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度性状论文-张丹,刘丽君,薛林,李建,徐辰武

粘度性状论文-张丹,刘丽君,薛林,李建,徐辰武

导读:本文包含了粘度性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糯玉米,淀粉粘度性状,遗传多样性,SSR标记

粘度性状论文文献综述

张丹,刘丽君,薛林,李建,徐辰武[1](2010)在《江苏沿江糯玉米籽粒淀粉粘度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测定了53份糯玉米自交系和30份单交种的籽粒淀粉粘度性状,并进行表型变异分析。使用91对SSR标记对上述材料进行基因组扫描,并分析了供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信息。在检测群体结构的基础上使用TASSEL软件的GLM方法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如下:(1)供试材料在7个淀粉粘度性状上均呈极显着差异。(2)自交系中共扩增出433个差异片段,平均每引物扩增出5个;引物PIC值在0~0.841之间,平均为0.573。单交种中扩增出403个差异片段,平均每引物扩增出4个,引物PIC值在0~0.841之间,平均为0.562。(3)表型数据的聚类结果与分子标记聚类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4)经线性整合的SSR位点组合间存在一定的连锁不平衡,不平衡程度D~1>0.5的组合数占总位点组合的10.31%;(5)遗传结构分析将供试群体分为9个亚群体,共发现26个SSR标记与籽粒淀粉粘度性状相关联;(6)有11个SSR标记同时与2个或2个以上性状相关联,原因可能是这些性状高度正相关或是一因多效;(7)关联标记对表型变异的总解释率较高,部分性状的解释率总和超过100%。试验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在籽粒淀粉粘度性状上存在极显着差异,且遗传多样性高,可作为本地区糯玉米品质改良的种质资源,同时关联分析得到的26个SSR标记可为糯玉米籽粒淀粉粘度性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江苏省遗传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0-09-11)

陆鑫[2](2010)在《玉米籽粒淀粉RVA粘度性状的QTL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是我国最重要的叁大粮食作物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饲料和经济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开展玉米淀粉RVA粘度性状的QTL定位,对于指导玉米籽粒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苏玉16号双亲(JB和Y53)杂交衍生的240株F2群体为材料,测定单株籽粒淀粉粘度性状值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同时选用分布在玉米基因组上的1121对SSR标记,结合F2单株的籽粒淀粉粘度性状进行QTL定位。研究结果如下:(1)亲本间的7个RVA粘度性状中,除了终值粘度、糊化时间外,其他5个性状间均呈极显着差异。F2单株各性状间存在相关性,峰值粘度、谷值粘度和终值粘度3个性状两两之间,糊化温度和糊化时间2个性状之间均呈极显着正相关。而峰值粘度、谷值粘度、终值粘度3个性状与糊化温度、糊化时间2个性状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崩解值和回复值2个性状与峰值粘度、谷值粘度、终值粘度3个性状之间具有极显着正相关关系,但崩解值与糊化温度、糊化时间呈现极显着负相关。(2)在1121对SSR引物中,双亲间有多态性的共显性标记仅为184个,多态率为16.4%。利用其中的154个SSR标记构建了分子标记连锁图谱,覆盖全基因组1734.9cM,相邻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为11.3cM。(3)除糊化时间性状没有检测到QTL外,其余6个玉米籽粒淀粉粘度性状共检测到57个QTLs,平均每个性状检测出9.5个QTLs。其中,峰值粘度、终值粘度、崩解值和回复值定位到的QTLs相对较多,分别为10、11、13和12个,而谷值粘度和糊化温度定位到的QTLs相对较少,分别为6个和5个。从QTLs的贡献率来看,大于20%的有6个,分别为峰值粘度的qPV7-2,终值粘度的qFV7-2,回复值的qSB7-1、qSB7-2、qSB8-1和qSB8-2,其中qFV7-2解释的表型变异最大,达到31.80%。(4)将6个RVA粘度性状的所有QTLs定位信息进行比较,发现了7个QTLs一致性区域,分别为1号染色体的umc1200-umc1160、2号染色体的umc1961-mmc0111、3号染色体的umc1489-umc1286、7号染色体的bnlg1094-dupssr9以及umc2197附近和8号染色体的umc1974-bnlg1834以及umc1005附近,都涉及3个以上QTLs。其中,umc1974-bnlg1834区段聚集的QTLs最多,为5个,涉及除糊化温度以外的5个RVA粘度性状。(5)在检测的57个RVA粘度性状相关的QTLs中,表现超显性的QTLs最多,达到30个,表现加性、部分显性和显性的QTLs分别为7、13和7个。峰值粘度10个QTLs中的6个、终值粘度11个QTLs中的6个、崩解值13个QTLs中的6个以及回复值12个QTLs中的9个均表现为超显性,因此,该4个RVA粘度性状的基因作用方式可能以超显性为主。而谷值粘度和糊化温度的基因作用方式以部分显性为主。(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0-05-01)

