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化学相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相容性,化学,杀虫剂,杀虫,发芽率,菌丝,菌株。
化学相容性论文文献综述
李丽花,熊健,曹苹,钟梅玲,朱勇军[1](2019)在《改性化学交联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脱细胞真皮基质存在降解速率较快且不可调控、力学性能不佳等天然材料固有的缺点,对其进行戊二醛交联改性是常用到的改善措施,然而戊二醛本身具有较大的细胞毒性,会影响脱细胞真皮基质的生物相容性。目的:利用甘氨酸中和封闭戊二醛分子中未参与反应的醛基,改善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对脱细胞猪真皮基质依次进行戊二醛改性、甘氨酸中和处理,作为实验组,以单纯戊二醛改性的脱细胞真皮基质为对照,利用DNA试剂盒检测实验组样品的DNA残留量。将未交联脱细胞猪真皮基质与实验组、对照组样品浸泡于胶原酶溶液中,观察材料降解情况。分别以细胞培养基、高密度聚乙烯材料浸提液、实验组样品浸提液与对照组样品浸提液培养小鼠成纤维细胞,培养24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将小鼠成骨细胞分别接种到实验组与对照组样品膜表面,培养7d后,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状态。将实验组与对照组样品膜片分别植入新西兰兔(深圳市医疗器械检测中心提供)皮下,2周后取试样及其周围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动物实验经深圳市医疗器械检测中心伦理委员会审批。结果与结论:(1)实验组样品DNA残留量为(3.12±0.7)μg/g;(2)酶解8 h,实验组与对照组样品的失重率无显着差异,为18%-21%,未进行戊二醛交联脱细胞猪真皮基质的失重率为100%;(3)实验组与对照组样品浸提液中小鼠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率分别为98.1%,90.3%,细胞毒性均为1级;(4)实验组膜片表面的小鼠成骨细胞繁殖旺盛,分布较为均匀,细胞骨架铺展较为充分;对照组膜片表面的成骨细胞数量较少且细胞团聚在一起,细胞骨架未充分铺展开;(5)植入皮下2周后,两组膜片的胶原纤维结构均基本完整且清晰可见,实验组植入部位周围组织炎症反应轻微,对照组炎症反应较为严重;(6)结果表明,甘氨酸封端可在保证降解性能的前提下,提高戊二醛交联改性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26期)
李敏,谢明,苏冬辉,邱卫亮,张召荣[2](2018)在《四种常用化学杀虫剂与叁种虫生真菌的相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4种化学杀虫剂(吡虫啉、噻虫嗪、呋虫胺、吡蚜酮)为试材,以3种虫生真菌(蜡蚧菌CA19、玫烟色拟青霉Pf16、球孢白僵菌Bb11)为供试菌,通过测量平板上真菌孢子萌发、菌落生长直径和产孢量,考察上述4种化学杀虫剂对蜡蚧菌、拟青霉和白僵菌的影响,以期明确常用化学杀虫剂与真菌杀虫剂的相容性,为虫生真菌的田间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对于孢子萌发,噻虫嗪对蜡蚧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较大,其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为464.0μg·mL~(-1),相较而言,二者之间相容性较差;吡蚜酮与球孢白僵菌的相容性较好,其EC50为7 560.4μg·mL~(-1)。对于菌丝生长,噻虫嗪对球孢白僵菌的菌丝生长的影响较大,其EC50为324.9μg·mL~(-1),相较而言,其与球孢白僵菌的相容性较差;吡蚜酮与蜡蚧菌的相容性较好,其EC50为23 390.8μg·mL~(-1)。对于产孢量,与田间使用浓度的处理(单位面积的菌落产孢量)相比,呋虫胺对球孢白僵菌的产孢量影响较大,二者之间相容性较差;其它处理组合,在药剂田间使用浓度下均可以相容。总体来看,在各农药田间推荐使用浓度下,各供试农药与蜡蚧菌、玫烟色拟青霉和球孢白僵菌之间均可相容,可选择性地使用。(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8年19期)
