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1]2004年在《论新世纪网络道德教育》文中指出网络道德是二十一世纪的新道德,网络道德教育越来越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面对新形势,本文认真分析了网络道德教育工作在教育目标、教育信息、教育载体、教育客体与教育主体等方面的新的特点,较为深入地探讨了新世纪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阐明了主动构建新世纪网络道德规范应遵循的方针原则,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笃实诚信,友善交流”、“文明上网,自尊自律”、“不做黑客,维护网序”、“尊重知识,尊重隐私”、“无害他人,奉献社会”等网络道德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最后,从“软”“硬”兼施,“疏”“堵”并举,“虚”“实”结合,“上”“下”相伴,“内”“外”相连,“教”“学”相长等几个方面,较为详尽地阐述了新世纪网络道德教育的实践方略。
卢勃[2]2006年在《论新时期高校网络道德教育》文中研究表明互联网在全球的快速发展,已带来了许多新的道德问题。发达国家知名大学非常重视网络道德教育,形成了以大学为中心面向大学生、以大学为中心面向社区及以图书馆为中心面向社区的叁种教育模式。我国应以高校为中心,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资源建设,开展网络道德知识和情感教育,在网络服务和管理中育人。
许力双[3]2016年在《中国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文中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向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近年来,高职院校凭借自身独有的特色和功能,在社会的强劲需求中迅速发展,办学规模不断壮大,人才培养的质量不断提高,这种发展态势在社会需求与国家政策层面均达到了崭新的高度。高职院校的价值在于通过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关键性的支撑力量,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规范化、体系化的发展,其自身的实践性、职业性特征使其具有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适应性和功能指向性,而这也在客观上决定了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鉴于此,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探寻解决问题的路径,对于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全面发展、高职院校的可持续的发展以及国家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的信息与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多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和交融,这给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从目前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失衡、模式僵化、载体分散、内容断裂、环境干预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因此,为了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必须结合中国高职院校的现实语境进行研究,不断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影响力、创造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出发,围绕选题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理论基础、历史沿革、基本特征、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以回应和解决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面临的困境,力求通过不断丰富和完善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路径,来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具体而言,全文内容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为论文选题研究工作的全面展开奠定研究基础。第二章,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概述。这一部分内容是基础性研究。首先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涵与基本要素进行界定,进而阐述高职院校范畴、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以及基本要素的功能。接着,分别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西方学者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系统地阐述了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为后续章节的研究提供重要理论支撑。第叁章,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沿革。这一部分内容为实践性归纳研究,主要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演进为主线,分别从职业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与曲折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确立与发展时期以及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与规范时期叁个阶段考察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轨迹,进而探寻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动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经验,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与发展提供了经验支持与现实参考。第四章,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这一部分为特征分析研究,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实际走访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和学生的特点,进而归纳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从而加深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和认识。第五章,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状况。这一部分为问题导向性研究,首先客观总结归纳近年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重要成就。然后着眼于当前新时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现实任务,概括其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现实性问题并分析其成因,为探索解决路径提供具体标的。第六章,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这一部分是探索性路径研究,主要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为导向,分别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建设、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及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五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蔡颖慧[4]2013年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上个世纪末以来,计算机网络获得了快速发展和普遍应用,网络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人们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校大学生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网民群体,网络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同时,这把“双刃剑”又改变了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机制,因此,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的伦理道德修养,就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导论部分介绍了目前国内外高校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的研究现状、高校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研究的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等问题。论文界定了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的内涵和内容,通过分析得出,网络伦理道德教育是指教育机构以及教育工作者针对网络社会背景下出现的伦理道德问题,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方式和手段对社会主体所进行的旨在提高其网络伦理道德修养,规范其网络行为的道德教育活动。指出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包括网络伦理道德规范教育、网络价值观教育和网络道德礼仪教育叁个方面。论文论述了加强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即高校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建设是新网络时期的特征需要,高校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建设是新时期高校道德教育与时俱进的需要,高校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建设是培养新型高校伦理道德教育者的需要,高校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活动的需要。论文分析了高校网络伦理道德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网络环境下高校伦理道德教育在教育方法更新、教育效率提高等方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也对教育内容、教育工作者和被教育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当前我国高校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教育工作者对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客观性认识的缺失;教育者的伦理道德观念共识的缺失;教育者对网络伦理道德特点的研究不足。文章从基本原则、方法和具体措施等方面阐述了高校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策。高校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应坚持主动原则、主导原则和主体原则。在教育方法上,应当通过理论研究实现教育的系统化,通过规范操作突出教育的针对性,通过制度建设优化教育实效。在创新具体的教育措施方面,应注重高校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管理者和教育者水平的提高;加强引导,增强大学生的自律能力;保持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的主动性;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丰富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的内容;强化高校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的监督和管理。
