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浦耦合系统论文_王振国,蒋新颖,郑建刚,严雄伟,李明中

导读:本文包含了泵浦耦合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激光器,端面,系统,光束,固体,高斯,光纤。

泵浦耦合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王振国,蒋新颖,郑建刚,严雄伟,李明中[1](2017)在《大口径端泵片状放大器的泵浦耦合系统(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片状激光放大器对泵浦功率密度的要求,设计并加工了高缩束比的耦合系统。根据LD的发光特性,将输出功率为80kW的LD阵列进行拟球面排列,采用正交柱面透镜配合空心导光管进行泵浦耦合,将发光面积为330 mm×85mm的泵浦光,在输出口处压缩至18mm×18mm的口径,耦合系统的缩束比高达86∶1。模拟计算表明,该耦合系统的耦合效率对导光管反射板的反射率依赖性较低。实验测量该耦合系统的效率为84.2%,输出口处泵浦光场快慢轴的调制度分别为1.30和1.18,且脱离耦合系统后的泵浦光传输8.5mm后,依然可以保持泵浦光场的轮廓。该耦合系统在效率、泵浦场均匀性、传输性等方面均满足端面泵浦的片状放大器对泵浦耦合系统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7年09期)

李斌[2](2013)在《二极管泵浦Nd:YVO_4固体激光器谐振腔及耦合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极管泵浦的第二代固体激光器在能量转换率、稳定性、使用寿命、体积以及光束质量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并已经在通信、医疗、科研、材料加工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好评,市场前景依旧广阔。为了降低光束发散角,本论文从激光器四能级理论出发,针对端面泵浦固体激光器的谐振腔与耦合系统的设计进行了研究。本论文主要的工作与内容要点如下:(1)分析比较了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器的侧面泵浦与端面泵浦两种泵浦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应用场合,总结比较了多种泵浦光耦合系统,最后介绍了固体激光器的应用领域以及研究意义。(2)从激光器四能级理论出发,较深入地研究了泵浦光斑与振荡光斑大小、晶体长度、耦合透过率等因素对二极管端面泵浦固体激光器的输入输出特性的影响,简单研究了激光晶体的热透镜效应,最后对激光器的输出特性以及激光晶体的热透镜焦距进行了数值计算模拟与简要分析。(3)设计了一种准直聚焦泵浦光耦合系统。使用平凸透镜构成组合式耦合系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泵浦光斑形状规则,大小符合设计要求,记录实验数据求得泵浦光的耦合效率为91.5%,达到了设计效果。(4)对谐振腔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设计出一种大曲率半径、长腔长的平凹谐振腔,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谐振腔的稳定性。在激光泵浦功率为12.01W时,连续激光输出功率为3.502W,光-光转化效率为30%,斜效率为50%,光束发散角约为2.2mrad。(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3-01-01)

曹贵[3](2012)在《量子点—腔耦合系统中纯消相和非相干泵浦的影响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腔量子电动力学是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理论,从最初研究单个原子与单模场的相互作用算起,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近年来,在量子信息科学潜在应用的驱动下,量子点—腔耦合系统的模型在理论和实验上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论文主要资助来源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面向光通信窗口的GaAs基应变量子点发光材料的性能预测与表征”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量子点—光子晶体纳米腔耦合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围绕纯消相、非相干泵浦和受激辐射项在内的量子点—腔耦合系统模型,分析研究了系统纯消相和非相干泵浦对系统的影响。1、在热库近似理论和Born-Markov近似理论下,建立了包含纯消相、非相干泵浦和受激辐射项在内的相互作用量子主方程。分别分析了纯消相和非相十泵浦对系统激射光谱的影响,得出纯消相和非相干泵浦对系统激射光谱的影响具有相似性。2、针对在量子点与腔非共振情况下,通过调节纯消相或者非相干泵浦的值,可以实现耦合系统发射的光子频率与腔频完全一致的现象,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固态单光子源制备方法,通过分析研究进而得出优化单光子源发射效率的方案。3、在激光模式近似理论和Born-Markov近似理论下,建立了包含纯消相、非相干泵浦和受激辐射项在内的相互作用量子主方程。通过探究腔中粒子数、量子点中粒子数、光子数统计的二阶自相关函数随非相干泵浦增大的变化趋势,得出激光产生的条件。4、全面分析了纯消相和系统失谐度对系统粒子数的影响,发现通过调节纯消相或者系统失谐度的值,均可使耦合系统产生激光;并根据仿真结果,得出在耦合系统中产生激光的最佳配置,为将来实验制备稳定、高效的单量子点激光器提供理论支持。本论文的目的是要探索一套新型的制备稳定、高效的单光子源和单量子点激光器的方法。通过研究工作,已经得出制备单光子源和单量子点激光器的理论方案,这为进一步实验制备量子光源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2-01-03)