张贤[3](2018)在《Bt菌株与化学农药相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是革兰氏阳性细菌,一种会使昆虫致病的昆虫病原菌,被普遍地用在农业、林业和卫生等方面害虫的生物防治,其cry基因、cyt基因和vip基因所编码产生的能够杀死害虫的蛋白质是其主要发挥作用的生物产物,通过破坏幼虫肠道杀死害虫,与其他生物杀虫剂相比,Bt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微生物杀虫剂。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Bt菌株和其产生的Cry蛋白种类繁多。已有研究表明Bt在田间使用时会在植物叶表继续繁殖,所以芽胞萌发与增殖在Bt杀虫过程中也至关重要,为了探究在同时使用Bt和化学杀虫剂时,是否会影响Bt的增殖,本研究以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氰菊酯、定虫隆、茚虫威和溴虫腈5个常用并对鳞翅目害虫有效的化学杀虫剂以及含有73个Bt亚种的Bt菌株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96孔板培养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化学杀虫剂对Bt G03与KN11的杀虫蛋白表达的影响;本研究还分析了化学杀虫剂与Bt杀虫剂协同使用时杀虫活性情况。得到如下的研究结果:1.测定Bt菌株在五种农药的两种浓度(田间使用浓度称之为低浓度和10倍田间使用浓度称之为高浓度)中生长12 h菌株的增长量,统计菌株在含有化学农药的液体LB培养基中生长情况分析结果如下:(1)通过频数分布直方图(含正态曲线)以及P-P图检验表明菌株生长12 h增长量符合正态分布;(2)通过均值检验,得到农药对Bt菌株整体的影响,表明Bt菌株对不同农药敏感性不同,其中高效氯氰菊酯影响最小,溴虫腈影响最大。甲醇溶剂对结果会有影响;(3)通过分析在含同种化学农药的LB培养基中菌株生长情况分布,表明在虽然化学农药对菌株库整体表现为抑制,但仍有一些菌株生长不受抑制;2.以生产菌株G03和KN11为代表,分析在含药培养基中生长对菌株Cry蛋白表达的影响,通过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化学杀虫剂对不同菌株以及不同杀虫蛋白影响不同,包含了抑制表达、促进表达和无影响3种可能。3.分析了化学杀虫剂与Bt杀虫剂协同使用时杀虫活性变化情况,杀虫活性测定数据结果显示多数情况下,两者联合使用可以提升杀虫效果。上述研究数据显示,人们可以通过筛选获得不受化学杀虫剂影响的Bt菌株可以为Bt杀虫剂开发,以及与化学杀虫剂协同使用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13)
胡雄伟,尹健,桑正辉,高婷,张贵[4](2018)在《生态多孔混凝土与不同植被品种的化学相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采用不同浓度硫酸亚铁溶液浸泡降碱技术处理后的生态多孔混凝土对狗牙根、高羊茅、黑麦草和早熟禾的发芽率、形态特性、生长量和受害状况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生态多孔混凝土内部孔隙p H值控制在6.5~7.5时,4种草种的生长及生理指标状况达到最佳;并探明狗牙根、高羊茅、黑麦草和早熟禾4种植被与生态多孔混凝土化学相容性的碱度临界条件,为不同碱性环境条件下优选不同植被品种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研究成果可为生态多孔混凝土在技术的推广应用方面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宋健,曹伟平,杜立新[5](2017)在《对韭蛆高毒力Bt菌株与常用化学杀虫剂相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韭蛆)高毒力Bt菌株JQD117与常用化学杀虫剂的相容性,本研究系统阐述了7种常用化学杀虫剂对该菌株芽孢萌发、生长、毒力等影响及混合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在试验设定的化学杀虫剂高、中、低3种浓度存在的情况下,菌株JQD117均能有效萌发,萌发速率与对照无显着差异,且杀虫毒力与对照无差异显着;在化学杀虫剂常规使用剂量范围内,菌株JQD117产活菌数量与对照LB培养基相比无差异显着。