列新的特征构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经济改革势在必行,区域经济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应该主动适应新常态的发展要求,但其承载力是推进经济改革战略的基础。文章对京津冀区域生态承载力的研究,涉及"供应"和"需求"的和谐、产业结构的协同规划以及金融机构的合理规划叁个方面。针对生态承载力下京津冀区域的协调发展,建议从生态系统支持力维护以及生态系统压力缓解等方面采取措施。通过提高GDP经济增长指标,提高生态系统承载力;协调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借此缓解生态系统的压力。(本文来源于《改革与战略》期刊2015年11期)

常慧[6](2015)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区域承载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多地少资源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加之盲目无序的开采资源,使得已经短缺的资源变得更为紧张,环境变得更为严峻。如何破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研究学者的焦点了,特别是如何处理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成为了当今世界亟待处理的一大难题。区域承载力的研究是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支撑和完善,文章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计算分析,得出呼和浩特地区区域承载力的大小,从而为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区域承载力模型为研究基础,以考量呼和浩特地区承载力状况为研究目的,为呼和浩特地区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在充分了解前人相关方面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状态空间法、主成分分析法等科学的方法,对呼和浩特地区区域承载力进行量化分析。本文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基础概况的分析,在理论、基础概况的研究分析部分,本文在对区域承载力相关的理论和部分相关论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充分了解国内外的研究动态,紧扣区域承载力研究前沿,为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详细介绍了呼和浩特地区的区域承载力状况。第二部分是实证部分的研究,即对呼和浩特地区具体承载力的计算、分析的研究。通过承载力模型的运用,以及对各项具体评价指标的选择,并且通过熵值法对各项具体评价指标进行赋权,从而得出呼和浩特地区在2001-2012年这十二年间的区域现实承载力是否可载。此外,通过已经得出的呼和浩特地区在2001-2012年这十二年间的区域现实承载力大小,与内蒙古自治区在2001-2012年12年间的区域现实承载力的大小进行对比分析,以及对呼和浩特地区的九个县区的现实承载力大小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5-06-01)

魏超[7](2015)在《长叁角沿海八市区域承载力评价与预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耗着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导致部分资源数量快速下降,甚至消失。可利用资源量的多少直接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规模与速度,这种资源量的多少被定义为承载力。区域承载能力是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人类等多个方面的综合,社会经济的发展会影响区域承载力的变化。当前,区域承载力研究仅停留在现状评价中,其评价结果仅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下自然生态系统可承载能力的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是自然生态系统可载,现状评价的结果无法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参考依据,针对区域承载力的趋势分析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中,特别是沿海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相继颁布多个沿海地区的发展规划纲要,在长江叁角洲地区就有叁个国家级发展规划。本文以长叁角沿海八市为研究区域,综合数据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开展区域承载力的现状评价与趋势预测分析。利用状态空间法与发展阶段系数,改进了区域承载力的现状评价模型,实现不同评价单元区域承载力的可比性;建立区域承载力集对分析模型,实现区域承载力增长趋势的预测分析;构建区域承载力评价与预测系统,实现评价指标可选下多情景的区域承载力预测分析,为区域发展规划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依据。区域承载力的趋势预测,可评价经济发展目标下承载力的变化趋势,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合理性,为经济发展政策的调整提供数据支持。首先,叙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分析承载力概念的研究进展,总结区域承载力研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确定研究目的和技术路线。同时,介绍本文研究区的范围、基本概况、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本文研究的评价数据包括:统计数据、DEM数据和TM数据,建立遥感数据分析模型,提取研究区可用建设用地面积、水资源分布面积、植被覆盖率的参数数据;建立更符合实际评价需求的数据标准化方法,保证评价信息全面性。其次,总结分析已有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D-PSR-C指标模型,构建区域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5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同时,结合长叁角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评价数据的可获取行,对区域承载力评价的叁级指标进行筛选。利用状态空间法和发展阶段系数的评价模型,分析长叁角沿海八市1996年~2013年区域承载力的状况及变化趋势。第叁,以集对分析理论为基础,根据空间集合欧式距离理论,构建区域承载力集对预测模型(SPA-RCC)。将八市1996~2013年区域承载力研究数据分为实验数据和检验数据,实验数据用于预测模型构建,检验数据用于模型的精确度分析。基于区域承载力增长率大小进行分组,组成区域承载力的分类集合,利用同、异、反理论构建同一度和对立度矩阵,通过矩阵计算求解不同分组下同一度系数和对立度系数,构建区域承载力和评价指标的联系度方程。利用检验数据,根据就近原则预测区域承载力的增长趋势;对比分析检测数据的实际值,分析预测模型的误差率。区域承载力预测模型的误差率处于-8.63%--7.19%,精确度高于非线性预测模型,可用来预测区域承载力的变化。第四,基于情景分析理论和环境保护常态化政策,根据长叁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构建区域承载力叁种情景假设:统筹发展式、经济增长式和生态保护式;利用八市1996~2013年区域承载力评价结果,进行评价指标主成分分析,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构建叁种情景假设区域承载力预测指标体系;利用区域规划经济发展目标数据,预测长叁角八市2015年和2020年区域承载力变化趋势。最后,基于长叁角沿海八市1996~2013年区域承载力现状评价结果,利用评价二级指标承载力贡献率计算,分析影响八市区域承载力变化的关键指标;结合长叁角沿海八市2015年和2020年叁种情景的区域承载力预测分析,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本文初步构建了区域承载力的预测分析模型,并在长叁角区域开展情景预测分析的应用示范,模型具有一定的应用分析意义。同时,本文建立的预测分析模型,可进行多指标评价的预测研究,推广应用于其他研究领域。(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钱卓,云克,淑敏,旭善[8](2015)在《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区域承载力全面提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穿越蓝色硅谷核心区的轨道交通项目,桩基和墩柱已分别完成总工程量的79%和33%;区域内12条市政道路竣工;山大青岛校区教师宿舍一期封顶后,附中初中部、附小已启动规划选址……眼下,蓝色硅谷核心区的区域整体形象日益丰满地浮现出来。立足于构建布局合理、(本文来源于《青岛日报》期刊2015-03-15)

