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天然氨基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氨基酸,密码子,蛋白质,不对称,蛋白,药物,色氨酸。
天然氨基酸论文文献综述
梁学军,宫丽颖,周菲,周德敏,祝静静[1](2019)在《非天然氨基酸定点偶联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抗体偶联药物的药理学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用非天然氨基酸定点偶联技术获得的均一性良好的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ADC),对9种不同HER2表达量的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以及对5种异体移植的肿瘤小鼠模型的肿瘤生长抑制效果。方法:用QIFI试剂盒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HER2在BT-474、Calu-3、MCF-7、MDA-MB-231、MDA-MB-468、SK-BR-3、SK-OV-3、HCC1954、NCIN87共9种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对9种肿瘤细胞进行培养,铺板过夜后分别加入梯度稀释的抗HER2-ADC、曲妥珠单抗-美坦新偶联物、AS269、p AF-AS269、紫杉醇5种药物,然后培养72 h或96 h,检测这5种药物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选择HER2阳性肿瘤细胞HCC1954、BT-474、SK-OV-3、NCI-N87和HER2阴性肿瘤细胞MDA-MB-468,分别接种到5~6周龄的BALB/c裸小鼠身上,待肿瘤长到一定体积后,分别注射抗HER2-ADC、曲妥珠单抗-美坦新偶联物、曲妥珠单抗、紫杉醇4种药物和空白对照磷酸盐缓冲液,考察药物的抑瘤效果。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SK-OV-3、NCI-N87、SK-BR-3、Calu-3、HCC1954、BT-474这6株肿瘤细胞的HER2表达量较高,每个细胞表面HER2受体数在43~80万个,比另外3株MDA-MB-231、MCF-7、MDA-MB-468肿瘤细胞的HER2表达水平高50倍以上。药物对9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显示,抗HER2-ADC对HER2高表达的细胞有很强的抑制细胞生长活性,对SK-OV-3、NCI-N87、SK-BR-3、Calu-3、HCC1954、BT-474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46、17、17、161、125、50 pmol/L。在动物体内药效试验中,抗HER2-ADC在所有HER2阳性表达的肿瘤模型中都表现了较强的呈剂量依赖的抗肿瘤活性,在NCI-N87异种移植肿瘤模型中,与曲妥珠单抗及曲妥珠单抗-美坦新偶联物相比,相同剂量的抗HER2-ADC表现出更好的抗肿瘤活性,其相对肿瘤增殖率约为二者的1/30至1/20,在HCC1954模型中表现出肿瘤的完全消退和治愈效果;抗HER2-ADC对HER2低表达MDA-MB-468肿瘤细胞移植瘤模型没有效果。与曲妥珠单抗-美坦新偶联物相比,抗HER2-ADC表现出相同或更好的抗肿瘤活性。结论:用非天然氨基酸定点偶联技术获得的抗HER2-ADC在细胞体外和动物体内实验中对HER2高表达的肿瘤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陈慧,周莲,陈博,宋凯,郭晓春[2](2019)在《天然氨基酸诱导野油菜黄单胞菌降解DSF-家族群体感应信号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Xcc)是十字花科植物黑腐病的致病菌。Xcc中DSF (Diffusible signal factor)信号依赖的群体感应系统和RpfB介导的群体感应退出机制均与其致病性密切相关。【目的】分别检测18种氨基酸对DSF-家族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合成的影响,为研发新型生物防治方法提供思路。【方法】添加不同浓度的氨基酸到ΔrpfC菌株XYS培养体系中,接种后不同时间点取样提取DSF信号分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DSF和BDSF浓度。【结果】18种氨基酸中,甲硫氨酸、色氨酸和胱氨酸能有效降低ΔrpfC菌株培养体系中DSF和BDSF水平,抑制效果与氨基酸浓度密切相关;3种氨基酸对DSF信号分子的抑制作用存在迭加效应;甲硫氨酸、色氨酸或胱氨酸不影响ΔrpfCΔrpfB双突变体菌株中DSF和BDSF水平。【结论】首次发现了甲硫氨酸、色氨酸和胱氨酸通过RpfB诱导Xcc退出群体感应状态。(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9年11期)
