蕈样霉菌病论文_司成,占承志,曾智,郑香玉

导读:本文包含了蕈样霉菌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霉菌,细胞,淋巴瘤,皮肤,病理,白介素,树突。

蕈样霉菌病论文文献综述

司成,占承志,曾智,郑香玉[1](2018)在《蕈样霉菌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总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蕈样霉菌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6例蕈样霉菌病病人(2例斑片期、3例斑块期、1例肿瘤期)临床资料、病理形态以及特征。结果在6例蕈样霉菌病人中,男女比例为2:1,平均年龄53.0岁。临床表现符合临床蕈样霉菌病斑片、斑块到肿瘤期的病变过程。通过多种检测分析得知,蕈样霉菌病病理表现为其真皮内具有脑回状细胞核的异型T淋巴细胞呈片状,并伴有灶性,还有轻微弥漫性浸润,而且渗入皮下脂肪组织,会出现亲表皮性和Pautrier微脓肿。在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中,CD3、CD4以及CD45R O均是表达内容。在蕈样霉菌病早期可进行生物学治疗或者使用皮肤靶向治疗,均可以使病情得到适当缓解,对蕈样霉菌病晚期病人进行联合化疗,也能延缓病情。结论蕈样霉菌病属于T细胞淋巴瘤,病人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通过病理学检测进行诊断。(本文来源于《皮肤病与性病》期刊2018年02期)

于潮,孙秀华,涂彩霞[2](2018)在《非霍奇金淋巴瘤蕈样霉菌病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女,29岁,因躯干、四肢斑片伴瘙痒4年余,进行性加重4个月于2017年5月初诊。患者2012年分娩后乳房下方出现褐色斑片,钱币大小,偶有瘙痒,可耐受,后斑片逐渐扩大、增多,躯干、四肢均可见多处褐色斑片,略突出皮肤表面,瘙痒加重,于肋、腿处行皮肤病理活检,结果示:CD3、CD4(+);CD8(少许阳性);CD20(-);Ki67:阳性细胞约3%,病理诊断:符合蕈样肉芽肿改变。面颈、躯干、四肢多处片状暗红色斑疹、斑块,伴浸润,略高出皮肤表面,豆粒至鸡卵大小,手足散在数个肿物,鸽卵大小,表面不平有褐色痂皮。双腋下可触及肿大淋巴结,直径约2cm,质韧。诊断:蕈样霉菌病ⅣA期。治疗:西达本胺口服,CV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化疗1个周期,为加强疗效CVP+依托泊苷方案化疗3个周期,后因效果不明显,皮肤肿物增多、瘙痒加剧,改行吉西他滨+沙利度胺化疗1周期,吉西他滨+依托泊苷+沙利度胺化疗2周期,现患者体力明显下降,消瘦,周身原有斑块变薄,颜色变暗,躯干、手足可见多个散在皮肤肿物,体重下降近10公斤,病情控制不佳。(本文来源于《201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8-04-19)

郭俊俊,王倩,刘慧娟,吴湘阳,车宇[3](2017)在《全身电子线照射治疗T_3期蕈样霉菌病的近期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全身电子线照射治疗肿瘤期蕈样霉菌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我院2007—2016年收治的皮肤蕈样霉菌病患者11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中位年龄52岁,均为T_3期患者,所有病人采用6Mev电子线全身照射,总剂量DT 36 Gy,残留病灶电子线局部加量放疗DT 10~20 Gy,放疗后有8例患者联合CHOP方案化疗2~4周期。结果:总有效率为100%,其中CR 72.7%(8/11)、PR 27%(3/11)、平均生存时间10.8月,目前生存2例,不良反应主要有皮肤红斑、干燥脱屑、脱发、无汗、色素沉着及骨髓抑制等。结论:全身电子线照射治疗T_3期蕈样霉菌病的效果是显着的,且不良反应可耐受,因此可作为局部晚期蕈样霉菌病的治疗选择。(本文来源于《现代肿瘤医学》期刊2017年19期)

