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面论文_刘睿,姜大伟,李安,郭长辉,张世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貌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貌,华北,盆地,柯坪,石油天然气,堆积物,层状。

地貌面论文文献综述

刘睿,姜大伟,李安,郭长辉,张世民[1](2019)在《利用沉积物粒度特征区分不同级地貌面的方法对比——以青衣江流域地貌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河流地貌面研究构造变形需要区分不同级地貌面,这对于侵蚀、风化严重的地区是比较困难的。为此,文中尝试利用组成地貌面的沉积物特征对其进行区分,并以青衣江流域地貌面为实例,对采集于不同地貌面的29个样本分别采用传统粒度分析、自组织特征映射(SOFM)网络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3种方法进行分类。结果表明:传统粒度分析方法、SOFM网络方法及聚类分析方法都能够区分不同成因的地貌面,同时对于成因相同的不同级河流阶地,能够区分低级阶地(T1、T2)和高级阶地(T3、T4)。对于低级阶地(T1、T2),SOFM网络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能够进行一定的区分,而传统粒度分析方法的效果较差。整体而言,SOFM网络方法操作简单,分类结果清晰直白、误差较小,对于识别不同级地貌面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这一研究结果将为区分不同级地貌面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段。(本文来源于《地震地质》期刊2019年04期)

徐良鑫,冉勇康,刘华国,李安[2](2011)在《柯坪塔格山前层状地貌面与晚第四纪逆断层变形——以叁岔口北西山前断错地貌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柯坪塔格山前叁岔口北西发育了5级不同期次的冲洪积扇面,其中较年轻的3期完整地保留了断裂最新活动形成的陡坎。依据断错地貌面上砾石混合样品的10Be暴露年龄及差分GPS地形实测结果,计算出(20.2±1.91)ka以来T1、T2、T3级冲洪积扇上记录的断裂垂直滑动速率分别为(0.16±0.02)、(0.17±0.02)和(0.15±0.02)mm/a。T4、T5级地貌面的抬升速率为(0.51±0.05)、(0.58±0.05)mm/a,稍大于T1、T2、T3冲洪积扇面的结果。柯坪塔格断裂在叁岔口处出露的断层倾角为20°~40°,据此计算得到(20.2±1.91)ka以来柯坪塔格的水平缩短速率为0.18~0.44mm/a。(本文来源于《地震地质》期刊2011年04期)

闫鹏,杨农,叶宝莹[3](2011)在《基于ASTER-GDEM的贵州及其邻区地貌面提取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级地貌面是贵州及其邻区重要的地貌特征,深入研究其特征有助于了解该地区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历史。为了研究该区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历史,基于ArcGIS及ERDAS软件平台,利用ASTER-GDEM数据对该区坡度等地貌参数进行了提取。通过统计,进一步提取出了区内的地貌面,首次提取出了该区层状地貌的准确数值特征,并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得到验证,从而为层状地貌的定量化、直观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分布有4级地貌面,反映出新生代以来,该区经过了复杂的构造抬升,经历了3次以上的抬升-停滞活动周期,各次抬升的幅度为300~500 m左右,并且现在仍处于抬升期。(本文来源于《国土资源遥感》期刊2011年02期)

王令占,牛志军,赵小明,涂兵[4](2010)在《清江流域层状地貌面堆积物特征及地貌演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清江中游建始、巴东等地高海拔古宽谷中残留阶地堆积物的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堆积物的ESR测年获得了8组年龄数据,表明清江流域1 500~1 700 m高度剥蚀面可能形成于中更新世初(704±70~789±78 kaBP),与长江叁峡第五级阶地,清江第五、六级阶地为同时期形成。这可能指示在叁峡地区已不存在多级夷平面,目前叁峡地区的层状地貌可能是早更新世以来地壳抬升的结果。对整个流域层状地貌面堆积物年龄与海拔高度关系的分析表明,在400~1 700 m海拔高度范围,地貌面堆积物形成时代与海拔高度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即海拔越高,形成时代相对越老,海拔越低,形成时代越新,这反映了新构造的间歇性隆升。根据拟合直线计算出的平均抬升速率为162.14 cm/ka(100~800 kaBP),是整个叁峡河段近十万年来平均深切速率(80.15 cm/ka)的两倍,说明十万年以来,叁峡地区地壳抬升幅度明显减小,新构造活动性明显减弱。(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0年08期)

