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MS5.9地震前兆异常特征分析

玉门MS5.9地震前兆异常特征分析

一、玉门MS5.9地震前兆异常特征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苏维刚,王培玲,冯丽丽,马震,赵玉红[1](2020)在《2016年门源MS6.4地震前兆异常演化特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2016年青海门源MS6.4地震之前震中周边前兆台站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有15项定点前兆测项震前呈异常,主要集中在距震中300 km的范围内,其中形变类异常最先出现,之后以流体类异常为主,临震阶段以电磁类异常为主。震前前兆异常的演化在时空上具有阶段性和迁移性,震前异常出现时间随震中距的变化划分为三个阶段:α阶段为远源场前兆异常从震中向外围扩散的过程,异常主要出现在震前390—630天;β阶段为前兆异常大范围分布,主要出现在震前100—200天;γ阶段主要为近源场异常向外扩散。

赵永红,肖彦君,田罡,张琼,刘巍,王剑男[2](2018)在《地震预测方法Ⅵ:气体地球化学方法》文中研究指明地球化学地震预测方法是常见的地震预测方法,该方法通过研究地球化学组分在地震前的异常变化,得到其变化规律,推导其与地震三要素的关系,从而进行地震预测.气体地球化学预测则是通过震前气体异常给出预报意见.因为地球的脱气作用一直存在,震前震源区岩层岩石力学性质会发生很大改变,导致大量流体涌出,渗透性较好的活动断层为深部流体提供了通道,使它们能更容易地到达地表,造成地表断层带土壤气体(简称断层气)组分异常,为地震预测提供了依据.本文主要介绍断层气气体异常、温泉气气体异常、遥感气体异常几部分.常见的气体地球化学异常组分主要有土壤氡、H2、CO、CO2等,这些气体测值在震前会出现明显的异常,多数为突跳式升高、降低,异常幅度变大,异常持续时间增加等等.我们分析了这些异常的特征,并且从地震三要素出发,判断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气体化学地震预测方法进行评价.由于气体的活动性较好,因而容易将地下孕震信息带到地表,气体化学异常的映震性较高,所以该方法极少虚报,但存在漏报的可能性,仍然需要与其他地震预测方法相结合从而增加地震预测的准确性,不能单独完成地震预测.

田山,张磊,王建国,徐学恭,董洪军,姚会琴[3](2012)在《汶川、玉树大地震前的地电场异常》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九五"以来,国内布设了地震地电场观测网,目前有100多个台正式投入观测,部分台站至今已积累了近十年的资料.期间发生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和2010年4月14日玉树7.1级等强烈地震,这对检验大地电场前兆方法的监测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收集了汶川、玉树地震区附近的39个地电场观测台自投入运行以来的观测资料,并对全部资料的观测质量和映震情况进行了检查和分析,发现观测资料中存在不规则的与地磁场或固体潮汐变化相关的扰动变化,很难从中识别出地震前兆信息.为突出地震前兆信息,作者采用同台地电场观测的同一测向长、短极距测值的比值方法进行了分析处理.结果发现在地震前,多数台站的地电场观测资料存在不同形态的比值异常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汶川、玉树地震前震源区附近的地电场观测资料中有较为丰富的地震前兆信息,只是由于这些信息混杂于正常大地电场变化的背景中,从原始观测数据中或使用常规的分析方法无法识别和提取.而使用本文的数据处理方法能有效地排除资料中来自大地电场的正常变化以及自然电场的远场变化,突出了近场的变化信息,使得地震前源自孕震区一定范围内的地电场异常信号容易识别.由图4可见,2002年的玉门5.9地震和2003年的山丹-民乐6.1地震前震源区的电场观测也出现了比值异常变化,而其他时段的比值曲线近似直线变化,因此表明本文地电场观测资料的分析处理方法是识别和提取观测资料中地震前兆信息的有效方法之一.分析结果还表明地电场前兆的不同形态可能与观测台的台址条件有关.