低剂量的吡虫啉、氟啶脲、噻虫啉、溴虫腈和高效氯氰菊酯与Bt菌株混用后表现为明显相加作用;低剂量呋虫胺和噻虫胺与菌株JQD117混用后表现为明显增效作用;低剂量噻虫胺、呋虫胺、溴虫腈与菌株JQD117混用3 d后,对韭蛆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5.45%、90.91%和90.91%。可见,菌株JQD117与常用化学杀虫剂在常规使用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本研究为防治韭蛆Bt制剂开发应用提供了新思路,为减少农药投入量和韭菜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范日东[6](2017)在《重金属作用下土—膨润土竖向隔离屏障化学相容性和防渗截污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存在大量重金属污染的城市工业污染场地,不仅污染环境,还严重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土-膨润土竖向隔离屏障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原位竖向阻隔技术,可以有效控制地下水与土中污染物运移,是提高我国城市工业污染场地的综合处治和风险管控设计水平的重要需求。目前,土-膨润土竖向隔离屏障技术的关键技术问题在于:(1)我国商用膨润土以钠化改性钙基膨润土为主,工程性质与天然钠基膨润土存在明显差距,以此制备隔离屏障材料时,其膨润土设计掺量、施工和易性、压缩特性和防渗性能均尚不明确;(2)已有工程屏障材料化学相容性试验研究中普遍采用氯化钾和氯化钙溶液,重金属污染作用下土-膨润土竖向隔离屏障材料的化学相容性和防渗截污性能亟待明确。基于此,论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o.4133064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1278100)、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BK2012022)为依托,开展了土-膨润土竖向隔离屏障材料工程性质和典型重金属污染物作用下防渗截污性能的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研究了膨润土浆液制备时膨润土的合理掺量,提出了基于膨润土液限的膨润土掺量预测方法;明确了隔离屏障材料满足施工和易性(塌落度)条件时的含水率分布规律,给出了基于隔离屏障材料液限和模拟液限的评价方法。(2)明确了土-膨润土竖向隔离屏障材料压缩和固结特性。膨润土掺量和初始含水率是其控制因素。土-膨润土竖向隔离屏障材料的压缩指数与有效竖向应力为1 kPa时的孔隙比e1关系(Cc-e1关系)存在唯一性;其中,特征参数e1综合表征了初始含水率、膨润土掺量、膨润土品质和原位土土性对压缩指数的影响。提出了采用初始孔隙比和液限所对应孔隙比预测土-膨润土竖向隔离屏障材料压缩指数的方法。(3)提出了满足防渗要求的钠化改性膨润土所制备土-膨润土竖向隔离屏障材料时的设计配比,揭示了膨润土掺量、膨润土品质、沸石掺量、天然黏土掺量、初始含水率和试验方法对隔离屏障渗透系数的影响规律。基于柯西-卡尔曼公式的预测方法对黏性土-膨润土竖向隔离屏障材料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提出了基于黏粒组的改进孔隙比以预测砂-膨润土和砂-黏性土-膨润土竖向隔离屏障材料渗透系数。(4)阐述了重金属铅作用下黏性土-膨润土竖向隔离屏障材料压缩特性的变化规律,并明确了液限与压缩指数之间的内在联系。重金属铅对压缩指数的影响程度达12%~53%。污染作用下黏性土-膨润土竖向隔离屏障材料和其他土质工程屏障材料Cc-e1关系与未污染状态下土-膨润土竖向隔离屏障材料的试验结果一致。提出了基于扰动状态概念(DSC)的污染黏性土-膨润土竖向隔离屏障材料压缩模型。该模型采用单参数描述污染作用对压缩特性的影响。