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微球论文_王鼎文,姚尧,张爱琳,张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磁性微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磁性,丙烯酰胺,免疫,氧氟沙星,结构,亚胺,果胶。

磁性微球论文文献综述

王鼎文,姚尧,张爱琳,张华[1](2019)在《免疫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形态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主要以Fe~(2+),Fe~(3+)为制备原料,在强碱性溶液条件下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_3O_4纳米磁性微球,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X-ray diffraction,XRD)分析所制备Fe_3O_4磁性微球的纯度及形态结构,并对纳米磁性四氧化叁铁微球表面进行氨基化修饰和表面包埋抗体蛋白,以此来制备出具有免疫磁性的纳米微球。结果表明:通过称量氨基化前纳米磁性微球的重量和氨基化后纳米磁性微球的重量,可以得出制备出的Fe_3O_4磁性微球浓度为9.15 mg/mL,氨基化处理后的磁性微球浓度为12.85 mg/mL;在对其X射线粉末衍射法分析得出,所制备的免疫磁性微球具有超顺磁性且按照Fe~(2+)和Fe~(3+)的摩尔比值是1.75:2,所制备的免疫磁性微球的纯度较高。(本文来源于《智慧健康》期刊2019年22期)

张博,韩禄,贺茂芳,唐一梅,刘春叶[2](2019)在《功能化磁性微球的合成及其对人血清中左氧氟沙星的选择性分离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热法、溶胶-凝胶法等多步骤合成功能化的Fe_3O_4@SiO_2@环氧基@IDA@Cu~(2+)的磁性微球,探讨了人体血清样本中左氧氟沙星的选择性吸附、富集,并建立一种磁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MSPE-HPLC)的快速检测分析新方法。本文对磁性材料用量、吸附时间、洗脱溶剂、以及洗脱时间等主要参数进行了考察,色谱条件为:Agilent TC-C_(18)(4.6×150 mm,5μm)色谱柱,柱温25℃,乙腈与0.2%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263 nm。结果显示,血清样品中左氧氟沙星在0.5-1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该方法可有效地降低血清样品中基质的干扰,选择性强,操作简单,为临床血药浓度监测提供了一种方法。(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9年07期)

夏玉佩[3](2019)在《磁性微球表面交联封装固定化酶及其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高效酶固定化技术的发展仍然是一个挑战。为了牢固地固定酶并保持其天然构象,我们在载体表面设计了类似“鸟笼”样的结构来包覆酶。首先制备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磁性微球(PMMA)并在磁性微球上接枝聚乙烯亚胺(PEI),然后将蛋白吸附到这些链中间,最后用戊二醛(GA)交联PEI链,从而将蛋白封装于该结构内,该过程所采用的固定化方法称之为交联封装法。本文围绕交联封装法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部分:第一,本文首先利用化学沉淀法制备出油酸包裹的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再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采用悬浮聚合制备出了PMMA磁性微球。随后,对微球表面进行功能化修饰,经实验测定,酯解后微球表面的羧基含量为0.85 mmol/g,接枝聚乙烯亚胺(PEI 1800)后微球表面的氨基含量为0.275 mmol/g。第二,先是以PEI 1800-PMMA磁性微球为载体,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蛋白,利用交联封装法制备了固定化BSA,并对该方法固定化原理、封装过程及效果、蛋白结构变化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交联封装法符合我们最初的设计预期,PEI与GA反应生成的席夫碱结构能够将BSA封装在载体微球表面。该方法不但可以加强BSA与载体的结合力,还可以较大程度保持BSA的天然结构。第叁,进而以PEI 1800-PMMA磁性微球为载体,将交联封装法应用于假丝酵母脂肪酶(CRL)固定化。通过脱附实验证实,CRL脂肪酶与载体的结合力显着增强,提高了固定化CRL的稳定性;SDS-PAGE实验表明,席夫碱结构实现了对CRL的封装;红外光谱分析酶二级结构表明,交联封装固定化的脂肪酶较好的保持了其构象结构;酶活性分析显示,交联封装固定化的脂肪酶活性明显高于共价和交联固定化酶的活性,接近于吸附固定化酶的活性。实验还考察了各个参数对封装CRL的影响,结果显示,在35℃下,戊二醛浓度0.75‰,pH 7.0,交联时间1 h时,磁性微球对CRL脂肪酶的固载量及酶比活达到了最佳条件,分别为38.6 mg/g,2.10 U/mg。第四,实验考察了交联封装法固定化CRL脂肪酶的温度适用范围,pH适用范围,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并与吸附法固定化CRL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交联封装固定化CRL脂肪酶的温度和pH适用范围扩大,且其热稳定性及pH稳定性均显着提高。实验结果还显示,交联封装法固定化CRL的K_m值(5.68 mg/mL)比游离CRL(4.38 mg/mL)的高,而V_(max)值要比游离酶低。(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6-01)

