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结节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甲状腺,超声,多普勒,胸腺肽,表观,硬化症,磁共振。
结节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黄赛花,潘燚,陈秀梅,黄敏敏,赵舜珍[1](2019)在《精准穿刺套针辅助CT引导经皮穿刺定位法在周围型肺微小结节术前定位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术中精准穿刺套针辅助CT引导经皮穿刺定位法在周围型肺部微小结节术前定位中的作用。方法对2016年9月至2019年2月低剂量螺旋CT显示需行术前CT定位的肺小结节患者,分为精准穿刺套件+传统胸腔穿刺针组(试验组)和传统胸腔穿刺针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小结节穿刺的首次进针成功率、气胸发生率和术前定位成功率。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首次进针成功率为78.73%vs. 48.94%(c2=9.034,P=0.002),无症状气胸发生率为0%vs. 8.51%(c2=4.178,P=0.041),术前肺结节定位成功率为95.74%vs.93.62%(c2=0.211,P=0.646)。结论术中精准穿刺套针联合传统胸腔穿刺针辅助CT定位提高了穿刺定位的首次进针成功率,减少了气胸的发生率,值得临床运用。(本文来源于《循证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雷娟,刘杰[2](2019)在《MRI弥散加权成像ADC值在鉴别结节性硬化患儿颅内病变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ADC值在鉴别结节性硬化患儿颅内病变性质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经手术或活检明确诊断为结节性硬化同时术前行MRI检查患者32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18个月~17岁。依据病理结果分析对应病变的MRI影像表现,并测量各病变在DWI序列中的ADC值,探讨ADC值在颅内不同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病理分型间的相关性。结果 32例患者中,24例出现室管膜下多发结节(75.0%),室管膜下结节多呈稍短T_1WI稍长T_2WI信号,边界清晰,部分呈等信号,DWI序列可见部分结节呈高信号,ADC值减低,室管膜下结节往往大小不一,部分凸向侧脑室内,导致侧脑室积水、扩张。另外有14例患者出现皮层或皮层下结节影,T_1WI呈稍低信号,T_2WI呈稍高信号,边界常常欠清,T_2WI FLAIR序列大部分呈高信号,DWI序列可呈高信号。共计取得术后或活检病理结果的病理总数为76个,其中为星形细胞胶质瘤的病灶有24个(31.58%),单纯室管膜下结节有51个(67.11%),其它病变1个(1.32%)。对各病变测量ADC值后发现:星形胶质瘤病灶的ADC值约为(56.78±8.38)×10~(-6)mm~(-2)/s,而单纯室管膜下结节的ADC值约为(87.49±7.94)×10~(-6)mm~(-2)/s,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77,P=0.012<0.05)。结论 MRI弥散加权成像ADC值能够有效的在术前鉴别结节性硬化患者颅内病变性质,其中胶质瘤病变的ADC值要显着低于单纯室管膜下结节。(本文来源于《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余留,臧国辉[3](2019)在《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在肺结节胸腔镜手术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在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对肺结节胸腔镜手术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2019年4月期间在我院行肺结节胸腔镜手术的22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在术前行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再行电视胸腔镜下肺结节部位楔形切除术,切除标本送快速冰冻切片病理分析。统计结节定位的准确率、切除准确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①CT引导下Hook-wire肺结节定位的准确率为100%。肺结节胸腔镜切除术成功率为100%,结节平均直径为(15.07±3.16)mm,平均定位时间为(15.88±1.25)min;②有1例患者出现了轻微气胸(4.5%),但无需进行额外治疗;未出现中等量气胸、对侧气胸、血胸等并发症,且所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未发生定位针脱落和移位。结论 CT引导下Hook-wire肺结节定位在胸腔镜切除术中具有定位准确率高、切除准确率高、定位时间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值得在肺结节胸腔镜手术中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操德智,赵霞,朱艳伟,陈彦,肖宇寒[4](2019)在《脑电图在预测结节性硬化症患儿癫痫发作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脑电图是否能预测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的癫痫发作。方法:我院神经内科结节性硬化专病门诊从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确诊的18例结节性硬化症未合并癫痫且脑电图无明显异常患者,年龄范围2月至3岁。