高扬[3](2019)在《碳量子点传感器阵列在天然氨基酸检测和植物分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碳量子点具有光学性能优良、生物相容性好、合成制备方法简单等众多优点。由碳量子点构建的传感器阵列已被广泛用于对分子结构或化学性质类似的物质检测和分类。本论文基于碳量子点的荧光特性,成功设计出“开-关-开”模式的传感器阵列,深入研究了传感器阵列的相关性能。传感器阵列实现了对天然氨基酸和植物的检测与分类,主要工作如下:(1)使用海藻酸钠、色氨酸、柠檬酸和氢氧化钠为碳源,通过高温熔融法合成了碳量子点。碳量子点为3 nm左右且尺寸均一的球形颗粒,具有晶格结构,晶格间距为0.11 nm,表面富含-COOH和-NH_2等官能团,荧光光谱显示其最佳发射波长370 nm,荧光量子产率13.06%。这种碳量子点对多种金属离子具有荧光响应,据此特性构建了碳量子点-金属离子传感体系实现对二十种天然氨基酸的分类和检测,检出限为30μM。盲选实验证明该传感器阵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2)通过溶剂萃取法提取植物叶片中的化学成分得到植物提取液。使用碳量子点-金属离子传感体系对叁十多种常见植物的提取液进行分析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阵列成功实现了植物的分类和检测。传感器阵列应用于植物分类检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6-01)
高伟[4](2019)在《大肠杆菌无细胞蛋白合成系统中非天然氨基酸高效引入策略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细胞非天然蛋白质合成系统作为细胞内非天然蛋白质合成的有力的补充手段,可扩展蛋白质的结构及功能,并且已成功应用于蛋白质相关的基础科学研究及工业生产领域。无细胞非天然蛋白质合成系统不需完整的活细胞,而是依靠细胞提取物,添加能量底物及各种辅因子,因此打破了细胞膜的屏障作用,增强了对体系进行工程设计和过程精细调控的灵活性;此外,可通过引入一些功能性非天然氨基酸,改善蛋白质的某些特性,甚至赋予蛋白质新的结构及功能特性,如模拟真核生物的蛋白翻译后修饰、引入正交反应手柄及生物物理探针,合成多聚蛋白质材料等。目前无细胞非天然蛋白质合成系统中非天然氨基酸的嵌入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基于天然翻译体系的全局抑制,一类为基于正交翻译体系的终止密码子抑制、移码抑制、有义密码子再分配及非天然碱基对的方法。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终止密码子抑制方法中的琥珀抑制法。本文首先系统地综述了无细胞蛋白质合成系统中的非天然氨基酸嵌入方法及非天然蛋白质应用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分析了该体系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包括嵌入效率低及不易扩大等问题;其次,建立了无细胞非天然蛋白质合成平台,并从报告蛋白选择、底盘细胞种类及培养基选择、反应的最适条件、质粒模板浓度、高活性正交氨酰t RNA合成酶制备及正交翻译组分的最适添加浓度方面对体系进行了优化,旨在最小毒性作用下实现高非天然氨基酸嵌入效率和高非天然蛋白质表达水平,具体如下:1)绿色荧光蛋白为最佳的报告蛋白,反应的最适条件为30℃,16 h;2)通用的细胞中E.coli Rosetta(DE3)最佳,可达到60%的非天然氨基酸嵌入效率;3)质粒模板添加量应在600~800 ng,四种正交翻译组分的使用最适浓度为:75 ng/μL的o-t DNA,0.04 mg/m L的p Pa FRS和5 m M的p Pa F,0.5 mg/m L的p Az FRS和2.5 m M的p Az F,0.5 mg/m L的p Ac FRS和2.5 m M的p Ac F,0.3 mg/m L的p Bp FRS和10 m M的p Bp F。然后,探究了影响非天然氨基酸嵌入效率的因素,包括底盘细胞的基因组改造的影响,如TAG至TAA的突变和编码释放因子1的prf A基因的敲除;肽链上非天然氨基酸嵌入位点与N/C端的距离与正交翻译体系嵌入非天然氨基酸的关系;嵌入位点附近的碱基或密码子种类对非天然蛋白质表达的影响,包括第四碱基效应和稀有密码子效应,旨在为非天然氨基酸的高效嵌入提供可供参考的准则,具体如下:1)通过改造底盘细胞解除o-t RNA与RF1的竞争(如E.coli C321.