吕进义[4](2019)在《壳—核结构多功能磁性微球的制备以及对环境水中痕量污染物的萃取》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环境水体成分复杂,而且存在污染物的含量通常是痕量级,因此在通过色谱分析之前需要对样品进行前处理。近年来,在固相萃取(SPE)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磁性固相萃取技术(MSPE)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MSPE所使用的磁性吸附剂是该技术的关键。本论文针对环境水中存在污染物(双酚类、四环素类化合物)的特点,设计出具有壳-核结构的磁性微球,用于环境水中双酚类污染物(BPs)和四环素类抗生素(TCs)的选择性萃取,结合液相色谱,对环境水样中的双酚类、四环素类化合物进行分析。(1)首先使用溶剂热法制备出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再通过水热合成法在Fe_3O_4表面包覆了一薄层C外壳,得到壳-核结构的磁性纳米复合材料Fe_3O_4@C。此材料具有高饱和磁化强度,在水溶液中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同时本实验也考察了合成时间(8、12、24 h)对此材料的影响。考察了Fe_3O_4@C对双酚类物质的吸附性能。同时对影响萃取效率的因素进行了优化(吸附剂质量、洗脱液体积、溶液pH值等)。并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建立了环境水样中双酚类物质的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Fe_3O_4@C磁性纳米粒子具有明显的壳-核结构,壳的厚度约为5 nm,内核直径约为150 nm。当合成时间为24 h的含碳量最高,萃取效果也最好。Fe_3O_4@C最大吸附量约为9.25-10.68 mg g~(-1)。方法的检出限为0.03-0.1μg L~(-1)。在实际水样中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5.9-108.5%,RSDs范围为0.3-4.3%;(2)为了能够准确的检测环境水中四环素类抗生素(TCs),我们在磁性硅微球(Fe_3O_4@SiO_2)表面修饰FeO纳米粒子,制备出了Fe_3O_4@SiO_2@FeO微球。接着对影响萃取效率的关键因素及材料的选择性进行了考察。在最优条件下,结合UPLC,建立了对水中TCs的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制备出的Fe_3O_4@SiO_2@FeO微球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饱和磁性强度约35.5 emu g~(-1)。修饰上的FeO粒子粒径均匀,约为5 nm,均匀的分散在硅壳表面。Fe_3O_4@SiO_2@FeO对水中的TCs具有优异的选择性。当吸附剂的用量为7.5 mg,在pH为3-9的范围内,使用10%-MeOH:20%-ACN:70%-0.02mol L~(-1)草酸溶液作为洗脱液,磁性材料对叁种四环萃取效率最高。方法在0.133-333μg L~(-1)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线性,检出限为0.027-0.107μg L~(-1)。(本文来源于《吉林化工学院》期刊2019-06-01)