每月随访一次,出现癫痫发作前每月复查一次脑电图,出现癫痫发作后每3月复查一次脑电图,共随访观察2年。随访观察所有患者癫痫发作的起病年龄,发作形式以及脑电图特点。结果:18例患者随访观察2年期间,其中共有16 (88.9%)例患者先后发现脑电图有癫痫样放电,出现癫痫样放电的年龄中位数为2岁2月,其中典型高峰节律紊乱5 (31.3%)例,变异型高峰节律紊乱3 (18.8%)例,局灶性尖(棘)波6 (37.5%)例,其中14 (87.5%)例患者在发现异常放电后平均2.3月后出现癫痫发作,其中癫痫性痉挛发作8(57.1%)例,局灶性发作6(42.9%)例,仅有2 (12.5%)例出现局灶性尖(棘)波患者在观察期末仍未出现癫痫发作,分别随访观察了13月、15月。结论:脑电图对结节性硬化症患者出现癫痫发作有早期预测作用。(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叁次全国儿科中西医结合学术会议资料汇编》期刊2019-08-16)
陈卫军,戴兆俊,陈岸[5](2019)在《真空辅助旋切系统在乳腺结节中的诊疗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旋切系统在乳腺结节中的诊疗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11月—2016年11月我科收治的622例患者,术前均经超声确诊为乳腺实性结节,利用真空辅助旋切系统行微创旋切手术。结果:622例患者均完整切除病灶,良性病变608例(97.7%),恶性病变14例(2.3%),恶性病变确诊后均行保乳手术、改良根治术或乳腺单纯切除+SLNB术。术后并发症:血肿23例(3.7%),皮肤青紫88例(14.1%)。术后超声随访,5例复发,均为良性,复发率为0.8%,2例漏切。结论:超声引导下的真空辅助旋切系统在乳腺良性结节的治疗中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美观的特点,对于临床不可触及或多发,同时可疑恶性的病灶,利用真空辅助旋切系统的活检功能可以准确定位,明确诊断,并及时给予适当的后续治疗,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青海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马会林,胡娟[6](2019)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弹性超声成像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弹性超声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门诊、住院接诊的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再进行弹性超声成像检测,观察2组良、恶性结节诊断结果、超声资料、甲状腺结节成像结果。结果:通过对8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检测,弹性超声组检查形态规则、边界清晰情况人数检查较准确,有晕环、微小钙化、血流信号丰富情况较小,多普勒超声检查形态规则、边界清晰情况人数较模糊,有晕环、微小钙化、血流信号丰富情况较高,上述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多普勒超声组(P<0.05)。甲状腺结节弹性超声成像评分恶性结节4~5分明显高于良性结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弹性超声成像的铺助下,能够准确的获取结节内部组织信息,准确判断良、恶性结节,弥补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不足。(本文来源于《兵团医学》期刊2019年02期)
王萌[7](2019)在《TI-RAPS在甲状腺结节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进行甲状腺结节病理检查的超声图像资料,按照甲状腺超声影像报告系统和数据系统(TI-RADS)Kwak分级标准对甲状腺结节超声进行分级,探讨TI-RADS分级诊断系统在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应用价值,从而为临床进行甲状腺癌辅助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因甲状腺结节病变在我院甲乳外科住院的患者,严格筛选研究对象。共入组184例患者,其中11例患者发现有2个结节,184例患者共发现195个结节。回顾性分析195个结节超声表现特征,对病理类型不同的甲状腺结节超声征象的差异性进行比较,根据Kwak TI-RADS分级诊断系统进行分级。TI-RADS诊断1~3级判断为良性结节,4~5级判断为恶性结节。全部数据使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结构、形态、边界、纵横比、边缘、回声、强回声病变、低回声晕、血流等进行单因素比较,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再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似然比检验。以甲状腺结节的病理检测的诊断结论作为诊断的金标准,绘制ROC工作曲线,记录TI-RADS系统分级诊断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结果:184例患者中有11例患者发现有2个结节,其余173例患者具有1个结节,总共发现195个结节。病理结果显示甲状腺结节随着TI-RA DS分级的逐渐增高,病理诊断为恶性结节的比例也逐渐增高,两者成正比,当TI-RADS诊断为5级时,病理诊断为恶性的比例高达95.65%。甲状腺结节TI-RADS分级诊断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7.10%、92.42%、82.23%、95.28%和67.03%。以甲状腺结节的病理检测的诊断结论作为诊断的金标准,绘制甲状腺结节TI-RADS分级的ROC工作曲线,其曲线下面积为0.939,标准误0.020,P<0.01,95%置信区间为0.899~0.978。