邱晔,李必迅,陈晓菊,任爽,巫丽丽[4](2017)在《嗜毛囊型蕈样霉菌病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临床资料患者,女,54岁,因"反复多发红斑及斑块样皮疹伴瘙痒13年余,泛发加重半年"于2015年6月2日到我院就诊。患者自诉2002年初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额面部散在皮疹,呈环状伴脱屑、瘙痒,经抗过敏治疗后症状稍缓解。因上述症状反复分别于2006年12月、2008年1月到区级某医院就诊,额面部皮疹病理示:慢性非特异性皮炎,毛囊周围中等量炎性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切片未见肿瘤性病变,予糖皮质激素及抗组胺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癌症防治杂志》期刊2017年04期)

杜新艳,刘俊霞,王振棣[5](2017)在《蕈样霉菌病致右大腿外侧大面积皮肤破损一例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蕈样霉菌病,又名蕈样肉芽肿,是起源于记忆性辅助T细胞的低度恶性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病程呈慢性渐进性,初期为多种形态的红斑和浸润性损害,以后发展成肿瘤,晚期可累及淋巴结和内脏~([1])。蕈样霉菌病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年发病率为0.3/10万,病因与细胞遗传、免疫及环境因素有关。临床分为红斑期、斑块期和肿瘤期,肿瘤期患者预后一般都较差,特别是Ⅳ期(TNM分期)患者~([2])。河北医科大学(本文来源于《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期刊2017年04期)

章敬成,徐晗,胡慧仙[6](2017)在《3例丘疹性蕈样霉菌病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丘疹性蕈样霉菌病(papular mycosis fungoides,PMF)是一种原发皮肤T细胞淋巴瘤,也是蕈样霉菌病(MF)的特殊亚型~([1])。PMF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长期皮肤丘疹,不痛不痒;病理特征为真皮层淋巴样细胞浸润,部分侵犯入表皮形成Pautrier微脓肿,亲表皮性CD4阳性及T细胞异常增生。PMF临床罕见,且有MF的病理表现。由此我们(本文来源于《临床血液学杂志》期刊2017年04期)

胡蕊,李刚,韦美萍,刘梅,刘晓叶[7](2017)在《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误诊为皮肤蕈样霉菌病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BPDCN)又称母细胞性NK细胞淋巴瘤或无颗粒型CD4~+/CD56~+血液皮肤肿瘤,是一种罕见的高度侵袭性恶性血液系统肿瘤。常累及皮肤、淋巴结及骨髓,对化疗和放疗均不敏感,预后极差。该类肿瘤于1994年由Lencastre等~([1])首先报道,后来历经多种命名。世界卫生组织于2008年颁布了第4版"造血及淋巴组织肿瘤分类"(简称(本文来源于《临床检验杂志》期刊2017年05期)

丁承,王平,刘娇,黎钊,李刘雨[8](2016)在《蕈样霉菌病白介素-13及其受体表达的检测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白介素-13(IL-13)及其受体在蕈样霉菌病(MF)皮损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经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和/或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检测确诊的MF34例,根据TNM分期分为ⅠA期5例,ⅠB期9例,ⅡA期17例和ⅡB期3例,另外选择正常人皮肤组织10例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IL-13、IL-13Rα1及IL-13Rα2的表达。结果 IL-13、IL-13Rα1和IL-13Rα2表达于各期MF皮损组织的异型淋巴(本文来源于《2016年浙江省皮肤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6-09-23)

黄爱本,刘德纯,林蓁,季天海[9](2015)在《蕈样霉菌病临床病理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蕈样霉菌病(MF)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2例蕈样霉菌病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近期的相关文献。结果蕈样霉菌病组织学特征为真皮内具有脑回状细胞核的异型T淋巴细胞呈灶性、片状或弥漫性浸润,可累及皮下脂肪组织,可见亲表皮性及Pautrier微脓肿。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CD3、CD45RO、CD4。结论 MF是皮肤T细胞淋巴瘤,诊断主要依赖临床特点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本文来源于《临床军医杂志》期刊2015年03期)

