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轮南地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区,湖底,塔里木盆地,侏罗系,周缘,特征,油藏。
轮南地区论文文献综述
郭颖[1](2019)在《湖底扇沉积微相及其对底水砂岩油藏开发的影响——以塔河油田轮南地区叁迭系中油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湖底扇物源复杂、储层展布认识不清导致层间矛盾突出,结合岩心、钻测井、生产资料,对塔北轮南地区L区块叁迭系中油组的湖底扇沉积微相和组合模式进行刻画。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富砂型湖底扇,储层以含砾粗砂岩、中粗砂岩为主,物性好,结合古地貌和测井相建立了研究区湖底扇微相沉积模式。依据水平段测井和生产资料,探讨水平井五种沉积微相组合模式和直井叁种微相组合模式,并针对组合模式分析剩余气分布建立相应的开发模式。(本文来源于《新疆石油天然气》期刊2019年02期)
仲米虹,唐武[2](2018)在《前陆盆地隆后坳陷区湖底扇沉积特征及主控因素——以塔北轮南地区叁迭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前陆盆地隆后坳陷区湖底扇沉积特征及主控因素,利用岩心、分析化验、钻测井及叁维地震资料,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塔北轮南地区中叁迭统克拉玛依组T_Ⅱ油组的湖底扇沉积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富砂型湖底扇,其岩性以砾质粗砂岩、含砾粗砂岩以及中粗砂岩为主,垂向上见鲍马序列,递变层理、块状层理以及变形层理发育,测井曲线则具有微齿化线型-箱型或钟形-微齿化线型的组合特征,地震剖面上对应于中强振幅高连续或中强振幅透镜状或短轴状地震反射,均方根振幅属性可见典型的下切弯曲水道。同时,识别出3种亚相、5种微相类型,其中内扇亚相发育补给水道和堤岸微相,中扇亚相发育辫状水道和水道间微相,外扇亚相发育远源浊积岩。区内湖底扇分布在南部坡折带之下,发育多条典型的补给水道,辫状水道连片展布,水道间零星分布。本区湖底扇具备滑塌重力流的成因机制,是西北部和东北部辫状河叁角洲前缘砂体堆积坡度过陡重力失稳下切形成补给水道,并经补给水道搬运堆积于深水环境形成的,其发育受到了前陆盆地幕式构造活动、古地貌以及物源供给等多个因素的控制,其中构造活动是湖底扇发育的诱因,古地貌影响其平面分布,物源供给则决定了湖底扇的岩性、物性和规模。(本文来源于《岩性油气藏》期刊2018年05期)
任心月[3](2017)在《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叁迭系储层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塔里木盆地轮南油田叁迭系TⅢ油组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录井、测井、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粘土X衍射等分析化验资料,在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及成岩演化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沉积相带成岩作用的差异性,利用测井曲线对成岩相进行了定量识别,预测了有利储层发育区带。轮南油田叁迭系TⅢ油组储层岩性以长石质岩屑砂岩为主,次为岩屑质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整体表现为高长石和岩屑含量、低成分成熟度和低结构成熟度的特征。岩屑以中-酸性浅层侵入岩、喷出岩岩屑和变质石英岩岩屑为主。TⅢ油组储层物性好,压实、胶结、溶蚀、交代等多种成岩作用交替发生,共同影响储层的物性。不同岩相储层的成岩作用类型不同,含砾粗砂岩相、粗砂岩相发育在水下分流河道的底部,以中等压实、弱胶结、中等溶蚀作用为主;发育在分流河道中部的中砂岩相,以中等压实、中等胶结、弱溶蚀作用为主;粉细砂岩相的塑性岩屑含量高,表现为中-强压实、强胶结及弱溶蚀作用。早期方解石胶结较强的河口坝砂体形成储层中的致密钙质隔夹层。叁迭系TⅢ油组处于中成岩阶段B期,经历了长期低温浅埋和快速高温深埋的成岩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两期碱性流体与一期酸性流体作用。早期碱性流体环境中形成粒状无铁方解石;晚期下伏烃源岩成熟释放出有机酸对早期方解石胶结物、长石、岩浆岩岩屑等发生溶蚀作用,并形成自生高岭石矿物。通过对研究区储层成岩作用的系统研究,划分早期方解石强胶结成岩相、高塑性岩屑强压实成岩相、粘土矿物中等胶结成岩相和不稳定组分溶蚀成岩相等四种不同的成岩相类型。利用对岩性识别敏感的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声波时差、补偿中子、密度等曲线,结合“中子—密度孔隙度差”建立了研究区成岩相的测井识别图版,实现了单井测井成岩相的识别。(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7-06-01)