孔维俊[5](2019)在《化学发光功能化磁性微球的制备、分析应用及其单粒子化学发光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首先综述了化学发光的概念及原理、磁性微球在化学发光领域的应用以及单粒子光学成像技术的研究现状。数十年来,由于具有承载能力强、磁化率高、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磁性微球受到了科研工作者和商业资本的共同青睐,因此在临床检测、环境监测、工业生产和生物分析等众多领域中具有了巨大的研究前景和商业价值。然而,在目前的生物分析领域中,磁性微球仅仅被当作一种具有磁分离优势的微纳尺度固相载体材料,用于识别反应前后各类复合物的分离。化学发光功能化材料因其卓越的化学发光性能、自组装特性和生物兼容性,使其能够显着提高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分析性能。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化学发光功能化材料的性能优化仍依赖于传统的整体水平上的“条件试错式”实验方法,效率十分低下。单粒子成像研究是对单个微纳粒子的多种物理、化学性质甚至构效关系进行研究,这使其能够从每一个粒子的个体行为中获得差异化的数据并加以研究,这一特性在极大提高了其在材料优化实验中的研究效率的同时,也显着降低了“条件试错式”的实验方法带来的高昂成本。本论文针对磁性微球的化学发光功能化,开展了化学发光功能化磁性微球的制备、分析应用及其单粒子化学发光成像研究。将化学发光试剂和金属离子共同功能化到了磁性微球表面,成功合成了双功能化的磁性微球,研究其化学发光特性;将其作为固相载体和化学发光传感界面,构建了一种无标记的化学发光适配体传感器,实现了对小分子爆炸物2,4,6-叁硝基甲苯(TNT)的高灵敏检测;设计和搭建了单粒子化学发光成像系统,研制了具有微孔阵列的微流控芯片实现了磁性微球固定,成功获得了单个磁性微球的化学发光图像及动力学曲线;探索了单个磁性微球粒子的构效关系,设计与优化了化学发光功能化材料,提高了以该材料构建的传感器的分析性能。主要内容如下:1.将磁性微球作为固相载体,发展了一种新的合成方法,成功制备了化学发光试剂和催化剂金属离子双功能化磁性材料。该方法利用脱水缩合反应和静电相互作用,直接将化学发光分子(N-(4-氨基丁基)-N-乙基异鲁米诺,ABEI)和催化剂钴离子(Co2+)直接连接到羧基化的磁性微球表面,形成ABEI和Co2+双功能化的磁性微球复合材料Co2+/ABEI/MBs。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等手段对所合成的Co2+/ABEI/MBs复合材料的形貌和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Co2+/ABEI/MBs是平均直径约为55 μm的球体,且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此外,我们近一步研究了Co2+/ABEI/MBs复合材料的组装机理,研究结果表明ABEI通过酰胺化反应连接到磁性微球表面,而Co2+是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力和配位作用结合到磁性微球上。所合成的Co2+/ABEI/MBs具有良好的顺磁性、令人满意的稳定性和卓越的化学发光性能,其化学发光强度比仅用ABEI功能化的磁性微球(ABEI/MBs)提高150倍以上。此外,我们进一步探究了Co2+/ABEI/MBs复合材料的化学发光机理。固定在磁性微球表面的Co2+通过非均相催化促进了HO·、ABEI·-和02·-等自由基的生成,导致高强度化学发光的产生。所合成的化学发光功能化磁性微球在具有优异化学发光性能同时还具有良好的顺磁性,使其拥有了在生物分析中极具便利性的磁分离能力,为其在后续生物分析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打下了基础。2.构建了一种基于Co2+/ABEI/MBs复合材料的无标记高灵敏化学发光适配体传感器,用于检测有机小分子化合物TNT。其构建原理如下:TNT多肽适配体(TNT-apt)可以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力和配位作用自组装于Co2+/ABEI/MBs的表面,由于TNT-apt会将磁性微球上Co2+活性位点覆盖,导致后者化学发光强度大幅度降低。加入TNT后,TNT和TNT适配体之间会发生更牢固的特异性结合,从而使TNT适配体从Co2+/ABEI/MBs表面脱附,在此过程中,化学发光强度得到了部分的恢复。据此Co2+/ABEI/MBs化学发光强度的变化,我们建立了无标记化学发光适配体传感器用于检测TNT。实验结果显示,所构建的适配体传感器能够在0.05-25 ng/mL范围内检测TNT,检测限达到17 pg/mL。此外,我们对于TNT适配体吸附和脱附的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提出了可能的机理。本研究表明Co2+/ABEI/MBs易与生物识别分子结合,并且由于其具有良好的顺磁性,又使其易于与样品基质分离,避免了繁琐耗时的标记和纯化步骤,因此在生物分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3.成功设计和搭建了单粒子化学发光显微成像系统。该系统由一台Olympus公司的BX53型正置显微镜、一台高性能EMCCD(Andor公司的iXon-Ultra-897)、配备隔震系统的光学平台以及一台配备了 EMCCD控制软件和数据分析软件的计算机所组成。优化了各种器件、光路和软件操作系统。研究了磁性微球在观察器件上的固定方法,研制了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基底的多孔器件,实现了磁性微球固定,成功获得了单个磁性微球的化学发光图像及动力学曲线,使用图像和数据处方法对单个磁性微球粒子的化学发光的成像图进行了分析。所搭建的单粒子化学发光显微成像系统成功的获得了清晰完整的化学发光图像,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也为后续单粒子化学发光成像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4.利用前期工作中搭建的单粒子化学发光显微成像系统,开展了单粒子的化学发光成像研究。由于磁性微球具备在生物识别反应发生后进行快速磁分离洗涤的优势,因此选择了磁性微球作为化学发光功能化材料的模型体系进行研究。首先,利用单粒子化学发光显微成像系统的成像能力,在国际上首次获得了单颗粒磁性微球的化学发光成像图片和动力学曲线。通过分析单个磁性微球化学发光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发现了两个反应动力学完全不同的粒子亚群。大多数磁性微球上可以观察到瞬时而微弱化学发光,而极少数粒子上则发射出延迟而强烈的发光。为了探究磁性微球结构及其化学成分与化学发光行为的相互关系,我们使用了共聚焦荧光显微镜(CF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磁性微球进行了原位表征,结果显示延迟且强烈化学发光的粒子在微观结构层面上具有无定型的多核心结构,即多个较小粒径磁性微球被包封结合于较大粒径磁性微球的中空结构内部。根据单粒子化学发光成像研究获得的构效关系,我们对磁性微球的合成步骤进行了合理的优化,显着提升了含无定型多核心结构粒子的比例。使用优化后的磁性微球构建了适配体传感器,显着提高了对TNT的分析灵敏度,达到了提高化学发光分析法分析性能的目的。这项研究证明了单粒子化学发光成像研究对于化学发光功能化材料性能的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其他功能化材料的性能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1)

