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氢菌论文_李丹,赵伟仲,李枫

导读:本文包含了产氢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制氢,污泥,纤维素,生物,细菌,氦气,半胱氨酸。

产氢菌论文文献综述

李丹,赵伟仲,李枫[1](2019)在《不同气相条件对单株产氢菌降解煤制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不同气相条件对产氢效应的影响,从煤中成功分离出一株高效产氢菌,采用液体培养基进行富集培养,经16SrDNA序列比对分析发现该菌株与肠杆菌属的Enterobacter cloacae同源性最高。讨论了不同碳源对产气效果的影响,优选出葡萄糖作为该菌最适宜的营养物质。利用葡萄糖作为培养基中的碳源进行富集,以煤为底物进行产氢发酵实验,分别通入氦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空气,测定菌液浓度,讨论不同气氛条件下对产气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通入氦气菌液浓度明显提高,产氢效果最好,产氢效率达到1.87 mL/h;通入一氧化碳产氢效果最差,通入空气对产氢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通入二氧化碳能促进产氢但效果不如氦气;对反应末端的固体分析后发现不同气相条件下煤的密度变化不大;通入氦气的煤样兰氏体积增大约10%,证明氦气条件下Enterobacter cloacae对煤的利用更彻底。(本文来源于《煤炭转化》期刊2019年05期)