王锐[5]2016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思想建党研究》文中指出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党的建设历史进程中把拧紧全党思想上的“总开关”放在首位,成功地探索出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实际的思想建党运行模式,着力筑牢党的建设的思想防线,才使党始终保持了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有效应对和战胜了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而始终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主心骨,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就必须继承中国共产党重视思想建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抓好思想建党这一基础性工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锻造坚强领导核心。关注思想建党问题,适时深化对思想建党问题的研究,既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深化思想建党研究的理论要求,又是发展关键期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坚强保障,更是信息化、全球化时代拧紧全面从严治党“总开关”的现实要求,不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从现实需要来看,都具有明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理论角度看,这是提高思想建党研究的时代性和科学性,探索思想建党的生成机理和发展轨迹,实现唯物史观和科学认识论的有机结合以及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理论发展创新的必然要求。从实践角度看,加强对思想建党问题的研究有利于统一党内思想、凝聚全党共识,有利于增强党员意识、凝聚精神力量,有利于维护党的团结、增进党内和谐,有利于提升党员素质、发挥模范作用。论文主要从思想建党的相关理论、思想建党的发展演变和历史经验、思想建党的战略形势分析、思想建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思想建党目标的提出与阐释和今后加强思想建党的创新路径六个方面对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思想建党问题进行系统化的深入研究。论文第一章首先对思想建党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包括深入研究思想建党的基本概念与构成要素、思想建党的本质功能与应有地位,以及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内在关联和协同效应等。在以上研究思想建党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对于思想建党的探索历程与历史经验进行梳理和概括就显得十分必要。论文第二章主要是追根溯源,首先回顾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思想建党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接着分别回顾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思想建党的历史探索,由此也获得了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思想建设的四条基本经验:必须把思想建党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指导思想建党、必须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推进思想建党、必须注重提高思想建党的质量和实效。论文第叁章主要是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建党的形势进行分析。本章从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利益多样化和文化多元化四个方面分析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建党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新机遇主要表现在:一是从提供新的载体和新的形式两方面分析信息网络化给思想建党带来的机遇。二是从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更为便捷的条件两方面分析经济全球化给思想建党带来的机遇。叁是从增添新动力和提出新要求两方面分析利益多样化给思想建党带来的机遇。四是从提供新资源和开阔新视野两方面分析文化多元化给思想建党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从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干部道德人格方面分析信息网络化对思想建党带来的挑战。二是从为多样化社会思潮的传播提供便利渠道和西方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的战略两方面分析经济全球化对思想建党带来的挑战。叁是从侵蚀着党员干部的思想根基和使部分党员干部的心理失衡两方面分析利益多样化对思想建党带来的挑战。四是从使部分党员干部政治信仰迷失和使部分党员干部审美情趣低俗两方面分析文化多元化对思想建党带来的挑战。论文第四章总结和概括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建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实证分析为手段,分析x省5个省直机关党员干部队伍的结构状况(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党龄结构、学历结构),学习状况(学习的频率、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效果)和思想状况(理想信念、人生价值、道德素养、法治意识、心理状况)。通过实地调研和对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目前在思想建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阻碍是多种多样的。从思想建党的基础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党员的结构还需完善和党员的管理还需加强。从思想建党的载体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网络教育平台运用不够和社区教育网络还不完善。从思想建党的内容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内容设计上重统一要求轻个人差异。从思想建党的方法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习培训新方法运用的不够和重视理论教育轻视实践锻炼。此外,从思想建党的机制来看,动力机制、领导机制、监督机制、评估机制和保障机制还需健全。从思想建党的环境来看,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还需优化。在对以上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度研究的基础上,论文第五章建构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建党的目标体系。从确定思想建党目标的意义和依据入手,系统建构思想建党的测量系统。在分析思想建党目标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构建思想建党目标体系的层次性结构和内容体系结构。就思想建党目标层次性结构来看,即依据空间维度分为宏观目标、中观目标和微观目标,依据时间维度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就思想建党目标内容体系来看,可以分为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政治定力、夯实道德基础、树立法治思维和培养健康心理五大部分。指出了问题,建构了经过努力将要实现的预期目标,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论文第六章设计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建党的创新路径。思想建党的调控和导引是一个建构理论、塑造价值、增进认同和调适心理的长期、复杂、系统工程。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思想建党的路径,不仅需要正视当前思想建党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而且还需要借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加强思想建党的历史经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努力探寻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加强思想建党的具体路径。论文主要从思想建党的基本原则、模式建构、运行机制、外部环境入手,详细系统地论证和设计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思想建党的创新性路径和手段。作为对思想建党问题的探索性和创新性研究,论文尝试对思想建党的基本概念与构成要素、思想建党的本质功能与应有地位,以及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内在关联和协同效应等进行深入阐释。论文还尝试着详细系统地论证和设计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思想建党的基本创新路径。此外,还必须基于多学科视角,从多种理论向度实现对思想建党的全方位、多角度和深入化的分析研究,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介入思想建党的尝试。