崔俊辉,吴忱,陈利江,刘芳圆,赵艳霞[5](2010)在《华北盆地埋藏地貌面与油气藏》一文中研究指出华北盆地白垩纪以来的地层中蕴藏着8个不同尺度的地文期。每个地文期都由初期的侵蚀面—河床滞留物质、早期的粗粒物质、中—晚期的细粒物质和末期的风化壳组成。华北盆地有2个埋藏地貌面——准平原和风化壳,分别位于基底拗陷区和基底隆起区的基岩面上。溶洞、孔洞、孔隙、裂隙十分发育的地貌面与地文期初期的侵蚀面、早期的粗粒物质堆积相互重迭的地区,为石油、天然气的储集提供了理想的场地。(本文来源于《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期刊2010年02期)

崔俊辉,吴忱[6](2009)在《河北山地地貌面与农业开发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北山地地貌面包括山地夷平面、河流阶地面和盆地堆积面。河北山地分布有北台期、甸子梁期、唐县期叁级山地夷平面,以及四级河流阶地面,在冀西北和燕山等地还分布有许多盆地、宽谷堆积面。最高一级和次高一级夷平面应因地制宜的发展牧业为主;第叁级夷平面以及山麓剥蚀面和第四级阶地宜以林业为主,而第叁、二、一级阶地面和山间盆地、谷地等堆积面可以种植业为主。(本文来源于《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期刊2009-10-17)

吴忱,崔俊辉,刘芳圆,赵艳霞[7](2009)在《华北盆地埋藏地貌面是油气藏的理想场地》一文中研究指出华北盆地白垩纪以来的地层中蕴藏着8个不同尺度的地文期。每个地文期都由初期的侵蚀面—河床滞留物质、早期的粗粒物质、中—晚期的细粒物质和末期的风化亮组成。华北盆地有2个埋藏地貌面——准平原和风化壳,分别位于基底拗陷区和基底隆起区的基岩面上。溶洞、孔洞、孔隙、裂隙十分发育的地貌面与地文期初期的侵蚀面、早期的粗粒物质堆积相互重迭的地区,为石油、天然气的储集提供了理想的场地。(本文来源于《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期刊2009-10-17)

魏波[8](2008)在《基于GIS的地貌面和水系特征提取分析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应用,地学研究已经从定性研究向半定量定量化方向发展。地貌面破坏和变形的解析是研究新构造运动最基本和实用的方法之一。以地貌面为标志可以较好地分析新构造运动所造成的区域构造变形。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利用数字高程模型数据进行坡度、坡向解算,高程分类等地貌面分析,再结合遥感解译,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地貌面的年代测定,能较好地研究新构造运动。河流的形成演变一方面受流水自身运动规律控制,另一方面受地质构造控制,两者互相影响,塑造河流地貌。可以认为,河谷常是地质构造上的薄弱带。它可以是软弱岩层或岩石的分布带,也可以是断裂或节理的发育带。由于这些地带抗流水侵蚀能力弱,易快速发育成河谷,因此,河谷时而顺直,时而转折,其中都蕴藏有地质构造的形迹。利用DEM等数据进行GIS水文分析,提取河网水系,流域分割等,分析水系,建立水系密度计算模型,产生水系和水系密度分布图等,可以较好地研究现代构造运动特点。本论文首先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内容与应用,然后重点分析研究了坡度、坡向地貌面特征提取原理、新构造运动的内容。在对鲜水河—小江断裂带区域进行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数字高程模型,分析了该区域的地貌特征,研究活动构造变形量,重点讨论了讨论大凉山断裂带的几何展布、左旋滑移量和左旋滑动速率活动性等特征。另一方面,分析研究了水文水系的类型、水系特征与活动构造、地质发育的关系,设计开发了水系密度分析算法,然后,运用GIS水文模型,利用华北断块区的鄂尔多斯活动断块的南边界带—渭河断陷带区域的DEM数据,分析求解了该地区的河网水系,并利用Visual C++开发平台,在MFC的基础上,采用C++语言开发实现水系线密度分析软件,处理水系数据,为研究分析鄂尔多斯断块的南边界—渭河断陷带的地质活动构造断裂带提供依据和支持,继而分析了该地区主要断裂的活动特征。(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期刊2008-05-20)

