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拉伸实验论文_肖泽仪,刘一才,李健峰,樊森清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向拉伸实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双向,薄膜,柔性,复合材料,基底,脱盐,多晶。

双向拉伸实验论文文献综述

肖泽仪,刘一才,李健峰,樊森清[1](2019)在《PTFE双向拉伸微孔膜蒸馏脱盐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高效生产淡水,同时开发新型膜材料的应用前景,采用PTFE双向拉伸微孔膜搭建真空蒸馏系统,并对Na Cl溶液的脱盐性能进行了研究。设计正交实验,过程中保持膜下游恒定的绝对压力9 kPa,考察了盐浓度0~80 g/L的溶液在进料温度20~60℃、进料流量40~160 L/h条件下,该种膜的真空膜蒸馏脱盐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变化对膜通量影响最为显着且脱盐率略有变化,随浓度升高膜通量逐渐下降但脱盐率上升,流量增加能一定程度上提高膜通量但对脱盐率没有影响,其中40 g/L的盐溶液在进料流量120 L/h条件下,当进料温度为60℃时,膜通量达到18.4 kg/(m2·h)。在各种不同操作条件下产水电导率均小于5μs/cm,计算脱盐率均超过99.9%,脱盐效果稳定。对真空膜蒸馏脱盐传质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验结果拟合了该膜的传质系数,发现其随温度线性增加,得出温度是影响膜传质系数的决定性因素,也说明了温度对膜通量的决定性影响。进行极差分析,得到温度是该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重复试验证明该膜在实验过程中保持运行稳定,对于浓度低于80 g/L的盐溶液能有效避免膜污染问题。(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陈茜,李林安,王世斌,王志勇,李传崴[2](2017)在《柔性基底上含过渡层纳米薄膜在双向拉伸下断裂损伤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含过渡层的柔性基底薄膜的力学性能对现代电子元器件的广泛应用至关重要,对其力学性能的深入研究变得极为迫切。本文针对其在双向拉伸载荷下的断裂损伤进行了实验研究。对125μm聚酰亚胺上沉积的不同薄膜结构进行不同加载比下的双轴拉伸实验,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裂纹演化过程与饱和裂纹形态。根据最小应变能密度因子理论对裂纹演化的开裂角度进行了理论分析,用有限元分析了加载比例和过渡层泊松比对结构各层双向应力比传递的影响,并在不同薄膜结构和加载比下,对裂纹演化应变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双向拉伸载荷作用下,薄膜裂纹呈现出网状分布,裂纹演化角度与加载比、裂纹初始角度相关;一级裂纹萌生的临界应变随着加载比降低而降低,二级及以上裂纹萌生的临界应变与各级裂纹的饱和应变随加载比降低而升高;在等双轴拉伸下,不同薄膜结构的含过渡层柔性基底薄膜一级裂纹的临界应变基本一致,二级及以上裂纹的临界应变显现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实验力学》期刊2017年06期)

陈茜[3](2016)在《含过渡层软基纳米薄膜在双向拉伸下断裂损伤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含过渡层的柔性基底薄膜(Soft Substrate Interlayer Film,以下简称SSIF)结构由于具有较高的柔性、延展性、高效和低成本制造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薄膜晶体管、柔性电子元件、航空航天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相比于单层薄膜硬基结构,SSIF结构改善了结构的力学性能,深刻影响膜基结构的损伤行为。SSIF结构在服役过程中承受较复杂的载荷作用,使得结构常常出现薄膜脱粘、屈曲和断裂等行为,从而影响器件的使用寿命,给构件的应用带来损失。为了更好的模拟结构组件的实际应用环境,双向载荷状态更接近器件的实际受力情况。因此,对SSIF结构双向载荷下断裂损伤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双向拉伸十字形试件中心区域应变的均匀性优化设计了实验试件,并给出了不同加载比下,中心均匀应变区域的尺寸。同时自主研发了适用于柔性基底成型的模具,该模具具有成型操作简单、成本低、结构紧凑、精度高等特点,可实现柔性基底材料的快速批量生产。采用成型的PI(聚酰亚胺)基底进行磁控溅射镀膜,制备不同结构的SSIF结构。根据实验要求设计研发了一套双向拉伸加载系统,该系统具有大量程、小增量、高精度、成本低、可调加载比和对中加载等特点,并可以配合高倍光学显微镜实现微纳米尺度薄膜原位实时测量。该加载装置主要通过单片机控制两台步进电机同步驱动正反丝杠,并通过机械传动系统,实现对试件的双向可变比例加载,与S型力传感器和千分表配合使用,对试件两个方向位移和力进行测量。本文详细介绍了各部件的工作过程、数据采集以及加载比例调整装置的使用。实验装置经过实验验证,满足微纳米尺度薄膜材料的测量,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有限元分析了不同加载比和中间层泊松比对各层双向应力比及其传递的影响。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上层薄膜的断裂损伤行为,研究了双向拉伸载荷下裂纹形貌的特点。并针对不同位移加载比例和不同薄膜结构影响下的裂纹形貌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最小应变能密度因子理论分析了二级裂纹开裂角度。(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6-11-01)

