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发转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肿瘤,乳腺癌,血管,蛋白,生长因子,靶向,基体。
复发转移论文文献综述
阎皓,刘金东,张恒,彭雁飞,王辉[1](2019)在《中医支持疗法对叁阴乳腺癌术后患者生命质量及复发转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医支持疗法对叁阴乳腺癌(TNBC)术后患者生命质量及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将67例TNBC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3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医支持疗法。比较2组近期临床疗效、生存质量及复发转移情况。结果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89.19%,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化疗结束后,观察组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评量表(FACT-B)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及总分均较本组术后提高(P<0.05),且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对照组化疗结束后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及总分均较本组术后提高(P<0.05)。观察组3年内复发转移率16.22%,生存率94.60%;对照组复发转移率23.33%,生存率83.33%。观察组3年内复发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支持疗法治疗TNBC术后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有效预防肿瘤的复发转移,疗效显着。(本文来源于《河北中医》期刊2019年10期)
邵岚,王文娴,宋正波,娄广媛,古翠萍[2](2019)在《安罗替尼治疗复发转移性食管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安罗替尼治疗复发转移性食管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2例复发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均接受安罗替尼治疗,分析其近期疗效、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安罗替尼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为9.1%,疾病控制率(DCR)为77.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4.13个月。体力活动状态(PS)评分0~1分患者中位PFS(4.43个月)明显长于2~3分的患者(1.50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肝转移患者中位PFS(4.43个月)明显长于肝转移患者(3.53个月),但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PS评分(HR=0.100)、肝转移(HR=0.139)是安罗替尼治疗复发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安罗替尼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有乏力、高血压、食欲下降、体重下降等,均为Ⅰ~Ⅱ级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改善或恢复正常。结论安罗替尼治疗复发转移性食管鳞癌有效,患者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相对较小。(本文来源于《浙江医学》期刊2019年23期)
许丹,杨幼林[3](2019)在《血清微小RNA34a联合癌胚抗原、糖链抗原72-4预测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34a(miR-34a)联合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72-4(CA72-4)检测在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26例,根据胃癌根治术后随访结局分为复发转移组58例,未复发转移组68例。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miR-34a表达水平,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CEA、CA72-4水平。单因素分析miR-34a、CEA、CA72-4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Cox多因素分析影响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未复发转移组相比,复发转移组患者血清miR-34a表达水平更低(t=6.142,P<0.001),血清CEA和CA72-4水平更高(t=17.985、21.415,均P<0.001)。血清miR-34a(P=0.013)、CEA(P=0.013)、CA72-4(P=0.011)、淋巴结转移(P=0.048)是影响胃癌患者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叁种指标单独检测比较,CA72-4敏感度最高(94.8%),miR-34a最低(70.7%);miR-34a的特异度最高(94.1%),CA72-4最低(73.5%)。血清miR-34a、CEA、CA72-4联合预测胃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954(95%CI:0.923~0.985),敏感度为87.9%,特异度为89.7%。结论血清miR-34a在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患者中表达下调,而血清CEA、CA72-4水平升高,叁者联合检测可为预测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提供重要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期刊2019年06期)
顾玉琴,华燕艳[4](2019)在《21基因检测对ER阳性、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指导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21基因检测在ER阳性、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中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扬州友好医院及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的ER阳性、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172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复发转移分为复发转移组(n=43)和未复发转移组(n=129)。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根据AJCC第7版标准诊断患者的组织学分级,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的癌转移抑制基因(PR)、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Ki67)、P53基因(P53)、基底细胞角蛋白CK5/6(CK5/6)、拓扑异构酶Ⅱα(TOPⅡα)以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指标。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1基因(包括16个乳腺癌相关基因及5个参考基因)表达,计算21基因复发风险评分;对于复发转移患者查阅病历资料,记录并统计患者年龄、肿瘤直径、组织分型、Ki67、P53、TOPIIα、EGFR及CK5/6表达水平,分析不同病理组织下21基因复发风险评分,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所有ER阳性、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均经病理结果最终确诊,确诊率为100. 