王春华,王卫民,马毅,石勇,雷军[4](2011)在《Yb:YAG薄片激光器多通泵浦耦合系统设计与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基于Yb:YAG薄片的16通泵浦耦合系统的设计方法,建立了泵浦系统的模型,对模型进行了模拟。以16通泵浦耦合系统为基础,通过微通道冷却,利用国产单片直径10 mm、厚度为250μm、掺杂原子分数为10%的Yb:YAG薄片进行了实验研究。在泵浦功率为69.5 W时,采用曲率半径为-800 mm的输出镜,获得了27 W的1 030 nm连续激光输出,光光转换效率为38.8%;采用曲率半径为-2 000 mm的输出镜,获得了18.65 W的1 030 nm连续激光输出,光束质量平分因子小于等于1.1,光光转换效率为26.8%。(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1年05期)

徐翠莲,王斌科,张利霞[5](2011)在《LD端泵浦Er~(3+):Yb~(3+)共掺固体激光器的耦合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矩阵光学方法对Er3+:Yb3+共掺固体激光器的耦合系统进行了设计,推导了高斯光束经耦合系统聚焦后束腰宽度和像距的计算公式.以此计算结果为依据,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为工作介质,成功地实现了常温下连续输出TEM00模的1.54μm激光,最大输出功率为30mW,光光转换效率约为1.06%.(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1期)

武志超,凌铭,谭雪春,金光勇,宁国斌[6](2007)在《高重频叁向侧面泵浦DPL耦合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二极管侧面泵浦容易将大功率二极管阵列(LDA)光耦合到激光晶体中去,但耦合效率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在已建立的二极管单 bar 侧面泵浦 YAG 晶体泵浦光场分布数值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叁向侧面泵浦激光器晶体内光强的分布,并全面考虑了耦合系统相关的因素,结合实际设计出 LD 叁向侧面泵浦耦合光学系统,最终获得了重复频率1~1000 Hz 可调,波长1.064μm的 TEM_(00)模的调 Q 窄脉冲激光输出。激光输出最大单脉冲能量为11.5 mJ,脉冲宽度为8 ns,光-光转换效率为11.7%。实验验证了该耦合系统的合理性与优越性,为高效耦合系统的进一步优化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2007年先进激光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7-07-01)

武志超,凌铭,谭雪春,金光勇,宁国斌[7](2007)在《高重频叁向侧面泵浦DPL耦合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二极管侧面泵浦容易将大功率二极管阵列(LDA)光耦合到激光晶体中去,但耦合效率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在已建立的二极管单bar侧面泵浦YAG晶体泵浦光场分布数值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叁向侧面泵浦激光器晶体内光强的分布,并全面考虑了耦合系统相关的因素,结合实际设计出LD叁向侧面泵浦耦合光学系统,最终获得了重复频率1~1 000 Hz可调,波长1.064μm的TEM00模的调Q窄脉冲激光输出。激光输出最大单脉冲能量为11.5 mJ,脉冲宽度为8 ns,光-光转换效率为11.7%。实验验证了该耦合系统的合理性与优越性,为高效耦合系统的进一步优化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07年S1期)

张俊,冯莹,魏立安,陈爽,李南雷[8](2006)在《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端面泵浦耦合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端面泵浦耦合技术是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常用耦合方式。在不考虑像差的情况下,采用高斯光束传输的ABCD定律,参照混合模系数M2的定义,研究了LD尾纤输出的大功率多模激光耦合进双包层光纤的透镜耦合系统,并结合实验给出了设计实例,最后对影响耦合系统的各种因素作出了简要的分析。(本文来源于《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C 激光技术与应用专题)》期刊2006-11-01)

张俊,冯莹,魏立安,陈爽,李南雷[9](2006)在《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端面泵浦耦合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端面泵浦耦合技术是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常用耦合方式。在不考虑像差的情况下,采用高斯光束传输的 ABCD 定律,参照混合模系数 M~2的定义,研究了 LD 尾纤输出的大功率多模激光耦合进双包层光纤的透镜耦合系统,并结合实验给出了设计实例,最后对影响耦合系统的各种因素作出了简要的分析。(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06年S3期)

