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敦煌经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经变画,动画,转译,叙事
敦煌经变论文文献综述
张永宁,唐鸣谦[1](2019)在《敦煌经变壁画的动画转译研究——以《报恩经变》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敦煌壁画是中国千年文化的艺术结晶,其中经变画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彰显佛教的神秘色彩。目前,根据经变画改编的动画仅有《鹿女》一部,如此珍奇资源在动画领域却无人问津。经变画变相于佛教经文,精妙绝伦,包罗万象。本文以经变画《报恩经变》为例,从叙事语言、转译链条以及媒介转变这叁个层面,共同探寻敦煌经变壁画在动画转译中的规律。(本文来源于《北京印刷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张延清,张倩玉[2](2019)在《中唐《金光明最胜王经》及经变在敦煌的兴起及其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墀松德赞之世,大力兴佛,以佛教意识形态治理,从印度延请高僧寂护、莲花生大师入藏,建寺度僧,设立译场,既而从印度、汉地、于阗等地请来高僧翻译佛经,大兴佛法。墀松德赞及其后继者不仅在本土弘佛,还不遗余力地下令在吐蕃治下的丝路沿线传抄、读颂佛教经本。在统治阶层的大力提倡下,一时间藏、汉两文的《金光明最胜王经》成为丝绸之路上广泛流行的佛教经本。由于受统治阶层和普通百姓的双重推动,《金光明最胜王经》由"经"入"画",首先被绘制在莫高窟中唐洞窟158窟中,及至后期,甚至出现了154窟一窟两铺金光明最胜王经变的特例。结合吐蕃时期丝绸之路上的政治格局和历史事实,文章认为以护世、护法为宗旨的《金光明最胜王经》非常贴合统治阶层的意愿,更贴近普通老百姓过上幸福安宁生活的普遍愿望,这是此经成为丝绸之路上流传最广的五部佛经之一的主要原因,也是此经变继中唐之后,在晚唐及宋代继续流行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王珺[3](2019)在《西夏经变画:敦煌壁画艺术中的璀璨流星》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元11 世纪至14世纪长达叁百多年的时间中,敦煌地区先后经历了回鹘、党项和蒙古民族政权的占据和统治。对此期间的敦煌壁画,着名学者段文杰曾评价说,“虽然总体上说这一时间段正处于佛教艺术的衰微期,然而敦煌壁画艺术并未停滞不前,相反它还在继续发展,而且散发出(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19-08-07)
宋艳玉[4](2019)在《十一面观音经变的传入对观音经变的影响——以敦煌石窟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初唐传入之初,密教十一面观音经变就与显教观音经变相互影响,彼此融合,在丰富观音图像系统的同时,也为我们认识佛教图像绘制诸问题提供了线索和依据。文章立足于美术本体,从构图模式的改变、主尊形象的突出和主尊功能的转变叁个方面,论述十一面观音经变的传入对观音经变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14期)
陈凯源[5](2019)在《敦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敦煌石窟中存有大量经变画,学术界在敦煌莫高窟发现7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但当前学术界对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的相关研究较少,主要是结合经文对经变画的内容进行考释和解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尚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本文试图对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的研究历史进行回顾,以期对后续研究工作有所推进。(本文来源于《陇东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赵沈亭[6](2019)在《唐五代敦煌壁画弥勒经变所见农作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五代敦煌壁画弥勒经变中绘制的大量农作图,虽然是为迎合弥勒经变"一种七收"的内容所作,但画工却以现实生活为蓝本,体现当时农作的真实状况。不仅具有相当的艺术性与可观赏性,而且直观地展现了当时敦煌地区的农业生产场景。农作图中出现的农业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叁脚耧犁、锄、镰刀、连枷、杈、木锨、簸箕、扫帚、牛车等,是研究唐五代农业发展史的重要形象资料。通过唐五代弥勒经变中的农作图的内容,可窥见这一时期农业发展的大体水平。(本文来源于《农业考古》期刊2019年03期)