0%,病理结果中43例发生复发转移。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21基因检测,复发转移组21基因检测评分为(37. 93±6. 83)分,高于未复发转移组(21. 48±3. 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 193,P <0. 05);单因素及多因素结果表明,乳腺癌不同病理组织下21基因检测评分与年龄、病理类型、组织分级、P53、TOPIIα、EGFR、CK5/6、手术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乳腺癌不同病理组织下21基因检测评分与肿瘤直径、Ki67、PR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将21基因检测用于ER阳性、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中效果理想,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和参考。(本文来源于《局解手术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王萌萌,苏颖杰,严颐丹[5](2019)在《临床药师对1例贝伐珠单抗联合阿法替尼治疗宫颈癌复发转移患者的药学监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分析1例宫颈癌复发转移患者联合使用贝伐珠单抗及阿法替尼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处置过程,探索对接受靶向药物治疗的肿瘤患者提供药学监护模式。方法临床药师针对贝伐珠单抗和阿法替尼药物特点制定药学监护计划,在查阅文献和分析病情基础上提供药物不良反应处置措施及合理用药建议。结果在临床药师全程药学监护及与医师良好配合下,患者的不适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和改善,提高了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结论临床药师应注重开拓药学监护内容,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体现自身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张建林,吴韦,林见敏[6](2019)在《Ⅱ、Ⅲ期结直肠癌组织中微小RNA-192表达及其与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微小RNA-192在Ⅱ、Ⅲ期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与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30例进行结直肠癌根除术的Ⅱ、Ⅲ期患者的新鲜标本,3年内没有发生复发转移的81例,作为未转移复发组,3年内发生复发转移的有49例,作为转移复发组。选取无癌细胞的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组,共50例患者。采用反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癌旁组织、肿瘤中的微小RNA-192进行检测,对微小RNA-192在Ⅱ、Ⅲ期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微小RNA-192与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微小RNA-192在Ⅱ、Ⅲ期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明显更低(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转移复发组患者中,肿瘤组织的微小RNA-192表达,明显比未转移复发组中的表达更低(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小RNA-192高表达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比低表达组患者更低(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转移复发组的患者,微小RNA-192高表达的,术后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明显比低表达的患者长(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单因素生存分析,微小RNA-192表达的下降,与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减少有关,尤其是对于Ⅲ期结直肠癌患者。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的独立风险因素,是微小RNA-192低表达。结论微小RNA-192在Ⅱ、Ⅲ期结直肠癌组织中呈现低表达的特点,微小RNA-192低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与微小RNA-19有密切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实用癌症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钟利敏,俞丹,郑恺[7](2019)在《扶正消瘤方联合药物靶向治疗Her-2阳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乳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复发转移性乳腺癌中有20%~25%患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阳性[1]。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较阴性表达患者复发转移率更高,预后更差[2]。近年来,药物靶向治疗在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无进展生存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其整体疗效仍无法达到临床的预期,且其药物毒副反应给患者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刘霞,方喜生,翁成荫,伍勇,毛海波[8](2019)在《血清血管生成素-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尔基体糖蛋白73、甲胎蛋白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诊断及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原发性肝癌患者127例,慢性肝炎患者113例,健康体检者130例;检测患者血清中Ang-2、VEGF、GP73、AFP的水平,并探讨其对原发性肝癌诊断及术后复发转移的评估价值。结果四组血清Ang-2、VEGF、GP73、AFP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血清Ang-2、VEGF、GP73、AFP水平较慢性肝炎组和健康对照组均升高(P<0.05);联合检测Ang-2、VEGF、GP73、AFP水平较四项指标单独检测对肝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均升高;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与术前Ang-2、VEGF、GP73、AFP阳性密切相关;生存分析显示术前不同表达状态其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出现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Ang-2、VEGF、GP73、AFP阳性患者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率分别高于各自阴性患者,且四者均阳性患者早期复发转移率高于单一阳性和均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检测血清中Ang-2、VEGF、GP73、AFP的水平对诊断原发性肝癌具有临床意义,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效能;术前血清中Ang-2、VEGF、GP73、AFP的水平与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转移发生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评估肿瘤转移情况。(本文来源于《广州医药》期刊2019年06期)