良性和恶性甲状腺结节在超声征象的结构、纵径和横径比、外形、边界、边缘、强回声病变、内部回声等均有显着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对上述自变量进行分析得出实性、实性成分为主,微钙化,低回声、结节边缘有小分叶或毛刺、纵横比≥1时恶性度较高。结论:Kwak TI-RADS系统在诊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方面具有高度的准确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及较高的阳性预测值、特异性。作为一种简便、容易掌握并且较为实用的评价方法,在评价甲状腺结节特征方面更为全面,并且降低了观察者之间的主观性因素,这也就间接提高了诊断方面的客观与准确性,对临床的诊疗提供了很大帮助,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超声征象如实性、实性成分为主、边缘小分叶和毛刺、低回声、微钙化、纵横比≥1在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方面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恶性可能,并且上述征象越多恶性可能越大。但近年来随着甲状腺结节研究的不断进展,作为一种比较简洁的分析手段,不可避免的忽略了一些甲状腺结节特征性的超声表现。ACR发表的白皮书在描述词方面进行了规范,采用了更为复杂严谨的评分方法,并提供了相关的治疗处理。TI-RADS作为超声这种无创检查结果的分析系统,其准确性和敏感性较高,当结节超声检查无法定性时,可以进行FNA或其他相关检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操作,减轻了患者痛苦,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7)
汪栋宇,莫伟明,阮勇,张彬[8](2019)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对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治疗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对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治疗作用。方法: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74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放射性131I治疗,观察组则采取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比较两组病灶清除率、症状改善的时间、甲状腺生化指标恢复正常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甲状腺结节的大小、甲状腺生化指标,并发症出现率。结果:观察组病灶清除率、症状改善时间、甲状腺生化指标恢复正常时间、甲状腺结节大小、甲状腺生化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效果好。(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9年15期)
陈宇[9](2019)在《桥本氏甲状腺炎并发甲状腺结节预测模型的建立及中医药防治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即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hronic lymphocytic thy-roiditis,CLT),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常可并发甲状腺结节(Thyroid Nodules,TN),且其结节癌变率所占比例高达23%-25%。因此,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由于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桥本氏甲状腺炎并发甲状腺结节影响因素的研究尚无统一指导意见,且无被广泛认可的预测模型以更准确地预测其并发甲状腺结节的风险,中医药防治手段等相关内容也未被作为独立影响因素运用于预测模型的构建之中。此外,由于现代医学治疗副作用大、有效率低,因而中医药在该病的预防治疗上具有独特优势。因此,建立一种结合中医学元素在内的预测模型以及早地预测桥本氏甲状腺炎并发甲状腺结节的风险,并研究中医药对桥本氏甲状腺炎并发甲状腺结节的防治作用,对改善患者基础状态及减缓甲状腺结节的发生、降低甲状腺结节的癌变率及避免西医预防措施的副作用具有较大意义。目的:1探讨影响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1年内出现甲状腺结节的影响因素,最终建立桥本氏甲状腺炎1年内并发甲状腺结节的预测模型。2探讨中药对桥本氏甲状腺炎并发甲状腺结节患者1年内的影响,探讨中医药在防治桥本氏甲状腺炎并发甲状腺结节中的作用。方法:1回顾性收集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151例桥本氏甲状腺炎的患者,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及基线的临床血液资料。对纳入的患者观察1年,运用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影响其1年内出现甲状腺结节的独立影响因素,最终建立桥本氏甲状腺炎1年内并发甲状腺结节的预测模型。2回顾性收集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151例接受桥本氏甲状腺炎治疗后的患者,按照采取的防治甲状腺结节的措施分为中药治疗组70例、非中药治疗组81例。观察两个队列1年内出现甲状腺结节的情况及中药使用情况,以研究中医药对桥本氏甲状腺炎并发甲状腺结节的预防作用。