唐婧,李光昊,付璞玉,侯哲,杨羽菲[2](2019)在《电刺激对Ethanoligenens harbinese B49产氢菌生长代谢的促进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外加直流电对厌氧产氢发酵过程进行电刺激,考察了弱电流条件下4种电极材料对产氢菌降解葡萄糖的影响,探讨了不同通电时间点对Ethanoligenens harbinese B49乙醇型发酵产氢菌生长代谢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通入弱电流时,以碳毡和钛镀钌板为电极的系统葡萄糖降解率分别提高了11. 02%和9. 70%;而以石墨和超滤膜包裹石墨为电极的系统葡萄糖降解率低于对照组;碳毡材料对细菌生长影响较小。在不同时间点通入电流对发酵系统内pH值、微生物量、葡萄糖降解均有显着影响,以碳毡为电极发酵5 h后通入弱电流(0. 3 mA/cm~2),反应20 h后微生物量达到0. 92g/L,葡萄糖降解率为58. 27%,分别是对照组的2. 28倍、1. 49倍。适宜的电极材料和通电方式有助于提高产氢菌的生长速率和代谢活性,进而促进产氢发酵。(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麓岩,李燕,刘先树,王光远,丁杰[3](2019)在《大熊猫粪便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及纤维素降解产氢菌的筛选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大熊猫粪便微生物进行了多样性分析,发现大熊猫粪便样品中含有大量可以降解纤维素的厌氧微生物种类,如梭菌科、瘤胃菌科和毛螺菌科等,因此,将熊猫粪便样品作为降解纤维素微生物菌种分离的来源具有可行性。采用刚果红染色法从大熊猫粪便样品中筛选具有降解纤维素产氢能力的菌株,分离获得1株纤维素降解产氢菌株Cel10,根据菌株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并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Cel10属于缓纤维梭菌(Clostridium lentocellum),其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为98%。菌株Cel10在pH 4.0~8.0、温度25~50℃范围内可以利用纤维素进行生长,其最适pH 7.0,最适生长温度37℃。本文丰富了大熊猫肠道纤维素降解菌的种类,为木质纤维素类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的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了良好的菌种资源和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盛涛[4](2017)在《木质纤维素糖化菌与产氢菌联合降解秸秆产氢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木质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质资源之一,具有廉价可再生等诸多优点。木质纤维素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经水解可获得可溶性糖,是制备生物能源的优质碳源。然而,木质纤维素糖化的成本高、效率低、与后续产能生物相容性差等问题限制了其在生物能源领域的应用。因此,寻找一种高效、廉价、环境友好的木质纤维素糖化方法,对实现木质纤维素的资源化利用至关重要。本研究以实现木质纤维素生物糖化高效产氢为目标,通过筛选木质纤维素降解细菌,获得具有高效木质纤维素糖化能力的优势菌株,从酶学角度解析细菌糖化纤维素机制;建立强化纤维素生物糖化的木质纤维素预处理方法,通过优化预处理方法提升后续糖化细菌对木质纤维素的糖化效能;构建木质纤维素糖化-发酵一体式生物制氢体系,获得增强木质纤维素糖化及发酵产氢的关键调控参数。为实现农业废弃物水稻秸秆的综合利用以及生物转化过程的可行性提供技术理论依据。本研究从马粪中筛选到1株具有高效纤维素降解能力的微生物-热纤梭菌M3(Ruminiclostridium thermocellum M3)。该菌可糖化微晶纤维素,也可糖化水稻秸秆,玉米秸秆,玉米芯,杨树木屑等天然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在60 oC,p H 7.5,5 g/L微晶纤维素的条件下,利用菌株M3糖化微晶纤维素72 h,获得可溶性糖总产量为481.5 mg/g微晶纤维素,且糖化产物中葡萄糖含量高达97%。通过与商品纤维素酶比较发现,以不同类型未经预处理的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为底物,菌株M3糖化效果可达到商品纤维素酶的80%。通过纤维素酶活性及菌体代谢产物分析探讨了该菌糖化纤维素类生物质的机理,研究表明,菌株M3代谢产生的有机酸抑制了菌体自身的新陈代谢,降低了可溶性糖的消耗,而纤维素酶此时仍可以继续水解纤维素,这是菌株M3降解纤维素类底物积累可溶性糖的主要原因。去除木质纤维素中木质素对提升此类原料的综合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Fenton试剂在木质纤维素预处理方面的优越性,本研究模拟真菌降解木质素生物过程,建立了螯合类Fenton试剂预处理方法。研究中发现柠檬酸可以保持螯合类Fenton试剂在近中性条件下的氧化性,且可在保留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同时去除木质素,提升菌株M3对其糖化效果。通过优化预处理条件,在氯化铁浓度0.03 mol/L、过氧化氢浓度2.25 mol/L、柠檬酸浓度0.03 mol/L,p H 6.0,处理24 h的条件下,水稻秸秆中木质素降解率超过50%,且纤维素半纤维素回收率接近85%。同时借助SEM、FTIR、XRD分析手段全面、系统的解析了螯合类Fenton预处理后水稻秸秆的结构特性,明确了其通过去除木质素,降低底物结晶度,破坏底物结构提升了微生物对其的可降解性。糖化实验结果显示,螯合类Fenton试剂预处理使底物糖化率提高了169%。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以螯合类Fenton试剂预处理后的水稻秸秆作为底物,利用菌株M3对其糖化,热解糖厌氧芽孢杆菌Thermoanaerobacterium thermosaccharolyticum W16作为产氢菌株,分别采用同步糖化产氢法与分步糖化产氢法进行发酵产氢。结果表明,在60°C,p H 7.5及底物浓度5 g/L的条件下,采用同步糖化产氢法的氢气产量为8.92 mmol/g水稻秸秆,而分步糖化产氢法氢气产量仅为1.52 mmol/g水稻秸秆。作为对比,采用相同底物,利用可直接降解纤维素发酵产氢的微生物在最优条件下对其直接降解产氢,结果显示此时氢气产量为5.74 mmol/g水稻秸秆。为进一步评价细菌糖化对发酵产氢的影响,采用修正Gompertz模型拟合产氢曲线,结果显示,同步糖化产氢法最大产氢速率为0.26 mmol/L/h,远高于直接降解纤维素发酵产氢的0.16 mmol/L/h及分步糖化产氢法的0.07 mmol/L/h。此外,对同步糖化产氢进一步研究表明,与菌株W16的复配不但提升了菌株M3对酸性环境的耐受度,同时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利用效率也分别提高了28%和69%。以上结果表明菌株M3在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同时为实现高效的木质纤维素生物产氢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12-01)