ΔA),可实现100%的非天然氨基酸嵌入效率,及1.0 mg/m L的单位点非天然氨基酸嵌入的非天然绿色荧光蛋白表达;2)肽链上非天然氨基酸嵌入位点与N/C端距离与非天然氨基酸嵌入效率无相关关系;3)第四碱基为嘌呤核苷酸(A,G)比嘧啶核苷酸(T,C)更利非天然氨基酸嵌入;4)嵌入位点前存在1或2个稀有密码子时,可抑制非天然氨基酸的嵌入,2个稀有密码子存在时效应更显着;最后,探索了无细胞非天然蛋白质合成系统中的多个非天然氨基酸的嵌入,并尝试通过抑制剂的添加提高非天然蛋白质的表达量,最终实现了0.2 mg/m L的含4个非天然氨基酸的绿色荧光蛋白。(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8)
张金龙,蒋高喜[5](2018)在《不对称烯丙基化反应合成含有叁苯胺核心单元的荧光非天然氨基酸衍生物》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一种钯催化恶唑酮和烯丙醇的不对称烯丙基化反应合成相应的叁苯胺核心非天然氨基酸化合物的方法.反应收率高达95%,对映选择性过量值最高为97%ee.该反应操作简单,条件温和,原子经济性好,水为唯一副产物.(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崔秀云,孙宁宁,谢小娜,孙万春,赵晴[6](2018)在《利用非天然氨基酸代谢掺入法检测新生成蛋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Raw264.7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为模型体系,建立了非天然氨基酸代谢掺入法检测特定新生成蛋白的方法。通过代谢掺入的方法,使细胞中的蛋白质,特别是新生成的蛋白质一级结构中掺入非天然氨基酸,即带有迭氮基团的甲硫氨酸类似物(Azidohomoalanine,AHA)。考察了在不同浓度的LPS和FBS,以及不同的刺激时间等条件下,LPS刺激Raw264.7细胞产生TNF-α的实验参数,确定了最优的实验条件为:在含有1%胎牛血清的无甲硫氨酸(Met)的DMEM培养基中,分别在不加LPS和加10 ng/m L的LPS条件下刺激Raw264.7细胞4 h,在刺激细胞的同时掺入AHA。利用Cu+催化的迭氮基团与带有生物素(Biotin)标签的炔烃基团的环加成反应,使蛋白质标记上Biotin标签。利用吸附在固相载体上的抗体特异性捕获TNF-α分子,再用耦联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的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对TNF-α分子上的Biotin进行识别,实现对特定的新生成蛋白质(TNF-α)进行检测。本方法为检测特定微量新生成蛋白、表征特定蛋白质的周转等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法。(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8年11期)
张静[7](2018)在《基于单分子拉曼标记和非天然氨基酸的蛋白特异性成像》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兴的拉曼探针具有分子量更小(<1 kDa)、振动光谱线宽更窄(~1 nm)、拉曼信号强度更稳定的特点,同时信号与生物分子的浓度成严格的线性关系,因此非常有利于生物体系中定量测量和成像。虽然拉曼探针的这些优良特性明显好于传统荧光标记,但是拉曼标签或拉曼光谱的天然劣势是缺乏蛋白特异性,即不能对某个特定蛋白进行标记和识别。因此长期以来,拉曼标签以及拉曼显微镜发展滞后,只能局限于对生物体系内的代谢物或细胞器的标记和成像,不能利用拉曼光谱有效分辨不同功能的蛋白,这些因素极大的限制了拉曼光谱和拉曼显微镜的发展。同时拉曼信号相对荧光较弱,也严重妨碍了它们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针对拉曼探针缺乏蛋白特异性以及拉曼信号较弱的缺点,我们结合新型拉曼探针、遗传密码子扩充技术和超光谱受激拉曼显微成像技术(hyperspectral stimulated Raman scattering microscopy,HSRS),发展了能够对不同功能的蛋白进行基因特异性成像的方法。我们利用特别设计的多个苯环共轭增强的小分子拉曼标签,和更精确更少干扰的单个非天然氨基酸(Unnatural amino acid,UAA),对目的蛋白中的特定位点进行修饰,实现了拉曼探针对蛋白的特异性标记,并通过受激拉曼分子显微镜对活细胞中的目的蛋白进行了识别与成像。