程晓君[4](2017)在《轮南地区侏罗系沉积相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在对岩心观察、分析以及描述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地震沉积学、石油天然气地质学以及层序地层学等相关理论和方法,通过对测井、录井、地震、岩心以及区域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对轮南地区侏罗系JⅠ、JⅡ、JⅢ、JIV4个油组进行了标准层的识别和标定、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沉积相类型的识别、沉积相带与砂体展布规律的分析,并结合该区的构造特征及试油资料优选出了有利的勘探区块。该区侏罗系共发育8个标准层,分别是2个一级标准层、3个二级标准层和3个叁级标准层。在标准层的约束下,依据“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原则,将研究区侏罗系分为JⅠ、JⅡ、JⅢ、JIV4个油组,并对JIII油组以及JIV油组进一步细分,将JIV油组划分为为JIV1、JIV2以及JIV3等3个砂组,8个单砂层;JIII油组划分为JIII1、JIII2、JIII3等3个砂组,8个单砂层。侏罗系主要发育有砂砾岩、中粗砂岩、粉砂岩以及泥岩等岩石类型,JIV油组可见薄煤层,JI油组及JII油组砂泥组合为典型的“泥包砂”特征,JIII油组砂泥组合特征为“泥砂各半”,JIV油组则为“砂包泥”特征。沉积发育有板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波状层理以及冲刷面等沉积构造。岩石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为近源辫状河叁角洲沉积体系。其中JIV油组主要为辫状河叁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发育有辫状河道、河道侧缘、河道间及河漫沼泽四种沉积微相;JIII油组主要为辫状河叁角洲前缘亚相,发育有水下辫状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和水下辫状河道间沉积微相。轮南地区侏罗系JI油组、JII油组整体为湖退体系域,并可进一步细分为两个次级湖进体系域,JIII油组为湖进体系域,JIV油组为湖进体系域。因此JII油组及JIII油组之间发育有大范围的泥岩,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强反射。JIV油组在纵向上,发育有多期河道砂体,且单层厚度较大,垂向迭置频繁;平面上,砂体整体呈条带状和片状分布,全区发育多个砂体高值带,整体展布形态为南北向。根据其砂体形态、沉积相展布和构造特征,分析轮南地区侏罗系油气藏的油气聚集规律,认为轮南地区侏罗系JIV1-1小层及JIV1-2小层为其主力油层,并预测出了LN2井区JIV1砂层组上部的5处有利区块。(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7-06-01)
周月明[5](2017)在《轮南地区石炭系—叁迭系构造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塔北隆起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北部,是一个近东西走向、呈微向北突出弧形展布的前侏罗纪古隆起,也是油气运聚的长期指向区和油气勘探的重要区域,轮南低凸起位于塔北隆起中部,东邻草湖凹陷,西为哈拉哈塘凹陷,南部斜坡向满加尔凹陷倾没,北部与轮台断隆相接。本文以塔北隆起轮南地区石炭-叁迭系系为研究对象,利用录井、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本区目的层段进行了地震解释、构造特征以及演化规律的研究。主要解释的层位有TI油组顶面、TII油组顶面、TIII油组顶面、叁迭系顶底面和石炭系底面六个层系;在地震解释基础上对研究工区的平面构造特征、断裂展布特征以及各构造带成因机制等进行研究;根据不整合面的识别以及区域构造演化史来进行研究区的构造演化阶段划分,通过声波时差法恢复缺失地层的剥蚀厚度,进而制作构造演化剖面,结合以上成果研究构造特征与油气的关系。从解释成果看,该区石炭系及以下地层,中部和北部地层抬升,整体呈现北高南低的地层形态,在叁迭系开始发生轻微的地层反转,叁迭系以上地层表现为北低南高的地层形态。该区经历了多次构造变动,发育了轮南断裂带、桑塔木断裂带、轮古东走滑断裂带、轮西断裂带等一些断裂带,这些断裂带在成因机制、延伸方向、发育程度以及形成时间上都有差异性,同一断裂带内又发育不同性质的次级断层。轮南和桑塔木断裂带主要是挤压应力产生的逆断裂,方向近东西走向,轮东和桑南走滑断裂带是张性应力形成的雁列式排布走滑断裂,方向近北东走向,形成时期晚于轮南和桑塔木断裂带。研究区继承性的隆起,导致志留、泥盆以及二迭系普遍被剥蚀,产生了叁迭底面和石炭底面两个角度不整合面,结合上述构造特征将研究区划分成相对稳定期(奥陶-志留-泥盆)、弱挤压抬升剥蚀期(志留-泥盆)、强烈挤压抬升剥蚀期(二迭-石炭局部)、低凸起成型期(二迭末-叁迭)四个演化阶段。结合构造带上油气分布,发现构造特征与油气的运移和分布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7-05-01)
