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制优化论文-袁从帅,罗杰,秦愿

中国税制优化论文-袁从帅,罗杰,秦愿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税制优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税制优化,营改增,结构调整

中国税制优化论文文献综述

袁从帅,罗杰,秦愿[1](2019)在《税制优化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基于营改增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呈现不同以往的新特征,第叁产业发展明显提速,增加值占比超过第二产业且很快超过了经济总量的一半。本文基于2009~2015年288个城市数据,运用成对样本数据结构和双重差分法探究这一新特征的成因。通过研究发现营改增带来的流转税制优化有利于服务业发展,是近期结构调整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进一步研究发现固定资产投资是营改增发生作用的重要机制。(本文来源于《税务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王艳芝[2](2018)在《信息文明变迁中的中国税制结构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的农业文明、机器大生产的工业文明,并正在向更加便捷的信息文明时代迈进。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通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信息产业不断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以信息为主导的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的转型,对各个国家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对我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大宗来源,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得以实施的的主要工具。因此,税收制度的设置在一国经济政策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社会经济条件发生变动时,税收制度也应该做出相应的变革以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税制结构应该怎样变化,这个变化是什么样的,至今没有定论。因此,本文从历史变迁的角度,来研究信息文明转型时期我国税制结构的转向,以便有针对性的来改造我们的税制。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税制结构演变与文明转型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关系,即不同文明时期,有不同的税制结构与之相对应。本文从全球范围来看赋税的起源,并详细介绍我国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期税制结构演变进程,总结出农业文明时期及工业文明时期的税制结构特征及模式。从而指出,在社会文明转型的过程中,税制结构的变迁也与文明转型相适应,在社会文明经历了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中,税制结构也经历了以简单原始的直接税为主体向以间接税为主体转变。即每一个文明时期,都有与之相对应的税制结构,并且税制结构的特征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在主体税种不变前提下的量变的不断积累,当文明程度相应发生变化的时候,税制结构也会为了适应新的文明形态而相应发生更大的变化。因此,税制结构的演变与文明变迁相适应,文明变迁必然会带来税制结构的演变。由于全球文明的转型并不是同步进行的,信息文明的出现更是导致了全球多文明的共存,当我国还在为实现工业化而努力时,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信息文明时期。本文通过分析西方发达国家信息文明时期税制结构演变,从而总结出其信息文明时期税制结构的特征:一是税制结构的演变路径相同,都是由以间接税为主体向以直接税为主体转变;二是所得税系主导了税制结构的变迁,在税收总收入的比重占50%以上;叁是税制结构总体不变,内部有增有减,直接税的主体地位保持不变。得出我国信息文明时期税制结构改革的启示:税制结构的改革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将降低税负水平与提高税收收入比重相结合。近几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开始进入信息文明时期。信息文明时期信息成为首要的经济资源,信息技术成为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信息产业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经济高度全球化发展,对税收原则的考察与运用也必须置身于信息文明的背景下,给予重新的诠释,税制的设计既要兼顾国际效率,也必须考虑对国家间税收协调目标可能造成的影响。信息文明时期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产生对于建立全方位的涉税信息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为个人所得税的综合征收提供了可能,为遗产税及赠与税等直接税的开征提供有效的征管基础。也为税制结构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走在世界的前列,其税制结构的演变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世界税制结构演变的进程。虽然发展中国家的税制结构模式选择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但始终处于向西方发达国家的学习之中。因此,本文结合信息文明时期西方发达国家税制结构的演变特征提出了我国税制结构优化的几点启示:一是税制结构由以间接税为主体向直接税为主体转变;二是税收原则由兼顾效率与公平向更加注重公平转变;叁是逐步提高社会保障税的地位,使其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四是由注重税收经济效率向更加注重税收征管效率转变,提升征管水平及能力;五是把提高国际竞争力作为税制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8-06-01)