芮樱[7](2019)在《唐代敦煌乐舞伎妆饰艺术探究——以莫高窟第112窟《观无量寿经变》中反弹琵琶乐舞伎妆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妆饰指对身体的修饰,主要包括发式、化妆、配饰等。古代女性妆饰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直观的表征,是区分贵贱、身份、等级、年龄等的重要标志,受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敦煌地处边陲,《后汉书·郡国志》引《耆旧志》载:"华戎所交,一都会也。"敦煌民族众多,各民族迥异的文化、风俗、信仰,以及民族之间不平衡的发展,使女性妆饰丰富多彩。敦煌壁画中的女性妆饰,集中体现在天人和俗人中。文章主要探讨莫高窟第112窟《观无量寿经变》中反弹琵琶乐舞伎妆饰艺术中的几个方面,以及敦煌乐舞伎的妆饰艺术对当代舞台表演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大观(论坛)》期刊2019年06期)
张景峰[8](2019)在《敦煌早期金刚经变的形成与样式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敦煌莫高窟第217、31窟两铺早期的金刚经变进行了考察,重点对第31窟的金刚经变内容进行了考释,辨明了以前定名不清的内容。认为敦煌石窟的金刚经变在出现的初期表现手法相当成熟,可能吸收了其他经变的创作元素。(本文来源于《敦煌学辑刊》期刊2019年02期)
张雪琦[9](2019)在《盛唐时期敦煌莫高窟药师经变图像分析──以莫高窟第148窟东壁药师经变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莫高窟第148窟(公元705—781年)是盛唐时期敦煌大族李大兵家族开凿修建的一个大型涅盘窟,本文通过对东壁药师经变图像进行分析,整理出了这幅经变图像的组成及其所展现的佛经内容,进而总结出该窟经变画的特点与组合意义。(本文来源于《美术文献》期刊2019年04期)
滨田瑞美,筱原典生[10](2019)在《唐代敦煌与日本的维摩诘经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据《敦煌石窟内容总录》介绍,敦煌石窟的维摩诘经变多达73件,年代涵盖了隋代至西夏。其中,属于唐代的维摩诘经变包括:初唐11件、盛唐2件、中唐9件、晚唐9件。从隋代到唐代,维摩诘经变的图像发生了较大变化。隋代维摩诘经变基本上是维摩诘和文殊菩萨对坐的简单构图;唐代以后画面扩大、内容变得复杂,增添了许多《维摩经》中的故事。关于敦煌维(本文来源于《丝绸之路研究集刊》期刊2019年00期)
敦煌经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墀松德赞之世,大力兴佛,以佛教意识形态治理,从印度延请高僧寂护、莲花生大师入藏,建寺度僧,设立译场,既而从印度、汉地、于阗等地请来高僧翻译佛经,大兴佛法。墀松德赞及其后继者不仅在本土弘佛,还不遗余力地下令在吐蕃治下的丝路沿线传抄、读颂佛教经本。在统治阶层的大力提倡下,一时间藏、汉两文的《金光明最胜王经》成为丝绸之路上广泛流行的佛教经本。由于受统治阶层和普通百姓的双重推动,《金光明最胜王经》由"经"入"画",首先被绘制在莫高窟中唐洞窟158窟中,及至后期,甚至出现了154窟一窟两铺金光明最胜王经变的特例。结合吐蕃时期丝绸之路上的政治格局和历史事实,文章认为以护世、护法为宗旨的《金光明最胜王经》非常贴合统治阶层的意愿,更贴近普通老百姓过上幸福安宁生活的普遍愿望,这是此经成为丝绸之路上流传最广的五部佛经之一的主要原因,也是此经变继中唐之后,在晚唐及宋代继续流行的主要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敦煌经变论文参考文献
[1].张永宁,唐鸣谦.敦煌经变壁画的动画转译研究——以《报恩经变》为例[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
[2].张延清,张倩玉.中唐《金光明最胜王经》及经变在敦煌的兴起及其原因分析[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王珺.西夏经变画:敦煌壁画艺术中的璀璨流星[N].中华读书报.2019
[4].宋艳玉.十一面观音经变的传入对观音经变的影响——以敦煌石窟为中心[J].大众文艺.2019
[5].陈凯源.敦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研究综述[J].陇东学院学报.2019
[6].赵沈亭.唐五代敦煌壁画弥勒经变所见农作图研究[J].农业考古.2019
[7].芮樱.唐代敦煌乐舞伎妆饰艺术探究——以莫高窟第112窟《观无量寿经变》中反弹琵琶乐舞伎妆饰为例[J].大观(论坛).2019
[8].张景峰.敦煌早期金刚经变的形成与样式演变[J].敦煌学辑刊.2019
[9].张雪琦.盛唐时期敦煌莫高窟药师经变图像分析──以莫高窟第148窟东壁药师经变为例[J].美术文献.2019
[10].滨田瑞美,筱原典生.唐代敦煌与日本的维摩诘经变[J].丝绸之路研究集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