李昊东,张立强[6](2016)在《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叁迭系测井沉积微相研究及有利区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轮南地区叁迭系发育TⅠ、TⅡ、TⅢ叁个油组,通过岩心观察及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等理论和方法,利用测井、录井及地震资料,认为该区叁迭系发育9个标志层。在标志层的约束下,依据沉积旋回特征,将研究区叁迭系中的TⅠ、TⅡ、TⅢ叁个油组进行了地层精细划分和对比,进一步细分为TⅠ2、TⅠ3、TⅡ1、TⅡ2、TⅢ1、TⅢ2和TⅢ3七个砂层组,22个单砂层。轮南地区叁迭系主要发育含砾砂岩、砂岩和泥岩等岩石类型。其中砂岩颜色以灰色、灰绿色为主,泥岩颜色以深灰色和灰黑色为主,整体呈现还原环境;砂岩和泥岩的组合表现出"砂包泥"的特点;砂岩粒度概率曲线为典型的"两段式";发育块状层理,平行层理、交错层理、水平层理、砂纹层理及冲刷面等沉积构造。运用古水流分析、轻、重矿物和岩肩组分以及含量平面特征分析等方法,并依据古构造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确定该区叁迭系物源方向主要为北东向。利用岩心中的各种相标志,并在岩心资料的约束下,基于常规测井曲线,确定了测井相标志,建立了测井沉积微相解释模式,进而对沉积相类型进行了系统划分,认为该区叁迭系主要为辫状河叁角洲—滨浅湖沉积。其中,辫状河叁角洲相以叁角洲前缘亚相最为发育,包括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道侧缘等微相;滨—浅湖沉积可进一步分为滨—浅湖砂坝、滨—浅湖泥两个微相沉积。轮南地区叁迭系总体为湖侵退积序列,纵向上,多期河道砂体厚度大,迭置频繁,具有满盆含砂的沉积特点,给单一河道的划分带来困难。应用岩性对比法、电性对比法、等厚对比法、厚度中心法、现代沉积约束法、动态分析法、地震属性分析法以及井震结合反演技术可以较好识别复合砂体内的单一河道砂体。平面上,多个砂体高值带砂体呈条带状和片状分布,展布形态以北东—南西向为主。参考传统岩相古地理编图方法的基础上,以"基于砂体迭置样式"的沉积相编图法编绘沉积相平面图,并结合地层切片进一步分析沉积相平面展布规律。该区平面上分流河道多为北东—南西向,河道之间发生汇聚和分支,连片成带分布。通过对构造特征、沉积相带、砂体展布以及试油资料等多项因素的分析,并分析了不同沉积微相对砂体和储层物性具有的控制作用,认为叁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为有利的沉积相带,进一步优选出了有利区块。(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09-23)
何翠,郭少斌,唐瑾,张海祖[7](2016)在《精细构造解释及储层预测技术在轮南地区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轮南油田叁迭系TⅠ—TⅢ油组为辫状河叁角洲沉积,具有砂体横向变化快,储层厚度薄,油藏埋藏深的特点,且低级序断层较为发育,对研究区断层及储层发育特征认识尚不清楚,给油田开发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为了达到增储上产及寻找新的滚动开发目标的目的,综合多种技术手段对油田精细构造和储层预测进行了研究.利用时间切片技术、相干体刻画技术、蚂蚁追踪技术叁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级序的断层进行了精细解释,结合精细变速成图技术,落实了轮南地区精细构造特征.采用地震属性优选分析,流体检测技术与测井曲线重构反演技术结合的方法进行储层预测.通过属性优选发现,振幅属性能较好反映储层的变化,在TⅡ油组衰减梯度属性能较好反映流体的分布特征.优选出SP与AC曲线进行曲线重构,最终得出高分辨率的波阻抗反演剖面,纵向分辨率与横向分辨率均较高.通过对以上多种技术的综合研究,为轮南地区油藏精细开发及滚动勘探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进展》期刊2016年03期)
何翠,郭少斌,唐瑾,张海祖,张雪辉[8](2016)在《拟声波反演技术在轮南地区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轮南油田叁迭系T_Ⅱ油组砂体较薄、岩性横向变化大、单纯的声波测井曲线不能有效的反映储层特征、岩性勘探开发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等问题,采用基于模型的拟声波反演方法,以岩石物理学为理论指导,从地质分析入手,综合地震和测井资料,优选出对储层特征比较敏感的自然电位曲线,结合原始声波曲线构建能反映储层横向变化的拟声波曲线,开展了基于模型的测井约束反演。结果表明:拟声波反演比原始声波反演效果好,分辨率提高,在密井网区纵向分辨率可达3~5 m,反演结果相对误差为0.26%~24.49%,平均相对误差为13.7%,可以基本满足薄砂体雕刻的需要,拟声波反演技术对薄砂体的预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姜林,薄冬梅,周波,张春莲,朱永峰[9](2015)在《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油气成藏期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多期构造运动对油气成藏产生了重要作用,认识油气藏的形成过程与分布规律需要准确厘定油气成藏期次。