刘成龙[4](2012)在《汶川地震地下水前兆异常及同震响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是地球的血液,在地球中广泛存在。地下水在地震前后能表现出异常变化,同时,地下水在地震的孕育与发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对地下水与地震的关系研究,一直为广大的地震学家们所关注。本文以汶川地震为例,首先研究了四川井水位的震前异常,进一步计算了井水位潮汐因子,研究震前水位潮汐因子变化,然后,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邛崃川22井震前断流进行研究,随后研究了四川井水位同震变化与同震体应变的关系,最后研究了三峡井网井水位同震响应特征。取得主要认识如下:(1)汶川地震前,四川16口井有5口井水位出现长、中、短期异常,并且随着发震时间的逼近,异常增多;空间上,异常主要分布在北东走向的龙门山和华蓥山断裂带上,并且呈现出由外围向发震断裂迁移的现象,这一认识对未来发震时间和震中的判断有一定意义。(2)震前水位M2和O1波潮汐因子都表现出一定的异常,随着发震时间的临近呈现出异常井数逐渐增多的趋势,这个现象O1波表现得更为清楚,异常在空间的分布特征则表现得较为复杂。(3)邛崃川22井的断流是有一定力学基础与配套异常的显着震前地下流体中短期前兆异常,并不完全是区域少雨干旱引起的,也非邻区钻井干扰所致。(4)四川境内,由同震水位阶变反演出来的体应变与位错模型计算出来的体应变在力学性质上并不完全相符,有三分之二的井孔由水位反演出来的体应变与位错模型计算出来的体应变的力学性质相同,另三分之一的井孔呈现出力学性质相反的现象,并且水位反演的体应变量值要比位错模型计算出来的体应变大数到数百倍。(5)在三峡井网区域内,8口井的同震水位变化特征不同。井水位对地震波作用的响应能力与响应特征,主要与井点所在的构造部位、观测含水层类型与含水层的导水系数等有关,并且,同震响应后的残留阶变,可能说明了一次强震对观测井所在的断裂应力状态的影响。

兰双双[5](2010)在《深层地下水位动态对地震活动响应关系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是作者在参加“中国地震局汶川地震科学考察”与承担“首都圈井位水文地质与构造环境条件调查”项目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地震局地下流体监测网提供的汶川特大地震地下流体监测信息,以汶川Ms8.0级地震为研究背景,运用地下水动力学理论、多孔线弹性理论、固体潮理论、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以及小波变换等理论与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受汶川特大地震影响较大的四川、云南、甘肃、陕西与重庆五省市主要地震地下流体监测点深层地下水位在地震活动各阶段(震前、同震、震后)的变化,提炼出了深层地下水位对非构造应力(气压、固体潮)、地震构造应力和地震波应力的响应特征,初步建立了深层地下水位异常与地震活动性之间的响应关系,并利用深层地下水位异常反演了同震地壳应力场的变化状态。本研究是截止目前有关汶川特大地震与地下水位关系研究的较为系统与全面的梳理分析与总结,其研究成果对于深入揭示深层地下水位动态所蕴含的地震活动信息、进一步探讨地下水位动态与地震作用过程之间的联系机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王静波,郭永霞[6](2009)在《平凉地震台前兆异常对比分析》文中指出平凉地震台前兆观测始于1975年。随着观测技术的不断提高,最初的几个测项经过多年筛选、优化组合后仅剩附件厂人工水氡观测,现运行的其他前兆手段均为1997年以后增加或改建项目。所有数字观测项目为2001年"九五"数字化改造项目。所以对这些手段的观测效能做个评价很有必要。本文着重通过本监视区发生的几个有限地震及甘肃省玉门5.9级地震和新疆库塞湖8.1级大震前后相对应的观测手段资料出现的异常进行总结,做一初步分析。

李瑞芬,高伟[7](2009)在《《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创刊30年总目录(1980~2009年)》文中指出在《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创刊30周年之际,将30年论着文章总目录奉献给广大的作者,读者,审稿专家,及多年关心,支持期刊发展的各位同仁。30年来地震科学的发展,尤其是观测技术的发展,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及防震减灾工作做出了贡献。30年来,本刊共发表各类文章2972篇,其中地震研究类860篇,地磁地电类367篇,观测技术类1189篇,计算机应用类293篇,专家讲座19篇,历史回顾23篇,其他221篇,本刊30年的文献就像燃烛,当你打开它,可以使你眼前一亮,照亮别人,燃烧自己。