张俊,冯莹,魏立安,陈爽,李南雷[10](2006)在《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端面泵浦耦合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端面泵浦耦合技术是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常用耦合方式。本文在不考虑像差的情况下,采用高斯光束传输的ABCD定律,参照混合模系数M2的定义,研究了半导体激光器(LD)尾纤输出的大功率多模激光耦合进双包层光纤的透镜耦合系统,并结合实验给出了设计实例,最后对影响耦合系统的各种因素作出了简要的分析。首先,根据基模高斯光束传输变换规律和双透镜传输的ABCD定律,并结合混合模系数的定义,以LD尾纤输出端面作为混合模类高斯光束的腰斑位置,以基模高斯光束的传输变换规律简化透镜耦合系统的设计,推导了混合模类高斯光束经过双透镜聚焦后的腰斑位置和腰斑大小的公式。其次,利用上面的推导结果研究了混合模类高斯光束经过耦合系统后腰斑位置和腰斑大小的变化规律,提出了耦合系统的设计思路。再次,结合具体实验,给出了一个耦合系统设计实例,并通过实验证明了采用混合模类高斯光束近似的合理性与耦合系统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最后,结合设计实例,对影响耦合系统构建及耦合效率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耦合系统不仅应满足增益光纤内包层和数值孔径的要求,而且还应考虑端面泵浦耦合系统中存在的许多实际限制。本文设计了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端面泵浦耦合系统,在设计中对混合模类高斯光束的传输采取了近似处理,在理论设计的基础上, 经过耦合系统后的腰斑大小和腰斑位置需要通过实验进一步确定。尽管如此,设计方案依然可以满足耦合系统要求,对耦合系统的搭建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6-09-01)

泵浦耦合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二极管泵浦的第二代固体激光器在能量转换率、稳定性、使用寿命、体积以及光束质量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并已经在通信、医疗、科研、材料加工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好评,市场前景依旧广阔。为了降低光束发散角,本论文从激光器四能级理论出发,针对端面泵浦固体激光器的谐振腔与耦合系统的设计进行了研究。本论文主要的工作与内容要点如下:(1)分析比较了二极管泵浦固体激光器的侧面泵浦与端面泵浦两种泵浦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应用场合,总结比较了多种泵浦光耦合系统,最后介绍了固体激光器的应用领域以及研究意义。(2)从激光器四能级理论出发,较深入地研究了泵浦光斑与振荡光斑大小、晶体长度、耦合透过率等因素对二极管端面泵浦固体激光器的输入输出特性的影响,简单研究了激光晶体的热透镜效应,最后对激光器的输出特性以及激光晶体的热透镜焦距进行了数值计算模拟与简要分析。(3)设计了一种准直聚焦泵浦光耦合系统。使用平凸透镜构成组合式耦合系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泵浦光斑形状规则,大小符合设计要求,记录实验数据求得泵浦光的耦合效率为91.5%,达到了设计效果。(4)对谐振腔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设计出一种大曲率半径、长腔长的平凹谐振腔,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谐振腔的稳定性。在激光泵浦功率为12.01W时,连续激光输出功率为3.502W,光-光转化效率为30%,斜效率为50%,光束发散角约为2.2mrad。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泵浦耦合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王振国,蒋新颖,郑建刚,严雄伟,李明中.大口径端泵片状放大器的泵浦耦合系统(英文)[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7

[2].李斌.二极管泵浦Nd:YVO_4固体激光器谐振腔及耦合系统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3].曹贵.量子点—腔耦合系统中纯消相和非相干泵浦的影响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

[4].王春华,王卫民,马毅,石勇,雷军.Yb:YAG薄片激光器多通泵浦耦合系统设计与实验[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1

[5].徐翠莲,王斌科,张利霞.LD端泵浦Er~(3+):Yb~(3+)共掺固体激光器的耦合系统设计[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6].武志超,凌铭,谭雪春,金光勇,宁国斌.高重频叁向侧面泵浦DPL耦合系统设计[C].2007年先进激光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2007

[7].武志超,凌铭,谭雪春,金光勇,宁国斌.高重频叁向侧面泵浦DPL耦合系统设计[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7

[8].张俊,冯莹,魏立安,陈爽,李南雷.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端面泵浦耦合系统设计[C].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C激光技术与应用专题).2006

[9].张俊,冯莹,魏立安,陈爽,李南雷.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端面泵浦耦合系统设计[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6

[10].张俊,冯莹,魏立安,陈爽,李南雷.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端面泵浦耦合系统设计[C].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6

论文知识图

光纤激光器基本原理图凸面相对非球面透镜耦合系统耦合特性...型槽侧面泵浦(a)一个V形型槽泵浦;(...芯PCF激光器输出功率图泵浦耦合系统慢轴方向压缩示意...泵浦耦合系统实物图

标签:;  ;  ;  ;  ;  ;  ;  

泵浦耦合系统论文_王振国,蒋新颖,郑建刚,严雄伟,李明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