文中根据目前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研究成藏期方法的特点,在塔里木盆地温演化过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流体包裹体样品埋深范围在150 m以内的选取原则,统计了典型井主要含油层位样品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并以5℃的温度间隔分别分析了奥陶系、石炭系、叁迭系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结合埋藏史-热史分析,认为对于轮南地区奥陶系沉积后主要成藏可分为4期:分别发生在中-晚泥盆世,大约在375~394百万年;早-中二迭世,大约在251~282百万年;早-中白垩世,大约在97~117百万年;新近纪,大约在4~18百万年。(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姜林,薄冬梅,周波,张春莲,朱永峰[10](2015)在《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天然气成藏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天然气物性特征统计分析,阐明了轮南地区天然气分布特征,指出深部的奥陶系和石炭系天然气干燥系数较高,一般在0.95以上;叁迭系天然气干燥系数较低,大都在0.9附近。通过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阐明了轮南地区天然气为油型气且为干酪根裂解气的成因,揭示了天然气碳同位素局部倒转由同型不同源或同源不同期天然气混合造成。结合油气成藏过程分析,认为叁迭系天然气主要是分馏作用形成的,所以干燥系数较低;深部奥陶系和石炭系天然气主要是烃源岩过成熟期生成的天然气,因此干燥系数较高。两期天然气的混合导致天然气碳同位素局部倒转,由于烃源岩过成熟期生成的天然气主要是甲烷,所以混合后仅出现甲烷和乙烷的碳同位素倒转。(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轮南地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揭示前陆盆地隆后坳陷区湖底扇沉积特征及主控因素,利用岩心、分析化验、钻测井及叁维地震资料,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塔北轮南地区中叁迭统克拉玛依组T_Ⅱ油组的湖底扇沉积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富砂型湖底扇,其岩性以砾质粗砂岩、含砾粗砂岩以及中粗砂岩为主,垂向上见鲍马序列,递变层理、块状层理以及变形层理发育,测井曲线则具有微齿化线型-箱型或钟形-微齿化线型的组合特征,地震剖面上对应于中强振幅高连续或中强振幅透镜状或短轴状地震反射,均方根振幅属性可见典型的下切弯曲水道。同时,识别出3种亚相、5种微相类型,其中内扇亚相发育补给水道和堤岸微相,中扇亚相发育辫状水道和水道间微相,外扇亚相发育远源浊积岩。区内湖底扇分布在南部坡折带之下,发育多条典型的补给水道,辫状水道连片展布,水道间零星分布。本区湖底扇具备滑塌重力流的成因机制,是西北部和东北部辫状河叁角洲前缘砂体堆积坡度过陡重力失稳下切形成补给水道,并经补给水道搬运堆积于深水环境形成的,其发育受到了前陆盆地幕式构造活动、古地貌以及物源供给等多个因素的控制,其中构造活动是湖底扇发育的诱因,古地貌影响其平面分布,物源供给则决定了湖底扇的岩性、物性和规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轮南地区论文参考文献
[1].郭颖.湖底扇沉积微相及其对底水砂岩油藏开发的影响——以塔河油田轮南地区叁迭系中油组为例[J].新疆石油天然气.2019
[2].仲米虹,唐武.前陆盆地隆后坳陷区湖底扇沉积特征及主控因素——以塔北轮南地区叁迭系为例[J].岩性油气藏.2018
[3].任心月.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叁迭系储层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
[4].程晓君.轮南地区侏罗系沉积相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
[5].周月明.轮南地区石炭系—叁迭系构造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
[6].李昊东,张立强.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叁迭系测井沉积微相研究及有利区预测[C].第十四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6
[7].何翠,郭少斌,唐瑾,张海祖.精细构造解释及储层预测技术在轮南地区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6
[8].何翠,郭少斌,唐瑾,张海祖,张雪辉.拟声波反演技术在轮南地区的应用[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6
[9].姜林,薄冬梅,周波,张春莲,朱永峰.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油气成藏期次分析[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5
[10].姜林,薄冬梅,周波,张春莲,朱永峰.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天然气成藏特征分析[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