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内力重分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内力,腹板,弯矩,调幅,组合,混凝土,波形。
内力重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孔维一,傅传国,宋亚敏[1](2019)在《火灾作用下RC梁托柱转换结构内力重分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1榀3层底部大空间RC梁托柱转换结构模型。采用ABAQUS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该结构模型施加竖向荷载及标准升温的共同作用,针对4种受火工况下转换结构模型的内力变化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绘制了构件截面内力与升温时间的关系曲线。计算分析结果显示,随着火灾升温时间的增加,RC梁托柱转换结构内各截面在常温竖向荷载作用内力的基础上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内力重分布现象,有些截面只是内力大小的改变,有些截面还发生了内力方向的改变,且内力重分布变化主要发生在受火初期90 min以内,不同受火工况、不同构件截面引起的内力变化趋势和幅度也各不相同。针对梁托柱转换结构模型进行的热力耦合内力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火灾高温作用过程中,转换结构构件内力由于附加内力的作用而不断变化,尤其是在有些构件截面出现的内力迭加有可能超出常温设计的预估而影响截面安全,因此,在像转换结构这样的关键结构设计中,应考虑可能的火灾高温作用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包延红,徐蕾,孙建刚[2](2019)在《火灾下钢管混凝土迭合柱-RC梁平面框架内力重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火灾下钢管混凝土迭合柱-RC梁平面框架结构会产生膨胀变形.由于框架梁、柱的相互约束作用,框架结构不能自由膨胀变形,结构中发生内力重分布,影响框架结构的耐火性能.建立钢管混凝土迭合柱-RC梁平面框架有限元模型,用现有相关试验数据对有限元模型进行对比验证.利用该有限元模型在荷载和ISO-834标准升温作用下对钢管混凝土迭合柱-RC梁平面框架结构的内力重分布进行分析,并进行柱火灾荷载比和梁火灾荷载比不同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重分布的参数分析.研究表明:框架结构特征截面处内力变化剧烈;柱火灾荷载比和梁火灾荷载比对框架结构内力重分布产生显着影响,火灾作用下框架节点处梁端弯矩最大值约为常温值的3.8倍,应加强结构节点设计.(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兆昌,范旭红,杨帆,孟秋为[3](2019)在《内翻U形高强外包钢-高强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截面设计及内力重分布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内翻U形高强外包钢-高强混凝土连续组合梁,并采用了一体式开孔板剪力连接件。为研究梁的内力重分布规律,对3根足尺两跨连续组合梁进行跨中对称单调加载。结果表明,梁中间支座截面和跨中截面塑性变形均充分发展,具有较好的转动能力和延性,能够保证塑性铰充分形成。通过试验和理论分析,提出了弯矩调幅系数β和力比R关系公式及限值,给出了极限承载力设计时弯矩的计算公式。(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06期)
缪鹏伟,姚菲,翟毅章[4](2018)在《砖墩强度对钢筋-沥青复合隔震层内力重分布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不同砖墩强度的钢筋-沥青复合隔震层(Steel-Asphalt Composite Isolation Layer,以下简称SACIL)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SACIL的力-位移曲线关系,同时研究了隔震层在大变形下的竖向内力和水平内力重分布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砖墩的材料强度明显影响了隔震层的极限承载力.与其他常规结构不同的是,SACIL变形较大时刚度不但不退化,反而上升,因为砖墩对隔震层的位移有限制作用.