结果:1对151例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进行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将COX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单因素变量:既往高血压病情况、甲状腺疾病家族史情况、BMI分类、TSH、TPOAb、TGAb、TC、LDL-C及中药治疗进行COX多因素分析,最终发现促甲状腺激素(TS 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BMI指数分类、甲状腺疾病家族史及中药治疗是桥本氏甲状腺炎1年内并发甲状腺结节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计算以上6个独立的影响因素的cut-off值并建立评分模型:BMI指数分类后不属于肥胖或超重为0分,BMI指数分类后属于肥胖或超重为1分;TPOAb<204.125IU/ml为0分,TPOAb≥204.125IU/ml为1分;TGAb<68.24IU/ml为O分,TGAb≥68.24 IU/ml为3分;TSH<5.585mIU/L为0分,TSH≥5.585mIU/L为1分;无甲状腺疾病家族史为0分,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为1分;无中药治疗为2分,有中药治疗为0分。该模型的评分范围在0-9分。该预测模型预测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1年内并发甲状腺结节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0。根据该cut-off值将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分为1年内并发甲状腺结节高危组(Predictive score 5-9分)和低危组(Predictive score 0-5分),两组1年内并发甲状腺结节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01)。2对151例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进行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在调整了其它因素后中药治疗仍然是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1年内并发甲状腺结节的独立影响因素(HR=0.104,95%CI=0.047-0.232,P<0.001),K-M分析显示联合中药治疗可明显降低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1年内并发甲状腺结节风险(P<0.001)。本研究根据有无服用中药分为两个亚组,对比两组发生发生结节人群中发生时间,发现中药组发生结节时间的中位时间为10(8.75-10),未服用中药组发生结节时间的中位时间为5(4-8),(P<0.001),具有统计学差异,说明服用中药可以延缓结节的发生时间。此外,利用累计日剂量将中药按服用剂量分为0-28cDDD、28-90cDDD、91-180cDDD、>180cDDD四个剂量组。通过Kaplan-Meier曲线我们可以看出中药剂量与桥本氏甲状腺炎1年内并发甲状腺结节之间存在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28cDDD、28-90cDDD、91-180cDDD和>180cDDD剂量组的1年内并发甲状腺结节率分别为49.4%、33.3%、34.8%和28.9%(log rank P=0.032)3对中药组队列中药处方进行分析统计后,发现共整理中药处方110个,共涉及不同中药145味,累积用药总频数1913次。其中使用频数≥10的药物共52味,累积频数1555次,累积频率82.85%。此外,将使用频数≥10的54为中药按中医四气、五味及归经进行统计发现寒性药、温性药及平性药及苦、辛、甘味药使用频次较高,从中医“归经”角度统计,肝经药物使用频次最高,其次为脾经、肺经、心经、肾经、胆经、胃经。从中药分类角度分析,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理气药使用频次较高。结论:1基线TSH、TGAb、TPOAb、BMI指数分类、甲状腺疾病家族史及中药治疗是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1年内并发甲状腺结节的独立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预测模型可以很好的识别出1年内并发甲状腺结节的高危人群。该预测模型更适用于处于甲功水平正常或甲功减退的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2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应用西药联合中药预防可显着降低其1年内并发甲状腺结节的风险,并且联合中药治疗不仅可以降低并发甲状腺结节风险,还可以延缓其结节出现的时间。3本研究通过对中药组队列70名患者观察期内所用中药处方的统计分析,发现在防治桥本氏甲状腺炎并发甲状腺结节方面,临床多选用微温、微寒、性平、味苦、味辛、味甘及肝经、脾经、肺经、心经、肾经、胆经、胃经中药,多取其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清热泻火、解表疏风、化痰散结、益气滋阴的功效,较为符合桥本氏甲状腺炎并发甲状腺结节的中医病机。(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5-01)