张兴春[6]2015年在《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责任。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顺应和准确把握时代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现实问题及要求,并以此进行创新和发展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卓有成效的基础。本文旨在通过对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新问题的分析,对如何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思路、新办法、新路径。伴随着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起步与规范、恢复和改革发展等阶段,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可喜成就。但时至今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形势发生了变化,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发生了变化,研究生群体有了新特点,如群体规模的快速增加、研究生个性变化、就业压力方面的情况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如经济全球化加剧、社会文化多元化凸显、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等,空前的社会变革和技术变革,在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最后,社会发展赋予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使命。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指导思想、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也必须有所变化和发展以适应新形势。当前,研究生思想状态主流积极健康,但也存在价值取向多元化、责任感缺失、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脱节、心理健康问题频发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方面归咎于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影响和研究生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另一方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未能保持与当前形势足够的与时俱进,亦成为制约研究生思想素质提高的主要原因。总体上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理念认识、目标内容、方式方法、队伍渠道、组织制度等方面尚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形势下要有所作为,必须与时俱进,进行创新和发展。理论创新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先导,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之下,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合理借鉴西方德育理论,进行综合创新,建立适应新形势所需要的新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的优化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坚持开放性、互动性和平等性原则下,制定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设置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采取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有效性的必由之路。
郭淑萍[7]2016年在《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在中国迅猛发展,迅速普及。网络对人们的生活、工作、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样对大学生产生着广泛影响。随着智能手机的普遍运用,大学生接触网络更加频繁。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交流、娱乐的主要工具。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部分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时出现的道德失范行为,就是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因此,必须对大学生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其网络道德水平,规范其网络道德行为,这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本文对目前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这一课题进行了探讨。除导论外,全文共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网络道德教育的内涵及特点,论述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意义。本文认为,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有助于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提高大学生道德素养;有助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营造和谐的网络环境。第二部分,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及调查的基础上,认为目前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网络道德教育目标模糊、教育内容滞后、教育方式单一、教育合力欠缺等。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部分教育者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重视不够、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缺乏网络道德教育能力、部分大学生的错误认知加大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难度、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加大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难度、评价机制不健全影响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效果。第叁部分,提出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问题、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效果的对策:丰富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内容、改进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方式、优化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机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的能力、大力优化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环境、引导大学生加强网络道德自律。
邓素碧[8]2004年在《论新时期大学生道德建设》文中提出面对新时期世界格局与思想观念的变化,世界各国都把学校的素质教育当作首要问题来进行研究。许多国家直接提出德育是关系21世纪命运的关键。因此培养德才兼备的“四有”新人,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新时期,中国已经和将要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参与世界竞争。各国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从而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人才的综合素质中,道德为先。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变化,对高校大学生道德建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探讨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道德建设工作是高校德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本文立足于新时期的时代背景,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实际出发,探讨大学生道德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全文分为五部分。 一、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的重要方式,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前提,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大学生的客观要求,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不可或缺的环节。 二、新时期大学生道德现状及问题原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生道德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从目前情况看大学生道德状况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大学生道德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转型期和社会风气的影响、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道德的影响、学校因素对大学生道德的影响、家庭因素对大学生道德的影响以及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叁、新时期大学生道德建设的目标和原则。该部分主要针对大学生道德现状,确立大学生道德建设的目标,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大学生道德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 ‘四、新时期大学生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该部分主要是依据现实,提出了大学生道德建设的理论体系。包括以下五方面:第一,以树立崇高理想为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出发点。第二,以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大学生道德建设的核心。第叁,以集体主义为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原则。第四,以诚信教育为大学生道德建设的重点。第五,以激发“五爱”情感为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切入点。第六,以促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大学生道德建设的着力点。 五、提高大学生道德建设的途径。该部分针对第二部分的分析,提出了提高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四大措施:第一,突出道德教育的主导地位,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切实提高“两课”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两课”教学在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完善大学生道德建设环境。研究新时期大学生道德建设环境的变化及其对大学生道德建设工作的影响,优化大学生道德建设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是大学生道德建设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第叁,重视大学生道德内化过程,让道德规范内化为道德行为,促进大学生整体道德素质的提高。是大学生道德建设的落脚点。第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道德教育方法现代化,促进大学生道德建设。