隔震层变形较大时,砖墩与隔震层上梁之间的摩阻力在水平内力重分布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本文来源于《叁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唐家睿[5](2018)在《波形钢腹板连续组合箱梁内力重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依托叁跨波形钢腹板组合模型梁,对其弹性状态下及极限承载状态下的受力特点进行了测试分析。利用有限元方法,考虑混凝土强度、钢筋强度、普通钢筋配筋率、预应力筋配筋率、剪切刚度、腹板厚度等因素,计算和分析了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的内力重分布过程,分析了各因素对弯矩调幅系数的影响规律。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弹性阶段的对称加载试验及偏心加载试验表明:忽略腹板正应力的情况下,混凝土顶底板的应变值基本符合拟平截面假定,腹板剪应力基本呈现均匀分布,可以认为波形钢腹板-混凝土组合箱梁由顶底板承受拉压轴力而腹板仅承受剪力。在偏心加载中,加载侧位移值要大于对侧,但是混凝土顶板应变值由于翘曲应力的影响呈现相反规律。(2)在极限加载试验过程中,随着荷载的增长,中间跨跨中率先开裂,中支座截面随后开裂。随着配筋率的提高,开裂荷载基本不变,钢筋屈服荷载有所提高,截面的延性及塑性转动能力得到增强,极限承载能力有所增强,内力重分布发展程度更加充分。在裂缝统计过程中发现,裂缝发展程度与截面配筋率密切相关,配筋率的提高抑制了裂缝宽度的发展,改善了梁体结构的抗裂性。(3)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承载能力有所提高,弯矩调幅系数有所降低;提高钢筋强度对梁体承载能力的提高有所贡献,弯矩调幅程度也有提高;梁体顶底板配筋率的提高均可提高承载能力及弯矩调幅系数,但是顶板配筋率的影响更为明显;剪切滑移刚度对结构的承载能力有着较大影响,但是对内力重分布过程没有影响;腹板厚度较大时,对结构的承载能力与内力重分布过程均无影响。预应力束的增加可大大提高梁体的承载能力,但是其弯矩调幅系数则表现为先提高后降低的过程。(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熊学玉,余鹏程,王怡庆子[6](2018)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内力重分布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梁端塑性转动特点和内力重分布规律,对3榀8m跨度的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进行了竖向静载试验及有限元非线性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适筋破坏的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可产生充分的内力重分布现象,影响框架内力重分布的因素主要包括相对受压区高度、预应力度及次弯矩等;最后给出了以相对受压区高度及预应力度为自变量的框架梁梁端弯矩调幅的建议公式,并与规范公式进行了对比。(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8年08期)
马丰博[7](2017)在《考虑内力重分布与钢筋屈曲效应对RC柱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及近年来地震灾害的频繁发生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沉重的精神伤害,人们对结构的抗震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RC框架和框-剪结构是主要的结构形式之一,柱是其重要的竖向承重构件及主要的水平抗侧力构件,其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结构的抗震性能。RC结构受载后产生内力重分布,其破坏起初通常由纵筋的屈曲引起,由此引起结构承载力的退化。如果不考虑内力重分布及纵筋的屈曲行为,可能会高估RC结构的承载和延性变形能力,对结构的安全使用带来潜在的危害,重分布及纵筋屈曲研究势在必行。本文主要进行以下方面的研究:(1)针对轴心受压RC柱,分析了其破坏路径和内力重分布过程。基于叁个基本方程,推导了轴向内力转移过程;根据纵筋屈服应变和混凝土峰值应变相对大小,将内力重分布过程分为两种情况,得出当纵筋屈服应变小于混凝土峰值应变时,对应的破坏由纵筋屈服引起,最终达到极限状态由混凝土极限应变控制。反之,则由混凝土应变达到极限压应变,混凝土压碎引起,最终破坏受钢筋屈服或向外凸曲失稳来控制。(2)基于能量法分析了RC柱中纵筋屈曲的基本力学参数,包括屈曲长度,屈曲荷载及临界应力。通过矩形和圆形截面的折减模量对比发现显式表达的矩形截面模量可以用来近似隐式表达的圆形截面模量;利用纵筋-弹簧模型,基于分布式的弹性支撑推导了钢筋屈曲的长度和屈曲临界承载力,得出,临界屈曲荷载的最小值与屈曲长度及级数解的项数无关,依赖于箍筋对纵筋的约束刚度;基于Mander等人的钢筋材料模型推导了钢筋发生屈曲的临界应力曲线,并由此得出钢筋屈曲的临界应力点。