陈振,方国东,谢军波,梁军[4](2015)在《叁维轴编C/C复合材料双向拉伸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双向拉伸十字型试样,采用不同的加载比例和加载方向对叁维轴编C/C复合材料进行双向拉伸实验,面内方向施加1∶1和1∶2的载荷,面外方向施加1∶1的载荷。实验结果表明,十字型试样的初始破坏发生在中心打薄区域,材料为脆性断裂。面内双向拉伸破坏主要为径向纤维束的断裂和基体的开裂,断口大多沿60°方向;面外双向拉伸破坏主要以纤维束的断裂、炭棒的拔出和基体开裂为主,断口形貌较为复杂。材料在不同载荷形式下有着不同的强度值,相对于单向拉伸强度,存在强度弱化现象。根据实验数据确定了蔡-吴强度准则的参数,为叁维轴编C/C复合材料结构强度设计及校核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固体火箭技术》期刊2015年02期)

陈振,梁军,谢军波,方国东,李林杰[5](2013)在《叁维编织C/C复合材料双向拉伸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叁维编织C/C复合材料开展双向拉伸实验研究。根据破坏载荷结合有限元分析,得到C/C复合材料在不同方向上的拉伸强度值,得出不同加载比例和加载方向对应不同破坏强度,进而建立强度破坏包络线,为叁维编织C/C复合材料强度预报奠定了重要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08-19)

陈建祥,杨昌锦,罗小乐[6](2011)在《柔性复合材料薄膜结构双向拉伸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柔性复合材料薄膜层合结构为新设计的薄膜材料,采用多层纤维薄膜和树脂迭合压制而成。根据薄膜的工作受载特点,以及对此结构力学响应分析的需要,针对205μm的不含铜薄膜、280μm的不含铜薄膜、220μm的含铜薄膜、305μm的含铜薄膜等四类不同纤维树脂薄膜进行了纵横向等速的双向拉伸试验,确定该类薄膜在弹性阶段的平均弹性模量,并相互进行比较,实验方法和分析结果可为同类材料的实验和分析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期刊2011年05期)

李龙姣[7](2010)在《机织物双向拉伸实验方法与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织物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受到的并非单一形式的破坏,而是复杂应力的共同作用。在拉伸性能上开始采用双向拉伸进行评价。由于仪器和实验方法的限制,我国对织物双向拉伸性能的研究还很少。本课题旨在研究双向拉伸的实验方法,确保实验结果客观地反映织物的双向力学性能,以便评价织物在复杂受力条件下被破坏的难易程度,并为力学性能更为合理的织物结构设计提供依据。本文首先进行了常规力学性能测试,并初步探讨了一方向固定、另一方向受拉的双向拉伸。其次,借助于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在国产3D复合材料力学分析系统上研究了双向拉伸的实验方法。最后,从组织和密度两方面分析了不同结构参数对单向和双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顶破、撕裂和拉伸性能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双向拉伸实验方法中,选择十字圆弧形试样形状,采用贴衬的方式加强试样的夹持区、过渡区及角部,加强材料应满足伸长率大于试样、断裂强度小于试样,实验参数中预加张力为5N,拉伸隔距为100mm,拉伸速度为50mm/min,双向拉伸曲线及试样破坏图表明该实验方法满足评价原则;结构参数中纬密增大,顶裂强度增大,纬向撕裂强度减小,单向与双向拉伸的经向断裂强度减小,纬向断裂强度增加,且当组织为平纹、经纬密为1:1.1左右时,可得到经、纬同性结构的织物;组织上,常规力学性能和双向力学性能强度值均表现为平纹>斜纹>缎纹,表明交织阻力越大,织物力学性能越优。(本文来源于《北京服装学院》期刊2010-12-01)