王静波,焦旭霞[8](2009)在《祁连山地震带地下流体短期前兆异常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系统分析了地下流体短期前兆异常变化与中强地震的关系,提出祁连山地震带地下流体资料存在两类短期前兆异常,即转折型和单一型短期前兆异常,结合震例对这两类短期前兆异常的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预报人员应特别注意该区内的这两类群体异常的特点,并把它应用到该区的地震预报中。

燕明芝,杨立明,白亚平,梅秀苹,李晓峰[9](2006)在《青藏块体东北缘前兆场动态演化过程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汇集青藏高原北部地区前兆观测结果,从这些结果中筛选出32个台项,构成本研究所确定的区域前兆观测网,从而得到区域前兆场基本状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前兆场动态演化过程及前兆异常月频次的对应关系,以及整个区域前兆场异常状态,结果表明,中强震地震发生前,会出现大范围的群体前兆成组同步异常和部分具有较高映震能力的前兆异常。提取综合异常信息,研究临震异常特征,可为该区域的地震短期预测预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杨立明,刘小凤[10](2006)在《祁连山地震带地震短期综合预报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多年地震预报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祁连山地震带地震活动短期阶段具有共性特征的地震活动增强、群体前兆异常演化、重点前兆和重点地震活动现象等,总结、提炼出了区域短期综合预报方案。

二、玉门MS5.9地震前兆异常特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玉门MS5.9地震前兆异常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2016年门源MS6.4地震前兆异常演化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发震区域构造应力特征
2 地球物理场异常时空分布特征
    2.1 中长期异常
    2.2 中短期异常
    2.3 短临异常
3 定点前兆异常的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3.1 前兆异常的时空演化特征
    3.2 前兆异常的机理探讨
4 讨论与结论

(2)地震预测方法Ⅵ:气体地球化学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气体地化异常研究进展
2 气体地化异常实验结果
3 气体地球化学异常的物理力学机理
4 几种气体地球化学异常的实例
    4.1 断层气地球化学异常、预测实例与映震效能
    4.2 温泉气地球化学异常、地震实例与映震效能
    4.3 遥感气体地球化学异常、地震实例与映震效能
5 结论与讨论

(3)汶川、玉树大地震前的地电场异常(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资料分析方法
2 资料与计算结果
    2.1 资料选取
    2.2 地震前的异常变化特征
3 前兆异常特征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4)汶川地震地下水前兆异常及同震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进展
        1.2.1 地下水位地震前兆研究
        1.2.2 地下水位固体潮效应研究
        1.2.3 同震地下水位研究
    1.3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四川地区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
        2.1.2 地层
        2.1.3 断裂构造特征
    2.2 三峡地区研究区概况
        2.2.1 区域地貌与自然地理
        2.2.2 区域地层岩性
        2.2.3 区域地质构造
第3章 汶川地震概述
    3.1 地震基本参数
    3.2 区域动力学环境
    3.3 区域地震构造环境
    3.4 地壳现今运动
    3.5 地震地表破裂特征
第4章 汶川地震前四川省井水位异常研究
    4.1 地下水位动态
    4.2 地下水位正常动态
    4.3 地下水位异常特征与判别方法
        4.3.1 地下水位异常特征
        4.3.2 异常的判定方法
    4.4 四川省井水位观测概况
    4.5 异常井及其异常
    4.6 群井异常的特征
        4.6.1 异常形态与幅度特征
        4.6.2 异常的时间分布
        4.6.3 异常的空间分布
        4.6.4 异常井特征
        4.6.5 异常的力学特征
    4.7 认识与讨论
第5章 汶川地震前四川省井水位潮汐因子异常
    5.1 地球固体潮和井水位潮汐效应
    5.2 潮汐因子异常的机理
    5.3 潮汐因子异常的提取
    5.4 潮汐因子异常的时空演化特征
    5.5 认识与讨论
第6章 汶川地震前邛崃井断流异常研究
    6.1 观测井及其水位观测概况
    6.2 井水位正常动态及其断流异常
    6.3 井水断流异常成因的调查与分析
        6.3.1 井水断流异常与降雨量关系的调查与分析
        6.3.2 井水位异常与邻近钻井的关系
    6.4 有可能是前兆异常的力学基础
    6.5 认识与讨论
第7章 同震体应变与四川井水位同震效应研究
    7.1 位错模型介绍
        7.1.1 点源位错模型的表达式
        7.1.2 有限矩形位错解析表达式
        7.1.3 位错模拟所需参数
    7.2 位错模型计算体应变
    7.3 四川同震水位变化反演体应变
    7.4 位错模型计算体应变与同震水位反演体应变结果分析
    7.5 认识与讨论
第8章 三峡井网的水位同震响应研究
    8.1 同震响应研究概况
    8.2 三峡井网概况
    8.3 井水位的同震特征
    8.4 井水位同震响应差异性分析
    8.5 认识与讨论
第9章 结论与讨论
致谢
参考参文献
附录