毛凯来[10](2019)在《胸腺肽诱导的免疫耐受在结节病治疗中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及目的】结节病(sarcoidosis)是一种系统性疾病,以非干酪性上皮样肉芽肿为主要病理特点,最常累及肺和胸部淋巴结~([1])。结节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研究认为结节病是一种细胞免疫的异常反应,可能与结核分枝杆菌、尘埃以及痤疮丙酸杆菌相关[2-3]。以往研究证明结节病是一种以1型T辅助细胞(Th1)免疫反应为主的疾病~([4])。当未知抗原被肺泡巨噬细胞识别,呈递给Th1,并刺激增殖和产生大量炎症介质如IL-2、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随即上皮样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主要是CD4+T细胞聚集,形成非干酪样坏死的肉芽肿~([5])。随着人们对CD4+T细胞的进一步研究,逐步发现两种CD4+T细胞亚群(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也参与了结节病的发病过程。Th17细胞是CD4+T细胞一种亚型,其特征性转录因子是视黄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etinoic acid-related orphan receptorsγt,RORγt),而IL-17则是其最重要的细胞分泌因子。Treg是对免疫应答起负调节作用的一种CD4+T细胞亚群,主要分泌IL-10、TGF-β,Foxp3是Treg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在TGF-β单独诱导下CD4+T细胞可分化为Treg细胞,在IL-6、TGF-β的共同诱导下分化为Th17细胞,Th17细胞主要通过产生IL-17等细胞因子促进炎症反应,而Treg细胞起着免疫抑制作用,二者相互制约平衡。有研究对活动期结节病患者的外周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进行检测,发现其中Th17细胞数量增多,并且在结节病肉芽肿的中心部位可见Th17细胞的聚集,提示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结节病肉芽肿的形成过程~([5-6])。大多数研究认为结节病中Th17分化增强~([5、7、8]),而Treg在结节病中的作用变化则存在比较大的分歧~([9-12])。Idali等~([13])研究发现结节病患者活动期外周血和BALF中Treg细胞在数量、细胞因子以及mRNA表达上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而有研究得到的是相反的结果,发现Treg细胞数在患者BALF和外周血中表达增加~([10])。有研究~([14])发现,在结节病患者经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后Th17、Th17/Treg显着降低。随着细胞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人们对结节病的免疫发病机制有了更深的认识,但是在对其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领域还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结节病目前尚无根治性治疗方法,糖皮质激素仍是首选治疗~([15]),常用的二线治疗药物包括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细胞毒性药物。但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者二线药物均可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16]),因此,寻找其他副作用更少的新药来替代或联合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达到更有效治疗结节病的目的,是目前结节病治疗的研究方向。结合结节病发病的免疫机制,我们认为,寻找一个能干预结节病免疫调节的药物可能成为结节病药物治疗的一个突破口。我们课题组在前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胸腺肽皮下注射治疗结节病能产生非常明显的治疗效果,2例不能耐受激素治疗的结节病患者经过皮下注射胸腺肽α1(Tα1),肿大的纵隔及肺门淋巴结明显缩小或消退,临床症状完全缓解,这引发了我们对Tα1治疗结节病机制进行研究的兴趣。Tα1是在1966年从小牛胸腺中分离纯化得到的一种活性肽~([17]),主要来源于胸腺上皮细胞和胸腺内分泌细胞,此外在脾、淋巴结、肺、脑等组织中也有发现~([18])。Tα1能够提高T细胞对抗原的反应能力、维持免疫平衡,从而提高机体抵抗力。Tα1作为免疫调节剂~([19]),可通过多种机制作用于免疫系统中,Tα1可以促进T细胞的成熟~([20]),可以提高T细胞产生特定细胞因子的能力,也可以增加Treg细胞比例~([21]),已被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肿瘤、重症感染、病毒性肝炎等~([22-24]),但是目前还没有关于Tα1应用在结节病治疗中的报道。为了进一步探究Tα1在结节病治疗中发挥作用的可能机理,本课题拟在细胞水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小鼠肺结节病模型,并用Tα1对模型小鼠进行治疗干预,通过病理和各项免疫学指标的检测,初步验证Tα1对结节病小鼠的治疗效果,为结节病药物治疗的探索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实验方法】第一部分Tα1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干预作用1、不同浓度Tα1对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干预作用用不同浓度的Tα1(0、5ug/ml、10ug/ml)对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干预48小时,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Treg细胞比例。2、不同浓度Tα1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干预作用用不同浓度的Tα1(0、5ug/ml、25ug/ml、50ug/ml)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干预48小时,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Treg细胞比例。