王治易,董毅,杨昌锦,吕榕新[8](2010)在《玻璃纤维树脂网片双向拉伸实验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太阳能电池翼玻璃纤维树脂网片进行了双向拉伸实验分析。对两类加载方式的实验方法、理论分析及数据处理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分析了两种加载方式的等效性。(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期刊2010年02期)

董维煜,吴大鸣,任冬云[9](2009)在《布管扩胀法生产PVC双向拉伸自增强管材设备与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比国内外拉伸增强管材的生产工艺,借鉴热缩管生产中的布管扩张法,研究开发一整套布管式PVC管材双向拉伸自增强的设备。设备解决了现有扩胀技术存在的缺点,并把非连续扩胀变为连续扩胀。通过实验表明:采用布管内压扩胀法可以得到外观均匀、管径稳定的扩胀管。由于高分子材料的取向作用,管材的环向拉伸强度和拉伸弹性模量都有大幅提高。(本文来源于《塑料》期刊2009年06期)

吴文旺,李喜德[10](2007)在《双向对中单轴微拉伸实验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薄膜材料在MEMS及其它微电子器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其力学性能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往研究者设计出了不同的薄膜单轴微拉伸实验装置,用以测量薄膜的各种力学性能和参数。但是这些装置有个共同的缺点,即单轴单一方向拉伸。由于通常应用的微显观察视场很小,被检测(本文来源于《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期刊2007-08-20)

双向拉伸实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含过渡层的柔性基底薄膜的力学性能对现代电子元器件的广泛应用至关重要,对其力学性能的深入研究变得极为迫切。本文针对其在双向拉伸载荷下的断裂损伤进行了实验研究。对125μm聚酰亚胺上沉积的不同薄膜结构进行不同加载比下的双轴拉伸实验,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裂纹演化过程与饱和裂纹形态。根据最小应变能密度因子理论对裂纹演化的开裂角度进行了理论分析,用有限元分析了加载比例和过渡层泊松比对结构各层双向应力比传递的影响,并在不同薄膜结构和加载比下,对裂纹演化应变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双向拉伸载荷作用下,薄膜裂纹呈现出网状分布,裂纹演化角度与加载比、裂纹初始角度相关;一级裂纹萌生的临界应变随着加载比降低而降低,二级及以上裂纹萌生的临界应变与各级裂纹的饱和应变随加载比降低而升高;在等双轴拉伸下,不同薄膜结构的含过渡层柔性基底薄膜一级裂纹的临界应变基本一致,二级及以上裂纹的临界应变显现明显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向拉伸实验论文参考文献

[1].肖泽仪,刘一才,李健峰,樊森清.PTFE双向拉伸微孔膜蒸馏脱盐实验研究[J].工程科学与技术.2019

[2].陈茜,李林安,王世斌,王志勇,李传崴.柔性基底上含过渡层纳米薄膜在双向拉伸下断裂损伤的实验研究[J].实验力学.2017

[3].陈茜.含过渡层软基纳米薄膜在双向拉伸下断裂损伤的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6

[4].陈振,方国东,谢军波,梁军.叁维轴编C/C复合材料双向拉伸实验研究[J].固体火箭技术.2015

[5].陈振,梁军,谢军波,方国东,李林杰.叁维编织C/C复合材料双向拉伸实验研究[C].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2013

[6].陈建祥,杨昌锦,罗小乐.柔性复合材料薄膜结构双向拉伸实验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11

[7].李龙姣.机织物双向拉伸实验方法与力学性能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

[8].王治易,董毅,杨昌锦,吕榕新.玻璃纤维树脂网片双向拉伸实验对比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10

[9].董维煜,吴大鸣,任冬云.布管扩胀法生产PVC双向拉伸自增强管材设备与实验[J].塑料.2009

[10].吴文旺,李喜德.双向对中单轴微拉伸实验系统研究[C].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2007

论文知识图

:结合高速摄影机的双向拉伸实验丝网的双向拉伸实验双向拉伸实验装置连杆放大机构类型的双向拉伸实验...双轴拉伸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1 BOPP 薄膜双向拉伸工艺及实验步骤

标签:;  ;  ;  ;  ;  ;  ;  

双向拉伸实验论文_肖泽仪,刘一才,李健峰,樊森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