黄焕宜,肖树荣,谢淑贤,何国华,刘玉玲[6](2019)在《应用免疫磁性微球快速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建立免疫磁性微球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方法。方法使用共沉淀法制备Fe3O4纳米磁性微球,再偶联鼠抗金萄菌抗体制备免疫磁性微球。观察免疫磁性微球在不同条件下对金葡菌的捕获效能。结果免疫磁性微球对金葡菌的捕获效能高于普通磁性微球(P <0.05);免疫磁性微球和金葡菌作用5~15 min时,对金葡菌的捕获效能从42%增加至69%;30 min时捕获效能达到峰值(83%),不同作用时间内免疫磁性微球对金葡菌的捕获效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金葡菌菌悬液浓度为1×10~3~1×10~6cfu/ml时,免疫磁性微球的捕获效能随浓度增高而降低(P <0.05);免疫磁性微球对金葡菌的捕获效能(53%~63%)显着高于大肠杆菌(1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免疫磁性微球检测金葡菌,捕获效能高,特异性强。(本文来源于《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陈思,马占玲,李宁宁,万俊菲,贲楚璇[7](2019)在《丙烯酰胺改性果胶-Fe_3O_4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对水和海产品中Cu~(2+)的吸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包埋的方法制备丙烯酰胺改性果胶磁性微粒,分别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对样品进行表征。探讨吸附溶液的pH、Cu~(2+)初始浓度、吸附时间、温度和吸附剂用量等因素对改性果胶磁性微球吸附溶液中Cu~(2+)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改性果胶磁性微球对水溶液中铜离子的吸附,在pH 4,Cu~(2+)初始质量浓度500 mg/L,吸附时间180 min,吸附温度25℃,吸附剂添加量20 mg时,单位吸附量达到105 mg/g。该吸附剂用于海螺、香螺和黄蚬子酶解液中的Cu~(2+)的吸附,清除率达80%左右,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段秉怡,王宇,郭宁宁,王润伟,张宗弢[8](2019)在《蛋黄-壳结构Fe_3O_4@SiO_2@PMO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对漆酶的固定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蛋黄-壳结构的Fe3O4@SiO_2@PMO磁性微球作为载体,采用交联法对漆酶进行固定,考察了戊二醛浓度等对固定效果的影响,并对固定后漆酶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蛋黄-壳结构的磁性微球负载漆酶仅需6 h,磁性微球对漆酶的固载量高达475 mg/g.固定后漆酶的稳定性显着提高,在pH=2. 5~4. 5的强酸性条件下,固定后漆酶酶活仍可保持70%以上,即使温度升高至60℃,固定后漆酶的相对酶活仍保持65%以上.这说明漆酶经所合成的材料固定后,其耐酸和耐热能力都明显优于游离漆酶.包覆的Fe_3O_4粒子使得材料很容易经磁铁分离法回收,固定后漆酶经磁分离循环使用10次后仍然能保留85%的酶活,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稳定性,有效降低了漆酶的使用成本.(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黎克纯,卢建芳,雷福厚,周菊英,许海棠[9](2019)在《松香基磁性微球的结构表征及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马来松香乙二醇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为单体,Fe3O4为磁源,通过悬浮聚合和酰胺化反应制备出松香基磁性微球。利用热重分析仪、红外光谱、比表面积与孔隙度分析仪、扫描电镜及磁天平对磁性微球进行表征,并通过静态吸附法研究了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结果显示:松香基磁性微球既具有顺磁性(磁化率为9. 123×10-4cm3/g),又具有功能基团(氨基),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平均孔径分别为29. 73 m2/g、0. 396 cm3/g和18. 023 nm,表面和内部均有大量孔洞。当磁性微球粒径为72~108μm时,在50 m L质量浓度为0. 5 g/L Cr(Ⅵ)溶液中,调节p H值为2,吸附剂用量为0. 8 g,25℃下振荡吸附,吸附平衡时间为4 h时,平衡吸附量为67. 5 mg/g。动力学方程拟合结果显示吸附速率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吸附过程受液膜扩散和颗粒内部扩散共同影响。磁性微球循环使用5次,去除率仍达第一次吸附的85%以上,具有很好的循环使用性能。(本文来源于《生物质化学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康璀颖,柳妞,申轶舟,彭钢[10](2019)在《P(St-co-MAA)-Fe_3O_4@SiO_2 pH磁性微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制备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然后接上SiO_2层,最后通过共聚的方法制备磁性聚合物微球,并探索其对蛋白质的吸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Fe_3O_4与Fe_3O_4复合微球磁性均很强,而且复合微球对蛋白质的吸附能力很强。(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01期)