第二部分C57BL/6小鼠结节病肉芽肿模型的构建1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2组:空白对照组5只、模型组5只。第1天:模型组给予50ugSod A与不完全弗氏佐剂(In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IFA)0.25ml混合后皮下注射;空白对照组给予0.5ml PBS皮下注射。第14天:模型组给予偶联的50ugSod A、6000粒琼脂糖珠0.5ml尾静脉注射;空白对照组给予PBS0.5ml尾静脉注射。第22天:将小鼠处死,解剖小鼠,观察肺、淋巴结大体标本和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肉芽肿中CD4+T细胞和巨噬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和BALF中Th1、Th2、Th17、Treg、CD4/CD8的比例以及肺组织IL-17A、IL-6、TGF-β、IL-10的水平。PCR检测小鼠肺组织RORγt、Foxp3的mRNA的表达水平。第叁部分Tα1治疗结节病机制的初步研究Tα1对模型小鼠的干预治疗:第1-22天:10只C57BL/6小鼠参照第一部分进行模型构建第22-35天:将10只小鼠随机分成两组,模型组5只,给药组5只。给药组每天给予10ug Tα1腹腔注射;模型组每天给予0.5ml PBS腹腔注射。第36天:处死小鼠。解剖小鼠,观察肺、淋巴结大体标本和组织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和BALF中Th1、Th2、Th17、Treg、CD4/CD8和肺组织IL-17A、IL-6、TGF-β、IL-10的水平。PCR检测小鼠肺组织RORγt、Foxp3的mRNA的表达水平。小鼠体外实验:用不同浓度的Tα1对从小鼠外周血分离得到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干预48小时,流式细胞检测Th17、Treg细胞比例。临床1例接受胸腺肽α1治疗的结节病患者的胸部CT和外周血Th17/Treg监测。【研究结果】第一部分Tα1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干预作用1、不同浓度Tα1对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干预作用不同浓度的Tα1(0、5ug/ml、10ug/ml)对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干预后,Th17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随着Tα1浓度的增加而减低,而Treg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随着Tα1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2、不同浓度Tα1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干预作用不同浓度的Tα1(0、5ug/ml、25ug/ml、50ug/ml)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干预后,Th17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随着Tα1浓度的增加而减低,具有统计学差异;Treg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组间则无统计学差异。第二部分C57BL/6小鼠结节病样肉芽肿模型的构建1、模型组小鼠肺组织切片经HE染色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形成多个大小不等的以类上皮细胞为中心、淋巴细胞围绕的非干酪性肉芽肿;空白对照组小鼠对照组肺泡、肺间质结构正常,未见淋巴细浸润及肉芽肿。2、免疫组化显示模型组小鼠巨噬细胞特异性抗原Mac-2在肉芽肿中心表达,CD4+T细胞在其周围表达。3、模型组小鼠外周血Th1占CD4+T细胞比例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Th17占CD4+T细胞比例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模型组和对照组间Treg占比、CD4/CD8比例没有显着差异;模型组和对照组Th1/Th2比值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模型组Th1/Th2比值相比空白对照组有增高的趋势;模型组Th17/Treg比值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4、小鼠BALF中Th1、Th2、Th17、Treg、CD4/CD8比例以及Th17/Treg比值、Th1/Th2比值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表)5、模型组小鼠血浆中因子IL-17A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IL-6组间无显着差异;血浆因子TGF-β模型组低于对照组(P<0.05)、IL-10模型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6、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因子IL-17A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IL-6模型组高于对照组(P<0.05);TGF-β和IL-10两组组间无显着统计学差异。7、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RORγt的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Foxp3的mRNA的表达水平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模型组有降低的趋势。