吴琼[9]2007年在《“文本”到“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论文以“范式”理论作为切入点,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缺陷与弊端,从范式转换的角度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问题。教育范式转换表明新教育范式发展过程中对旧教育范式的对立、依存或超越关系。用范式转换考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更能展示不同教育范式的背景、主题、理论视域及其转换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意义。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换,实质上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的重构。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发生在文本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与人本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之间,其实质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唯上”、“唯书”向“以人为本”的转变。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生活中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以封闭性、知识化、教条性、理想化、泛政治化为特征的文本教育范式。本文认为文本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存在是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边缘化、外在化、低效性的根本原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向以开放性、主体性、情感性、生活化为特征的人本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论文通过深入分析文本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内涵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影响,寻找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最基本出发点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本取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的理路,为深入推进人本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和有效的实践指导。论文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批判原则与建构原则并举的方法,遵循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路径,以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问题贯穿论文始终。论文包括前言和正文两部分。正文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界定了“范式”及范式转换的涵义,并对文本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和人本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概念和特征分别进行了概括。第二部分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的基础,包括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学科基础叁个方面。第叁部分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的动因,从高校自身人本精神的缺失、外部动因和内在动力叁个角度进行了阐述。第四部分论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的取向,即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诉求由工具化转换为人本化;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由规范性转换为发展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由消极适应转换为超越;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由统一单样转换为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形态由单向灌输转换为平等对话。第五部分针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的理路,即确立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质。
薛瑞雪[10]2010年在《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重任。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体,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带来了难得发展契机,也带来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做好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新课题。第一部分论述了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意义。首先剖析了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分析了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构成要素,总结了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指出了网络环境下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第二部分论述了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网络提供了一个新的育人环境,为加强和改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网络充实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丰富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拓展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渠道,开辟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和新阵地。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网络迅猛发展也带来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内容老化,缺乏时代感;师德弱化,知识老化,素质有待提高;方法单一,缺乏针对性;机制不健全,缺乏主动性。每个问题的产生都有原因,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存在离不开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影响。第叁部分探索提高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途径。面对网络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我们必须创新理论,转变观念,不断改进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我们要研究其特点,把握正确的方向,开辟和建设青少年网站,使互联网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努力提高青少年的“网德”,教育青少年形成“慎独”道德习惯和道德观念,自觉按照伦理道德规范来处理网上的各种行为和利益关系,自觉抵制网络的不良影响。网络环境下的违规、违法现象仅仅依靠道德的“软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完善和健全网络法制建设,使网络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青少年能否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关键在教师,网络时代,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熟练掌握和运用网络的一些基本技术,深刻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才能够在网络上自如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且收到良好的效果。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思想政治教育应适应网络时代网上行为所出现的新情况,改进和创新教育方法。青少年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根本保证,叁者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提高青少年的信息素养,培养青少年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和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和创造信息的能力并将它们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已成为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任务。
参考文献:
[1]. 论新世纪网络道德教育[D]. 黄岩. 江西师范大学. 2004
[2]. 论新时期高校网络道德教育[J]. 卢勃.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
[3]. 中国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D]. 许力双. 吉林大学. 2016
[4].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问题研究[D]. 蔡颖慧. 郑州大学. 2013
[5]. 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思想建党研究[D]. 王锐. 兰州大学. 2016
[6]. 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张兴春. 南京师范大学. 2015
[7]. 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 郭淑萍. 华中师范大学. 2016
[8]. 论新时期大学生道德建设[D]. 邓素碧. 西南师范大学. 2004
[9]. “文本”到“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研究[D]. 吴琼. 复旦大学. 2007
[10]. 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薛瑞雪. 山东师范大学. 2010
标签: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道德教育论文; 政治论文; 网络道德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大学生现状论文; 青少年教育论文; 创新理论论文; 社会网络论文; 大学生论文; 研究生论文; 范式论文; 伦理道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