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胰岛细胞移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胰岛移植,排斥反应,糖尿病
胰岛细胞移植论文文献综述
焦自钊,薛武军,李凤楼,李杨,张作华[1](2019)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胰岛联合移植对术后免疫状态及移植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同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MSC)与同种异体胰岛联合移植对胰岛移植术后免疫状态及移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Lewis大鼠建立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作为胰岛移植受体,AMSC+胰岛移植组经左肾包膜下联合移植Lewis大鼠AMSC及Wistar大鼠胰岛,单纯胰岛移植组经左肾包膜下单独移植Wistar大鼠胰岛,单纯AMSC移植组经左肾包膜下单独移植Lewis大鼠AMSC,阳性对照组为未进行移植的Lewis糖尿病大鼠,阴性对照组为正常Lewis大鼠。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2、IL-4和IL-10浓度,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CD4~+、CD8~+ T细胞比例,HE染色观察移植胰岛淋巴细胞浸润情况,观察血糖、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5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采用LSD法进行组间两两比较;血糖及血清胰岛素变化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AMSC+胰岛移植组与单纯胰岛移植组胰岛移植物淋巴细胞计数。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AMSC+胰岛移植组与单纯胰岛移植组胰岛移植物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MSC+胰岛移植组胰岛移植物平均生存时间为(26.8±3.0) d,长于单纯胰岛移植组的(19.0±1.3) d,两组大鼠胰岛移植物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4,P<0.05)。胰岛移植后各时间点,AMSC+胰岛移植组大鼠移植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均优于单纯胰岛移植组(P均<0.05)。胰岛移植前,5组大鼠外周血CD4~+、CD8~+ T细胞比例以及细胞因子IFN-γ、IL-2、IL-4和IL-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425、0.476、0.256、0.418、0.281和0.313,P均>0.05)。胰岛移植后第7、14、28天,AMSC+胰岛移植组大鼠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例均低于单纯胰岛移植组(P均<0.05),血清IFN-γ和IL-2浓度均低于单纯胰岛移植组(P均<0.05),IL-4和IL-10浓度均高于单纯胰岛移植组(P均<0.05)。胰岛移植第7天,AMSC+胰岛移植组胰岛移植物平均淋巴细胞计数为(142±21)个/mm~2,低于单纯胰岛移植组的(311±36)个/mm~2(t=8.245,P<0.05)。结论与胰岛联合移植的AMSC能够提高胰岛移植的效果,可调节糖尿病大鼠体内IFN-γ、IL-2、IL-4和IL-10表达及抑制同种异体胰岛刺激的T细胞增殖,减轻胰岛移植物的免疫损伤。(本文来源于《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2期)
[2](2019)在《集成创新攻关异种胰岛细胞移植难题》一文中研究指出1型糖尿病是以胰岛素产生功能减退或完全丧失为特点的慢性代谢疾病。该疾病多发于青少年,患者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甚至危及生命。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但是,患者即便使用胰岛素,其血糖波动也较大。其次,胰腺移植是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手段。但胰腺移植费用昂贵、成功率较低,且胰腺来源短缺。胰岛细胞移植能重建患者胰腺功能,移植后患者可减少胰岛素使用或者完全停用胰岛素。并且,猪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与人的序列仅相差一个氨基酸。因此,猪是胰岛细胞移植治疗1型(本文来源于《云南科技管理》期刊2019年01期)
陈津,付云烽,赵红州,陈俊秋,程远航[3](2018)在《骨髓间充质细胞联合PDMS支架构建移植胰岛微环境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提高移植胰岛的活性和功能,构建适合移植胰岛生存的微环境。方法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和氯化钠晶体构建叁维支架,联合骨髓间充质细胞(MSCs)、纤维蛋白和胰岛共同构建迷你"人工胰腺"。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移植模型评价效果,将"人工胰腺"移植到糖尿病大鼠大网膜内,对照组行假手术,术后隔天监测移植大鼠血糖水平;数据采用t检验和曼-惠特尼U检验。结果用PDMS构建的叁维巨孔支架,支架内可见大量不规则孔洞空间。胰岛和MSCs可成功装载入支架内,HE染色结果显示,支架孔内存在胰岛,胰岛周围包绕有MSCs。糖尿病大鼠大网膜内移植结果显示,移植后各时间点(1,3,5,7 d),"人工胰腺"移植组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分别为(278.70±86.06) mg/dl、(323.50±44.29) mg/dl、(283.30±74.00) mg/dl、(304.80±13.33) mg/dl,较假手术对照组(606.00±52.40) mg/dl、(589.70±55.78) mg/dl、(615.00±54.84) mg/dl、(630.30±48.17) mg/dl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96、9.15、8.82,U=0.00,P均<0.01)。结论 MSCs联合PDMS叁维支架构建的微环境,可为移植胰岛提供生存的环境,为临床开展胰岛移植提供新的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期刊2018年06期)