(5)揭示了重金属铅、锌、铬作用下膨润土的渗透和膨胀特性。污染浓度超出10 mmol/L后膨润土渗透系数呈显着增大的趋势,且钠基膨润土渗透系数增幅明显高于钠化改性钙基膨润土试验结果。二价阳离子形式存在的重金属(例如铅、锌)与阴离子络合形态存在的六价铬对膨润土渗透系数的作用规律存在显着差异。自由膨胀指数良好地描述了无机盐溶液作用下膨润土的渗透系数变化规律。(6)明确了重金属污染作用下土-膨润土竖向隔离屏障材料渗透系数的化学相容性。本文研究污染程度范围内,渗透系数的增幅不超过20倍,能够满足防渗要求(k<10-9 m/s)。相同试验条件下,硝酸铅-硝酸锌溶液作用下砂-膨润土竖向隔离屏障材料渗透系数较氯化钙溶液作用下的试验结果高出2.9倍。分别就黏性土-膨润土和砂-膨润土、砂-黏性土-膨润土竖向隔离屏障材料提出了基于柯西-卡尔曼公式和基于黏粒组的改进孔隙比的渗透系数预测方法。(7)提出了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改性钠化改性膨润土。改性作用下CMC分子链插层于膨润土中蒙脱石黏土片层,有效提升了其膨胀和防渗性能。本文研究污染程度范围内,硝酸铅-硝酸锌、铬酸钾和氯化钙溶液作用下CMC改性膨润土渗透系数增幅小于1倍,远低于未改性膨润土试验结果。通过改进滤失试验测试了重金属作用下膨润土渗透系数,建立了污染前后滤失量与膨润土渗透系数的相关关系。(8)研究了重金属铅、锌、铬运移通过砂-膨润土竖向隔离屏障的水动力弥散系数和阻滞因子。重金属铅、锌和铬在砂-膨润土竖向隔离屏障中的运移速率大小依次为:铬>锌>铅。通过van Genuchiten解分析了污染物运移参数、屏障厚度和污染物浓度阀值控制标准对击穿时间的作用规律,并给出了短期和中长期服役时间条件下的屏障厚度取值。在现有行业规范中屏障厚度设计方法基础上提出了 1种基于van Genuchiten解的屏障厚度和服役年限简化计算方法。(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7-12-02)
王定锋,陈焰冠,李慧玲,吴光远[7](2017)在《叶蝉球孢白僵菌Bb305与8种化学农药的相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叶蝉白僵菌Bb305与常用化学农药的相容性,本研究测定了8种化学农药对白僵菌Bb305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总体而言,杀虫剂和杀螨剂与白僵菌Bb305的相容性要好于除草剂。其中,乙基多杀菌素与白僵菌Bb305具有最好的相容性。在常用浓度、亚致死浓度和次亚致死浓度下,乙基多杀菌素对白僵菌Bb305孢子萌发抑制作用最轻,抑制率为1.30%~2.73%;对白僵菌Bb305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也较轻,抑制率为2.86%~4.29%;相比其他化学农药,乙基多杀菌素对白僵菌Bb305产孢抑制作用也较弱,抑制率为27.20%~43.20%。而在3种试验浓度下除草剂草铵膦和百草枯对白僵菌Bb305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产孢量都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相容性极差。(本文来源于《茶叶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李彦周[8](2017)在《基于CAE的力化学反应器结构优化设计及聚合物共混相容性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高分子材料性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具有单一性能的塑料产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于是高分子合金材料得到了发展,即聚合物通过共混或接枝改性来制备综合性能优良的聚合物产品。由于大部分聚合物与其它聚合物和无机材料进行共混改性时相容性不太好,所以限制了高分子合金材料的制备。本文以聚乙烯(PE)为例,为了提高聚乙烯与其它聚合物和无机材料的相容性,拓宽聚乙烯的适用范围,通常在聚乙烯链上接枝极性基团MAH,以此来弥补聚乙烯与其它材料相容性不佳的缺点。当前聚合物接枝马来酸酐主要方法是加入氧化剂(例如DCP),使用溶液法或者机械熔融的方法在非极性的聚乙烯链上接枝极性基团,从而改善它与其它聚合物的相容性。