刘丽君[3](2009)在《江苏沿江地区糯玉米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以及淀粉RVA粘度性状的关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糯玉米起源于中国,是我国宝贵的玉米种质资源。糯玉米具有甜、粘、香的特点,在食品和工业中具有广泛用途。因此,研究糯玉米淀粉RVA粘度性状及糯玉米的遗传多样性,对糯玉米的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129个糯玉米自交系和30个糯玉米单交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糯玉米籽粒淀粉RVA粘度性状的遗传潜势,并利用分布在玉米全基因组上的100个SSR标记对其中的56个自交系和30个单交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最后采用关联分析软件TASSEL对7个RVA粘度性状与SSR标记数据进行了关联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糯玉米品种(自交系)的7个RVA粘度性状均呈极显着差异。峰值粘度、谷值粘度、终值粘度叁者间呈极显着正相关;崩解值与峰值粘度、谷值粘度、终值粘度也均呈极显着正相关,与糊化时间、糊化温度呈极显着负相关;回复值与谷值粘度、终值粘度、糊化时间、糊化温度均呈极显着正相关;崩解值与回复值呈显着负相关;糊化时间与糊化温度呈极显着正相关。(2)100对SSR引物中有88对在糯玉米自交系中能扩增出多态性带,占88%;88对引物共扩增出350条特异性带,每个引物平均能扩增出3.98条带。有87对引物在糯玉米单交种中能扩增出多态性带,占87%;87对引物共扩增出315条带,每个引物平均能扩增出3.62条带。(3)糯玉米间的遗传相似性较高。30个糯玉米单交种间遗传相似系数最小的是苏玉糯14号和沪玉糯3号以及苏玉糯14号和辽宁香糯,均为0.546;而金城花糯和GN4以及金城花糯和GN3之间的相似系数最大,均为0.911。56个糯玉米自交系间相似系数最小的是晴795选系和港红354354选系,相似系数为0.636;相似系数最大是LBW2选系和LBW3选系以及LBW2选系和LBW5选系,均为0.935。(4)关联分析共检测出26个位点与7个RVA粘度性状显着关联。其中,与峰值粘度、谷值粘度、终值粘度、崩解值、回复值、糊化时间和糊化温度关联的位点(次)分别有6个、8个、6个、6个、6个、10个和4个。(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09-05-01)

黄婷,汪鑫[4](2008)在《小麦品种面粉粘度性状的品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2个地区21个小麦品种面粉的快速粘度仪参数。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对淀粉快速粘度仪参数均有一定的影响。峰值粘度主要受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影响,衰减度相对受基因型的影响较大,其他性状受环境影响比较大。而弱筋小麦品种的淀粉糊化特性指标的环境变异明显高于强筋、中筋品种,说明弱筋小麦淀粉糊化特性受环境影响的程度较大。(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08年01期)