丁雪洁,王靖[4](2018)在《大网膜生物支架胰岛细胞-肾联合移植的围术期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胰岛移植能够恢复脆性糖尿病患者(包括1型糖尿病及胰岛功能近乎衰竭的2型糖尿病)胰岛生理功能并避免发生严重低血糖,目前是患者治愈的希望~[1]。胰岛移植技术要求简单,仅通过注射方式来完成移植,手术安全,创伤性小,即使移植失败也仅仅是移植物失功,而不会危及患者生命。此外胰岛移植能精确模拟胰岛素释放的生理状态,能精确地控制血糖水平,理论上可以完全避免糖尿病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经皮经肝小静脉穿刺方式,(本文来源于《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郭栋,刘全达,刘国涛,于永红,叶进冬[5](2018)在《自体胰岛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糖尿病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大鼠血糖变化及自体胰岛细胞移植治疗术后糖尿病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手术组和实验组(手术+自体胰岛移植),每组10只大鼠。对照组未做任何处理;手术组和实验组均行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实验组全胰切除后分离、纯化自体胰岛细胞,将胰岛细胞通过门静脉回植入肝脏。术后各组分别监测血糖、C肽、糖化血红蛋白,以判断单纯手术后复制模型的有效性及实验组移植后的胰岛功能。结果全胰切除后手术组第1天大鼠血糖即升高为(20.58±2.00)mmol/L;手术组与对照组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血糖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自体胰岛细胞移植后血糖与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糖下降。术后持续4个月监测血清糖化血红蛋白,第4个月,手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升高;实验组与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复制大鼠糖尿病模型的安全可靠途径;自体胰岛细胞移植是治疗大鼠全胰切除术后糖尿病的有效方式。(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19期)
施静,姚豫桐,冯天航,魏玲玲,赖春友[6](2018)在《胰岛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的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胰岛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收集国内外有关胰岛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的文献并作综述。结果目前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胰腺移植和胰岛细胞移植,其中胰腺移植的手术创伤大、死亡率高;胰岛细胞移植虽安全性较高,但排斥反应强,胰岛细胞在体内的长期存活时间不理想,严重影响其远期疗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胰岛细胞联合移植能缓解排斥反应,延长胰岛细胞的存活时间,可以更有效地治疗糖尿病。结论胰岛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移植具有降低排斥反应、减轻炎症反应、延长胰岛细胞的存活时间及延长降血糖时间的效果,可能是新的治疗糖尿病的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李传贵,宋亚军,杨加彩,黄赤兵[7](2018)在《探讨γδT细胞在小鼠胰岛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胰岛移植模型,观察移植后小鼠血糖及存活时间,从而探讨肠上皮γδT细胞在胰岛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胰岛移植模型,分为野生型小鼠组、γδ敲基因小鼠组和γδ敲基因回输γδT细胞小鼠组,移植后分别于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d测量空腹血糖,并于术后两周取移植物观察病理情况。结果术后野生型小鼠组和γδ敲基因回输γδT细胞小鼠组移植后血糖升高明显慢于γδ敲基因小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γδ敲基因回输γδT细胞小鼠组与野生型小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型小鼠组存活时间(27±2)d及γδ敲基因再回输组小鼠组存活时间(24±1)d均明显长于γδ敲基因小鼠组的(17±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上皮γδT细胞作为一种特殊的T细胞在胰岛移植排斥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8年13期)
龙旺[8](2018)在《新生猪胰岛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的联合移植能提高糖尿病小鼠的移植物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具有免疫调节特性、抗炎特性和促血管生长特性,这些特性对胰岛移植物的存活可能有促进作用。我们评估了人骨髓来源的MSC对新生猪胰岛(newborn pig islet,NPI)的影响,并观察了联合移植后的胰岛的存活状况和代谢产物的情况。NPI与MSC共培养能够增加细胞胰岛素含量和经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的释放。本实验将NPI作为控制因素,实验组使用NPI与MSC联合移植,对照组仅使用NPI,实验对象是B6.129S7-Rag1tm1Mom/J糖尿病小鼠。血糖和体重的监测(本文来源于《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李凤敏,顾玲玲[9](2018)在《脂联素基因修饰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糖尿病大鼠胰岛再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脂联素作为目前惟一发现的对人体有保护性作用的脂源性细胞因子,其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目的:探讨脂联素基因修饰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对糖尿病大鼠胰岛再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从98只SD大鼠中随机取15只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其余按60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构建糖尿病模型,成功建模75只,遵循随机分组原则,随机分为糖尿病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脂联素基因修饰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尾静脉分别注射生理盐水20μL、2×10~6 L~(-1)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悬液20μL、脂联素基因修饰后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悬液20μL,连续移植3 d。