第叁部分Tα1治疗结节病机制的初步研究1、模型组小鼠支气管基底膜增厚,肺泡大小不一并有破坏,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形成多个大小不等的以类上皮细胞为中心、淋巴细胞围绕的非干酪性肉芽肿;给药组小鼠肺泡大小不一,偶见肉芽肿形成,可见淋巴细胞浸润较模型组减少。2、模型组和给药组小鼠外周血中Th1、Th2、Th17、Treg、CD4/CD8比例以及Th17/Treg比值、Th1/Th2比值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3、模型组和给药组小鼠BALF中Th1、Th2、Th17、Treg、CD4/CD8比例以及Th17/Treg比值、Th1/Th2比值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4、给药组小鼠血浆中IL-17A浓度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IL-6组间无显着差异;TGF-β和IL-10两组组间无显着性差异。5、模型组和给药组小鼠肺组织中因子IL-17A、IL-6、TGF-β、IL-10浓度各组间无显着差异。6、给药组小鼠肺组织中RORγt的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Foxp3的mRNA的表达水平组间无显着性差异。7、临床1例接受胸腺肽α1治疗的结节病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胸部CT监测显示淋巴结逐渐缩小,Th17占CD4+T细胞比例、Th17/Treg比值存在下降趋势。【结论】1、Tα1在体外可上调Th17,调节Th17/Treg平衡;2、利用Sod A作为免疫原可成功构建C57BL/6结节病肉芽肿模型,其病理、免疫特征符合结节病相关特点;3、Tα1对结节病肉芽肿模型小鼠有一定的治疗改善作用;4、Tα1可调节结节病模型小鼠的免疫失衡。(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期刊2019-05-01)
结节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ADC值在鉴别结节性硬化患儿颅内病变性质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经手术或活检明确诊断为结节性硬化同时术前行MRI检查患者32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18个月~17岁。依据病理结果分析对应病变的MRI影像表现,并测量各病变在DWI序列中的ADC值,探讨ADC值在颅内不同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病理分型间的相关性。结果 32例患者中,24例出现室管膜下多发结节(75.0%),室管膜下结节多呈稍短T_1WI稍长T_2WI信号,边界清晰,部分呈等信号,DWI序列可见部分结节呈高信号,ADC值减低,室管膜下结节往往大小不一,部分凸向侧脑室内,导致侧脑室积水、扩张。另外有14例患者出现皮层或皮层下结节影,T_1WI呈稍低信号,T_2WI呈稍高信号,边界常常欠清,T_2WI FLAIR序列大部分呈高信号,DWI序列可呈高信号。共计取得术后或活检病理结果的病理总数为76个,其中为星形细胞胶质瘤的病灶有24个(31.58%),单纯室管膜下结节有51个(67.11%),其它病变1个(1.32%)。对各病变测量ADC值后发现:星形胶质瘤病灶的ADC值约为(56.78±8.38)×10~(-6)mm~(-2)/s,而单纯室管膜下结节的ADC值约为(87.49±7.94)×10~(-6)mm~(-2)/s,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77,P=0.012<0.05)。结论 MRI弥散加权成像ADC值能够有效的在术前鉴别结节性硬化患者颅内病变性质,其中胶质瘤病变的ADC值要显着低于单纯室管膜下结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结节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黄赛花,潘燚,陈秀梅,黄敏敏,赵舜珍.精准穿刺套针辅助CT引导经皮穿刺定位法在周围型肺微小结节术前定位中的作用[J].循证医学.2019
[2].雷娟,刘杰.MRI弥散加权成像ADC值在鉴别结节性硬化患儿颅内病变的作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
[3].余留,臧国辉.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在肺结节胸腔镜手术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9
[4].操德智,赵霞,朱艳伟,陈彦,肖宇寒.脑电图在预测结节性硬化症患儿癫痫发作中的作用[C].第二十叁次全国儿科中西医结合学术会议资料汇编.2019
[5].陈卫军,戴兆俊,陈岸.真空辅助旋切系统在乳腺结节中的诊疗作用[J].青海医药杂志.2019
[6].马会林,胡娟.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弹性超声成像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作用[J].兵团医学.2019
[7].王萌.TI-RAPS在甲状腺结节中的作用[D].山东大学.2019
[8].汪栋宇,莫伟明,阮勇,张彬.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对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治疗作用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9
[9].陈宇.桥本氏甲状腺炎并发甲状腺结节预测模型的建立及中医药防治作用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
[10].毛凯来.胸腺肽诱导的免疫耐受在结节病治疗中的作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