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论论文-史小军,王舒欣

比较论论文-史小军,王舒欣

导读:本文包含了比较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窥听,《金瓶梅》,《红楼梦》

比较论论文文献综述

史小军,王舒欣[1](2019)在《《金瓶梅》与《红楼梦》窥听叙事比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窥听叙事在世情小说《金瓶梅》与《红楼梦》中都占据较大分量。在叙事的时空设置方面,窥听的时间节点多以生日和祭日为主;空间设置以隔窗窥听、隔门与隔帘窥听、隔院与隔壁窥听为最常见的叁种形式。二书的共同特征是利用窥听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但《金瓶梅》还较多地关注了人物的反窥听行为。审美与审丑的不同意蕴造就了《金瓶梅》与《红楼梦》在窥听情节叙事方面的雅俗之分。(本文来源于《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11期)

杨慧慧[2](2019)在《广东女诗人的两条道路——冯娜、郑小琼诗歌比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冯娜与郑小琼是两位"80后"女诗人,她们往返于城市和故乡之间,深刻体验到现代性对社会生活造成的弊害。她们通过诗歌来传达对现代性的反思,并思索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及意义。但是,由于她们原初的生命体验不同,两位女诗人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走向分化,比如诗歌的视野空间、意象世界、表达节奏、主题揭示等方面都各显区别,其作品也因此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力。(本文来源于《肇庆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程丽蓉[3](2019)在《战争与性别创伤的救赎之途——《丰乳肥臀》与《到大地尽头》比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作家莫言与以色列作家大卫·格罗斯曼作为有着许多相似经历的同时代世界级作家,他们的代表作《丰乳肥臀》和《到大地尽头》分别以50余万言的长篇巨制书写了同一主题——战争创伤与性别创伤及其救赎,以个人和家庭(族)的历史述说承载民族国家的历史。两部小说深入书写两个民族深重的战争与性别创伤,以母爱大地般的悲悯、回忆与讲述来寻求救赎,其要义在于,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和选择方式,以爱去宽恕和容纳他人,也宽容自己。在跨越民族与文化的相互观照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我们的民族文学。(本文来源于《江汉论坛》期刊2019年07期)

田方林,魏榛[4](2019)在《新时代工匠精神比较论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工匠来源于劳工,成长于技工,又区别于劳工和技工。狭义上,真正的工匠精神就是职业态度上的酷爱献身精神,职业活动中的执着专注精神与精益求精的精神,职业发展中的探索创新精神和力求完美精神。广义上,工匠精神则为一种心怀对职业的热爱而细心去履职、热心去钻研、用心去创造、尽心去完善的从业精神。当今中国,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有必要积极培育并大力弘扬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本文来源于《铜仁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凡[5](2019)在《《大唐狄公案》中的狄仁杰与福尔摩斯形象比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罗佩《大唐狄公案》中的狄仁杰与柯南·道尔《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的福尔摩斯作为侦探小说史上的不朽艺术形象,在非凡的智慧及秉持正义、惩奸助善的道德取向方面二者高度相似,然而在艺术形象的复杂人性呈现方面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人物塑造的相同之处与侦探小说凸显"神探"人物睿智形象的创作传统及劝善惩恶的道德旨归密切相关,相异之处是由高罗佩力图塑造更为丰满、更具复杂人性特征的艺术形象,而柯南·道尔则重在以福尔摩斯的形象和活动来映照英国当时社会生活这一创作诉求的差异性所决定的。(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杜近都[6](2019)在《《儒林外史》与《彷徨》士人形象比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知识阶层一直是中国古典小说以及现代小说所重点描写的人物形象类型,其中以吴敬梓与鲁迅的小说创作为代表。他们都关注各自时代的知识阶层的生活和思想困境,他们都强调立人的社会理想,并且将自己的深邃思想呈现于各自的小说之中。以往对于他们之间关系的研究大多关注于两人小说创作的艺术手法,即讽刺手法,而对于他们笔下的知识阶层的人物形象之间的比较则较为缺乏。《儒林外史》中所描写的是传统的士人形象,而在鲁迅笔下既有现代的知识分子,也有保守的传统士人,以《儒林外史》与《彷徨》之中的传统士人形象为研究对象,从其人物系列的形象异同点来探讨吴敬梓对抗绝望的悲剧性以及鲁迅超越绝望的战斗性。(本文来源于《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丁恒[7](2019)在《余华、苏童小说创作比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四个部分对余华和苏童的小说创作进行比较,主题、人物形象、叙事艺术以及小说观,具体如下:第一章:主题比较。本章主要从叁节进行论述,成长、性爱和死亡。在“成长”主题一节,通过对二人成长经历的对比分析,表明其孤独意识的由来,以及这种孤独意识发生在小说中,塑造了大量的在孤独和边缘中成长的儿童和少年。对余华和苏童而言,孤独是一种自省,更是一种写作姿态。在此孤独意识的作用下,二人小说中的儿童形象基本丧失了天真,与成长环境格格不入,普遍没有光明未来。关于成长书写,余华主要用成长的“弃绝”感呼喊人性温暖,苏童则是用成长的疏离映射现实的失序。“性爱”主题一节主要从“爱情”“性”“现实”等几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二人均将爱情降低为生活情感,且以代表欲望的性折射当代文明的浮躁和虚伪。“死亡”主题的对比主要应用了海德格尔、加缪和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二人均认为生命和死亡是荒诞的,其荒诞性主要体现在偶然、无常、宿命上面。不同的是,余华找到了死亡的出路,即生命可以通过转移的形式“再生”;苏童似乎一直没找到,只能将生命最终通过死亡呈现为虚无。第二章:人物形象比较。本章主要从出走者、疯癫者和复仇者叁种人物形象进行比较。余华和苏童通常是以精神象征的方式塑造出走者形象的,他们在精神困境下逃离,以表达生存状况的迷失和可疑。不同的是,苏童描述的是被动的出走——逃亡。疯癫者形象一节,主要运用了福柯的《疯癫与文明》中的理论,重点论述了疯癫的时代隐喻,以及疯癫和人性、道德和伦理之间的关系。在余华看来,疯癫不只是扭曲和异化的人性,除了隐喻异化的历史和文化之外,它更具体地表征着日常生活乱象。苏童在“香椿树街”和“枫杨树乡”中塑造了大量的疯癫者形象,其潜在企图是在寻找虚假与真实、错乱与文明之间的平衡。余华和苏童小说的复仇者形象有明显不同,前者融入暴力书写,以折射现实之丑,指证世界本质;后者小说中承受“痛苦和恐惧”的复仇者,同样也是生命的卑微者。第叁章:叙事艺术比较。本章主要从零度叙事、“辩证”叙事和“通感”叙事叁个方面进行对比论述。零度叙事是先锋小说极重要的叙事策略,“临界感觉”“语言暴力”“冷漠叙述”“叙述圈套”等叙事特征无不与它有关。余华、苏童主要是将叙述人“我”隐去,并且采取了“价值模态”中立的叙事立场。“辩证”叙事,论述了二人的创作均存在叙述的简化与繁复的辩证现象,比如在语言和叙事形式上做简化,在结构、场景和视角上繁复化。“通感”叙事运用了黑格尔《美学》中的“音乐”和“绘画”理论,结合余华、苏童分别由音乐、图像获得的创作灵感,对比分析了怎样把艺术介入文学叙述。第四章:小说观比较。本章主要从现实和精神两个维度论述了两人的小说观。余华是一位有着强烈现实诉求的作家,并且表达现实诉求的方式,会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苏童很少为现实诉求写作,在他那里,文学根本就是文学艺术。在小说精神上,二人和50、60年代的许多作家相似,不自觉地到家乡寻找精神的根,写作便是回家,是对二人小说精神的最好概括。(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0)