(3)基于箍筋变形假设,推导了不同受力下RC圆形和矩形截面柱中箍筋对纵筋的变约束刚度。根据变形后的形状,通过求解几何方程、物理方程和平衡方程可以求得箍筋的约束刚度,该刚度与箍筋的力学参数和尺寸有关;分析了矩形RC柱截面不同位置的纵筋受约束机制,得出角部钢筋主要由箍筋的轴向变形刚度提供约束,截面中部钢筋则由薄膜变形机制提供;针对不同截面类型分析推导了复合箍筋的约束刚度由轴向变形刚度和薄膜变形机制提供的约束刚度迭加。(4)利用OpenSEES有限元分析程序,对纵筋屈曲影响的RC柱进行数值模拟并与文献试验验证。基于Zong等人的屈曲钢筋模型,对RC柱Pushover模拟,分析了各个参数的影响,得出箍筋的间距和纵筋直径的比值对RC柱中纵筋屈曲的影响较大,箍筋对纵筋的约束刚度主要体现在箍筋间距上,就作为箍筋的约束作用而言,箍筋的直径对纵筋的屈曲效应并不大,最后通过与文献试验对比,验证了模拟的正确性,通过RC框架地震作用模拟,得出纵筋屈曲现象加速了RC框架的在地震作用下的倒塌。(5)以轴压RC柱承载力模型与内力重分布过程为基础,在氯盐侵蚀环境下,考虑锈蚀对RC柱主、箍筋力学性能、混凝土截面损伤和钢筋压屈行为的影响,基于氯盐锈蚀叁个阶段,建立了不同的锈蚀剩余设计承载力模型。通过算例,计算了锈蚀RC柱的剩余承载力随锈蚀率的变化。得出随着柱锈蚀率的增大,RC柱的设计极限承载力降低。锈蚀RC柱承载力的衰减主要发生在锈蚀的第叁个阶段,第二阶段相对于第一阶段承载力的衰减较小,第叁阶段相对于第二阶段承载力的衰减已接近一半,主要是由于保护层混凝土锈胀开裂,RC柱截面减小,钢筋失去部分保护层混凝土,钢筋处于加速锈蚀阶段,RC柱的轴向刚度衰减较快。(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7-06-09)
刘特[8](2017)在《波形钢腹板箱梁桥内力重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波形钢腹板箱梁桥是一种新型的钢混组合结构,这种结构在工作时使波形钢腹板和混凝土充分发挥各自的特性,再加上体外预应力技术的使用,使得其受力特点有别于普通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本文通过对模型梁进行有限元建模,对其内力重分布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计算。(1)根据以往学者们对波形钢腹板桥受力特点的研究结果,归纳总结了发展状况及受力特点。并对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概念、研究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对国内外规范及文献中关于弯矩调幅法、应力增量的计算进行了归纳。(2)对一个两跨连续梁从开始加载到破坏的全过程进行分析,阐述梁工作过程的叁个阶段,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内力重分布概括为两个过程。结合文献对内力重分布的研究分析方法进行了总结,现有连续梁内力重分布的研究方法大致包括塑性铰法、变刚度法、全过程分析法以及弯矩调幅法。影响内力重分布的因素比较多,许多学者通过试验结合理论分析,主要与裂缝开展情况、预应力产生的次弯矩、塑性铰、斜截面承载能力以及无粘结筋的极限应力增量相关。(3)针对波形钢腹板箱梁桥阐述了使用ANSYS软件进行建模时模型、单元以及材料本构关系的选择。根据该种桥型的特点及模拟目的,使用弥散裂缝模型,主要用于得到结构的荷载位移特性曲线。基于APDL语言实现波形钢腹板建模,以一跨简支梁为例,给出了建模程序命令。(4)建立简支试验梁的分离式计算模型并进行极限承载状态的有限元分析,探讨在集中荷载作用下,波形钢腹板简支梁从加载、屈服到失效的全过程。由有限元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本文数值计算结果可以很好的体现波形钢腹板组合梁叁折线的工作特征。列出体外预应力筋应力和跨中挠度数据并拟合曲线,结果证明应力增量和跨中挠度基本呈直线关系。(5)以2×40m的连续梁为模型梁,普通钢筋的配筋率为变量,分析在集中荷载作用下跨中位置的荷载位移曲线、体内预应力筋和体外预应力筋的荷载应力曲线,定性分析了普通钢筋配筋率对连续梁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由负弯矩区处的应力荷载曲线,分析了不同配筋率下内力重分布的规律。给出了不同配筋率时跨中体外预应力筋应力增量与跨中挠度数据和曲线,分析了普通钢筋配筋率对应力增量的影响。最后,给出连续梁从加载至破坏过程中的弯矩调幅系数以及模型梁的极限承载力,并给出弯矩调幅系数随着配筋率的增大而减小的原因。(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7-04-12)