杨丽[10](2014)在《巨大瘤块蕈样霉菌病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蕈样霉菌病是一种成熟的T细胞淋巴瘤,表现为皮肤的斑片/斑块,以小至中等大小的脑回样核的T细胞浸润表皮和真皮为特征。此种疾病有较长的自然病史,因此,许多患者在组织学诊断前表现为多年非特异性有鳞屑的皮疹。最初诊断性的病变常是局限在躯干的斑片和/或斑块,这些病变可持续多年。然而,大多数患者进展为全身的浸润性斑块,最终进展为肿瘤。因对该病的临床表现及特征认识不足,常被误诊为银屑病、湿疹等其他皮肤病。现将1例报告(本文来源于《华夏医学》期刊2014年06期)

蕈样霉菌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女,29岁,因躯干、四肢斑片伴瘙痒4年余,进行性加重4个月于2017年5月初诊。患者2012年分娩后乳房下方出现褐色斑片,钱币大小,偶有瘙痒,可耐受,后斑片逐渐扩大、增多,躯干、四肢均可见多处褐色斑片,略突出皮肤表面,瘙痒加重,于肋、腿处行皮肤病理活检,结果示:CD3、CD4(+);CD8(少许阳性);CD20(-);Ki67:阳性细胞约3%,病理诊断:符合蕈样肉芽肿改变。面颈、躯干、四肢多处片状暗红色斑疹、斑块,伴浸润,略高出皮肤表面,豆粒至鸡卵大小,手足散在数个肿物,鸽卵大小,表面不平有褐色痂皮。双腋下可触及肿大淋巴结,直径约2cm,质韧。诊断:蕈样霉菌病ⅣA期。治疗:西达本胺口服,CV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化疗1个周期,为加强疗效CVP+依托泊苷方案化疗3个周期,后因效果不明显,皮肤肿物增多、瘙痒加剧,改行吉西他滨+沙利度胺化疗1周期,吉西他滨+依托泊苷+沙利度胺化疗2周期,现患者体力明显下降,消瘦,周身原有斑块变薄,颜色变暗,躯干、手足可见多个散在皮肤肿物,体重下降近10公斤,病情控制不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蕈样霉菌病论文参考文献

[1].司成,占承志,曾智,郑香玉.蕈样霉菌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总结[J].皮肤病与性病.2018

[2].于潮,孙秀华,涂彩霞.非霍奇金淋巴瘤蕈样霉菌病一例[C].201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8

[3].郭俊俊,王倩,刘慧娟,吴湘阳,车宇.全身电子线照射治疗T_3期蕈样霉菌病的近期疗效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7

[4].邱晔,李必迅,陈晓菊,任爽,巫丽丽.嗜毛囊型蕈样霉菌病1例[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17

[5].杜新艳,刘俊霞,王振棣.蕈样霉菌病致右大腿外侧大面积皮肤破损一例的护理[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7

[6].章敬成,徐晗,胡慧仙.3例丘疹性蕈样霉菌病临床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7

[7].胡蕊,李刚,韦美萍,刘梅,刘晓叶.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误诊为皮肤蕈样霉菌病1例[J].临床检验杂志.2017

[8].丁承,王平,刘娇,黎钊,李刘雨.蕈样霉菌病白介素-13及其受体表达的检测与分析[C].2016年浙江省皮肤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6

[9].黄爱本,刘德纯,林蓁,季天海.蕈样霉菌病临床病理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15

[10].杨丽.巨大瘤块蕈样霉菌病一例[J].华夏医学.2014

论文知识图

例蕈样霉菌病患者创口处理后愈合...co.i.(mi-kot'ik).-mycosis fungoides嘧啶苯芥王淑良肝脏癌肉瘤超声表现结肠癌组织常规病理染色(HE×100)

标签:;  ;  ;  ;  ;  ;  ;  

蕈样霉菌病论文_司成,占承志,曾智,郑香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