孙倩倩[8](2019)在《凝固美与流动美之比较——论雕塑与体育舞蹈之异同》一文中研究指出体育舞蹈与雕塑之间存在着艺术上的共同之处,雕塑通过造型来表达作品,主要体现在凝固的形态中,体育舞蹈通过流动美与造型美结合,呈现的是流动的雕塑。雕塑是静中有动的写实风格,体育舞蹈表现出的是"动中有静"的视觉质感,通过一个个完美的造型使作品层层推进,使凝固美与流动美交互表现,最终达到完美的视觉效果。(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15期)

孙勇进[9](2019)在《雅俗融合的典范:金庸、二月河比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庸、二月河的武侠小说与历史小说创作,已分别构成20世纪华文创作的两个有意味的文学景观。因武侠小说和通俗历史小说题材领域的相近,又使二人作品的具体创作与传播,体现出某些共性,同时,亦因文类制约,以及二人各自的创作偏好及传播时代环境不同,二人作品创作与传播,亦有明显差异。二人作品创作与传播的成功,就大小文化传统交融的趋势来看,具有典范意义,也给当今文化建设如何激活历史资源,留下了丰富的启示。(本文来源于《文学与文化》期刊2019年02期)

陈旭光[10](2019)在《“新力量”导演与第六代导演比较论——兼及“新力量”导演走向世界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以来出现的"新力量"导演群体,在电影观念、美学风格、创作思维及生产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与第六代导演不同的特点。本文从历史背景与媒介环境、师承源流、主体精神等方面对新力量导演与第六代导演进行对比分析,探析了新力量导演的新美学暨"电影工业美学"原则,以及如何走向世界的问题。与第六代导演受到国际电影研究界的较大关注不一样,他们走向世界还需要一段路程,但他们已经成为中国电影的主体力量,代表了中国电影的未来。(本文来源于《电影艺术》期刊2019年03期)

比较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冯娜与郑小琼是两位"80后"女诗人,她们往返于城市和故乡之间,深刻体验到现代性对社会生活造成的弊害。她们通过诗歌来传达对现代性的反思,并思索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及意义。但是,由于她们原初的生命体验不同,两位女诗人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走向分化,比如诗歌的视野空间、意象世界、表达节奏、主题揭示等方面都各显区别,其作品也因此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比较论论文参考文献

[1].史小军,王舒欣.《金瓶梅》与《红楼梦》窥听叙事比较论[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杨慧慧.广东女诗人的两条道路——冯娜、郑小琼诗歌比较论[J].肇庆学院学报.2019

[3].程丽蓉.战争与性别创伤的救赎之途——《丰乳肥臀》与《到大地尽头》比较论[J].江汉论坛.2019

[4].田方林,魏榛.新时代工匠精神比较论析[J].铜仁学院学报.2019

[5].王凡.《大唐狄公案》中的狄仁杰与福尔摩斯形象比较论[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杜近都.《儒林外史》与《彷徨》士人形象比较论[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

[7].丁恒.余华、苏童小说创作比较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9

[8].孙倩倩.凝固美与流动美之比较——论雕塑与体育舞蹈之异同[J].当代体育科技.2019

[9].孙勇进.雅俗融合的典范:金庸、二月河比较论[J].文学与文化.2019

[10].陈旭光.“新力量”导演与第六代导演比较论——兼及“新力量”导演走向世界的思考[J].电影艺术.2019

标签:;  ;  ;  

比较论论文-史小军,王舒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