具体而言,通过遗传密码子扩充技术——利用具有正交性的Methanosarcina barkeri PylRS(MbPylRS)/tRNA_(CUA)识别信使RNA(message RNA,mRNA)上的特定琥珀密码子(TAG),将携带炔烃(C≡C)的单个非天然氨基酸(~0.23 kDa)定点掺入到目的蛋白中,然后再用共轭增强的小分子拉曼标签与非天然氨基酸进行点击化学,完成拉曼标记。利用苯环进行共轭增强的拉曼标签与非天然氨基酸连接后的总的分子量约为0.55 kDa,其获得的拉曼信号比单个炔基提高了两个数量级,同时拉曼光谱线宽仅为18个波数。在验证性实验中,我们通过质粒在HeLa细胞中分别表达外源融合蛋白Histone3.3-EGFP、内质网蛋白EGFP-Sec61β和亨廷顿氏舞蹈症致病蛋白Htt74Q-EGFP,并分别进行了SRS成像。然后,我们又将作为参照的EGFP去除,通过密码子扩充技术将非天然氨基酸直接掺入到靶蛋白Histone3.3和Htt74Q上,之后通过点击化学反应将苯环增强的拉曼标签与非天然氨基酸连接,成功的对靶蛋白进行了超光谱受激拉曼散射显微成像。最后我们改造了特定识别BCNK(一种非天然氨基酸,用于活细胞内环加成反应)的氨酰tRNA合成酶MmPylRS-AF,实现了对活细胞内特定蛋白的拉曼标记成像。综上所述,本文针对拉曼显微成像对蛋白无特异性的劣势,通过建立遗传密码子扩充技术,将带有拉曼特征峰的小分子掺入到感兴趣的蛋白质上,实现了对特定蛋白的成像,为受激拉曼散射显微成像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基因编码靶向的拉曼探针具有蛋白特异性、分子量小、信号强、拉曼光谱窄、光稳定性强等诸多优点和特性,有望在今后的研究和生物医学应用中取代传统的荧光标记和成像方法。(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11-01)
王志鹏,李曼,程农壹,王田[8](2018)在《非天然氨基酸引入法制备含有新型赖氨酸翻译后修饰蛋白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多种天然蛋白质中赖氨酸翻译后修饰被逐渐发现。这些翻译后修饰在蛋白质组中广泛存在,对染色体结构和基因转录表达功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然而,获得足量的具有特定翻译后修饰的蛋白质并非易事,发展制备方法对于后续表观遗传学研究极为重要。讨论了利用非天然氨基酸引入的手段制备含有这些新型赖氨酸翻译后修饰的蛋白。(本文来源于《化学教育(中英文)》期刊2018年18期)
陈麒[9](2018)在《合成编码非天然氨基酸技术在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长效化改造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传统化学药物相比,蛋白质和多肽药物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靶点特异性,但其开发应用仍然存在众多挑战,其中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蛋白质和多肽药物的体内半衰期普遍偏短。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研究人员逐渐发展出多种蛋白长效化技术,通过改变药物分子的结构来影响其体内代谢速率及方式,进而延长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的半衰期。相比糖基化修饰,融合蛋白修饰或PEG修饰,脂肪酸修饰不仅能实现半衰期的延长,还有助于提高药物的脂溶性、肠道黏膜透过及吸收效率,故而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传统的蛋白药物脂肪酸修饰主要通过体外化学偶联的方式来实现,存在反应条件限制多、修饰效率偏低、分离步骤复杂、修饰均一度差等多种局限。合成编码技术利用正交氨酰tRNA合成酶可以在表达宿主体内将修饰后的氨基酸(非天然氨基酸)点特异的引入到蛋白的特定位点,生产修饰蛋白,从而从原理上避开蛋白体外修饰的各种限制。本论文中,我们设计了一种带7个碳原子脂肪酸链的非天然氨基酸-HepoK,通过高通量筛选获得了一个对HepoK特异的正交氨酰tRNA合成酶;然后利用合成编码非天然氨基酸技术,在E.coli体内分别将HepoK引入到到肌红蛋白(Myoglobin)、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即本文中LIT)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的特异位点,柱层析分离得到均一脂肪酸修饰的蛋白质;质谱分析带HepoK的肌红蛋白,确证了HepoK插入的特异性,并比较了插入HepoK前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与人血浆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发现带有HepoK的蛋白与人血浆白蛋白间有着更强的相互作用力,且带HepoK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与人血浆白蛋白的结合高于市售利拉鲁肽。