吴丹,秦博宇,齐晓光,秦永成,黄继义[9](2019)在《长春瑞滨联合洛铂或卡培他滨治疗复发转移性叁阴性乳腺癌的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女性恶性肿瘤疾病中,乳腺癌的发生率非常高,在乳腺癌分类中,根据肿瘤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 epidermal receptor 2, HER-2)、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表达情况,可分为非叁阴性乳腺癌与叁阴性乳腺癌两大类[1]。叁阴性乳腺癌指PR、ER、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亚型,占乳腺癌总患者数的10%~17%,在年轻女性中高发,与其它类型乳腺癌相比,叁阴性乳腺癌早期复发转移率较高,预后较差[2,3]。有报道显示,叁阴性乳腺癌患者中,多数在确诊后5年内死亡[4]。叁阴性乳腺癌的肿瘤转移能力、侵袭能力、复发率均高于非叁阴性乳腺癌[5],其中复发转移性叁阴性乳腺癌对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敏感性较低,长春瑞滨联合卡培他滨是临床治疗叁阴性乳腺癌的常用化疗方案,但是对于部分复发、转移性患者的疗效不理想[6]。本次研究探讨了长春瑞滨联合洛铂治疗84例复发转移性叁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效果,现报告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华灾害救援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乔喜婷,邱春丽,肖海娟,代引海,杨林[10](2019)在《益气通腑汤预防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疗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益气通腑汤在预防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两组均于根治术后予以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益气通腑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1年、第2年、第3年复发转移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年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含量和复发转移相关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骨桥蛋白(OPN)含量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第2年,治疗组和对照组各失访1例,术后3年,治疗组失访5例、对照组失访3例。术后第2年、第3年及总复发转移率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两组CEA、CA199均低于术后即刻(P<0.05),治疗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VEGF、MMP-9、OPN水平均低于术后即刻(P<0.05),治疗组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小板减少、红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通腑汤有利于预防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降低CEA、CA199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和VEGF、MMP-9、OPN复发转移相关蛋白含量,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提高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陕西中医》期刊2019年11期)
复发转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治疗复发转移性食管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2例复发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均接受安罗替尼治疗,分析其近期疗效、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安罗替尼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为9.1%,疾病控制率(DCR)为77.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4.13个月。体力活动状态(PS)评分0~1分患者中位PFS(4.43个月)明显长于2~3分的患者(1.50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肝转移患者中位PFS(4.43个月)明显长于肝转移患者(3.53个月),但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PS评分(HR=0.100)、肝转移(HR=0.139)是安罗替尼治疗复发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安罗替尼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有乏力、高血压、食欲下降、体重下降等,均为Ⅰ~Ⅱ级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改善或恢复正常。结论安罗替尼治疗复发转移性食管鳞癌有效,患者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相对较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发转移论文参考文献
[1].阎皓,刘金东,张恒,彭雁飞,王辉.中医支持疗法对叁阴乳腺癌术后患者生命质量及复发转移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9
[2].邵岚,王文娴,宋正波,娄广媛,古翠萍.安罗替尼治疗复发转移性食管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浙江医学.2019
[3].许丹,杨幼林.血清微小RNA34a联合癌胚抗原、糖链抗原72-4预测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9
[4].顾玉琴,华燕艳.21基因检测对ER阳性、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指导价值[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9
[5].王萌萌,苏颖杰,严颐丹.临床药师对1例贝伐珠单抗联合阿法替尼治疗宫颈癌复发转移患者的药学监护[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9
[6].张建林,吴韦,林见敏.Ⅱ、Ⅲ期结直肠癌组织中微小RNA-192表达及其与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J].实用癌症杂志.2019
[7].钟利敏,俞丹,郑恺.扶正消瘤方联合药物靶向治疗Her-2阳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临床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8].刘霞,方喜生,翁成荫,伍勇,毛海波.血清血管生成素-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尔基体糖蛋白73、甲胎蛋白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J].广州医药.2019
[9].吴丹,秦博宇,齐晓光,秦永成,黄继义.长春瑞滨联合洛铂或卡培他滨治疗复发转移性叁阴性乳腺癌的效果比较[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9
[10].乔喜婷,邱春丽,肖海娟,代引海,杨林.益气通腑汤预防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疗效研究[J].陕西中医.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