移植后第7,14,21,28天检测各组大鼠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移植后第21天,采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胰岛组织脂联素、Caspase3、Bax的表达,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的病理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胰岛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结论:(1)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血糖水平显着升高、胰岛素水平显着下降(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血糖水平下降(P<0.05),胰岛素水平升高(P<0.05);与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比较,脂联素基因修饰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血糖水平进一步下降(P<0.05),胰岛素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2)脂联素基因修饰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脂联素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组和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P<0.05);(3)与糖尿病组相比,脂联素基因修饰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Caspase-3、Bax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1),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亦降低(P<0.05);(4)脂联素基因修饰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胰岛组织形态显着恢复,胰岛细胞凋亡最少;(5)结果表明,脂联素基因修饰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促进糖尿病大鼠胰岛再生,可能是通过调节胰岛组织中Caspase3、Bax的表达,减少胰岛细胞凋亡实现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朱海涛,张小鸽,贺雅毅,于良,吕毅[10](2018)在《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的细胞来源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综述糖尿病胰岛替代治疗的供体细胞来源及选择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糖尿病胰岛替代治疗及供体细胞来源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供体来源短缺仍是胰岛移植(pancreatic islet transplantation,PIT)面临的主要难题。目前,除同种异体/自体供胰外,异种(猪)胰岛、干细胞诱导胰岛及胰岛细胞株制备和应用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潜在扩大了可植入细胞来源。结论充足、合适的供体细胞来源是临床广泛开展PIT治疗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的前提。社会捐赠体系的完善,免疫耐受诱导、基因与生物工程等技术的发展有望解决供体细胞短缺问题,并为临床细胞替代治疗T1DM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胰岛细胞移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型糖尿病是以胰岛素产生功能减退或完全丧失为特点的慢性代谢疾病。该疾病多发于青少年,患者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甚至危及生命。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但是,患者即便使用胰岛素,其血糖波动也较大。其次,胰腺移植是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手段。但胰腺移植费用昂贵、成功率较低,且胰腺来源短缺。胰岛细胞移植能重建患者胰腺功能,移植后患者可减少胰岛素使用或者完全停用胰岛素。并且,猪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与人的序列仅相差一个氨基酸。因此,猪是胰岛细胞移植治疗1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胰岛细胞移植论文参考文献
[1].焦自钊,薛武军,李凤楼,李杨,张作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胰岛联合移植对术后免疫状态及移植效果的影响[J].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2019
[2]..集成创新攻关异种胰岛细胞移植难题[J].云南科技管理.2019
[3].陈津,付云烽,赵红州,陈俊秋,程远航.骨髓间充质细胞联合PDMS支架构建移植胰岛微环境的实验研究[J].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2018
[4].丁雪洁,王靖.大网膜生物支架胰岛细胞-肾联合移植的围术期护理[J].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2018
[5].郭栋,刘全达,刘国涛,于永红,叶进冬.自体胰岛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糖尿病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8
[6].施静,姚豫桐,冯天航,魏玲玲,赖春友.胰岛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的进展[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8
[7].李传贵,宋亚军,杨加彩,黄赤兵.探讨γδT细胞在小鼠胰岛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J].重庆医学.2018
[8].龙旺.新生猪胰岛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的联合移植能提高糖尿病小鼠的移植物功能[J].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2018
[9].李凤敏,顾玲玲.脂联素基因修饰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糖尿病大鼠胰岛再生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8
[10].朱海涛,张小鸽,贺雅毅,于良,吕毅.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的细胞来源研究进展[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