(5)深层地下水位动态对地震活动响应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1.2.1 深层地下水位对地壳应力应变响应的研究
        1.2.2 地震地下水位动态异常及其机理的研究
        1.2.3 地壳应力场的研究
        1.2.4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1.3 本次研究的总体思路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4 创新点
第2章 深层地下水位对各种应力响应的数学模型
    2.1 岩石的应力与应变
        2.1.1 应力
        2.1.2 应变
        2.1.3 应力与应变的关系
    2.2 地下水位与应力应变的理论关系
        2.2.1 孔隙线弹性理论
        2.2.2 不排水条件下地下水位对应力—应变的响应
        2.2.3 应力—应变作用下地下水流的运动方程
    2.3 地下水位对各种应力响应的数学模型
        2.3.1 地下水位对气压的响应
        2.3.2 地下水位对固体潮的响应
        2.3.3 数学模型的建立
        2.3.4 数学模型的求解
第3章 深层地下水位对非构造应力的响应特征
    3.1 研究区概况
        3.1.1 自然地理条件
        3.1.2 水文地质条件
        3.1.3 地震构造条件
    3.2 地震地下水位观测井网的基本概况
        3.2.1 井网建设的一般要求
        3.2.2 地震地下水位的观测类型及仪器
        3.2.3 研究区地震地下水观测井的基本情况
    3.3 地下水位对非构造应力的响应
        3.3.1 地下水位观测数据的预处理
        3.3.2 地下水位气压系数和固体潮系数的计算
        3.3.3 地下水位对非构造应力的响应规律
        3.3.4 深层井孔的灵敏性和稳定性
第4章 深层地下水位对地震的响应特征
    4.1 汶川地震的基本情况
        4.1.1 地震活动背景
        4.1.2 区域地质构造
    4.2 地震地下水位异常响应的判定
        4.2.1 排除气压和固体潮的影响
        4.2.2 地下水位异常信息的识别
        4.2.3 地震地下水位异常的判定
    4.3 地下水位对汶川地震的响应特征
        4.3.1 地下水位异常分布的普遍性
        4.3.2 地下水位异常形态多样性
        4.3.3 地下水位异常时间分布的多阶段性
        4.3.4 地下水位异常空间分布的不均一性
        4.3.5 地下水位异常时空分布的迁移性
第5章 深层地下水位异常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5.1 震前地下水位异常分析
        5.1.1 震前地下水位中长期异常分析
        5.1.2 震前地下水位中短期及短期加卸载响应比分析
        5.1.3 临震地下水位异常分析
        5.1.4 震前地下水位异常与地震的关系
    5.2 同震及震后地下水位异常分析
        5.2.1 同震及震后地下水位异常规律
        5.2.2 同震及震后地下水位对近震与远震响应特征比较
        5.2.3 同震地下水位异常与地震的关系
        5.2.4 震后地下水位异常与余震的关系
    5.3 同震地下水位反映的地震应力场信息
        5.3.1 数学方程的建立
        5.3.2 应力场的反演
        5.3.3 计算结果的验证
        5.3.4 深层地下水位反映的地震应力场信息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摘要
ABSTRACT