吴忱[9](2008)在《地貌面、地文期与地貌演化——从华北地貌演化研究看地貌学的一些基本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华北地貌的形成演化研究以传统地貌学理论戴维斯等的"地貌面"和"侵蚀旋回"理论为指导。研究表明,它基本适用于华北地貌的形成与演化;同时也发现了传统地貌学理论的不足。该文用华北地貌形成演化的实际资料弥补了这个不足,并进一步探讨了地貌形成演化理论的某些新观点。(本文来源于《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期刊2008年03期)

黄卿团,付萍,郑韶鹏[10](2007)在《福建东南沿海50m以下的地貌面与断裂活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福建东南沿海海拔50m以下几个地貌面的时代确定,研究了长乐-诏安NE向断裂带和与之相交切的NW向断裂带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性。结果表明:区内50m以下几个地貌面分为侵蚀-剥蚀阶地和堆积阶地,属晚更新世以来几个时期所形成;断裂在切割某个地貌面时,其地貌面的形成年代可确定为该断裂的活动年代;长乐-诏安NE向断裂带中的平潭青峰-东山澳角断裂的有些地段为晚更新世晚期(Q3p)活动断裂,垂直滑动速率为1.1~2.2mm/a;长乐-东山前梧断裂主要活动时代在中更新世(Q2p);九龙江下游NW向断裂带中的江东桥(北溪)-海沧断裂,其NW段江东桥(北溪)断裂为早第四纪(Q1p-2)断裂,SE段海沧-钱屿断裂为晚更新世(Qp3)活动断裂。(本文来源于《地震地质》期刊2007年03期)

地貌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柯坪塔格山前叁岔口北西发育了5级不同期次的冲洪积扇面,其中较年轻的3期完整地保留了断裂最新活动形成的陡坎。依据断错地貌面上砾石混合样品的10Be暴露年龄及差分GPS地形实测结果,计算出(20.2±1.91)ka以来T1、T2、T3级冲洪积扇上记录的断裂垂直滑动速率分别为(0.16±0.02)、(0.17±0.02)和(0.15±0.02)mm/a。T4、T5级地貌面的抬升速率为(0.51±0.05)、(0.58±0.05)mm/a,稍大于T1、T2、T3冲洪积扇面的结果。柯坪塔格断裂在叁岔口处出露的断层倾角为20°~40°,据此计算得到(20.2±1.91)ka以来柯坪塔格的水平缩短速率为0.18~0.44mm/a。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貌面论文参考文献

[1].刘睿,姜大伟,李安,郭长辉,张世民.利用沉积物粒度特征区分不同级地貌面的方法对比——以青衣江流域地貌面为例[J].地震地质.2019

[2].徐良鑫,冉勇康,刘华国,李安.柯坪塔格山前层状地貌面与晚第四纪逆断层变形——以叁岔口北西山前断错地貌为例[J].地震地质.2011

[3].闫鹏,杨农,叶宝莹.基于ASTER-GDEM的贵州及其邻区地貌面提取及研究[J].国土资源遥感.2011

[4].王令占,牛志军,赵小明,涂兵.清江流域层状地貌面堆积物特征及地貌演化研究[J].人民长江.2010

[5].崔俊辉,吴忱,陈利江,刘芳圆,赵艳霞.华北盆地埋藏地貌面与油气藏[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

[6].崔俊辉,吴忱.河北山地地貌面与农业开发利用[C].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2009

[7].吴忱,崔俊辉,刘芳圆,赵艳霞.华北盆地埋藏地貌面是油气藏的理想场地[C].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2009

[8].魏波.基于GIS的地貌面和水系特征提取分析应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

[9].吴忱.地貌面、地文期与地貌演化——从华北地貌演化研究看地貌学的一些基本理论[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

[10].黄卿团,付萍,郑韶鹏.福建东南沿海50m以下的地貌面与断裂活动性[J].地震地质.2007

论文知识图

清水沟小流域DEM和水系清水沟小流域地...一2一4一2东昆仑东段断错地貌面年...南马庄附近唐县期地貌面空间分...西甸子梁面纵向剖面线与大探口村纵向...甸子梁面与唐县面复合纵向高程剖面及...唐山口附近宽谷面纵向高程剖面线平面...

标签:;  ;  ;  ;  ;  ;  ;  

地貌面论文_刘睿,姜大伟,李安,郭长辉,张世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