陆芳芳[5](2005)在《糯玉米淀粉粘度的杂种优势及其与主要性状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p+q+2pq遗传交配设计,研究了10个糯玉米自交系组配的50个杂种的淀粉RVA粘度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与主要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主要结论如下: (1)淀粉粘度在亲本及杂交种都具显着差异,杂种间的差异大于亲本间的差异。 (2)淀粉粘度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沉降值极显着超中亲,峰值粘度和回落值极显着超低亲,而谷值粘度、终值粘度、糊化温度和糊化时间均无杂种优势;杂种与母本及中亲值在峰值粘度、谷值粘度、沉降值和回落值上极显着正相关,而在终值粘度、糊化温度和糊化时间上相关不显着。 (3)淀粉RVA粘度7个性状的遗传主要受二倍体的母体基因型(F_1植株)控制,在F_2籽粒间没有发生遗传分离,同时各性状均存在细胞质效应。峰值粘度、谷值粘度、沉降值、终值粘度和回落值的广义遗传力较高,糊化时间、糊化温度的广义遗传力较低。狭义遗传力除回落值、糊化时间、糊化温度外也均达到了较高水平。谷值粘度、终值粘度的遗传变异以加性为主,峰值粘度、糊化温度、回落值和糊化时间的遗传变异加性和显性都起重要作用,沉降值的遗传变异则主要以显性为主。 (4)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正交(1、2、3、4、5为母本,A、B、C、D、E为父本)下峰值粘度、沉降值以亲本D最高,谷值粘度以亲本4最高,终值粘度以亲本B最高,回落值、糊化时间、糊化温度以亲本3最高。反交(1、2、3、4、5为父本,A、B、C、D、E为母本)下峰值粘度、沉降值以亲本4最高,谷值粘度、终值粘(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05-05-01)

范玉顶,李斯深,孙海艳,李瑞军[6](2005)在《利用RIL群体分析小麦淀粉粘度性状与馒头品质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对淀粉粘度性状与馒头品质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分析。相关分析表明,峰值粘 度、低谷粘度、最终粘度、反弹值、峰值时间均与馒头外观、结构、弹韧性、粘性、总分等5项指标呈显着正相关;回归分 析结果表明,粘度性状与馒头品质间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建立了馒头体积、比容、结构、弹韧性、粘性和总分与淀粉 粘度性状的回归方程;通过通径分析明确了各粘度性状对馒头品质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王宪泽,阚世红,于振文[7](2004)在《部分山东小麦品种面粉粘度性状及其与面条品质相关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山东省近年种植面积较大的32个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面粉的快速粘度仪参数与淀粉组成和含量及面条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淀粉组成和含量显着影响面粉粘度性状,面粉粘度仪参数高峰粘度、稀释值、反弹值、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与面条评分呈显着或极显着相关,说明粘度性状可以作为面条小麦预测和筛选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04年06期)

姚大年,李保云,梁荣奇,刘广田[8](2000)在《小麦品种面粉粘度性状及其在面条品质评价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 4 1个小麦品种面粉的快速粘度仪参数及其与面条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 ,几项面粉粘度性状如高峰粘度、低谷粘度和最后粘度等分别与面条评分间呈 0 .0 0 1水平显着正相关 ;建立了面条评分依高峰粘度的回归方程 ;讨论了小麦品种面条品质的预测指标等问题。为小麦杂交育种早期世代根据高峰粘度等若干粘度性状对面条品质的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0年03期)

姚大年,刘广田,朱金宝,梁荣奇[9](1999)在《基因型和环境对小麦品种淀粉性状和面粉粘度参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适于我国华北和黄淮麦区种植的15个冬小麦品种的9个淀粉性状和面粉粘度参数在5个生态试验点的表现。结果表明:(1)基因型方差和环境方差在所有性状上达到显着或极显着(P<001),基因型×环境互作方差在8个性状上达到显着(P<005或P<001)。环境变异在多数性状上大于基因型变异,基因型变异在所有性状上均大于基因型×环境互作变异;(2)多数性状的稳定性因品种而异,一些重要品质性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研究为小麦品质育种提供了有关基因型和环境对若干淀粉性状和粘度参数作用的信息。(本文来源于《粮食与饲料工业》期刊1999年06期)

姚大年,刘广田,朱金宝,梁荣奇,苏青[10](1997)在《小麦品种面粉粘度性状及其与面条品质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年来,小麦品种面条品质的研究和改良多注重出份率、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等。关于小麦品种面粉粘度性状及其与面条品质关系的研究国内外报道甚少。本文选用对个在我国华北、黄淮和长江中下游麦区种植的冬小麦品种,测定其籽粒品质性状、面粉糊化特性和粘度特性等,旨在研究面(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97年03期)