而力化学反应接枝法由于其具有接枝率高,不需要引发剂,不会引入杂质等众多优势受到广泛的青睐。为了获得对物料优越的剪切和混炼作用,本文对单螺杆强剪切力化学反应装置的螺杆和机筒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运用Polyflow计算机模拟软件,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分别以力化学反应器机筒槽深、机筒与螺棱间隙、螺棱高度和宽度以及螺杆头数为变量,根据Polyflow仿真结果,以平均停留时间、累积停留时间、最大剪切速率、最大剪切应力和最大混合指数为评估标准来选取力化学反应器强剪切段螺杆与料筒的最优结构为:机筒槽深为1mm,机筒与螺棱间隙为0.5mm,螺棱高度和宽度均为3mm,螺杆头数为10头。根据优化设计的螺杆与机筒结构,并将其安装于单螺杆强剪切力化学反应装置实验样机上。为了验证该设备对共混熔融物料的共混效果,我们将该样机首先用于无机材料填充改性聚合物的实验,制备无机复合材料。我们将聚合物HDPE与滑石粉和nano-Ca CO3无机材料熔融共混来制备高分子复合材料,并与使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的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比较,发现,在实际生产中,本课题组优化设计的螺杆与机筒结构对物料的共混效果达到甚至超越了双螺杆挤出机。为了研究聚合物与其它聚合物的混合,本文首先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聚合物共混时有可能出现的相容性问题进行预测,并为后续的实验结果分析提供理论分析的基础。本文使用Materials Studio(MS)7.0软件对纯PS、纯PE和PS/PE共混物不同共混比进行MD和DPD模拟,分别研究它们MD模拟中的Flory-Huggins参数、玻璃化温度、径向分布函数和均方末端距以及DPD模拟中的等密度图和聚合物的末端距,可以获得下述结论:当PS/PE共混比为70/30、50/50,30/70和10/90时,相容效果不好;当PS/PE共混比为90/10时,与其它比例的共混物相比,相容性提高。为了判定聚乙烯链接枝马来酸酐后是否提高其与其它聚合物的相容性,我们同样使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后续的聚合物共混改性实验进行了预测。首先假设聚乙烯经力化学反应法得到接枝物PE-g-MAH,然后同样使用Materials Studio(MS)7.0软件对PS、PE-g-MAH、PS/PE-g-MAH、PS/PE/PEg-MAH共混物不同共混比进行MD和DPD模拟,分别研究它们MD模拟中的溶解度参数、玻璃化温度、径向分布函数和均方末端距,以及DPD模拟中的等密度图和聚合物的末端距,获得下述结论:PS/PE-g-MAH共混比为90/10、70/30、50/50、30/70和10/90时,PS/PE-g-MAH共混物与PS/PE共混物相比,相容性提高;当PE-g-MAH作为相溶剂加入到PS/PE共混体系时,PS/PE共混物的相容性得到改善。(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7-05-01)
李晋[9](2017)在《化学处理对蚕丝降解性质及生物相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蚕丝是由桑蚕(俗称家蚕)或柞蚕幼虫分泌产生的天然丝纤维,分别称为桑蚕丝和柞蚕丝,本文中的蚕丝是指家蚕丝。在蚕丝的形成过程中,家蚕幼虫的后部丝腺分泌产生丝素蛋白(简称丝素),中部丝腺分泌产生丝胶蛋白(简称丝胶),丝素由经中部丝腺时与丝胶混合,排出体外形成茧丝。未经脱丝胶处理的蚕丝称为生丝,经脱丝胶处理的蚕丝称为熟丝。蚕丝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天然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研究和实践中。手术缝合线(丝线)是蚕丝在生物医药领域应用的典型例子。根据降解性质的不同,可以将生物组织工程材料分为两类,其一是要求在动物体内不发生降解作用的材料,如聚四氟乙烯制备的人工血管、骨科固定用途的金属材料和牙科用途的一些材料等。