裴玮[9](2014)在《生态文明视野下区域承载力评价——基于成都经济区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区域承载力评价打破了传统承载力评价的局限,构建了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制度"五位一体"的承载力评价模型。成都经济区区域承载力总体较好,但评价系统间差距较大。在时间上看呈波动上升趋势,不同年份间受外部政策和环境的强烈影响。在空间上不均衡,分3种类型,不同城市间差异较大且关键因素各异。(本文来源于《四川环境》期刊2014年06期)

于萍[10](2014)在《京津冀协同需考量区域承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京津冀一体化”步入快车道,叁地协调发展成为产业布局的主基调。在此过程中,北京周边地区的各项生产要素将迎来重估,并带动区域间产业、人口、公共资源的平衡发展。不过,叁地的产业差异性也让融合面临诸多阻力,这需要在坚持市场化、明确分工定位的基础上,全面考量周边(本文来源于《中国证券报》期刊2014-04-04)

区域承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根据厦门市发展现状和地域特色,参考厦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构建了具有科学性的厦门市区域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极差变换法和均方差决策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赋以权重值,而后采用综合指数法求得2012至2016年厦门市的区域承载力综合评价值,最后运用层次分级法,对4个分目标的权重进行分级排名,并分析其在城市发展中对综合区域承载力的影响程度变化及其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区域承载力论文参考文献

[1].游长江,李欣达,陈海鹰.西沙群岛旅游环境区域承载力测度研究[C].第九届海洋强国战略论坛论文集.2018

[2].张玥,郑玮锋.基于均方差决策法的区域承载力研究——以福建省厦门市为例[J].中外建筑.2018

[3].王喜峰.考虑区域承载力的水资源效率研究[J].城市与环境研究.2018

[4].滕欣,徐伟,董月娥,胡恒.区域承载力与海洋产业集聚的动态效应——以天津市为例[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6

[5].杨晓婉.经济新常态下经济改革的战略取向研究——以京津冀区域承载力为研究对象[J].改革与战略.2015

[6].常慧.内蒙古呼和浩特区域承载力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5

[7].魏超.长叁角沿海八市区域承载力评价与预测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8].钱卓,云克,淑敏,旭善.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区域承载力全面提升[N].青岛日报.2015

[9].裴玮.生态文明视野下区域承载力评价——基于成都经济区的实证分析[J].四川环境.2014

[10].于萍.京津冀协同需考量区域承载力[N].中国证券报.2014

标签:;  ;  ;  ;  

区域承载力论文-游长江,李欣达,陈海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