于娜娇娃[5](2017)在《发酵产氢菌与好氧菌呼吸互作强化有氧产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生物制氢技术已经走上工业化的道路,但仍然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哈尔滨产乙醇杆菌YUAN-3(Ethanoligenens harbinense YUAN-3)是一株高效产氢菌种,实验室中需要煮沸曝气步骤,以去除环境中的氧气,而此种方法具有昂贵、造成二次污染、使用困难等缺点,特别是考虑厌氧菌培养扩大化时,利用种间呼吸互作实现厌氧菌培养是值得考虑的新途径。细菌之间的互作广泛存在且多种多样,本文中,这种种间作用被共同培养兼性好氧细菌铜绿假单胞菌PAO1和严格厌氧细菌哈尔滨产乙醇杆菌YUAN-3充分诠释,我们用特定的培养基实现了在有氧条件下的生物产氢,这在之前是被认为不可能实现的。在序批培养的产氢实验中,首先考察两种细菌在未经厌氧处理的培养基中共同培养制取氢气是否可行。在单独培养的条件下,存在和不存在L-半胱氨酸,在培养的300小时之内不能产生氢气,而共培养的系统内接种后即可开始产生气体,且加入L-半胱氨酸的培养基表现出更高的氢气产率和产氢速率。在后续实验中,我们选用0 m M、5 m M、10 m M、15 mM的L-半胱氨酸浓度,其中5 m M的L-半胱氨酸获得了最高的氢气产率,达到1.05 mol-氢气/mol-葡萄糖,而更高的浓度得到了更快的产氢速率和细胞干重,凝集性也被增强,表明适量的L-半胱氨酸可以促进氢气的产生,而过量则对细菌生长的促进更为明显。底物的浓度和类型也对产氢有明显影响,考察了不同底物浓度下的共培养产氢效能,其中15 g/L的葡萄糖获得了较为完整的产气曲线且氢气产率也达到最高,为1.04 mol-氢气/mol-葡萄糖。在5 m M L-半胱氨酸和15 g/L葡萄糖的条件下对形成的菌株进行连续培养,即将培养基中形成的球形菌胶团继续接种到新的培养基中,以厌氧处理的YUAN-3单独培养作为对照。虽然传统厌氧培养方法获得了更高的产氢速率,但是共培养的方法获得了更高的氢气产率,达到1.11 mol-氢气/mol-葡萄糖。考虑到两种细菌都可以葡萄糖作为碳源,本实验利用不同二糖作为底物进行共培养,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竞争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协同作用,其中以蔗糖作为底物的体系取得了最好效果,产氢速率在5m M半胱氨酸,15g/L蔗糖的条件下达到了73 m L/L-培养基·h,氢气产率达到了2.58 mol-氢气/mol-蔗糖。(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刘文辉[6](2017)在《高效光合产氢菌的筛选及连续生物制氢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再生清洁新能源的研究有助于解决当前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近年来绿色氢能被人们视为最有发展前景的能源之一。生物制氢因其是利用微生物通过转化有机物来产氢,所以具有产氢原料广泛、能耗低、无污染等诸多优点;光合细菌制氢技术,还很好的将光能利用、氢能生产和环境污染治理这叁个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既解决了能源短缺问题,同时也减少了环境的污染问题。光合细菌制氢技术的起步较晚,许多研究还处于初期探索性阶段。光合细菌种类繁多、代谢途径多样、影响产氢的因素广泛,导致目前光发酵生物制氢的生产率较低。已有的报道大都是实验室的分批产氢研究,有关连续性产氢的研究较少;光合制氢反应器受光照传输过程中光强衰减和光合细菌生长特性限制,反应器难以实现容积扩大、产氢模式难以进行连续性生产,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光合菌生物制氢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实施。本研究先进行了光合细菌产氢菌种的筛选,对比研究了该菌株利用不同分子结构有机基质进行光合产氢的特性;在总结现有光合制氢反应器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设计出了新型大容积内置光源反应器,结合光合细菌生物固定化技术改善了连续产氢的稳定性;最后,对光合细菌的一段连续高效产氢模式进行了实验研究。论文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富集培养,从城市污水厂活性污泥中分离出六种纯光合细菌菌株,依据产氢对比实验选出高产氢菌株PS-6。最后根据细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实验特性等常规分析,结合16S rDNA序列测定结构鉴定出所分离到的产氢菌株为沼泽红假单胞菌属菌Rps.Palustris PS-6。(2)光合细菌Rps.Palustris PS-6分别以葡萄糖和有机酸为基质进行了分批产氢试验。实验显示,利用葡萄糖为基质进行分批产氢时,产氢启动快、周期短、产氢速率高,无机氨氮和谷氨酸钠均可作为氮源,但产氢残留液中存在大量有机酸未能充分利用;最佳产氢条件是葡萄糖浓度为45.0mmol/L、谷氨酸钠投加量为3.0mmol/L时,实际产氢率为0.893 mol H_2/mol葡萄糖。光合细菌利用有机酸进行分批产氢时,产氢启动慢、周期长、产氢速率低,只能利用有机氮谷氨酸钠为氮源,反应液中大量NH_4~+的存在会抑制氢气的产生。