证明通过合成编码非天然氨基酸技术生产的脂肪酸修饰蛋白可特异的与HSA的结合,从而延长其在体内的半衰期。总之,本研究利用合成编码技术在表达宿主体内直接实现蛋白质的脂肪酸修饰,并证明修饰后的蛋白质与人血浆白蛋白有特异结合,从而为长效化蛋白生产提供了更高效、更均一的方案。(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6)
程峰,相超,王亚军[10](2018)在《ω-转氨酶不对称合成手性胺及非天然氨基酸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ω-转氨酶不对称合成手性胺及非天然氨基酸是目前生物加工过程的研究热点之一。ω-转氨酶具有优良的立体选择性及区域选择性,利用其进行生物催化生产手性胺,已被应用于医药、农药和化工等领域。本文中,笔者综述了ω-转氨酶的基本结构特性,并以转氨酶法制备西他列汀关键中间体等为例,同时阐述了该酶的高通量筛选方法及分子改造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级联反应提高手性胺产量的策略作了进一步讨论。最后,本文简要总结了ω-转氨酶在不对称合成非天然氨基酸中的具体应用。(本文来源于《生物加工过程》期刊2018年03期)
天然氨基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Xcc)是十字花科植物黑腐病的致病菌。Xcc中DSF (Diffusible signal factor)信号依赖的群体感应系统和RpfB介导的群体感应退出机制均与其致病性密切相关。【目的】分别检测18种氨基酸对DSF-家族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合成的影响,为研发新型生物防治方法提供思路。【方法】添加不同浓度的氨基酸到ΔrpfC菌株XYS培养体系中,接种后不同时间点取样提取DSF信号分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DSF和BDSF浓度。【结果】18种氨基酸中,甲硫氨酸、色氨酸和胱氨酸能有效降低ΔrpfC菌株培养体系中DSF和BDSF水平,抑制效果与氨基酸浓度密切相关;3种氨基酸对DSF信号分子的抑制作用存在迭加效应;甲硫氨酸、色氨酸或胱氨酸不影响ΔrpfCΔrpfB双突变体菌株中DSF和BDSF水平。【结论】首次发现了甲硫氨酸、色氨酸和胱氨酸通过RpfB诱导Xcc退出群体感应状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天然氨基酸论文参考文献
[1].梁学军,宫丽颖,周菲,周德敏,祝静静.非天然氨基酸定点偶联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抗体偶联药物的药理学活性[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2].陈慧,周莲,陈博,宋凯,郭晓春.天然氨基酸诱导野油菜黄单胞菌降解DSF-家族群体感应信号活性分析[J].微生物学通报.2019
[3].高扬.碳量子点传感器阵列在天然氨基酸检测和植物分类中的应用[D].辽宁大学.2019
[4].高伟.大肠杆菌无细胞蛋白合成系统中非天然氨基酸高效引入策略探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5].张金龙,蒋高喜.不对称烯丙基化反应合成含有叁苯胺核心单元的荧光非天然氨基酸衍生物[J].化学学报.2018
[6].崔秀云,孙宁宁,谢小娜,孙万春,赵晴.利用非天然氨基酸代谢掺入法检测新生成蛋白[J].分析化学.2018
[7].张静.基于单分子拉曼标记和非天然氨基酸的蛋白特异性成像[D].华中科技大学.2018
[8].王志鹏,李曼,程农壹,王田.非天然氨基酸引入法制备含有新型赖氨酸翻译后修饰蛋白质[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8
[9].陈麒.合成编码非天然氨基酸技术在蛋白质和多肽类药物长效化改造中的应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8
[10].程峰,相超,王亚军.ω-转氨酶不对称合成手性胺及非天然氨基酸的研究进展[J].生物加工过程.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