李晓娴[3](2018)在《中国税制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税制结构从建国后的直接税比重较高发展到后来的以间接税比重不断上升,1994年税制改革后我国的税制结构逐渐发展成了现在以间接税为主的态势。在最近我国政府提出了经济新常态,政府提出了“结构性减税”和“稳定税负”等政策目标,以间接税为主导结构的税制不利于社会资源的配置,而且企业普遍反映的税负过重促使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弱,不利于企业未来的良性发展,而且直接税比重过低不利于国家把控企业和个人的财产以及高收入所得的来源,因此本文基于目前的经济状况和国民收入等要素进行分析,对我国未来的税制结构优化改革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本文首先确立了直接税和间接税定义的区别和作用机制的优劣势,并根据定义对我国目前税制结构中的具体税种进行了划分,以此来研究我国目前的税制结构中直接税与间接税的比重。为研究我国目前的税制结构,随即分析了自建国以来的税制变化,因为目前的的税制结构是基于1994年的基调后不断发展的,根据对自此后各具体的税种其税收收入的统计,本文分析了税制结构中直接税和间接税的比重关系,以及各个税种在总体税负中所占的比例,以分析我国目前税制结构有待优化改善的地方。事实上,世界各个国家的税制结构也不尽相同,对世界各国的直接税和间接税的比重关系进行分析会发现:发达国家的税收收入中直接税占比较重,而发展中国家的税收收入中间接税占比较重,而世界国家的税制结构是同各国法制化程度、工业化程度和居民收入水平息息相关的,通过对世界各国的税制结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目前的税制结构确实是需要改进的,但是也是符合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水平的。进而可以分别从直接税和间接税具体的税制角度来进行改革,相信只要可以完善具体税种的体制并提高我国的税收征收管理水平,未来我国的税制结构中直接税与间接税必然会呈现出一个合理优化的比例关系。(本文来源于《天津财经大学》期刊2018-05-01)

王乐英[4](2018)在《中国现阶段税制结构优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而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出现一系列问题。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以低附加值产业、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为主,而高附加值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在叁次产业中的比重很低。目前通过刺激需求,由“投资、消费、出口”叁驾马车带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已经不足,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所以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十叁五”规划明确提出实现经济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目标。但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集约型程度不高,结构性矛盾问题仍然突出,产业结构失衡。因此,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是目前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税制结构在一定的机制下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但是分税制改革以来形成的税制结构在促进第叁产业发展方面动力不足,在降低企业成本方面也没有发挥相应的调节作用,形成税制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不相适应的局面。所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如何利用税制结构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是改革的重点。本文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旨在对税制结构优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进行研究。通过阐述税制结构调整理论、产业结构调整理论,为下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然后,根据现阶段的财税体制改革的情况,对税制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税制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利用VAR模型对税制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总量效应和结构效应两方面进行实证分析。通过现状和实证分析,本文得出无论是从总量上还是从具体结构上,税制结构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本文还得出在税制改革的过程中某些具体税种的改革上还存在制约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同时结合我国各个经济发展阶段的情况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做了分析。最后,本文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以及实证得出的结论,为税制结构优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旨在促进当前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8-05-01)

李思颖[5](2018)在《中国税制结构优化中的房地产税制改革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房地产税作为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税种一直备受人们关注,本文以我国税制结构优化为视角,对建立税基评估机制、优化税基税率、完善税收征管等方面提出改革建议,从而促进我国房地产税制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时代金融》期刊2018年09期)

田效先,鲍洋[6](2016)在《新常态下中国税制结构优化的路径选择——基于国际比较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新常态决定税收新常态。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既是加快推进税制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合理选择,更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的现实需要。提高直接税比重,既要适当提高直接税的税额,又要在保障财政收入的前提下恰当地降低一部分间接税收入。新常态下优化中国税制结构的路径选择为:推进分类与综合相结合,实行混合型个人所得税模式;适时推进房地产税改革,加快房地产税立法;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促进绿色税制改革;进一步丰富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措施,完善跨国公司反避税管理体系;合理控制增值税规模,优化增值税税率结构;加快消费税改革,优化顶层设计,等等。(本文来源于《税务与经济》期刊2016年05期)

李青[7](2015)在《论中国税制结构的优化与调整》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税制正在不断优化,税制的设计越来越兼顾公平与效率并重。税制的改革不是一概而论的增减,而是针对不同纳税对象差别对待,实行结构性增税或减税。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税制结构优化,必须首先明确优化目标,不仅要保证我国财政收入,更要有助于现有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社会公平,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以此为基础,通过探索调整直接税和间接税的最佳比例、开征社会保障税,以及推出鼓励环保和节约资源的税收政策等方式来调整优化我国税制。(本文来源于《商》期刊2015年27期)

刘丁菲[8](2015)在《中国税制结构及优化问题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现行的税制结构是以商品税为主体的,商品课税占全部税收收入的近70%。我国的税制结构与我国国情紧密相关,商品税为主体的税制给政府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和便利的征收条件,但同时反映出一系列税制问题,如税负不公平、稳定经济功能弱等。为此,应该逐步提升所得税和财产税在税收中的比重,完善中国税制结构,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本文来源于《财经界(学术版)》期刊2015年12期)