另一类是希望在动物体内发生完全降解作用的材料,在使用这类材料的过程中,人们希望随着组织的再生,这些材料逐步降解,最终完全代谢,这就要求这类材料的降解速率要和组织再生的速率匹配。现有研究表明,蚕丝在体内的降解速率极为缓慢,这就限制了蚕丝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为此,本研究试图探讨在体外对蚕丝化学处理能否促进其在体内的降解。组织工程材料需要一定的力学性能,用途不同,对力学性能的要求就不同。人工血管需要较好的韧性和弹性,骨科固定材料需要较好的硬度,人工神经对力学性能的要求较低,能够耐受神经移植手术操作即可。本研究希望在体外化学处理过程中,蚕丝部分降解的同时,能保持其纤维状态和一定的力学性能。有研究表明,蚕丝纤维在体内的降解是随机的,当蚕丝移植到动物体内后,蚕丝纤维的数量会减少,但是有些蚕丝纤维的形态和直径无显着变化,我们猜想这是由于炎症反应介导的细胞吞噬作用在起作用,在细胞吞噬作用进行的同时,一般都伴随组织纤维化,因此本研究拟考察蚕丝在大鼠皮下埋植过程中炎症因子和胶原的表达的情况。本文以家蚕丝为主要材料,在1%的碳酸钠溶液中煮沸30 min脱丝胶获得熟丝,然后分别用0.05 moL/L、0.1 moL/L、0.5 moL/L的NaOH、NaHCO3、HCl、H3PO4、CH3COOH、CaCl2溶液和饱和石灰水处理熟丝,分别在第1、2、3和4周取材,检测力学性质,称重计算失重率,检测上述溶液中粗蛋白含量和pH值;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形貌;在大鼠皮下埋植,取材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RT-PCR检测炎症和胶原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7种化学物质对蚕丝进行体外降解的过程,体现出了浓度效应。化学物质对蚕丝的体外降解作用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为氢氧化钠>饱和石灰水>盐酸>醋酸>碳酸氢钠>磷酸溶液>氯化钙。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与处理前单丝直径相比,各实验组单丝直径都有所减小,但减小程度不同,纤维直径缩小的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饱和石灰水>氢氧化钠>醋酸>盐酸>碳酸氢钠和氯化钙。力学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化学处理浓度的增大,时间的延长,蚕丝纤维的机械强度会显着降低。降低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醋酸>碳酸氢钠>氯化钙>氢氧化钠>盐酸>磷酸>饱和石灰水。随化学处理时间的延长,蚕丝纤维的硬度增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氯化钙>醋酸>碳酸氢钠>盐酸>磷酸>饱和石灰水>氢氧化钠。蚕丝弹性随处理时间的变化幅度不大,蚕丝弹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醋酸>碳酸氢钠>氯化钙>盐酸>磷酸>饱和石灰水>氢氧化钠。皮下埋植化学处理后的蚕丝,取出包块进行组织切片H.E染色,结果显示,各组中蚕丝均有程度不同的降解。根据单位面积中残留的蚕丝数量,可知细胞对蚕丝的吞噬作用由弱至强依次为对照组、磷酸处理组、盐酸处理组、醋酸处理组、石灰水处理组、氢氧化钠处理组、氯化钙处理组、碳酸氢钠处理组。根据残留蚕丝横截面平均面积,可知组织液对蚕丝降解程度由强至弱依次为盐酸处理组、磷酸处理组、醋酸处理组、碳酸氢钠处理组、氯化钙处理组、氢氧化钠处理组、石灰水处理组、对照组。RT-PCR检测显示,不同的化学处理对蚕丝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的影响有差异。蚕丝生物相容性由强到弱依次为,磷酸处理组、盐酸处理组、醋酸处理组、石灰水处理组、氢氧化钠处理组、氯化钙处理组、碳酸氢钠处理组。因此,7种化学物质对蚕丝的形态结构、力学性质、在体内的降解性质及生物相容性的影响均有差异,都加快了蚕丝在体内的降解速率,并且维持了蚕丝的纤维状形态和一定的力学性能。效果由优至劣的顺序为:氢氧化钠、盐酸、碳酸氢钠、饱和石灰水、醋酸、氯化钙、磷酸。(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7-04-20)