粘度性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玉米是我国最重要的叁大粮食作物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饲料和经济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开展玉米淀粉RVA粘度性状的QTL定位,对于指导玉米籽粒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苏玉16号双亲(JB和Y53)杂交衍生的240株F2群体为材料,测定单株籽粒淀粉粘度性状值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同时选用分布在玉米基因组上的1121对SSR标记,结合F2单株的籽粒淀粉粘度性状进行QTL定位。研究结果如下:(1)亲本间的7个RVA粘度性状中,除了终值粘度、糊化时间外,其他5个性状间均呈极显着差异。F2单株各性状间存在相关性,峰值粘度、谷值粘度和终值粘度3个性状两两之间,糊化温度和糊化时间2个性状之间均呈极显着正相关。而峰值粘度、谷值粘度、终值粘度3个性状与糊化温度、糊化时间2个性状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崩解值和回复值2个性状与峰值粘度、谷值粘度、终值粘度3个性状之间具有极显着正相关关系,但崩解值与糊化温度、糊化时间呈现极显着负相关。(2)在1121对SSR引物中,双亲间有多态性的共显性标记仅为184个,多态率为16.4%。利用其中的154个SSR标记构建了分子标记连锁图谱,覆盖全基因组1734.9cM,相邻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为11.3cM。(3)除糊化时间性状没有检测到QTL外,其余6个玉米籽粒淀粉粘度性状共检测到57个QTLs,平均每个性状检测出9.5个QTLs。其中,峰值粘度、终值粘度、崩解值和回复值定位到的QTLs相对较多,分别为10、11、13和12个,而谷值粘度和糊化温度定位到的QTLs相对较少,分别为6个和5个。从QTLs的贡献率来看,大于20%的有6个,分别为峰值粘度的qPV7-2,终值粘度的qFV7-2,回复值的qSB7-1、qSB7-2、qSB8-1和qSB8-2,其中qFV7-2解释的表型变异最大,达到31.80%。(4)将6个RVA粘度性状的所有QTLs定位信息进行比较,发现了7个QTLs一致性区域,分别为1号染色体的umc1200-umc1160、2号染色体的umc1961-mmc0111、3号染色体的umc1489-umc1286、7号染色体的bnlg1094-dupssr9以及umc2197附近和8号染色体的umc1974-bnlg1834以及umc1005附近,都涉及3个以上QTLs。其中,umc1974-bnlg1834区段聚集的QTLs最多,为5个,涉及除糊化温度以外的5个RVA粘度性状。(5)在检测的57个RVA粘度性状相关的QTLs中,表现超显性的QTLs最多,达到30个,表现加性、部分显性和显性的QTLs分别为7、13和7个。峰值粘度10个QTLs中的6个、终值粘度11个QTLs中的6个、崩解值13个QTLs中的6个以及回复值12个QTLs中的9个均表现为超显性,因此,该4个RVA粘度性状的基因作用方式可能以超显性为主。而谷值粘度和糊化温度的基因作用方式以部分显性为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粘度性状论文参考文献

[1].张丹,刘丽君,薛林,李建,徐辰武.江苏沿江糯玉米籽粒淀粉粘度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C].江苏省遗传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

[2].陆鑫.玉米籽粒淀粉RVA粘度性状的QTL分析[D].扬州大学.2010

[3].刘丽君.江苏沿江地区糯玉米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以及淀粉RVA粘度性状的关联研究[D].扬州大学.2009

[4].黄婷,汪鑫.小麦品种面粉粘度性状的品质分析[J].种子.2008

[5].陆芳芳.糯玉米淀粉粘度的杂种优势及其与主要性状的相关性[D].扬州大学.2005

[6].范玉顶,李斯深,孙海艳,李瑞军.利用RIL群体分析小麦淀粉粘度性状与馒头品质的关系[J].中国粮油学报.2005

[7].王宪泽,阚世红,于振文.部分山东小麦品种面粉粘度性状及其与面条品质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04

[8].姚大年,李保云,梁荣奇,刘广田.小麦品种面粉粘度性状及其在面条品质评价中的作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0

[9].姚大年,刘广田,朱金宝,梁荣奇.基因型和环境对小麦品种淀粉性状和面粉粘度参数的影响[J].粮食与饲料工业.1999

[10].姚大年,刘广田,朱金宝,梁荣奇,苏青.小麦品种面粉粘度性状及其与面条品质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7

标签:;  ;  ;  ;  

粘度性状论文-张丹,刘丽君,薛林,李建,徐辰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