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宫外孕方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宫外孕,方剂,异位,中药,小家鼠,药物治疗,小鼠。
宫外孕方剂论文文献综述
汪玲,王小燕,黄昊[1](2018)在《甲氨喋呤和米非司酮联合中药宫外孕方剂治疗早期异位妊娠及对患者机体应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甲氨喋呤和米非司酮联合中药宫外孕方剂治疗早期异位妊娠及对患者机体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早期异位妊娠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应用普通西药治疗,研究组应用甲氨喋呤和米非司酮联合中药宫外孕方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应急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应急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异位妊娠的治疗过程当中,甲氨喋呤、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效果理想,对机体应激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8年24期)
李薇薇[2](2018)在《宫外孕方剂、米非司酮与氨甲喋呤对难治性输卵管妊娠的治疗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宫外孕方剂、米非司酮与氨甲喋呤对难治性输卵管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40例难治性输卵管妊娠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均为20例。A组给予中西医联合疗法(宫外孕方剂+氨甲喋呤+米非司酮)。B组给予西医疗法(氨甲喋呤+米非司酮)。对比治疗效果。结果:A组的治疗成功率为95.0%,B组为70.0%,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的血β-HC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A组低于B组;包块直径均小于治疗前,且A组小于B组,组间与组内对比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为难治性输卵管妊娠患者行中西医联合治疗可改善其临床指标,治疗成功率高。(本文来源于《中外女性健康研究》期刊2018年17期)
陶霞[3](2015)在《联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和中药方剂治疗宫外孕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和中药方剂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宫外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4例患者。我院联合使用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的用法均与对照组患者相同)和中药方剂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恢复正常的用时和住院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观察组患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恢复正常的用时和住院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结论 :联合使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和中药方剂治疗宫外孕的效果显着,可快速促进患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的下降,缩短其治疗的时间。此联合用药方法可作为临床上治疗宫外孕的优选方法。(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5年14期)
金美花[4](2010)在《自拟中药宫外孕方剂加米非司酮治疗早期异位妊娠68例临床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米非司酮联合自拟中药宫外孕方剂在早期异位妊娠的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确诊为异位妊娠并有保守治疗指征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A、B组,每组各34例。A组,口服米非司酮50mg,每日2次,共用3d;B组,口服米非司酮50mg,每日2次,共用3d,同时服用中药自拟方剂;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34例中,保守治疗成功20例,治愈率58.82%;B组34例中,保守治疗成功30例,治愈率88.24%;B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血B绒毛膜促性腺激素(B—HCG)下降、治疗成功率、包块缩小程度均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自拟中药宫外孕方剂治疗早期异位妊娠,具有疗效高、安全、副作用小、减轻患者医疗负担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期刊2010年21期)
柏雪燕,董月彦[5](2010)在《甲氨喋呤、米非司酮联合中药宫外孕方剂治疗早期异位妊娠96例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甲氨喋呤(MTX)、米非司酮联合中药宫外孕方剂在早期异位妊娠的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确诊为异位妊娠并有保守治疗指征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各32例。A组,MTX50mg/m2单次肌肉注射;B组,MTX肌肉注射,同时口服米非司酮50mg,每日2次,共用3d;C组,MTX肌肉注射加米非司酮口服,用法同上,外加中药宫外孕方口服。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32例中,保守治疗成功25例,治愈率71.9%;B组32例中,保守治疗成功27例,治愈率84.4%;C组32例中,保守治疗成功30例,治愈率93.8%,C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及B组,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治疗成功率、包块缩小程度均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喋呤、米非司酮与中药宫外孕方联合用药治疗早期异位妊娠,具有疗效高、安全、副作用小、减轻患者医疗负担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0年08期)