刘莉,李婷婷,童伟,朱碧君[10](2017)在《药用丁基胶塞化学助剂检测及与药物相容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包装材料对保证药品的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人们的用药安全直接相关。由于药用丁基胶塞成分的复杂性,给这方面的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药用丁基胶塞胶塞与药物的相容性研究,在国内也几乎是一个空白,胶塞对药物性质、产品质量造成影响的原因、机理至今未有确切的结论。本文综述药用丁基胶塞有效成分的检测及与药物相容性研究。(本文来源于《江西化工》期刊2017年01期)
化学相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4种化学杀虫剂(吡虫啉、噻虫嗪、呋虫胺、吡蚜酮)为试材,以3种虫生真菌(蜡蚧菌CA19、玫烟色拟青霉Pf16、球孢白僵菌Bb11)为供试菌,通过测量平板上真菌孢子萌发、菌落生长直径和产孢量,考察上述4种化学杀虫剂对蜡蚧菌、拟青霉和白僵菌的影响,以期明确常用化学杀虫剂与真菌杀虫剂的相容性,为虫生真菌的田间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对于孢子萌发,噻虫嗪对蜡蚧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较大,其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为464.0μg·mL~(-1),相较而言,二者之间相容性较差;吡蚜酮与球孢白僵菌的相容性较好,其EC50为7 560.4μg·mL~(-1)。对于菌丝生长,噻虫嗪对球孢白僵菌的菌丝生长的影响较大,其EC50为324.9μg·mL~(-1),相较而言,其与球孢白僵菌的相容性较差;吡蚜酮与蜡蚧菌的相容性较好,其EC50为23 390.8μg·mL~(-1)。对于产孢量,与田间使用浓度的处理(单位面积的菌落产孢量)相比,呋虫胺对球孢白僵菌的产孢量影响较大,二者之间相容性较差;其它处理组合,在药剂田间使用浓度下均可以相容。总体来看,在各农药田间推荐使用浓度下,各供试农药与蜡蚧菌、玫烟色拟青霉和球孢白僵菌之间均可相容,可选择性地使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化学相容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丽花,熊健,曹苹,钟梅玲,朱勇军.改性化学交联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2].李敏,谢明,苏冬辉,邱卫亮,张召荣.四种常用化学杀虫剂与叁种虫生真菌的相容性[J].北方园艺.2018
[3].张贤.Bt菌株与化学农药相容性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8
[4].胡雄伟,尹健,桑正辉,高婷,张贵.生态多孔混凝土与不同植被品种的化学相容性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8
[5].宋健,曹伟平,杜立新.对韭蛆高毒力Bt菌株与常用化学杀虫剂相容性研究[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7
[6].范日东.重金属作用下土—膨润土竖向隔离屏障化学相容性和防渗截污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7
[7].王定锋,陈焰冠,李慧玲,吴光远.叶蝉球孢白僵菌Bb305与8种化学农药的相容性研究[J].茶叶学报.2017
[8].李彦周.基于CAE的力化学反应器结构优化设计及聚合物共混相容性模拟[D].太原理工大学.2017
[9].李晋.化学处理对蚕丝降解性质及生物相容性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7
[10].刘莉,李婷婷,童伟,朱碧君.药用丁基胶塞化学助剂检测及与药物相容性研究进展[J].江西化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