最佳产氢条件是乙酸浓度为40.0mmol/L,谷氨酸钠浓度应为7.0mmol/L、光合菌接种量比例为15%,实际产氢率为1.632mol H_2/mol乙酸。(3)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内置光纤反应器,主要解决光合菌在产氢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因反应器尺寸过大而导致的,反应器内部各位置光强分布不均及光照强度随传输距离逐渐衰减的问题。新型反应器外形为圆柱体,反应器内沿轴线方向平行设置了多根侧面发光光纤作为传输光源。在外接光源机情况下,检测出反应器内各处光强均匀,光强达到4000Lux。Rps.Palustris PS-6利用葡萄糖溶液进行产氢的对比实验显示,新型内置光纤反应器相对于传统的外置光源反应器在生物制氢性能上有了明显提高,最大产氢速率和实际产氢率分别提升了11.3ml/L/h和22.3%。此外,试验在新型光合制氢反应器内采用了细菌固定化技术,以粉末活性炭为载体,在制氢反应器出水口通过设置过滤器拦截吸附于活性炭表面的光合细菌菌体使其重新返回到反应器内的办法,增加反应器内光合细菌浓度,从而有效改善了光合细菌连续制氢过程中的菌种流失问题,强化了连续制氢工艺的稳定性。(4)本研究提出将光合细菌利用葡萄糖为基质产氢时的二阶段产氢模式合并为高效的一段产氢。实验通过光合产氢菌株的活化培养、优化了产氢反应条件,实现了Rps.Palustris PS-6以葡萄糖为基质时的一段连续产氢。当谷氨酸钠的投加量为0.7g/L(约4mmol/L),葡萄糖含量为9g/L(50mmol/L),在HRT为84 h的条件下,一段连续产氢的最大实际产氢率达到4.6mol H_2/mol葡萄糖。(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董婷婷[7](2017)在《暗发酵产氢菌的分离及其强化厌氧颗粒污泥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造纸废水排放量占工业废水排放量16.7%,在工业废水排放放量中位居第二,其排放量大、污染物复杂、难处理等特点给造纸行业发展和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严重影响。因此,构建低成本、高效稳定的废水处理系统成为造纸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运行成本相对较低且稳定,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造纸行业。本文以福建某废纸造纸厂的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为调研对象,采集了废水处理工艺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在反应器运行初期CODCr去除率随进水VFA波动较大,CODCr去除率在43%~77%之间波动;在运行75 d之后,反应器对进水p H、VFA的缓冲能力增强,CODCr去除率在65%~74%变化;污泥的VSS/TSS在运行9个月后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同时结合XRD和FT-IR分析得出,在厌氧运行中无机盐Ca CO3逐渐沉积在污泥中,最终导致VSS/TSS逐渐下降并使厌氧颗粒污泥活性受到影响。通过对厌氧颗粒污泥的驯化,分离出高效产氢产酸菌DW01,对DW01进行16S r DNA序列分析,该菌株为Raoultella属的一个新种。并在不同的碳源、氮源、底物浓度条件下,测定了其产氢性能。在初始p H为7、15 g/L葡萄糖为碳源、0.883 g/L L-谷氨酸为氮源的条件下,DW01菌株的比产氢率为1.28 mol-H2/mol。接着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初始p H值、L-谷氨酸浓度、接种量3个因素的水平值,借助Design-Expert 8.0.5设计软件,采用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设计DW01菌株发酵条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获得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 H为5.8、L-谷氨酸浓度为4.3g/L、接种量为15%。该条件下的累积氢气产量为2088.5 m L/L,比优化前提高了29.5%。最后考察DW01产氢菌对污泥龄为70 d、180 d、335 d、510 d的厌氧颗粒污泥发酵产沼气的影响。在DW01菌株的最佳生长条件下,接种等量的厌氧颗粒污泥进行序批式发酵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污泥龄的厌氧颗粒污泥累积沼气产量不同,处于增长期的泥龄为180d的污泥产沼气活性最好,累积产沼气量为4242.7 m L/L;相同条件下分别投加DW01菌株后进行发酵实验,结果发现投加DW01菌株后污泥龄为335 d的污泥比未投加DW01菌株时累积产沼气量提高了15.2%。本文通过强化产酸菌来调控厌氧反应器内部环境,提高稳定期污泥的活性,进而为预防污泥中大量Ca CO3沉积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期刊2017-03-01)

