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运用于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者中的效果分析

机械通气运用于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者中的效果分析

陈进烈

(广东省徐闻县人民医院524100)

【摘要】目的探究对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危重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共6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具有明显优异性,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危重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具有安全高效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机械通气危重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56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6-0207-02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疾病呈现出多发的趋势,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是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其中肺源性心脏病的危害属于较为严重,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所谓的肺源性心脏病主要是因为机体出现慢性缺氧,导致肺动脉还有肺组织出现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进而导致出现肺动脉高压,患者因此出现心脏功能异常,属于慢性疾病,该疾病在冬春季节为急性加重期,一般呼吸道感染是其诱发因素。以往对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是均收不到满意的临床效果。随着医学技术的提高,机械通气开始在呼吸系统疾病广泛应用。我院自2011年使用机械通气对危重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危重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共6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最大的为70岁,年龄最小的为46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8.1岁。所有患者经过确诊均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相符合。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肺源性心脏病药物治疗,并对患者给予抗感染、吸氧还有对酸碱失衡状况进行纠正,如有必要再对其进行利尿措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恰当的使用呼吸兴奋剂等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体位护理以及营养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接受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机械通气治疗,所有患者接受的都是无创通气,模式设置为支持/控制,通气频率设为每分钟(14-16)次,呼气压参数设置为(4-8)cmH2O,吸气压参数设置为(8-24)cmH2O,而吸氧的浓度则需要控制在35%左右。

1.3观察指标

在接受治疗之后2周时间,对2组患者以下指标进行记录:PaO2、PaCO2、HR以及pH,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对2组患者进行肺功能变化动态监测。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治疗,无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或者副作用。其中观察组患者当中在进行机械通气的时候出现了鼻炎干燥的患者共有2例,对患者进行石蜡油滴鼻之后,相关症状消失;1例患者产生了轻微的憋闷感,属于可耐受范围,撤机之后症状消失;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床边胸片,结果显示患者肺水肿病征已经消失,没有出现肺门蝶形影。2组患者的肺功能变化有显著差异性(P<0.05),详情请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肺功能变化对比

组别(n)治疗1天治疗3天治疗7天治疗2周

对照组(30)1.411.612.132.24

观察组(30)1.461.722.262.37

2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各项指标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对比

组别(n)HR

(次/min)PaO2(mmHg)PaCO2(mmHg)pH

观察组(30)81.6±18.294.0±7.150.2±7.37.4±0.1

对照组(30)98.7±15.964.3±6.361.5±8.67.3±0.1

3.讨论

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当前肺源性心脏病在老年人当中的发病概率为(0.41-0.47)%[1]。该疾病当前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呼吸困难以及出现有吸气三凹征,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肺功能代偿,而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有一定概率出现意识障碍。当肺源性心脏病发展到最后阶段的时候,就会出现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如果不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会导致酸碱平衡出现紊乱、多功能气管不全以及呼吸衰竭等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并发症,甚至会使得患者死亡。

机械通气能够对潮气量还有呼吸频率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对患者进行机械辅助通气,对于气道阻力能够应用正压通气的原理进行消除,对于排除二氧化碳潴留以及肺泡通气改善有着显著的效果,不但能够让患者缺氧状态得以纠正并且还能够让患者的呼吸肌脱离疲劳状态。

因为二氧化碳的潴留,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较为容易出现中枢系统功能变化,从而使得患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这一类患者在使用机械通气的时候,成功率相对于其他患者要低很多。但是对于机械通气来说,意识障碍并不是绝对禁忌症,能够通过开放面罩侧孔的方式使得管道之内二氧化碳排出量增加,使得二氧化碳的分压得到抑制,降低重复吸入量[2]。

本次研究结果对照组患者无论是肺功能改善或者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均在对照组患者之上,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该结果证明对于危重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有突出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对危重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还有血气分析指标等各项临床指数,具有安全高效等优点,能够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余武强.机械通气在救治危重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18(21):248-249.

[2]刘志军.机械通气在重度急性左心衰竭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2,14(35):142-143.

标签:;  ;  ;  

机械通气运用于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者中的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