祁璐帆,王起才,张戎令,杨阳,张少华[9](2016)在《膨胀剂对钢管混凝土徐变及其内力重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膨胀剂掺量对钢管混凝土轴压徐变及其内力重分布的影响,进行了膨胀剂掺量分别为4%、8%、12%叁种情况下的钢管混凝土徐变变形试验,测试钢管混凝土纵向变形随时间的分布规律。通过变形协调条件和轴向平衡方程,对试验数据进行计算分析,获得不同膨胀剂掺量下钢管混凝土内力重分布随时间变化的大致趋势。研究表明:钢管混凝土徐变随膨胀剂掺量的增加而减小,膨胀剂掺量较高的核心混凝土卸载程度较低。通过核心混凝土气孔结构分析,发现膨胀剂掺量的提高使得核心混凝土变得更加密实,从而减小了钢管混凝土的徐变及其内力重分布。(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6年08期)
李龙起,周东华,廖文远,姚凯程[10](2015)在《腹板开洞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塑性铰及内力重分布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腹板开洞连续组合梁的受力性能,对5根腹板开洞连续组合梁和1根腹板无洞连续组合梁进行了试验对比研究。研究的重点为腹板开洞连续组合梁的塑性铰特性及内力重分布现象。试验结果表明:腹板开洞降低了连续组合梁的刚度和承载能力,洞口区域不再符合平截面假定。5根腹板开洞连续组合梁的破坏过程均为在洞口处形成剪力铰并最终形成破坏机构从而丧失承载能力。与腹板无洞连续组合梁相比,腹板开洞连续组合梁在按弹性计算时就已经存在"调幅"现象。另外,试验表明连续组合梁开洞后不仅存在弯矩重分布而且在带洞跨还存在混凝土板和钢梁之间的剪力重分布现象。(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5年11期)
内力重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火灾下钢管混凝土迭合柱-RC梁平面框架结构会产生膨胀变形.由于框架梁、柱的相互约束作用,框架结构不能自由膨胀变形,结构中发生内力重分布,影响框架结构的耐火性能.建立钢管混凝土迭合柱-RC梁平面框架有限元模型,用现有相关试验数据对有限元模型进行对比验证.利用该有限元模型在荷载和ISO-834标准升温作用下对钢管混凝土迭合柱-RC梁平面框架结构的内力重分布进行分析,并进行柱火灾荷载比和梁火灾荷载比不同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重分布的参数分析.研究表明:框架结构特征截面处内力变化剧烈;柱火灾荷载比和梁火灾荷载比对框架结构内力重分布产生显着影响,火灾作用下框架节点处梁端弯矩最大值约为常温值的3.8倍,应加强结构节点设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力重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1].孔维一,傅传国,宋亚敏.火灾作用下RC梁托柱转换结构内力重分布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9
[2].包延红,徐蕾,孙建刚.火灾下钢管混凝土迭合柱-RC梁平面框架内力重分布[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9
[3].张兆昌,范旭红,杨帆,孟秋为.内翻U形高强外包钢-高强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截面设计及内力重分布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19
[4].缪鹏伟,姚菲,翟毅章.砖墩强度对钢筋-沥青复合隔震层内力重分布影响的试验研究[J].叁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唐家睿.波形钢腹板连续组合箱梁内力重分布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
[6].熊学玉,余鹏程,王怡庆子.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内力重分布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18
[7].马丰博.考虑内力重分布与钢筋屈曲效应对RC柱力学性能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7
[8].刘特.波形钢腹板箱梁桥内力重分布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7
[9].祁璐帆,王起才,张戎令,杨阳,张少华.膨胀剂对钢管混凝土徐变及其内力重分布的影响[J].混凝土.2016
[10].李龙起,周东华,廖文远,姚凯程.腹板开洞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塑性铰及内力重分布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5