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法初探

古诗词教学法初探

关键词:流派;表现手法;特色;鉴赏

作者简介:黄荣先,任教于河南巩义市初级中学,中学一级语文教师。多次参加巩义市和郑州市优质课比赛并获奖,被评为巩义市先进工作者、巩义市优秀教师、巩义市骨干教师、巩义市教育教学先进教师、优秀班主任、河南省优秀辅导教师。所撰写的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和班级管理论文获河南省、郑州市级奖励。

中国古典诗歌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文学史上光辉而灿烂的篇章,堪称传统文化与文明的基础。鉴赏古典诗歌,已成为中高考必考的题目,而学生面对一首首似乎熟悉而又陌生的诗歌往往无从下手,古典诗歌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在这种情况下,“中学生古典诗歌欣赏”就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欣赏古典诗歌,不仅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的要求,更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

一、古典诗歌的流派

诗词流派指思想观点、艺术见解和艺术风格相同或相近的诗人所形成的自觉或不自觉的结合体。诗歌的流派在盛唐最为典型,有以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有以高适、王昌龄、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词的流派在宋代最为成熟,有以柳永、李清照、姜夔为代表的婉约派,有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同一流派诗人的作品有大致相同的风格,他们在题材的选择、形象的塑造、语言的运用以及创作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方面,都有许多共同点。但同一流派的诗人不只有一种风格,他们可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如同为豪放派,苏词旷达洒脱,辛词则慷慨愤世。

1.山水田园诗派

盛唐时期形成的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又称“王孟诗派”。该派融陶渊明、“二谢”诗之长,以描写恬静悠然的自然风光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或流露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或表现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风格平淡自然。该派重要诗人还有常建、裴迪等。

2.边塞诗派

盛唐时期以边塞生活、战争为题材的诗派。多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风格雄浑悲壮、奇丽豪放。代表诗人有唐代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3.花间派

五代时西蜀的一个词派,因《花间集》而得名。《花间集》是我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由五代后蜀赵崇祚所编,收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其中大多是集中在西蜀的文人,他们推晚唐温庭筠为鼻祖,偏重于写闺情离愁,语言浓艳,词风大体一致,世称花间词派。

4.豪放派

宋代词坛的一大流派,其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豪放派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气魄大而无拘束。

5.婉约派

宋代词坛上的另一大流派,其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发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李清照等。婉约派委婉含蓄,多以艳情为题材,严格遵守音律。

二、古典诗歌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指的是诗人为了达到自己的创作目的,运用各种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它是技巧和方法。

1.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创作的表现手法,赋为铺陈。比为比喻、比拟。兴为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2.用典

即在古诗词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古诗词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对比

目的是突出一方。李白《早发白帝城》中“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和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表现舟行之迅速,心情之愉快。

4.渲染

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如李贺《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争的残酷。

5.画龙点晴

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三、古典诗歌的语言特色

诗歌的语言艺术与诗人或诗作的风格紧密相关,有怎样的风格,就会有怎样的语言,语言是风格构成的有机部分。下面我们就鉴赏几种常见的语言特点:

1.清新自然

指诗歌的语言清爽新鲜、自然不俗。这种语言常见于山水田园诗,如孟浩然、王维、陶渊明、谢灵运等诗人的山水诗,语言大都清新自然。

2.通俗朴素

指诗歌的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

3.委婉含

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

4.绚丽明快

指诗歌词藻富丽,文采灿烂,情思奇幻,简洁明快,一语破的。

鉴赏诗歌的语言特点,要从诗歌的遣词造句和语句含义等方面来理解,通过分析它的用词、典故、句式及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从而把握一首诗的语言特点;通过对一位诗人多首诗歌的语言分析,进而把握一位诗人的语言风格。

四、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1.鉴赏诗歌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首先要会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诗歌意象等。

(1)鉴赏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既包括诗人所描写的人物形象,也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即诗人自己。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把握诗人对人物形象所倾注的感情,这是阅读鉴赏诗歌的基本要领。如曹操的《观沧海》一诗描写诗人登上碣石山,面对大海,眺望沧海壮丽景色,气象万千,心情激荡,浮想联翩。联想到日月东升西落,繁星闪烁的银河,就像是在洪波涌起的大海中运行、出没一样,生动地表现了祖国海疆的壮丽风光和诗人丰富的想象,气势豪迈雄浑。同时,也抒发了诗人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表达了他宏伟远大的政治抱负。

(2)鉴赏诗歌意象

意象是一个古老的美学概念,也是鉴赏诗歌最基本而最重要的审美单元。可以说把握了意象也就抓住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鉴赏诗歌的意象,要抓住诗人描写、歌咏的景和物的特点去分析。因为这些景和物,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客观的、自然界的景和物,而是融合了诗人情感的景和物。要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看诗人借这些景抒怎样的情,托这些物言怎样的志,从而分析诗歌的形象,探知诗人的感情,鉴赏全诗。此外,还要透过诗句的表面意义,挖掘其深层的含义。

2.鉴赏思想感情

中国古代诗歌,就其表现的思想和情感而言,大致可以分为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乡怀人、长亭送别、生活杂感等几类,以鉴赏建功报国类诗歌为例: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连本为娱人之物的花鸟,也因感时恨别,使诗人见了落泪惊心。这前四句,都在“望”字中,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念亲人。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

3.鉴赏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指鉴赏其表达方式、结构形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以鉴赏修辞方法为例:

(1)比喻:比喻就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是把要表述的事物写的具体生动,使人如身临其境、耳闻目睹,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而且可以节省笔墨,使语言精炼。

(2)对偶:是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的修辞法。对偶的句式看起来整齐美观,读起来节奏铿锵,便于记诵。

(3)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前三句用名词组合,形成排比,构成典型环境。

(4)象征:象征是指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能深入浅出地表达精深的意蕴,常常能收到饶有意味的审美效果。

以上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着力辅导的几个方面,由此入手进行教学能大力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兴趣,从而也大幅度提高学生诗词赏析水平,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郁贤皓.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河南巩义市初级中学

邮编:451200

OnAncientPoemsTeachingMethods

HUANGRongxian

Abstract:Ancientpoemsteachingcanbegroupedintothefollowings:theschoolsofpoems,techniquesofexpression,languagecharacteristicsofpoems,appreciatingmethodsofpoems.Thispaperdiscussestheseaspects.

Keywords:schule;techniqueofexpression;characteristics;appreciation

标签:;  ;  ;  

古诗词教学法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