(8)祁连山地震带地下流体短期前兆异常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前 言
1 转折型短期前兆异常特征分析
    1.1 资料分析
        1.1.1 2000年6月6日甘肃景泰Ms5.9级地震
        1.1.2 2003年10月25日甘肃民乐—山丹Ms6.1级地震
    1.2 祁连山地震带转折型短期前兆异常的特点
        (1) 异常形态:
        (2) 异常测项:
        (3) 异常的重现性:
        (4) 异常出现时间:
        (5) 异常普遍性:
2 单一型短期前兆异常特征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9)青藏块体东北缘前兆场动态演化过程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地质构造背景概述
2 资料选取及台项分布
    2.1 资料选用
    2.2 异常台项
        (1) 流体学科:
        (2) 形变学科:
        (3) 电磁学科:
3 重点前兆异常形态与分析
    3.1 快速下降型
        (1) 武威地电。
        (2) 天祝水氡。
    3.2 缓慢下降 (上升) 型
    3.3 破年变型
4 异常月频次分析
5 前兆场演化过程的短期特征
6 结论

(10)祁连山地震带地震短期综合预报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祁连山地震带构造基础
2 祁连山地震带的地震活动增强现象
    2.1 地震活动增强的两种形式
        2.1.1 持续增强
        2.1.2 突发增强
    2.2 地震活动增强的组合活动特征
3 青藏块体东北缘前兆场状态与短期综合特征研究
    3.1 定点前兆观测网络
    3.2 短期阶段前兆异常主要特征及识别
        3.2.1 快速下降 (上升) 型
        3.2.2 缓慢下降 (上升) 型
        3.2.3 破年变型
    3.3 前兆场状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3.3.1 前兆网整体异常状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3.3.2 重点前兆观测基本状态
    3.4 前兆场演化过程的短期特征
4 区域重点地震现象和重点前兆异常研究
    4.1 显着地震事件研究
        4.1.1 显着地震的特征
        4.1.2 显着地震的调制属性
        4.1.3 显着地震的频谱特征分析
    4.2 区域重点前兆研究
        4.2.1 武威地电
        (1) 剧变型:
        (2) 缓变型:
        (3) 缓变型与剧变型的映震地域分析
        (4) 武威地电映震效能较高的根源分析
        4.2.2 刘家峡应力
        4.2.3 窝子滩形变
5 祁连山地震带短期阶段地震综合预报方案研究
    5.1 短期时间判定综合方案
    5.2 地点判定综合方案
    5.3 强度判定综合方案
    5.4 祁连山地震带短期震情三要素判定依据

四、玉门MS5.9地震前兆异常特征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2016年门源MS6.4地震前兆异常演化特征[J]. 苏维刚,王培玲,冯丽丽,马震,赵玉红. 地震学报, 2020(01)
  • [2]地震预测方法Ⅵ:气体地球化学方法[J]. 赵永红,肖彦君,田罡,张琼,刘巍,王剑男.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8(02)
  • [3]汶川、玉树大地震前的地电场异常[J]. 田山,张磊,王建国,徐学恭,董洪军,姚会琴.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2(03)
  • [4]汶川地震地下水前兆异常及同震响应研究[D]. 刘成龙.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08)
  • [5]深层地下水位动态对地震活动响应关系的研究[D]. 兰双双. 吉林大学, 2010(08)
  • [6]平凉地震台前兆异常对比分析[J]. 王静波,郭永霞.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9(06)
  • [7]《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创刊30年总目录(1980~2009年)[J]. 李瑞芬,高伟.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9(05)
  • [8]祁连山地震带地下流体短期前兆异常特征分析[J]. 王静波,焦旭霞. 高原地震, 2009(03)
  • [9]青藏块体东北缘前兆场动态演化过程的探讨[J]. 燕明芝,杨立明,白亚平,梅秀苹,李晓峰. 地震研究, 2006(04)
  • [10]祁连山地震带地震短期综合预报方案研究[J]. 杨立明,刘小凤. 西北地震学报, 2006(03)

标签:;  ;  ;  ;  ;  

玉门MS5.9地震前兆异常特征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