磁性微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水热法、溶胶-凝胶法等多步骤合成功能化的Fe_3O_4@SiO_2@环氧基@IDA@Cu~(2+)的磁性微球,探讨了人体血清样本中左氧氟沙星的选择性吸附、富集,并建立一种磁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MSPE-HPLC)的快速检测分析新方法。本文对磁性材料用量、吸附时间、洗脱溶剂、以及洗脱时间等主要参数进行了考察,色谱条件为:Agilent TC-C_(18)(4.6×150 mm,5μm)色谱柱,柱温25℃,乙腈与0.2%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263 nm。结果显示,血清样品中左氧氟沙星在0.5-1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该方法可有效地降低血清样品中基质的干扰,选择性强,操作简单,为临床血药浓度监测提供了一种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磁性微球论文参考文献

[1].王鼎文,姚尧,张爱琳,张华.免疫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形态表征[J].智慧健康.2019

[2].张博,韩禄,贺茂芳,唐一梅,刘春叶.功能化磁性微球的合成及其对人血清中左氧氟沙星的选择性分离分析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9

[3].夏玉佩.磁性微球表面交联封装固定化酶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河北大学.2019

[4].吕进义.壳—核结构多功能磁性微球的制备以及对环境水中痕量污染物的萃取[D].吉林化工学院.2019

[5].孔维俊.化学发光功能化磁性微球的制备、分析应用及其单粒子化学发光成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6].黄焕宜,肖树荣,谢淑贤,何国华,刘玉玲.应用免疫磁性微球快速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19

[7].陈思,马占玲,李宁宁,万俊菲,贲楚璇.丙烯酰胺改性果胶-Fe_3O_4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对水和海产品中Cu~(2+)的吸附性能[J].中国食品学报.2019

[8].段秉怡,王宇,郭宁宁,王润伟,张宗弢.蛋黄-壳结构Fe_3O_4@SiO_2@PMO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对漆酶的固定化[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9].黎克纯,卢建芳,雷福厚,周菊英,许海棠.松香基磁性微球的结构表征及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J].生物质化学工程.2019

[10].康璀颖,柳妞,申轶舟,彭钢.P(St-co-MAA)-Fe_3O_4@SiO_2pH磁性微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山东化工.2019

论文知识图

(a)不同磁含量的磁性荧光微球的磁...一l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分类}2Fe3O4@5102@IDA一C"微球对BHb吸附曲...加入量对萃取效率的影响一2Ni一dopedFe3O4一ppy纳米微粒的结构是磁性甲壳素微球CMB的透射电镜图TEM

标签:;  ;  ;  ;  ;  ;  ;  

磁性微球论文_王鼎文,姚尧,张爱琳,张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