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阶梯图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工作中的效果观察

康复阶梯图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工作中的效果观察

(保山市人民医院康复科云南保山67800)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阶梯图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0)与参考组(n=50),参考组接受脑卒中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康复阶梯图护理,护理4周后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分、康复训练依从性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均显著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康复阶梯图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使用,可显著提高康复训练依从性及康复效果,有助于促进受损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的恢复,减少抑郁症及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康复阶梯图;脑卒中;康复护理

最新脑卒中流行病学报告数据显示,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我国现有7000万脑卒中患者,每年新发卒中患者200万人次[1]。统计数据显示,存活脑卒中患者中有3/4患者存在语言、运动、吞咽、感觉等多方面障碍,患者身心健康受到极大影响,因此在脑卒中康复期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我院近年来在部分脑卒中患者康复期采用康复阶梯图指导护理,取得显著效果,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自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CT或MRI确诊,符合《卒中筛查与防治技术规范》[2]中相关标准,存在明显的肢体功能障碍且生命体征稳定。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50例。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0-83岁,平均(58.98±3.33)岁;病程15d-3个月,平均(1.02±0.46)个月;其中脑出血29例,脑梗塞21例。参考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0-82岁,平均(58.77±3.29)岁;病程15d-3个月,平均(1.08±0.45)个月;其中脑出血28例,脑梗塞22例。研究遵循“知情同意”原则,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方法

两组均接受脑卒中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良肢体摆位、吞咽训练、排痰护理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康复阶梯图护理。具体如下:(1)康复治疗师综合查阅以往相关资料,并结合我院临床实际制作康复阶梯图。依照语言、运动、作业、及吞咽四个方面划分康复阶梯。(2)具体实施,医护人员根据康复阶梯图实施护理。并在床头放置不同颜色的磁扣标识,从而代表4个方面。患者入院时,护士、治疗师依照阶梯图评价患者功能,并将磁扣标识放置在对应阶梯,针对不同阶梯状况实施对应护理,每周进行1次评价,根据患者康复情况更换磁扣位置,并实施下一阶梯的护理干预。

1.3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3]:评分范围0-42分,其中0-1分为正常或接近正常;?1-4分为轻度卒中或小卒中;5-15分为中度卒中;15-20分为中-重度卒中;21-42分:重度卒中。(2)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分[4]:包括上肢(66分)、下肢功能(34分)评定,满分100分,分数越高则表明运动能力越好。(3)康复训练依从性评分:依照观察、当面询问结合的方法进行,满分100分,分数越高则表明康复依从性越高。(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5]:共包括14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0-4分五级评分法,即为无症状、轻、中等、重及极重,满分56分,分数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5)记录两组康复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x±s)符合正态分布,以t检验分析对比;计数资料以?2检验分析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各项评分比较

护理4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分、康复训练依从性以及HAMD评分均明显优于参考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康复期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为2%,参考组康复期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褥疮、2例肩手综合征,并发症发生率为1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即可表现出不同的功能障碍,在生命体征稳定进入康复期后,积极的康复介入治疗对于促进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功能重组等改善,降低残疾率,促进生存质量的改善有着积极意义。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阶梯图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NIHSS评分、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分、康复训练依从性以及HAMD评分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分析认为阶梯康复图能够使医护人员准确掌握患者各方面功能保留程度,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护理,改变了传统护理中盲目护理的缺陷;此外,患者能够看到阶梯图上标识的改进,了解自己康复的进程,更加具有信心,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观察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证明了通过康复阶梯图护理干预可促使患者转变不良情绪,缓解其抑郁情绪,这对于患者的康复必然有着积极意义。

总之,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工作中采用康复阶梯图护理能够促使患者主动参与康复,有助于患者更好回归家庭与社会。

参考文献

[1]彭定天.瘦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7.

[2]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卒中筛查与防治技术规范[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4,47(3):199-203.

[3]徐进亮.脑卒中患者Hcy水平表达变化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2):17-18.

[4]陈瑞全,吴建贤,沈显山.中文版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的最小临床意义变化值的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5,50(4):519-522.

[5]姚春娟.年龄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抑郁的相关性[J].山东医药,2016,56(27):52-54.

标签:;  ;  ;  

康复阶梯图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工作中的效果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