刘伟健[9](2015)在《利率市场化趋势下中国银行业税制的经济效应及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银行业的发展不仅直接为GDP以及财政收入的增长作出贡献,而且作为资金融通的重要中介,银行业可以通过储蓄——投资机制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银行业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我国实体经济的融资方式以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为主,银行的地位在我国更加突出。但是,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不能一直依靠利率管制这条“护城河“,银行业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实现利率市场化。在2015年全国两会的会上,央行行长周小川也表示存款利率上限在2015年完全放开的概率非常高。那么,倘若我国实现了利率市场化,现行的银行业税制会产生怎样的经济效应?现行税制是阻碍了还是促进了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国际上其他国家的银行业税制能够为利率市场化后的我国银行业提供哪些借鉴经验?中国应该如何优化税制以适应利率市场化的需要?文章正是带着这一系列问题展开的。文章首先介绍中国银行业税制的历史沿革、现行状况,为下文的深入论述作铺垫。其次,文章通过建立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的理论模型,分析中国银行业税制的信贷扩张效应和利润效应,结果表明:营业税对中国银行业的信贷扩张效应产生了抑制作用,所得税却不会扭曲银行的信贷行为;所得税和营业税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均产生了负面作用。再次,文章对15家A股上市银行2007——2013的财务数据进行了利率市场化还原,利用还原后的财务数据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检验前面的理论模型,实证结果支撑了理论分析的结论。然后,通过比较分析国外银行业的税收制度,为利率市场化后我国银行业税制的优化提供经验借鉴。最后,文章在综合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和国际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利率市场化下银行业税制优化的政策建议,包括:总体思路是降低税负和改双主体型税制为单一型税制;对于间接税,跨越式地实现“营改增”;对于直接税,构建超额累进税率的所得税制度。(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5-05-01)

王希岩[10](2014)在《基于地方公共财政视角的中国不动产税制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新制度主义经济学与机制设计理论的角度出发对中国土地制度与不动产税制度进行优化设计,借鉴了土地制度与不动产税制度的国际经验,分析了中国土地制度与不动产税制度的历史演变与当前现状,从地方公共财政的角度提出我国土地物权制度及房地产税制度的优化方案。为便于房地产税的顺利实施,还给出了设定与房地产税开征激励相容的引导机制的方案建议。历史的纵向分析表明,中国具有对房产和地产分别课税的传统。国别的横向比较表明,房地产税可分为对房产和地产分别课税或对房屋和土地分别课税的个别财产税以及对房屋和土地合并课税的一般财产税两类叁种模式。结合历史的纵向分析与国别的横向比较,本文认为我国房地产税应采取对房产和地产分别课税的个别财产税模式,在这样的指导原则下,本文设计出包括房产税、土地使用税、闲置土地税在内的我国房地产税优化方案。作为对房地产税的补充,本文同时探讨了我国资源税的优化。由于不动产税与不动产物权密切相关,在探讨不动产税的同时,本文也对我国不动产物权制度的历史演变以及国际不动产物权制度的借鉴进行了研究。为配合房地产税顺利开征,在明清永佃权、清租界永租权、建国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基础上,借鉴波兰和前苏联曾实施过的永久土地使用权,本文提出我国应采取“免费续期,定期登记”的长期土地使用权制度,赋予土地使用者长期、稳定的土地使用权。通过对人口、疆域、经济总量这叁项指标的综合排名,本文界定出美国、俄罗斯、日本、巴西、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印尼这八个“大国”,分析其“大国”财政的特点。就财政体制而言,这几个“大国”的共同特征是均实行财政联邦制,通过征收不动产税为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筹集资金。我国唐朝中叶一度出现地方财政现象,但没有形成地方公共财政体制,反而因藩镇割据导致王朝覆灭。借鉴国际经验,吸取历史教训,本文提出以公共财政约束地方政府,通过开征房地产税引入地方政府与辖区纳税人利益相容的激励机制,让地方纳税人通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加强对于地方政府的监督,让广大人民群众来分解中央政府与日俱增的政治压力。利用双重差分法(DID),本文对沪渝房产税试点的经济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房产税开征对两地房价的影响方向截然相反。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区分了房地产税的消费税成分与资本所得税成分,探讨了房地产税与房地产市场的关系以及房地产税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我国开征房地产税的功能定位。世界各国开征不动产税的主要功能在于为地方政府提供财政收入以及促进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在我国开征房地产税,除了这两项基本功能之外,其实际功能还在于规范地方公共财政体系,完善国家治理机制以及消除房地产市场失灵,促进经济内生增长。就路径实现而言,本文设计了与房地产税开征激励相容的引导机制,包括结构性减税、对房地产税纳税人开放户籍、小产权房有条件合法化、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及社会信用体系、推行预算民主等。由于土地批租时间早、产业升级效果佳、外来人口及小产权房占比较高,深圳适宜列为推行房地产税试点的第一批城市。当前我国应从大战略的视角出发,以房地产税改革为突破口,积极试点,稳步推进,在地方政府层面大力推行地方公共财政建设,创造制度红利,凝聚社会共识,建立起一个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具有中国特色并有助于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包括房地产税和资源税在内的不动产税制。(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4-09-01)