张安龙,董婷婷,王雪青,王晔[8](2017)在《一株产氢菌的分离鉴定与产氢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造纸厂厌氧颗粒污泥中分离出一株高效的产氢细菌DW01,通过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DW01菌株属于Raoultella属,与Raoultella sp.NGB-FR77相似性为100%.同时,在温度为30℃的条件下,进一步优化了DW01菌株在不同碳源、氮源、pH的培养条件下发酵产氢性能,结果表明,该菌株在以葡萄糖为碳源,L-谷氨酸为氮源,初始pH为6.0的条件下,获得最佳氢气产量和最佳产氢速率,分别为188.9±2.1mL/g和93.3±7.5mL/L/h.DW01菌株作为良好的发酵产氢菌,可进一步优化产氢条件,提高产氢量.(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1期)

许淑红,赵鑫,李丹阳,李雪洁,曹天舒[9](2016)在《耐盐产氢菌C.beijerinckii n232的分离及产氢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秦皇岛海滨泥沙样品中分离获得一株具有耐盐性的产氢细菌,编号为n232。通过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 DNA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该菌株为拜氏梭菌的新菌株,命名为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n232(KU750806)。菌株n232发酵产氢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葡萄糖的最适初始浓度为10 g/L;最适初始p H为7.0;蛋白胨与酵母粉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3 g/L和2 g/L;投加NaCl可以促进细胞生长,提高比产氢率。使用优化的培养基,发酵24h,菌株n232获得的最大细胞干重为1.13 g/L,最大比产氢率为2.14 mol/mol。耐盐发酵产氢细菌的筛选为高盐度有机废水资源化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期刊2016年08期)

张存胜,王文娟,王振斌,邵淑萍,马海乐[10](2016)在《产氢菌的分离鉴定及发酵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得高性能的产氢菌,从碱处理后活性污泥中分离纯化得到两株产氢菌(H-1和H-2),生物学鉴定表明两株菌均为Enterobacter种属,H-1菌为Enterobacter cancerogeous HG6 2A种属,而H-2与Enterobacter homaechei 83的关系最亲近。发酵实验结果表明,将H-1和H-2菌液进行1∶1混合时发酵性能最佳,对应的发酵时间和产氢量分别为33h和861m L/L,混合发酵克服了H-1菌单独发酵氢产量低和H-2菌发酵时间长的缺陷。发酵液中主要挥发性脂肪酸(VFA)为乙酸和丁酸,表明两株菌的发酵类型均为丁酸型发酵。由于两株菌的协同作用,混合发酵初期VFA的累积速率降低,提高了发酵体系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6年04期)

产氢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外加直流电对厌氧产氢发酵过程进行电刺激,考察了弱电流条件下4种电极材料对产氢菌降解葡萄糖的影响,探讨了不同通电时间点对Ethanoligenens harbinese B49乙醇型发酵产氢菌生长代谢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通入弱电流时,以碳毡和钛镀钌板为电极的系统葡萄糖降解率分别提高了11. 02%和9. 70%;而以石墨和超滤膜包裹石墨为电极的系统葡萄糖降解率低于对照组;碳毡材料对细菌生长影响较小。在不同时间点通入电流对发酵系统内pH值、微生物量、葡萄糖降解均有显着影响,以碳毡为电极发酵5 h后通入弱电流(0. 3 mA/cm~2),反应20 h后微生物量达到0. 92g/L,葡萄糖降解率为58. 27%,分别是对照组的2. 28倍、1. 49倍。适宜的电极材料和通电方式有助于提高产氢菌的生长速率和代谢活性,进而促进产氢发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产氢菌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丹,赵伟仲,李枫.不同气相条件对单株产氢菌降解煤制氢的影响[J].煤炭转化.2019

[2].唐婧,李光昊,付璞玉,侯哲,杨羽菲.电刺激对EthanoligenensharbineseB49产氢菌生长代谢的促进作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9

[3].张麓岩,李燕,刘先树,王光远,丁杰.大熊猫粪便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及纤维素降解产氢菌的筛选鉴定[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9

[4].盛涛.木质纤维素糖化菌与产氢菌联合降解秸秆产氢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5].于娜娇娃.发酵产氢菌与好氧菌呼吸互作强化有氧产氢[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6].刘文辉.高效光合产氢菌的筛选及连续生物制氢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7].董婷婷.暗发酵产氢菌的分离及其强化厌氧颗粒污泥活性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7

[8].张安龙,董婷婷,王雪青,王晔.一株产氢菌的分离鉴定与产氢特性[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9].许淑红,赵鑫,李丹阳,李雪洁,曹天舒.耐盐产氢菌C.beijerinckiin232的分离及产氢能力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6

[10].张存胜,王文娟,王振斌,邵淑萍,马海乐.产氢菌的分离鉴定及发酵性能[J].化工进展.2016

论文知识图

不同初始pH的厌氧发酵过程中H2(A)和C...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单相系统微生物扫...复杂有机物的降解途径Fig.1-2Degrada...(a)和30d(b)培养后产甲烷古菌mcrA...种泥浓度对厌氧发酵过程中H2(A)和CO2...培养基中铁含量对产氢菌生长的...

标签:;  ;  ;  ;  ;  ;  ;  

产氢菌论文_李丹,赵伟仲,李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