杨会华[6](2004)在《自拟方剂宫外孕Ⅱ号加减治疗子宫肌瘤60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子宫肌瘤是妇科肿瘤中常见病。好发于30-50岁的中青年妇女。属祖国医学中“瘕”范畴。笔者近年来根据临床常见证侯的辩证分析,致力于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并应用宫外孕Ⅱ号(以下简称GWY-Ⅱ)加减治疗子宫肌瘤6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临床资料报道如(本文来源于《社区医学杂志》期刊2004年01期)
胡永平,孙美果[7](2002)在《宫外孕中药方剂加减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宫外孕方剂是中药汤剂 ,1998~2000年对其调节免疫功能作了观察 ,现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本组搜集了1998年~2000年诊疗的慢性盆腔炎共96例 ,年龄19~50岁。随机分成2组 ,分别给予2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发病率以20岁~40(本文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期刊2002年05期)
高应斗,赵忠保[8](1986)在《宫外孕方剂对离体兔心冠脉流量及心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宫外孕方剂是由活血化淤的药物所组成,多年来用以治疗子宫外妊娠。近年来又用以防治血管栓塞性疾病。是否也能用以防治冠心病,因此进一步研究了宫外孕Ⅰ号、Ⅱ号(简称Ⅰ号、Ⅱ号)及叁莪方剂(简称叁莪)对冠脉流量及心率的影响,并用已知药异丙肾上腺素(简称异丙)作了比较。实验方法与结果一、对离体兔心冠脉流量及心率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1986年05期)
高应斗,赵忠保,杨桂芬,李伯阳,郭素萍[9](1984)在《宫外孕Ⅱ号方剂对小鼠腹水型肉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宫外孕Ⅱ号方剂,是由活血化淤药组成。多年来,临床用于治疗子宫外妊娠已取得较好的疗效并且阐明了作用机理,另外也证实了该方剂能发挥“异病同治”的作用,对防治血管栓塞性疾病提出了理论依据。是否也能防治肿瘤,我们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1984年02期)
高应斗,赵忠保,马爱英,杨桂芬,李伯阳[10](1982)在《宫外孕Ⅱ号方剂对“异病同治”的作用及作用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宫外孕Ⅱ号方剂(简称宫Ⅱ号)治疗子宫外妊娠及其作用机理已有多篇报道。宫Ⅱ号属活血化淤的药物,其治疗子宫外妊娠主要是促进腹腔内血管外的血肿包块的吸收,而对血管内的血栓是否也有作用,是否能发挥“异病同治”的作用,因此进一步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1982年06期)
宫外孕方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宫外孕方剂、米非司酮与氨甲喋呤对难治性输卵管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40例难治性输卵管妊娠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均为20例。A组给予中西医联合疗法(宫外孕方剂+氨甲喋呤+米非司酮)。B组给予西医疗法(氨甲喋呤+米非司酮)。对比治疗效果。结果:A组的治疗成功率为95.0%,B组为70.0%,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的血β-HC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A组低于B组;包块直径均小于治疗前,且A组小于B组,组间与组内对比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为难治性输卵管妊娠患者行中西医联合治疗可改善其临床指标,治疗成功率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宫外孕方剂论文参考文献
[1].汪玲,王小燕,黄昊.甲氨喋呤和米非司酮联合中药宫外孕方剂治疗早期异位妊娠及对患者机体应激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8
[2].李薇薇.宫外孕方剂、米非司酮与氨甲喋呤对难治性输卵管妊娠的治疗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
[3].陶霞.联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和中药方剂治疗宫外孕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5
[4].金美花.自拟中药宫外孕方剂加米非司酮治疗早期异位妊娠68例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
[5].柏雪燕,董月彦.甲氨喋呤、米非司酮联合中药宫外孕方剂治疗早期异位妊娠96例的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
[6].杨会华.自拟方剂宫外孕Ⅱ号加减治疗子宫肌瘤60例[J].社区医学杂志.2004
[7].胡永平,孙美果.宫外孕中药方剂加减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02
[8].高应斗,赵忠保.宫外孕方剂对离体兔心冠脉流量及心率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1986
[9].高应斗,赵忠保,杨桂芬,李伯阳,郭素萍.宫外孕Ⅱ号方剂对小鼠腹水型肉瘤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1984
[10].高应斗,赵忠保,马爱英,杨桂芬,李伯阳.宫外孕Ⅱ号方剂对“异病同治”的作用及作用机理的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