中国税制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经济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的农业文明、机器大生产的工业文明,并正在向更加便捷的信息文明时代迈进。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通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信息产业不断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以信息为主导的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的转型,对各个国家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对我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大宗来源,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得以实施的的主要工具。因此,税收制度的设置在一国经济政策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社会经济条件发生变动时,税收制度也应该做出相应的变革以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税制结构应该怎样变化,这个变化是什么样的,至今没有定论。因此,本文从历史变迁的角度,来研究信息文明转型时期我国税制结构的转向,以便有针对性的来改造我们的税制。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税制结构演变与文明转型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关系,即不同文明时期,有不同的税制结构与之相对应。本文从全球范围来看赋税的起源,并详细介绍我国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期税制结构演变进程,总结出农业文明时期及工业文明时期的税制结构特征及模式。从而指出,在社会文明转型的过程中,税制结构的变迁也与文明转型相适应,在社会文明经历了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中,税制结构也经历了以简单原始的直接税为主体向以间接税为主体转变。即每一个文明时期,都有与之相对应的税制结构,并且税制结构的特征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在主体税种不变前提下的量变的不断积累,当文明程度相应发生变化的时候,税制结构也会为了适应新的文明形态而相应发生更大的变化。因此,税制结构的演变与文明变迁相适应,文明变迁必然会带来税制结构的演变。由于全球文明的转型并不是同步进行的,信息文明的出现更是导致了全球多文明的共存,当我国还在为实现工业化而努力时,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信息文明时期。本文通过分析西方发达国家信息文明时期税制结构演变,从而总结出其信息文明时期税制结构的特征:一是税制结构的演变路径相同,都是由以间接税为主体向以直接税为主体转变;二是所得税系主导了税制结构的变迁,在税收总收入的比重占50%以上;叁是税制结构总体不变,内部有增有减,直接税的主体地位保持不变。得出我国信息文明时期税制结构改革的启示:税制结构的改革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将降低税负水平与提高税收收入比重相结合。近几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开始进入信息文明时期。信息文明时期信息成为首要的经济资源,信息技术成为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信息产业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经济高度全球化发展,对税收原则的考察与运用也必须置身于信息文明的背景下,给予重新的诠释,税制的设计既要兼顾国际效率,也必须考虑对国家间税收协调目标可能造成的影响。信息文明时期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产生对于建立全方位的涉税信息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为个人所得税的综合征收提供了可能,为遗产税及赠与税等直接税的开征提供有效的征管基础。也为税制结构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走在世界的前列,其税制结构的演变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世界税制结构演变的进程。虽然发展中国家的税制结构模式选择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但始终处于向西方发达国家的学习之中。因此,本文结合信息文明时期西方发达国家税制结构的演变特征提出了我国税制结构优化的几点启示:一是税制结构由以间接税为主体向直接税为主体转变;二是税收原则由兼顾效率与公平向更加注重公平转变;叁是逐步提高社会保障税的地位,使其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四是由注重税收经济效率向更加注重税收征管效率转变,提升征管水平及能力;五是把提高国际竞争力作为税制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税制优化论文参考文献

[1].袁从帅,罗杰,秦愿.税制优化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基于营改增的实证研究[J].税务研究.2019

[2].王艳芝.信息文明变迁中的中国税制结构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8

[3].李晓娴.中国税制结构调整与优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8

[4].王乐英.中国现阶段税制结构优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8

[5].李思颖.中国税制结构优化中的房地产税制改革建议[J].时代金融.2018

[6].田效先,鲍洋.新常态下中国税制结构优化的路径选择——基于国际比较视角[J].税务与经济.2016

[7].李青.论中国税制结构的优化与调整[J].商.2015

[8].刘丁菲.中国税制结构及优化问题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5

[9].刘伟健.利率市场化趋势下中国银行业税制的经济效应及优化分析[D].暨南大学.2015

[10].王希岩.基于地方公共财政视角的中国不动产税制优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标签:;  ;  ;  

中国税制优化论文-袁从帅,罗杰,秦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